张自炯
炯炯智库创始人
无论是面对公众的媒体公关,还是生活中的人际公关,稍微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公关的应用在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但公关无论用在何处,我们总要遵循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和价值导向。经过多年的公关实践,炯炯智库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公关背后的底层逻辑和价值导向。
1.面对公众,话不能太满——品牌露出要有产品基础支撑。
好为人师未必受尊敬,而谦谦下士者,往往赢得好感。企业也一样,面对公众不宜提前承诺,面对危机需要保持足够的谦虚。
另外,虽然设置时间线是保持关注度的一种方式,但从企业公关舆情管理角度出发,对于不确定或无把握的战略,宜保持沉默。比如国美的“18个月恢复市场地位”Flag,笔者是不建议这种略显随意的“自嗨式”承诺的。
2.人真正的恐惧,来自于未知——品牌最大的危机,来自于不可控。
企业之所以要提前搭建自己的危机小组,制定危机应对机制,核心目标就是在面对不可控的公关危机时,有清晰的处置流程,不至于陷入慌乱。所以,企业真正担心的就是面对不可控的突发危机,如何在未知负面与已知措施、资源的较量中获胜。
3.焦虑,是丰满理想与个人现状的冲突——品牌差评,是品牌定位与市场认知的偏差。
状态就是一个人呈现出的个人人设,即品牌定位。
个人焦虑的原因,大多是其所处位置与其自身定位有偏差,而当事人又认识不到,这就导致个人形象的认知错乱,从而招致外界非议,为自己带来诸多烦恼。这也是“一个人的烦恼,都是自己带来的”说法成立的理论支撑。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同样,企业的自身定位与市场认知或消费者认知不匹配,就会带来负面舆情。舆论的非议对于市场企业而言,也就是舆论、口碑的下风。
4.面对争执,情绪安抚比说教更适宜降温——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情绪管理。
人与人发生矛盾,争吵,通常是各执己见且排斥对方的说教的。所以在这种时候讲道理,比不上旁人的一句安抚。对于企业而言,危机发生后,企业回应的话术除了真诚之外,尽量不要在第一时间摆事实、讲道理,而是安抚情绪,为舆情热度降温。
5.正确的“人设”让人自在——恰当的企业品牌IP调性获得口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这种人设大多是由自己的性格特质产生,当然也有有意为之设置的人设。但不管哪种,人设的背后,是品牌IP的形成,本质上是由产品自身衍生的公众认知。核心仍在于产品的定位。品牌是大众对产品体验的反馈,并不是产品本身。
6.没有波澜的生活,正错过无数的人生希望——不居安思危的企业,将在内耗中失去未来。
市场经济中,企业不进则退。不进易内耗,不进无锐气,无锐气就无创新,也就意味着企业将在大浪淘沙的商场中逐渐被边缘化,丧失多年累积的品牌价值,直至退出市场,消逝于大众视野。
7.你决定着自己的人生——企业老板,决定着一家企业的品牌调性和发展方向。
只要我们对现有企业稍做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其实企业的业务线和产品及品牌发展,跟CEO自己的价值观紧密相连。从这个角度看,至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对企业来说,是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