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策略:强基础、注动能、补短板
——兼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2023-01-05 13:01李福夺,尹昌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短板基础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在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现的重要基础,通过强基础、注动能、补短板,全面、深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确保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更好发挥其“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的客观需要。

关于乡村产业振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蒋辉教授出版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一书,从发展经济学视角搭建了乡村产业振兴研究的理论框架,阐明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内涵,总结比较了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经验,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研究脉络。同时,结合湖南乡村振兴“千村调研计划”调查数据,从实证层面测度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农户视域下的生计响应;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模式、成功经验与实现路径,进而提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之举在于强基础、注动能、补短板。书中的一些新观点、新发现可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创设和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一、强化乡村产业基础,激发产业振兴活力

振兴乡村产业,关键在于夯实乡村产业基础。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基础体系,是产业振兴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乡村产业振兴研究》发现,政策性支持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越大,乡村振兴发展的程度则越高。同时客观指出,强化乡村产业振兴基础不仅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一方面,政府投入是基础。应该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多元参与机制,激发产业振兴活力。构建主体多元、机制灵活、各方共赢的农村产业投融资机制,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稳定可靠资金来源。

二、注入产业发展动能,培育持续发展能力

选准、培优、做强产业是产业兴旺的关键,要不断优化发展条件和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辐射明显、带动有效的产业。《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一书选取了湖南、湖北、重庆一些典型村寨进行实地调查,对其发展乡村产业的成功做法进行总结,概括出农旅一体化带动型、纵向一体化延伸型、基层党组织引领型、电商平台助推型、美丽乡村引领型五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内涵、适用条件、动能来源、赋能机制做了深入研究。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书中重点探讨了人才赋能、组织赋能和品牌赋能的相关机制。该书指出,乡村产业要振兴,必须打破乡村人才短缺瓶颈,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培训,培育高素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农民培训长效保障机制,源源不断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要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干部工作能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农村干部队伍。

三、补齐基建生态短板,助推产业稳步振兴

着力补齐乡村产业振兴短板,才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保持旺盛活力。蒋辉教授依据入户调查数据,找出了制约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生态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补齐乡村产业振兴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应当规划引领,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应进一步强化乡村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化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应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乡村产业振兴要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深入实施“生态立村”战略,形成乡村绿色发展的产业结构;应大力引入科技技术,全面推进村庄绿色产业发展;应完善用水、农药、病虫害等治理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生态屏障建设等系列工程。

猜你喜欢
短板基础机制
“不等式”基础巩固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整式”基础巩固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皮革机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