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章 宋秀艳 张翠梅/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028417
蓝舌病(Blue tongue,BT)是由库蠓和蚊等吸血性昆虫为传播媒介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家养和野生反刍动物,其病原为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
BTV 在绵羊中引起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在其他的一些家养和野生反刍动物中这种感染常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BTV 基因组由10 个双链 RNA 片段组成,编码7 种结构(VP1~7)和4 种非结构(NS1~4)蛋白。根据中和蛋白VP2 的遗传和抗原特征分为27 种血清型。VP7 蛋白是血清群特异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大多数检测 BTV 的血清学检测都是基于检测抗 VP7 抗体。若在羊群中发现BTV 需要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主要是因为新疫情的暴发涉及动物运输和贸易限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接种减毒活疫苗有助于控制 BTV 的暴发。然而,通过病毒分离或其他检测方法检测 BTV 感染的动物是该蓝舌病的防控重点。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方法可用于蓝舌病的诊断,本文对蓝舌病的诊断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蓝舌病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
BTV 是一种虫媒传播的病毒,而且目前公认的传播途径为通过带有BTV 的蚊、蠓等吸血昆虫叮咬反刍动物传播。但近期研究发现,某些血清型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垂直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上述两种途径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绵羊对该病最易感,其他家养反刍动物或野生反刍动物也可感染BTV,并成为BTV 传播的重要来源。蓝舌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蚊虫活动较为频繁的夏秋两季,而且发病与蚊虫活动密切相关。
BTV 可感染多种反刍动物,但以绵羊感染BTV 后出现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患蓝舌病的羊通常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泪、鼻腔和口腔黏膜充血、面部和嘴唇水肿。在某些情况下,临床症状不会进一步发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症状会发展为更严重的临床特征,如流涎、粘液脓性鼻涕、严重的面部水肿以及鼻子、嘴唇和舌头的糜烂、溃疡和出血。蓝舌病导致组织的病变通常是水肿性、糜烂性和出血性。这些迹象有时会发展为舌头发绀,这就是这种疾病的名字。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观察到咽和食道麻痹和呼吸窘迫。在大多数绵羊中,肢体变化通常在感染后8~14d 发生,其特征是一条或多条肢体强度不等的跛行和蹄冠带弥漫性发红。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冠状带周围的血清渗出物,动物出现驼背或跪姿,不愿站立或移动。牛的体征通常比绵羊温和,除了发热、食欲不振和抑郁外,只有一两个体征。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区域内几种 BTV 血清型的共同循环传播可能会增加牛的临床症状。
蓝舌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依赖于水肿、溃疡和上皮病变,病变的类型及其在受感染动物中的分布可以指导兽医进行诊断。但在临床诊断过程有,蓝舌病的部分症状与其他疫病症状相似,因此应注意区分。
蓝舌病初期症状与口蹄疫非常相似,但是口蹄疫病变是水泡状和侵蚀性的,而蓝舌病病变是出血性、水肿性和侵蚀性的。口蹄疫和蓝舌病在舌头上的病变分布也不同。蓝舌病病变通常位于舌头的后缘和外侧边缘,而口蹄疫病变位于舌尖和舌背。口蹄疫病变也很少发生在眼睛,而这在蓝舌病病毒感染中很常见。蓝舌病发病可能是零星的,因为该病主要通过咬蠓传播,而口蹄疫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在群体中发病率很高。水泡性口炎是另一种可能被误认为蓝舌病的疾病。病变表现与口蹄疫非常相似,因此可以应用相同的标准进行鉴别诊断。
小反刍兽疫是另一种与蓝舌病具有相似表现的传染病。患小反刍兽疫羊鼻分泌物可能为粘液脓性,病变出现在口腔和鼻道、鼻孔和眼睛,病灶呈出血性、坏死性和糜烂性。病变分布也不同于蓝舌病,主要出现在舌背,呼吸道感染是小反刍兽疫的特征。小反刍兽疫还会产生严重的消化道疾病,伴有腹泻,但不会导致病羊行动障碍。此外,与口蹄疫一样,小反刍兽疫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羊群的发病率很高。
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痘也与蓝舌病有相似的症状,同样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羊痘病毒属的病毒在牛或羊感染后会产生块状皮肤病。可通过患病动物是否出现广泛的皮肤病变与蓝舌病病变区分开来。
尽管蓝舌病与其他疫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的差异特征可以指导现场诊断,但只有通过实验室的检测,如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才能确诊蓝舌病。
4.1 病毒的分离可通过将患病动物的组织或血液等样品孕浆后过滤除菌,接种于鸡胚或体外细胞(BJK-21、Vero 等),用于病毒的分离,分离后可进行鉴定和血清分型。
4.2 免疫荧光该方法可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BTV 的保守蛋白,进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感染了BTV。
4.3 竞争性抗原捕获ELISA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血清样本中的BTV,但该方法可存在假阴性以及不同血清型的交叉反应的问题。
4.4 电子显微镜观察可通过特异性的标记BTV 后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该方法主要用于科学研究。
4.5 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测序是检测BTV 较为常用的方法,但由于检测价格较贵,且操作繁琐,结果解析要求一定的生物信息学背景,因此通常用于科学研究。在实验室中,也可通过PCR或荧光PCR 技术检测BTV,现在这两种方法最为常用,且准确性高。
5.1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操作简单快捷,所需抗原相对容易生产,该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灵敏度和特异性低、不能进行BTV 定量以及结果读取的主观性较强。
5.2 ELISA可用于BTV 的血清检测的ELISA 方法有间接ELISA 和竞争ELISA,在疫苗效果评估和辅助性诊断中ELISA 较为常用,但该方法存在假阳性、无法区分受感染的动物和接受灭活疫苗的动物等问题。
5.3 血清中和试验血清中和试验用于鉴定和滴定 BTV 血清型特异性中和抗体。血清中和试验的主要优势可能是可区分 BTV 血清型的同时不与其他环病毒血清群发生交叉反应。血清中和试验被认为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这不仅可以识别导致感染的 BTV 血清型,还可以用于检查接种疫苗后个体动物或种群的免疫状态。血清中和试验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耗时、费力等。
6.1 驱虫蚊、蠓等吸血性节肢动物是蓝舌病的重要传播媒介,蓝舌病的流行与蚊蠓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蚊虫活动较为频繁的夏秋两季,注意对羊舍进行驱虫,防止其传播BTV。此外,采用放牧饲养的动物群体,在夏秋两季放牧时应远离水洼或河流等蚊虫群体存在的较为密集的地区。最好在建设养殖场时,将场地选在远离自然水源或其他可存在大量蚊虫的地区,尤其是在蓝舌病流行的地区更应注意该问题。对于经常流行蓝舌病的养殖场,如果养殖场周围存在适合蚊虫繁殖的地区,可选择将养殖场进行迁址,或在夏秋两季将羊群转移至无蚊虫的地区饲养。
6.2 病原监测对于蓝舌病感染风险较大的地区,应加强蓝舌病病原的监测工作。在每年夏秋两季,可采集血液等样品进行检测,监测动物群中蓝舌病病原的携带情况,发现检测阳性的动物及时隔离,同时进行复检,及时淘汰病原阳性的动物,防止蓝舌病传播。此外,在引种或配种等活动,应及时检测引进的动物、公畜或精液,在病原检测为阴性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
6.3 免疫接种当前,国外可用于预防蓝舌病的疫苗主要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对于蓝舌病正在流行的地区或感染风险较大的地区,可进行蓝舌病疫苗接种工作。可根据当地蓝舌病流行情况和可购买疫苗的种类针对性的制定蓝舌病疫苗接种工作,免疫后进行群体抗体效价的检测,不合格的动物及时补免,保证疫苗接种效果,从而使牛羊群获得抗蓝舌病的抵抗力。对于未流行蓝舌病的地区可不接种蓝舌病疫苗,但应时刻关注周边养殖场疫病流行情况,若发现周边养殖场出现蓝舌病疫情,应及时接种疫苗进行免疫。
6.4 加强饲养管理预防蓝舌病的最经济的方法为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保障圈舍的生物安全,提高动物的抗病水平。应及时对动物圈舍进行清洁消毒,降低动物圈舍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为动物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和干净的饮水,可添加黄芪、益生菌等增强动物免疫水平的药物,增强动物的免疫水平,降低发病率。
虽然目前可通过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对蓝舌病进行诊断,但现有的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点,相信随着对BTV的基础研究的深入,定会研究出更加省事实力、灵敏精准的BTV 诊断方法。
在日常养殖中,应加强蓝舌病的防控工作,降低蓝舌病发病率,减少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