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发生变化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2023-01-05 14:14李海生赵雪君李志民李晓红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飞虱卷叶螟二化螟

李海生,赵雪君,郑 翔,李志民,李晓红

(灌云县植物保护站,江苏灌云 222200)

0 引言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大米),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水稻也是灌云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悠久的种植历史,随着我县水稻栽培方式多样化、轻简化,加重了稻田病虫害的发生,稻田病虫对部分农药的抗药性也呈上升趋势,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对水稻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此,近年来灌云县植保站践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省级重大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项目补贴为基础,部署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引进、示范、推广并集成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1 水稻病虫害发生变化情况

随着水稻种植方式、种植品种和种植结构调整,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程度也有了显著变化,目前我县水稻发生和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等,而本世纪初期,水稻灰飞虱、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是我县水稻病虫害防控重点,危害损失较重,近些年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在我县已经多年没有发生了,灰飞虱也为轻发生。

1.1 水稻纹枯病

主要为害水稻叶鞘,为我县常发重发病害,一般7月上旬始发为害,7月下旬进入始盛期,水稻拔节期发生和扩展较快,8月中下旬进入盛末期,9月下旬进入病情稳定期,达发病高峰。严重的可为害到叶片,侵染茎秆,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近十年,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呈现“V”字型,2011年稳定期病穴率为62.2%,病株率为33.2%,之后逐年下降,至2016年病穴率为4.3%,病株率为0.6%,之后又逐年上升,至2020年达病穴率为30.0%,病株率为18.0%。发病率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直播稻。

1.2 水稻稻瘟病

主要危害叶片和穗颈,形成叶瘟和穗颈瘟,常年我县水稻未查见苗瘟,个别年份个别品种上有较轻发生,一般水稻拔节后开始出现叶瘟,病株率和病叶率也不高,危害不重,但2019年水稻秧田期降雨较多,部分品种在秧田时就发生较重的叶瘟,甚至出现枯死植株,给农户防控工作带来困难。穗颈瘟在本世纪初发生很轻,近十年发生偏重,个别年份重发危害,严重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成为我县发生与防控的重要病害之一。

1.3 水稻稻曲病

主要发生于穗部,危害部分谷粒,受害穗部病粒内外颖先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以后受害部位逐渐膨大,变成黑绿色,呈龟裂状,并散出墨绿色粉末。一般年份发生较轻,病穗率低于1%,发病田块一个穗上通常只有一至几粒,个别年份个别品种发生偏重,病穗率可达10%以上,严重发生的稻穗多达十几粒甚至几十粒发病。

1.4 水稻白叶枯病

属于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水稻叶片边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沿叶缘一侧或两侧发展,形成长条状的淡绿色病斑,病健交界部分十分明显,后病斑变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白。在我县发生历史比较久远,本世纪初发生较轻,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在10%~20%,主要在部分乡镇的老病区发生,2010年前后老病区也很少查见,全县处于零星发生,近两三年发生有扩大趋势,发生面积和严重程度都显著增加,危害损失也有所增加。

1.5 二化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又称又叫钻心虫、蛀心虫等,是我县常发性重要害虫之一,主要是幼虫蛀入水稻茎杆内啃食,为害株田间呈聚集分布,中心明显。在水稻分蘖期为害,造成枯鞘;在水稻拔节期为害,造成枯心苗;在水稻抽穗期为害,造成枯白穗;在水稻灌浆乳熟期为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在我县本世纪初发生偏重,单灯累计诱二化螟成虫600头以上,近几年发生较轻,单灯累计诱二化螟成虫100头以下,目前一般发生田块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在0.1%以下,发生严重田块水稻产量损失率在1%左右。

1.6 稻纵卷叶螟

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为迁飞性害虫,初孵幼虫主要啃食水稻心叶或嫩叶叶肉,二龄后幼虫吐丝卷叶尖形成苞叶,取食上表皮和绿色叶肉组织形成白色条斑,受害重的田块一片枯白,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稻纵卷叶螟在我县不能越冬,发生情况主要取决于当年迁入我县的时间和数量,迁入我县时间早、数量大,则发生重,反之则发生轻,在2000—2010年期间,偏重发年份占40%,在2011—2021年期间大多数年份发生均较轻或偏轻。

1.7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

均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也为迁飞性害虫,合称为稻飞虱,以成若虫集中在植株基部刺吸水稻汁液进行危害,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稻飞虱能迅速繁殖,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白背飞虱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在22~28℃,超过30℃或低于20℃不利于其产卵和若虫存活,一般迁入早的年份在7月上旬,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后多数向外迁出;褐飞虱发育的适宜的温度在20~30℃,超过30℃具有抑制作用,低于17℃严重影响其存活,一般迁入早的年份在8月上旬,凉夏暖秋、多雨湿润天气有利于其繁殖危害。稻飞虱在我县也不能越冬,发生情况主要取决于当年迁入我县的时间、数量和天气情况,迁入我县时间早、数量大、气候适宜,则发生重,反之则发生轻,2000—2010年期间有冒穿发生的年份占30%,2011—2021年发生均较轻,其中褐飞虱在2020年水稻生长前中期发生较轻,9月下旬随风雨迁入我县的数量激增,沿海乡镇部分水稻田块危害较重,经应急宣传防控后虫情得到有效控制。

2 水稻病虫变化原因分析

近二十年,水稻上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灰飞虱发生总体上变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目前田间已经不发生,稻瘟病、白叶枯病在部分感病品种上加重发生等变化原因分析。

2.1 抗病品种推广应用

本世纪初我县种植的水稻品种早丰九号、连嘉粳1号等,为高感条纹叶枯病品种,2001年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以一次发病高峰为主,穗期基本上看不到不孕穗和枯白穗,2002年穗期见到发病且有损失,但不明显,2003年穗期损失明显,部分田块较重,2004—2006年发生与损失较重,而后陆续推广徐稻4、5号、连粳6号等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较好的抗性,田间条纹叶枯病发病减轻直至消失,田间传播媒介灰飞虱的发生数量和携带条纹叶枯病毒率也与病害发生情况呈正向相关性。近几年我县部分农户自发种植嘉优中科和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部分稻种携带白叶枯病病菌,致使白叶枯病在我县扩展蔓延趋势加快,给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2.2 水稻种植模式改变

本世纪初我县还是以手栽稻和抛秧稻为主,部分农户还采用麦套稻或稻套麦技术,田间水稻与小麦共生期较长,有利于灰飞虱从小麦田转移至水稻田危害,后来引进推广了机插稻,老百姓自发种植直播稻,水稻生育期推迟,田间水稻与小麦共生期变短,也减少了灰飞虱从小麦田转移至水稻田危害,不利于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且不利于水稻纹枯病发生,水稻纹枯病发生变轻。加之种植大户不断增加,防治技术提高,高效防治机械应用,对水稻病虫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快速推广和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抛秧稻等混杂的栽培模式,也使水稻苗情差异大,生育期极不整齐,有利于水稻病虫在部分稻田的扩散蔓延、辗转迁移和滞留危害。

2.3 天气条件变化以及害虫虫源减少

近几年水稻生长前期阴雨日增多、降雨量增大,有利于水稻前期纹枯病、苗期叶瘟、白叶枯病等病害发生和扩展危害,也不利于水稻烤田,不利于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和根系生长,不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和土壤通气和温度条件改善,容易滋生病虫害。破口抽穗期阴雨日增多,有利于水稻穗颈瘟的发生,但后期影响我县的台风减少变弱,以及南方虫源地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量减少,也不利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为害。

3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以水稻病虫准确的预测预报为基础,积极应用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害虫性诱捕器等害虫监测监测设备,对于实际病虫害消长情况,水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对病虫害发生信息进行公布,确保防治能够及时准确快速有效地实施到位。综合使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来进行防治,确保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高效,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升生物农药的使用占比,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尽量减少中毒农药使用,增加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量,控制病虫害损失,提升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

3.1 农业措施

合理安排茬口,及时收获小麦,保障水稻适期栽插,合理密植、加强管理等措施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逆性,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栽插前深翻土壤,采用精选稻种、灌水闷蛹、秸秆离田、“网捞”草种等措施,减少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基数和杂草种子;田埂边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田边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作物保护涵养天敌,增强自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在水份管理上采用干干湿湿、湿润管理,及时晒田,减少无效分蘖,把群体分蘖控制在合理水平,减轻病虫害特别是纹枯病的发生。

3.2 物理与生物措施

秧田覆盖无纺布阻隔灰飞虱、蓟马进入秧苗危害;对于稻虾、稻鱼共作田,应用杀虫灯诱杀稻田飞虱、螟虫等害虫成虫。根据病虫测报,在稻纵卷叶螟迁入开始,田间设置性信息素,每亩放一个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秧苗期,诱捕器底边离地面0.5 m,成株期,底边低于叶面10 cm左右,集中连片使用,可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和种群数量。掌握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始盛期施用苏云金杆菌(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甲维盐·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井冈·噻肤酰胺悬浮剂防治。

3.3 开展种子处理

选用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抗病良种,精选无病健壮稻种,在药剂处理前晾晒2~3天,并进行风选,通过去杂去劣,减少菌源并增加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发芽势。防治水稻恶苗病可选用氰烯菌酯、咯菌腈、乙蒜素、精甲·咯菌腈、甲·嘧·甲霜灵、氟环·咯·精甲、肟菌·异噻胺、甲霜·种菌唑等药剂浸种或拌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可选用杀螟丹及其复配剂浸种。防治恶苗病与干尖线虫病混发区,可选用杀螟·乙蒜素、杀螟丹加氰烯菌酯等药剂浸种或拌种;细菌性条斑病可用三氯异氰尿酸。塑盘集中育秧要适当降低育秧期间温度,降低长芽阶段病菌的侵染风险;旱育秧田催芽时禁用稻草垫底或覆盖,以防稻草带菌再侵染;避免高温催芽和催长芽。

3.4 适时准确使用农药

秧田期要用好“送嫁药”,移栽前3~5天喷施,主要防治二化螟、苗稻瘟兼治灰飞虱、稻蓟马等,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为害。大田期重点打好三次防治总体战,第一次在水稻分蘖末期至拔节前期,主治纹枯病和“两迁”害虫,兼治二化螟,挑治稻叶瘟等;第二次在水稻破口抽穗期,主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和“两迁”害虫;第三次在水稻齐穗期,主治穗颈瘟、纹枯病和“两迁”害虫。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重发地区要单独开展针对性用药。水稻生长后期,要重点关注褐飞虱发生情况。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甲维盐等;防治稻瘟病,选用氟环·稻瘟灵、稻瘟酰胺、稻瘟·戊唑醇等;防治纹枯病,选用氟唑·嘧菌酯、井冈霉素A、噻呋·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咪鲜胺等;防治稻曲病,选用氟环唑、噻呋·己唑醇、氟环唑、丙环·咪鲜胺、井冈霉素A等。

3.5 积极应用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

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或智能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智能植保机械具有较好的雾化效果,可有效节省药液,并且可以实现人与药的分离,具有更加高效、安全、绿色的优势,应用自走式喷杆喷药机亩喷液量不少于20 kg,智能植保无人机亩喷液量不少于1 kg。统防统治组织要规范管理,落实农药使用记录制度,严格安全使用要求。加强病虫防治施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农药使用全过程人员和周边作物、动物、环境的安全。

3.6 强化安全用药

统防统治的服务人员、家庭农场、规模种植大户及广大农户要积极主动通过农业技术培训班、技术资料,农业技术网站,农技耘APP等,及时学习了解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机械操作熟练程度,施药人员需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避免农药中毒中暑等事故的发生。一要规范施药人员行为。施药人员要身体健康,并具备必要的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施药时要佩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采用上风施药,防止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施药时严禁进食、饮水、吸烟;高温天气施药时间应选择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切忌中午前后施药。二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杜绝使用假劣农药,注意轮换用药。三要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杜绝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禁使用禁用农药,严格农药使用次数,遵守安全间隔期施药,特别要提高鲜食蔬菜等农产品农药使用安全水平。及时全量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

猜你喜欢
飞虱卷叶螟二化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效果分析
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