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山东省东营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文艺是电视和文艺的结合体,是运用电视技术对文学、艺术和文艺演出进行二度创作,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电视化”的艺术作品,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享受。作为电视文艺节目的核心和灵魂,电视文艺导演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作品的品质。与中央台和省、卫视台相比,地级台的电视文艺工作在资金、人才、设备等资源存在先天不足。为了事业发展,地级台电视文艺工作有时还要搭载创收功能,这就为电视文艺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过硬的政治素质,一名优秀的地级台电视文艺导演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电视文艺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是电视和文艺的结合体。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演,应熟稔电视摄录编播专业知识。现实工作中,很多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演往往是资深电视业务工作者,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熟悉节目前期拍摄、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以及演播室、转播车的设备技术,充分了解电视节目的生产流程。[1]技术的进步对艺术创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提供了更多选择。现实工作中,许多电视文艺导演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熟悉技术设备原理与操作,掌握信号传输技术理论。以综艺节目为例,演出设备电脑程序的科学编排,非“一景到底”的舞台设计安装,需要电视文艺导演对设备性能充分了解,新业态对知识储备的新要求。一个“懂技术的导演”,与没有技术背景加持的导演相比,在节目策划与创作方面有着更高竞争力,其创作成果通常呈现出更高级的形态。扎实深厚的电视专业知识积累在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艺术素养是指人对艺术的感受、体验、评价和能动创造的能力。是“审美修养”或“美学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艺术理论、艺术史知识的掌握,对艺术创造、艺术鉴赏、艺术发展规律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等。[2]一名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演应充分学习掌握音乐、戏曲、舞蹈、器乐、曲艺、书法等各类艺术形式的专业知识和表现规律,并对各类艺术形式的更新迭代、推陈出新有着敏锐的洞悉力。广泛汲取艺术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精通节目的编排和策划,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架构,将丰富的艺术沉淀实践于创作生产,努力打造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感的艺术精品。
作为地级台的电视文艺导演,应始终保持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始终保持作品的时代感。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创新能力。新业态下,电视文艺节目传达出鲜明的时代感,以综艺节目为例,突出表现为:内容更“中国风”,形式更“科技感”和跨界融合,传播更“跨媒体”等。创新越来越考验电视文艺导演的智慧。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文艺节目,给我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受,通过节目我们可以窥见节目导演的创新功力。以综艺晚会中的传统杂技节目为例,前些年,杂技节目的展示通常局限于演员的专业技术发挥,节目编排往往不够精美,节目舞台效果局限于“力与美”的视觉体验,演员动作难度高,演出顺利,即认为节目成功。时至今日,观众对此类的节目表现形式已经审美疲劳,更多优秀的杂技节目呈现出更高级的表现形式。比如我国传统杂技中的“踢伞”表演,笔者观察到2022山东新年文艺晚会杂技魔术专场中的一个“踢伞”节目,赋予了杂技节目更高的艺术水准。节目伊始,大屏幕、灯光、音响等声光电效果联合呈现出浓郁的江南雨巷氛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一名秀丽的江南女子撑着油纸伞从舞台底部缓缓走出,诵读演员“隔空”登台,诵读戴望舒的经典诗歌《雨巷》。随着音乐、诵读,身着民族风情长裙的杂技演员次第登台,将舞蹈与“踢伞”杂技融合表演,动作编排精美,表演专业到位,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极富艺术感染力的精彩演出。一档优秀的电视文艺节目,离不开坚硬的“文化内核”。该节目将杂技与音乐、诗词、诵读、舞蹈、民族服饰等多种艺术元素跨界融合,加上舞台、大屏幕、灯光、音响等声光电技术的加持,呈现出较高的文化内涵、艺术水准,节目导演功不可没。还有2022年江苏卫视跨年晚会中,薛之谦演唱了一首歌曲,观众在欣赏歌手和舞伴表演的同时欣赏到了借助绿幕技术现场抠图呈现出的一个大型魔术节目。歌曲、舞蹈、魔术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为观众献上视听盛宴,充分诠释了该节目电视文艺导演的创新能力。
电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是集体劳动、系统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和多名工作人员联手完成。作为节目的核心,电视文艺导演既是节目标准的制定者、创造者、把关者,又是调度创作团队积极性、合理配置各项资源、盘活整个项目的灵魂人物。因此,在负责节目艺术标准的同时,电视文艺导演必须具备强大的统筹能力,在工作中“长袖善舞”,将各项资源有机融合,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能动性,优质高效地完成节目创作生产。[3]以一档电视综艺录播节目创作生产为例,在演出中,灯光、音响、LED大屏幕等都是在节奏和韵律中运行,各环节技术人员都需要精准执行导演的各个指令,实现预定的艺术效果。有些工作看起来也只是鼠标点击播放,但鼠标点击的时间节点会直接影响节目效果,并可能决定这台综艺节目的成败。一场晚会如果想要成功,应在演员、主持人、舞台监督、灯光、音响、大屏幕等多个重要环节配备现场导演,负责演出指令的下达,和相关人员共同完成专项工作,实现双保险。这就要求电视文艺导演总揽全局,科学统筹,精准施策。一项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生产通常包含策划筹备、组织实施、后期制作三个阶段。策划筹备阶段,电视文艺导演应掌握艺术作品的主题,运用专业知识对节目整个流程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充分发挥各人员职能作用。虚心听取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不影响节目品质的情况下,创新策划,积极为节目赞助方着想,以期实现创作团队与甲方品牌影响力的双赢。在组织实施阶段,尤其在综艺节目现场,积极发挥场面调度能力,指挥现场各工种工作人员精准到位、有效联动。作为一台演出的核心,创作团队、演职人员、观众三大群体应紧密互动,导演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统筹全局,最终实现电视文艺节目的精品创作。后期制作阶段,导演应积极召集“编前会”,就前期节目素材与节目后期制作思路与工作人员充分讨论,就成片时间、节目品质提出具体要求,与工作人员随时协调对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节目完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一名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演,一定是有多台节目的执导经验,在实操过程中,不断验证自己的策划正确与否,不断发现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差距,然后在实操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案,积累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从而不断提升创作能力,提高作品品质。曾经有业内同行讲道:“没有干过一百场活动,不敢说自己会干活动。”就是在说实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于一档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生产来说,如果电视文艺导演了解每层工作的实际运作细节工作,并有此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那么,在执导这台节目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正是丰富的实操经验,将电视文艺导演锤炼成为懂镜头、懂画面、懂技术,懂舞美,有着较好艺术审美以及较高场面调度能力的行家里手。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一家独大的格局。对于固守传统媒体阵地的电视文艺导演来说,想实现作品的影响力和效益最大化已经难上加难。可以说,已经到了“融也得融,不融也得融”的境地。当下,“小屏娱乐”已成为大众主流,以电视收视率评价电视文艺节目是否受欢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4]除了常规电视传输途径外,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从朋友圈、头条号这样的半图文半视频传播途径进行交互体验。传统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方式也面临更多挑战,变革刻不容缓。对此,电视文艺导演要在传统媒体公信力、权威性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内容生产,同时学会学习、借鉴、应用微信、抖音、网站等新型传播形式,个性化创作,全媒体推广。融媒体时代,一名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演必然会在策划和创作生产、品牌宣传中强化融媒意识,创新方式、方法,拓展思维、理念,多角度思考,多维度运营,赋予节目更高的竞争力、传播力,实现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有担当才是真情怀,担当成就伟业。实干是对事业最大的担当。地级台条件有限,资金、人才、设备捉襟见肘,想要在工作中实现突破,创造新的高度,不但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还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很多地级台内部管理机制僵化,绩效考核不够科学,职工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作为节目的核心人员,电视文艺导演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很难完成精品生产。尤其在重点项目、大型活动运营中,电视文艺导演应总揽全局,“干”字当头,勇挑重担,攻坚克难,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工作“一把抓”。越是急难险重,越是勇往直前,带领团队开拓创新,担当奉献,精益求精,争创佳绩。对于地市级电视文艺节目创作生产来说,因人才短缺,工种扁平化,导演可能既是策划、导演、制片人,又是活动方案、合作协议、主持词、短片文案、工作运行分工方案、项目工作总结等材料的撰稿人,演员协调调度、舞美设计、电视直播录制方案的制定,甚至导播、后期编辑等很多工作都要亲力亲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项目一旦启动,“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体力精力都要巨大付出,这就要求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演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工作责任感和担当奉献的职业精神,坚定不移做“实干家”,带领团队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就一定能够实现工作的新突破,推动电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电视文艺导演作为电视文艺节目的核心与灵魂,对节目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业态下,一名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演应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丰富的电视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优秀的创新能力和统筹能力、身经百战的实操经验、现代化的融媒意识以及担当奉献的职业精神,为地级台“半壁江山”的电视文艺节目生产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带领团队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电视文艺节目,与新闻宣传并驾齐驱,构建新时期地级台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