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霞 高 学 勇
(1.甘肃农业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高校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就是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具体体现。《测量学》是一门针对多学科多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在高校专业教育中涵盖面宽,受教育对象广。因此,高校加强该课程的思政建设,将思政育人元素合理融入教学各环节,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要而深远[1]。
在《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方面,刘珊红等[2]从确定《测量学》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挖掘《测量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完成教学成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邵亚琴等[3]研究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应明确的教学专业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雷勇等[4]认为应将中国优秀传统测绘文化融入相关教学内容,在给学生传授测绘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潘磊等[5]论述了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华小强等[6]在《融入“课程思政”的测量学教学改革研究》中,认为课程思政是指以课堂为平台,基于所学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中,以实现寓教于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徐海军等[7]围绕新形势下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课程思政与理论教学结合、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结合、野外课程思政、创新考核模式四项具体措施。
基于国内现有相关研究的经验与启示,依照教育部就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内容和要求,笔者重点从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题、主线、内容、实施路径、考核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
高校课程思政的主题是课程思政建设中首先应明确和把握的重点,也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一门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题选择上不易太多,否则容易导致主题分散零乱,难以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从而削弱思政育人效果,也影响专业课教学质量。课程思政在主题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大纲,紧扣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和教学需要,合理恰当的确定主题,然后按主题归纳思政育人元素,将其润物无声的融入教学内容,使得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育才与育人有机统一。测量测绘和绘图工程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取得了辉煌成就。按照高校《测量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题选择上,应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课程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引导,使学生打牢专业基础,树牢爱国情怀,坚定报国理想,以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扎实过硬、业务精湛的专业素养服务国家测绘事业。
我国古代在地图绘制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如刘徽所著的《海岛算经》就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著。该专著提出的重表法、连索法等测量和计算方法,实际就是对物体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成为我国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向间接测量架起桥梁,直至今天在某些测量场合仍具有借鉴意义[8]。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被称为“制图六体”,有效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9]。唐代贾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海内华夷图》,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元代朱思本用计里画方的方法绘制了《舆地图》,其精确性超过前人,并沿用1500余年。元代水利工程学家郭守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基准面的学者,其“海拔”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是我国大面积测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孕育出的杰出科学成果,目前世界各国的区域性测量,其水准测量成果均归化到以海岸某点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这些丰硕成果,不仅为《测量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一次次璀璨和升华,是新时代测绘工程专业和《测量学》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案例和生动教材。《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将我国古代测绘绘图发展历史及其辉煌成就作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主要内容,贯穿于相关章节,形成一条完整的主线。
我国现当代测绘工程的发展伴随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早期一大批军事测绘工作者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用鲜血和生命抒写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其精准测量结果为我国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测绘局在测绘法制建设、基础测绘、测绘保障服务、科技创新、地图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尤其为建立长城站、中山站和北冰洋考察及北极黄河站提供了测绘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他们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10]。现当代我国军事、专业测绘工作者,抒写的一部部传奇历史和建立的不朽功勋,昭示着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这些科学精神、报国之志,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明主题,为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素材。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是串接思政育人元素和内容的有效载体,主线应服务于主题需要,主题应依托于主线展开,两者相互依存,紧密关联。课程思政建设主题确定后,需要将思政育人教育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主线进行梳理归类,根据专业课教学需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融入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环节。
针对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确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在主线的确定和把握上,应围绕古往今来我国测绘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爱国情怀渗透到教学内容之中。纵观我国古代地图绘制所创造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回顾我国现当代测绘工作者抒写的非凡历史、建立的不朽功勋,都蕴含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折射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应将科学精神培育和工匠精神锻造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讲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测绘文化和中国故事,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之中。
高校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也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保证。课程思政的基础在课程,关键在思政,因而课程思政的内容一定要体现“思政味”,即要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学生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在思想上受到触动和洗礼、精神上得到激励和鼓舞、行为上受到示范和影响。同时,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课程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机统一、融为一体、互为补充。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要紧紧围绕确定的主题,服务于主线,从属于专业课教学大纲,润物无声融入各章节,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从而达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同向的育人目标,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依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共性要求和对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和科学精神培育、工匠精神锻造主线,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首先,要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创造的科学理论、实践成果、应用技术纳入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通过系统讲述测绘绘图发展历史,让学生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辉煌史,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自觉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其次,要将我国现当代测绘工作者在各个领域的突出贡献和精神价值纳入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通过全面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业,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奋力跑好属于当代测绘人的接力成绩。第三,通过系统讲述我国古代和现代测绘事业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强化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是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的主要措施。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途径构建上,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将思政育人内容落实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高校《测量学》课程与其它专业基础课一样,其教学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实习、专业实践等。因此,要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题主线,让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按照专业课教学内容需要,尽可能融入和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
高校课堂教学是育才的主阵地,是课程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培养至关重要。因此,要建设好高校《测量学》课程思政,首先要建好《测量学》专业课程,否则思政育人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高校《测量学》专业课教师要按照打造“金课”要求,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让《测量学》课程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受益终生的课程,在润物无声的专业课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其次,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采取课前点名、随堂提问、交流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吸引力、参与度,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尽可能多的接受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通过强化课堂纪律约束,将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作为测量工作者行为养成的主要途径。第三,要将课堂教学考核作为过程性考核的内容之一,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以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保障思政育人的成效。
高校《测量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载体。高校《测量学》课程的实验是一个系统过程,撰写实验计划、准备仪器设备、现场人员分工、汇总测量数据、起草实验报告等,每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至关重要,学生只有自始至终认真投入地完成好每个实验环节,才能将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教育。首先,实验课教师应按照教学设计要求,从小组组成、人员分工、场地安排、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等方面合理优化设计,以期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其次,任课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实验教学过程,建立起良好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任课教师通过现场教学、示范指导,有意识的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锻造融入实验过程,让学生感受一代代测绘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科学素养,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第四,任课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现场操作的规范性、判断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分析实验报告的真实性,在实验小结中要有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追求卓越、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高校《测量学》课程的专业实践与课程实习、技能竞赛、外业调查一样,是课程实习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是在课程实习基础上,通过完整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专业实践的综合性、完整性、系统性,更加接近测量测绘工作的真实环境和工作状态,更加有利于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思想素质和意志品质。首先,高校《测量学》课程的专业实践在场地选择上,尽可能考虑远离城市的郊区、山区,或者各方面条件相对艰苦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一代代测绘工作者爬山涉水、翻山越岭、穿越极地、登顶珠峰做出的非凡业绩,创造的精神财富,才能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调整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走起来,在用脚步丈量土地的过程中,体会老一辈测绘工作者的艰辛艰难,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第三,要将北斗导航、遥感技术、无人机测量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领悟国家的科技进步,从而铸牢科技强国的思想意识,践行服务祖国人民的初心使命。
高校要将测绘专业工程认证资格考试作为检验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学》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载体。首先,要认真组织和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认证资格考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其次,通过认证考试引导学生不断打牢《测量学》课程的基础知识,注重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技能,熟悉和掌握与测量测绘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成为党和国家测绘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高校举办专业性、学术型、科技型的比赛竞赛活动,既是丰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需要,也是全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科技水平的需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高校测量技能比赛,经过多少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参与面宽、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广的专业性赛事。首先,高校要不断完善测量比赛的组织管理,一方面要通过提升赛事的层次、等级、水平、规模,鼓励和吸引更多开设测量、测绘课程的学生参加比赛,从而达到以赛育才、以赛育人、以赛促学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要在赛事的组织管理过程中,通过安排学生参与赛事组织服务工作,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劳动观念、组织纪律。其次,在比赛竞赛中,让学生通过了解与其他选手之间的差距,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技能培养,达到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目标。
高校各门课程的考试考核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一些高校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建立起过程性考查考核、课程考试、实习实验等每门课程较为完整的培养环节,虽然每一环节所占比例和权重有所差异,但共同承担着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任务。高校《测量学》课程与其它课程一样,既需要通过重视各个环节的考试考核以保证教学质量,也需要将该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其中,避免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
首先,要在《测量学》课程教学计划中,明确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考核要求,让学生从一开始就重视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学习掌握。其次,要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过程性考试考核,在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等过程性考核中,将课程思政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基于该课程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提前设定课程思政考查比例与权重,在组织开展实习实验等教学环节,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等作为考查考核内容,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职业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培养。
考试是育才用才、选人用人的重要途径,从古至今在人才的培养选拔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现如今我国教育体制下各年级课程成绩认定的主要措施。高校《测量学》在专业课程考试中,要有意识突出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以此作为检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依据。首先,要按照该课程教学计划设定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考试的各类题型中,以适当方式,将主题主线及教育教学内容列入考试题目,使专业课理论知识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效衔接,寓思政考核于专业考试之中,重点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而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建设。其次,要严格课堂考试纪律,让学生通过考试,养成遵规守纪、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培养诚信考试、诚实做人的行为规范,将考试过程也变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诚信教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