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门诊药房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

2023-01-05 14:53:08薛艳红
健康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药房西药用药

薛艳红

(巨野县大义镇中心卫生院药房 山东 菏泽 274933)

在我国医药体系中,包括中药及西药两种类型,基层卫生院在药房工作中,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为患者配药。中药成分一般是植物精华,对人体器官的影响小,但起效速度满足,需要较长的见效周期。西药则是通过化学物质合成,见效速度快,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中药及西药各有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开始广泛应用。相关调查报告指出,中西药联合使用,有利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但中药及西药成分较为复杂,不合理搭配,导致药物中的成分发生矛盾,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增高。为探究中西医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将我院纳入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寻找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合理用药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纳入的用药不良反应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10-80岁,平均年龄(50.35±10.35)岁。所纳入的患者均使用中西医联合用药,且出现不良反应,将使用除门诊开具的中西医药物外的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6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类,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脑血管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腹痛、腹泻、尿频、尿痛、心绞痛、高血压、头痛、头晕。将患者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根据患者用药方式分为西药固体联合西药注射液;西药口服液联合西药固体药物;西药口服液药物联合西药注射剂;中西固体药物。

1.3 观察资本

对患者不良反应类型进行归类,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反应、脑血管不良反应[2]。对患者病症、轻重程度进行总结。对患者不同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及不同搭配方法下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类型

60例患者中,胃肠道不良反应20例、皮肤不良反应18例、泌尿系统不良反应8例、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0例、脑血管不良反应4例。其中,恶心呕吐15例、腹痛3例、腹泻2例,皮疹18例、尿频5例、尿痛3例,心绞痛3例、高血压7例、头痛2例、头晕2例。轻度不良反应25例、中度不良反应30例、重度不良反应5例。

2.2 不同年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5岁以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2例、占比20%;16-60岁发生不良反应34例、占比56.67%;61以上患者14例,占比23.33%。年龄在16-60岁用药人数众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

2.3 不同搭配用药方法下的不良反应情况

西药固体联合西药注射液用药12例、发生率20%;西药口服液联合西药固体药物治疗22例,发生率36.67%;西药口服液药物联合西药注射剂18例、发生率30%;中西固体药物治疗8例,发生率13.33%。西药口服液联合西药固体药物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

2.4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①医生对药物成分了解不足,没有掌握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药物在使用时发生拮抗反应,药物治疗效果减弱,比如,患者使用消渴丸、二甲双胍等联合用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医师对药物之间的相互反应认识不足,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3]。②给药时间错误:药房开具药物后,并未说明不能同时服用药物,患者同时口服固体药物或者在注射治疗时口服另外一种固体药物,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但门诊药房人员并未说明,患者在用药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③用药禁忌:部分药房工作人员对用药禁忌不了解,私自为患者配药,比如,患者有高血压,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时,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甚至导致患者血压增高。④药物相互作用:在药物发生相互反应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时,患者口服贝诺酯,容易发生不良反应。⑤饮食禁忌:部分中西药存在忌口问题,但门诊药房人员并未说明,或者患者并未听从药房人员的嘱托,在用药的同时,吃寒冷或者辛辣等食品,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概率增高。

3 讨论

3.1 西医药物结合治疗的优势及不良反应

在临床药学发展中,认识到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西药是化学方法制作,起效速度快,但其中毒副作用严重[4]。将西药固体或者注射液结合使用,有利于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在服用维生素B12时,患者配合其他适合配伍的药物,使以上两种药物的吸收时间延长,疾病治疗效果将更为明显。使用伪麻黄碱联合感康治疗,有利于杀灭细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西药成分较为丰富,药物采集及服用时间不同,患者出现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西药成分与西药成分发生相互反应,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在本研究中,恶心呕吐15例、腹痛3例、腹泻2例,皮疹18例、尿频5例、尿痛3例,心绞痛3例、高血压7例、头痛2例、头晕2例。轻度不良反应25例、中度不良反应30例、重度不良反应5例。自总体上看,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腹泻上表现为患者腹泻次数增多,在恶心呕吐上表示患者呕吐次数较多等。一般情况下,年龄小的儿童及高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高,但本研究中,青年中年发生率较高的原因是基数较大,年龄层较为宽泛。儿童身体发育不完全,免疫力低下,抵抗力不如成年群体,高龄群体在慢性病的影响下,身体吸收能力差、免疫力低下,发生不良反应高。对此,在疾病治疗的同时,基层卫生院门诊药房应当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对治疗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门诊药房开药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在本次研究中,西药注射液及西药固体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在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药房工作人员并未把握药物间隔时间,在患者注射治疗后,将口服药物交给患者,但并未说明用药间隔时间,一般情况下,两种药物成分存在冲突,应当间隔30min或者1h用药,有利于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部分患者在用药时,并未遵守药房人员的用药禁忌,随意用药及饮食,导致药物成分与饮食成分发生反应,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门诊药房开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角度进行分析,应当自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药房人员方面及患者方面。药房工作人员在医生开具药方后,应当对药房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药物联合使用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设定服药间隔时间,让患者做好饮食禁忌。患者方面主要是是否聆听医嘱,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没有人看管,加之患者认知功能减弱,出现随意用药的概率高,以上两种因素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

3.3 基层卫生院药房工作方法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指出药物分级管理策略,针对高危药物及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的合理用药路径有明确的规定,处方由医师开具、药房开药,医生及药房人员均应当具有便是处方合理性的能力,药房工作人员监督药方合理性,及时向医生反馈问题,避免药物之间具有禁忌性,避免随意更改药物用量[5]。在用药管理过程中,提升用药管理的有效性,避免盲目管理,找到日常管理问题所在,制定专业化的管理规范,切实提升管理质量。在中西医联合用药或者西医药物联合使用过程中,为降低中西医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应当提升药房人员对药学知识的掌握度,在发药时对药物方剂进行审核,一旦发生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管理,告知患者药物在使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避免患者错误用药。了解到患者病情,缩减中西医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向患者说明服药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及时间间隔、饮食禁忌,避免患者对药物不了解而发生不良反应。严格控制患者用药量,告知患者不合理用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综上所述,在基层卫生院工作中,应当严格规范药物使用方法,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率,降低患者用药时不良发生率。尤其是在药物联合使用时,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开具药物,药房人员应当对处方进行审核,叮嘱患者按时及按量用药。尤其是注意低龄及高龄患者的用药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就诊,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药房西药用药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药房托管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2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8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2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2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