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23-01-05 12:23陈杰志钟雪梅
黑龙江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课表教务学籍

陈杰志,钟雪梅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663)

1 教务管理系统优化方案设计思想

秉承“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为决策服务”与“尊重历史、满足现状、适应发展”的设计思想,针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以推进创新创业型大学建设,适应学分制改革和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为主线,增加新功能模块用于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优化选课模式,通过灵活设置选课控制,支撑学分制的选课方案和排课要求;完善学籍管理、毕业条件审核功能模块;提高系统运行速度,深度挖掘教学过程数据,为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教务管理系统升级后操作流程更清晰,系统功能更全面。

2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学校使用的教务系统一直是基于传统的C/S和B/S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该系统中的C/S模式主要应用于教务管理人员的排课与管理,B/S模式主要应用于查询课表、录入成绩、选课与评教。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虽然稳定,但由于系统管理模式陈旧,数据库容量较大,运行速度较慢,使得目前的教务系统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的教学改革需要,亟需进行升级和改造,以适应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3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务系统结构框架老旧,业务操作流程不清晰,增加了使用难度。第二,教务系统对现有学籍采用固定的学年制管理模式,不利于学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改革,制约了教务管理的发展。第三,教学计划设置不灵活,在构建课程库/环节库和设置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未发挥提醒作用,修改内容比较复杂。第四,选课方式单一,不支持多种选课模式,当多年级多专业学生同时在线选课时会出现卡机现象。第五,现有教务系统能够满足常规课表编排,但不支持智能课表编排,课程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第六,教务系统功能管理仍采用C/S和B/S的传统模式,并未运用手机端进行管理,导致教师手动完成教学管理。第七,毕业处理功能比较单一,不支持模块化课程审核,无法满足学校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审核要求。第八,教务系统数据冗余,运行速度慢。长时间的信息积累造成大量数据冗余,数据库容量较大,教务系统的基础数据中仅课程名称就有16 231个,而其中的常用有效数据仅占10%,大量无用数据给排课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查询检索速度。第九,学校的教务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未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利用率较低,不能为分析决策所用。

4 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第一,教务管理系统要求架构科学合理、流程清晰规范、功能满足个性化需求。教务系统应具有多层软件架构、采用统一的用户和数据管理,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务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端/服务器(C/S)的混合模式实现。

第二,学生学籍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学籍信息的详细记录,主要包括对学籍建档、学期注册、专业分流、学业预警、学籍异动等功能进行优化。A.学籍建档。学籍管理员可以批量导入及零散录入学生信息,也可以根据设置的检索条件进行批量或零散增改有关信息(如学生籍贯),学生可以通过网页端核对和修改个人档案信息,记录学生奖惩信息;可以根据设置条件进行智能分班。B.学期注册。依据设定的注册规则要求,批量处理学期注册,对于不按要求进行注册的学生,系统可以限制选课、查成绩、打印在校证明等服务功能,并且可根据需要对不能正常注册的学生进行强制注册。C.专业分流。学生通过教务网站填报分流专业、选择专业方向,依据学生选择的分流专业及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班管理。D.学业预警。依据学校对学生学习管理相关制度要求,根据学生的课程成绩和学分智能判断并对学生学业进行预警,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提醒和警示。E.学籍异动。根据异动类别设置异动规定,由学生网上申请异动,教师逐个处理学籍异动(包括自动更新学籍状态);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学籍管理既要充分体现弹性学制,又必须对学习年限有所限制。学籍异动应能够实现对特定的异动类型(如休学)进行异动次数、异动后的累计延长学习年限进行限制,对于超出规定异动次数上限、超出最长学习年限的学籍异动需要提供智能提醒功能。

第三,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运行的基本依据,由各个年级的专业培养方案构成,为学分制信息化提供基础数据。对构建课程库、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分年级/专业设置毕业学分要求等环节进行优化。A.构建课程库。由教务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准确、规范的课程信息库。对于课程学分的设置,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及课时对应关系进行控制,确保学分设置科学规范。对于有先修关系的课程,系统提供先修关系设置功能,对先修课程进行标识,确保学生在网上选课时,能清晰了解当前所选课程的前置课程,确保课程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学生盲目选课。B.设置专业培养方案。由各二级学院通过教务系统共同构建某一年级的教学计划版本,设置该年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课外活动等。在设置培养方案时,系统提供灵活可扩展的课程类别设置功能(可自定义符合学校管理需要的相关课程类别),既可以保留旧有的课程类别体系,又可以构建学分制模式下的新课程体系,确保后续年级专业新培养方案的正常设置,实现新老课程体系过渡。C.分年级/专业设置毕业学分要求。可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及专业最低毕业学分要求按不同的课程类别设置相应的毕业学分要求,新生在入校后即可通过校园网登录教务系统查看、了解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毕业学分要求,为后续选课提供依据,为学业预警和毕业审核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网上选课基于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简便快捷的选课平台,优化策略是通过灵活采用“先选先得、选课币、退课池”等方式,既支持多种选课模式又确保选课的公平合理,避免选课作弊现象。通过选前限制、选中控制、选后处理,使选课过程公平、选课数据准确,为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顺利实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课表编排是高校落实教学任务、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涉及教学任务、分层教学、课表编排等方面的优化。A.教学任务。依据学期开课计划,由课程承担单位为每门课程确定任课教师。对于不需要预选的课程,行政班级可直接组建上课班级;对于预选课程,依据学生预选情况组建上课班级。针对不同教学任务的上课班级,要确定授课方式、周学时数及总学时数、任课教师、上课班级人数、教学场地等。B.分层教学。对于计算机应用等需要分层教学的课程,要按照分层教学要求,为课程和学生分别设置标记,进而能够快速准确地在课程与上课班级及学生之间建立修读关系。C.课表编排。根据教学任务,对不规则的课表进行手动排课,对规则的课表提前进行条件设置和智能排课,灵活设置课表显示内容,提供课程课表、教师课表、教室课表、班级课表等查询功能。

第六,将教务系统功能扩展到手机端,使智能手机服务于教学全过程。围绕每节课的教与学,为任课教师及全体上课学生提供全过程的教学服务:课前,教师在线备课、学生预习并提交问题,上课签到;课中,开展针对性的课堂讲授、课堂在线练习,记录课堂表现;课后,教师在线布置作业、学生网上提交作业、教师网上批改作业。依据上课签到、课堂表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情况,智能生成平时成绩,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使移动应用更便捷、更高效,助力课堂信息化教学。

第七,毕业处理是学生学业管理的最后环节,涉及主修毕业、结业、获得学位等情况。由于毕业学生人数众多,完善毕业条件审核功能模块,由系统智能审核学生毕业情况,既能减轻人工审核的工作量,又能避免主观随意性。A.预计毕业。依据学校学分制管理制度,在教务系统设置有望提前毕业与必须推迟毕业相关规定,学生通过教务网站申请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依据设置的预计毕业规定,系统智能判断预计毕业学生,由学籍教师审核确认有望提前毕业或必须推迟毕业学生,生成预计毕业学生名册、必须推迟毕业学生名册。B.设置毕业规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设置毕业达标规定,如规定所学的课程和实践环节要达到有效合格成绩,学生取得学分要达到所在年级专业的毕业学分要求。C.毕业审核。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毕业要求的规定,设置相应达到毕业要求的学分和课程成绩,通过系统智能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并自动生成毕业生名单和结业生名单,并分析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原因。

第八,实现教务管理系统历史数据转存。通过创建历史数据库实现转移正式库中的历史数据功能。对于与学生相关的数据,可以从正式库中转移出来(含学籍档案、学期注册、学籍异动、毕业数据、学生成绩、选课数据、教材数据、考评数据、考试安排、实践环节安排等)存放到历史库,减轻正式库的访问压力,提高运行速度。

第九,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教务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对系统数据进行深层次提炼,生成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图表,为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5 结语

基于教务管理系统优化方案设计思想,分析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优化方案,以期为使用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的高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课表教务学籍
学生出招解决”日课牌“问题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如果我是校长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创新探讨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
各地区学生课表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