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3-01-05 11:57王海员文雪娇张立民
天津农林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津市设施农业

王海员,文雪娇,肖 霞,张立民

(1.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天津 300161;2.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700;3.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下旬,天津 300402;4.天津市蓟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900)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设施种植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菜篮子”蔬菜产品稳定供应的重要保障,更是提升农业效益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天津市区位优势明显,蔬菜种业发达,农民设施种植习惯历史悠久,设施农业发展基础牢固。本文结合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在研究分析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应对破解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天津市设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可以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1 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产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决策部署,抢占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通过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引导,种植业生产设施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冬淡”季节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20年底,天津市现有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约1.25万hm2,其中温室面积约0.7万hm2,大中棚面积约0.48万hm2,小棚面积约730 hm2。设施种植在稳定“菜篮子”供给、调优产业结构、保障质量安全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1 保供稳价作用凸显

2020年,天津市设施蔬菜年产量达到150万t,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近60%,蔬菜上市品类达十几大类,包括黄瓜、番茄、芹菜、菠菜等上百个品种,有效保障和丰富了菜品的市场供应,特别是“冬淡”季节保障能力稳定,平衡了供需矛盾,平抑了市场波动,提高了应急供给能力,保证了蔬菜市场价格平稳。

1.2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以北部远郊蔬菜生产聚集区和天津市武清区“京津鲜菜园”生产聚集区为代表的优势产区布局逐步形成,全市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余个,累计建设提升规模化规范化设施示范园区100余个。同时,以“小站稻”工厂化基质育秧和鲜食玉米工厂化育苗为代表的粮食作物生产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1.3 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近年来,天津市累计对400余hm2陈旧老化棚室进行标准化设施改造,并通过各类支农项目支持引导,以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为代表的高档设施比例进一步扩大,规模化基地、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物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并配套建设提升了一批育苗工厂和冷藏保鲜及初加工设施等。

1.4 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天津市先后实施“放心菜”基地建设工程和蔬菜基地质量体系建设项目,覆盖市、区、乡镇、基地四级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持续完善,例行抽检覆盖了全部规模化蔬菜基地,年速测蔬菜样品能力达到10万个,农药残留综合抽检合格率总体稳定向好,连续多年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1.5 科技引领效果明显

天津市规模化设施园区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快速发展,设施农业不断向智能化控制、精准化管理和资源高效化利用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实施新优品种研发示范、现代化商品育苗、设施生产管理、抗逆栽培、绿色防控、节地栽培、实用技术创新等项目,使蔬菜育种技术走在全国前列,黄瓜、花椰菜等种子在本地市场占有率超9成。

1.6 促农增收成效显著

设施种植业,特别是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天津农业的一大支柱,是近年来天津市农业调整结构、提质增效、促农增收的一大亮点。2019年全市蔬菜生产总产值86.7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生产总产值61.4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70%以上,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0%以上。设施蔬菜产业已成为助推天津现代都市型农业快速升级的支柱产业。

2 发展机遇

一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要素将向农村聚集,为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升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天津市位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显著的区位优势可让天津生产的鲜活农产品在1 h内到达京津唐等主要大城市,并依托“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市场前景更加开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等特点,高档精品农产品发展的市场空间巨大,利于天津市推进设施农业(种植业)转型升级。四是科技助推产业升级。当前正值新一轮技术革命爆发期,生物技术、人工智能、5G、云计算将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天津市作为北方科技创新中心,能为设施农业(种植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品种品牌优势突出。天津市目前已培育打造出一批设施农业“津农精品”产品品牌,且与设施农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合作,科研技术优势明显,在国内处于领军地位,能有效助力市场主体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

3 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设施生产及市场产销结构变化的影响,天津市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限制瓶颈和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3.1 结构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

天津市总面积的79.2%为地下水超采区,超采区深层地下水井到2022年底原则上将全部封填,给设施种植带来较大影响,而且粮菜争地矛盾日益突出。有限的耕地需同时确保粮食安全和“菜篮子”稳定供给,且现有成片耕地已大部分划定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发展设施农业极度受限。

3.2 与农产品消费匹配的供给结构尚未形成

从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方面来看,还存在质量和品类上的结构失衡。另外,农产品品牌数量虽多,但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大品牌数量不足。全产业链条延伸触角不够深,不够广,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尚不健全。

3.3 设施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均衡

各涉农区因地理位置差异、自然优势不同以及财政状况差异,基础设施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天津市武清、静海等老菜区还有大量陈旧老化温室亟待提升改造;以农业物联网和设施专用农机具等为代表的专业技术装备普及率不高,设施生产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3.4 成本构成因素不断变化新主体承压较大

随着土地流转加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增加,以往在小农户生产中所忽略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开始显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财务成本快速攀升。规模化经营带来的资金和辅助设施用地、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矛盾将更加凸显。

3.5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尚不匹配

各类园区普遍缺乏既懂经营又懂农业的“带头人”式复合型管理人才,其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管理方式与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要求不匹配。以“菜把式”和“农民研究员”为代表的乡土科技人才和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培养滞后,且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当前菜农平均年龄已接近60岁,给设施农业持续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4 对策建议

根据天津市现有资源禀赋条件和当前国内外形势,建议下一步积极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持续抓好设施农业新建和现有设施农业的提升改造工作;同时,探索发行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筹集设施农业建设所需资金,并加大担保、贷款、保险等金融扶持力度,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投身设施农业(种植业)建设,重点鼓励新建可移动日光温室、新型保暖大棚及钢骨架大棚等节能、节地、环保设施,促进基地连片发展,形成优势产区,提升“冬淡”季节蔬菜自给能力。建议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主要是加快“三个体系”的建设,推进“四化”“四链”“四强”建设。

4.1 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

4.1.1 推进机械化 加大设施种植装备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尽快突破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推进宜机化棚室建设和提升改造速度,加大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促使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加快信息化和机械化融合,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技术,提升设施种植农机作业智能管理与服务水平。

4.1.2 推进绿色化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普及节水抗旱品种和节水抗旱技术。在不具备地表水置换条件的地下水超采地区,探索发展集雨型设施农业。有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速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质水溶肥替代化肥,推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等环节监管,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开展农产品废弃物就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变“废”为“肥”。

4.1.3 推进品牌化 以“津农精品”认定管理为抓手,有效发挥品牌对设施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品牌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加快培育出一批具有天津地方特色、品种多样、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支持现有品牌亮相“津洽会”“农交会”等综合性博览会、展会和洽谈会,讲好品牌故事,丰富品牌文化内涵。

4.1.4 推进数字化 着力打造智慧农业,运用物联网生产大数据技术,筛选确定最优种植管理模式,实现设施农业生产温湿度数字化控制,促进精准灌溉、精量施肥和适时采收。探索推动5G与农业物联网远程智能控制等技术与设施种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作用,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搭建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和信息技术培训的创新平台。探索运用区块链防篡改技术,不断完善设施农产品全程溯源体系。

4.2 加快完善设施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

4.2.1 夯实生产链 进一步完善现有设施农业辅助及配套设施,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规模化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改造升级生产用电配套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作业路。同时,对传统老菜田区的陈旧和简陋温室进行提升改造,促进设施农业迭代升级,有效发挥现有设施生产能力。

4.2.2 延伸产业链 强化产前产后配套,持续发挥天津种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培育设施种植支撑能力强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区为单位建设农产品加工园,统筹发展可实现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4.2.3 贯通供应链 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扩展设施农业园区及连片基地仓储保鲜能力。同时,完善应急储备机制,提高应急储备和供给保障能力。鼓励大型电商平台及区域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对接天津市设施农业基地和京津冀市场。鼓励发展“微信群团购”“直播带货”等新型产销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升效益水平。

4.2.4 提升价值链 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有条件地区将加工、流通与休闲服务等业态相互融合,将原有单一的第一产业转变成集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第六产业”,探索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链的设施农业基地和设施农业园区,提高全产业链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4.3 加快经营体系现代化

4.3.1 主体培育强 着力发展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并在支农项目、贷款、担保、保险等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探索扶持一批熟悉农业发展的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用工业化理念提升设施种植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同时,促进小农户和都市农业有机衔接,着力完善促进小农户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积极扶持发展为设施农业(种植业)服务的全程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建设。

4.3.2 科技支撑力强 充分发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天津农学院等科研院所研发基础条件优势,探索制度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重点加强设施农业(种植业)相关种业研发能力建设,加大口感型、水果型设施专用品种的研发力度,满足市场和休闲农业对特色品种的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配套建设,引进示范优质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推进作物全程标准化生产。

4.3.3 人才保障强 充分挖掘扶持“带头人”队伍,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的系统培训,使他们成为真正知农事、懂技术、会管理,具备优秀农商素质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同时,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其认真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切实发挥基层“土专家”“菜把式”对农技推广的支撑作用。完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让更多的农民成为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

4.3.4 内引外联强 做好“引进来”,强化招商引资,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本、技术和人才参与天津设施农业建设,另一方面,鼓励天津设施农业园区经营主体建立外埠基地,将外埠产品引进来,实现“冬淡”“夏淡”市场稳定供应,提升基地周年供应能力和对天津市场的保障能力。推动“走出去”,积极发挥“北京护城河”功能,打造面向首都的1 h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同时,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猜你喜欢
天津市设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