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域观念”建构学生语文学习新常态

2023-01-05 11:57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王亚明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域视野育人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王亚明

小学语文学科既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又承担着为学生启蒙的特质[1]。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着眼于语文学科本体的字词句篇,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但学生的语文学习绝不能止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域观念”,促进学生本质力量的解放与舒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人发展和全程发展。

一、立足于课程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育人

“全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生长性、创新性的特质[1]。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立足于教材,甚至立足于课时,由此导致学生语文学习视野的狭窄。“全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立足于语文的课程视野,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育人。立足于课程视野,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而是要将语文要素前后勾连,将语文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链接,实施跨界教学。

立足于课程视野,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打破学科的桎梏、瓶颈,打通学科之间的关节、枢纽,将学生学习的语文学科知识触角自然延伸到教育领域,进而对学生的心灵有所启发,促进学生精神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掘学科的显性因素,更要发掘学科的隐性因素,找准语文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链接点,找准语文学科在学生生活世界中的生长点等。立足于语文的课程视野,要求教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要求学生要“跳出语文学语文”。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一文时,如果基于课文思维,教学中教师就会关注诗歌的意思、默写、思想、情感等;而基于课程视野,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关注学生的语言建构应用、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创造、文化理解传承等。同样是教学《枫桥夜泊》,基于课文思维,教师会这样设计:这首诗的某字词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整首诗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你能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吗?而基于课程视野,教师会这样设计:同样是“月”,不同的诗人的眼中“月”的意象是不同的,出示不同诗人的关于“月”的诗句,进而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张继眼中的愁(从这一类聚焦到这一篇);在这首诗歌中,哪些词语、哪些诗句向你传达了这样的一种愁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进而进行重点点拨等。)显然,着眼于课程视野中的语文教学,赋予了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给予了学生更大的探索可能,因而能活化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助推学生展开语文深度学习。

立足于语文学科的课程视野,教师不仅要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更要关注学生素养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参与度,紧扣语文的双线(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让学生依据文章特质,进行主动阅读[2]。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更能推动学生的语文主动性阅读。

二、立足于学生立场,在语文教学中全人育人

语文教学的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做整个的人”。“做整个的人”也是马克思所认为的挣脱人的异化生活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与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整个的人”,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为此,语文教学应当全人育人,注重整合性、整体性、协同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学习疑点、盲点、痛点,发现学生与文本的切入点、融合点等,从而让语文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3]。

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时,教师不仅要厘清课文的明线,更要引导学生发掘课文的暗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立场,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可能性表现有所预设、预判。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刷子李》一文的明线,也就是对刷子李的直接描写能够自主把握,但是对于文章中的暗线即曹小三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这条暗线,其实就是从侧面渲染了刷子李的“奇”。基于学生立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移情感受、投射品味,让学生将自己放进文中,把自己当成曹小三,揣摩他的心理。立足于学生立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聊故事”的方式推进学生的文本感受、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又能跳出文本,进而让学生饶有趣味地走进课文。

当然,这种“聊”不是那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海阔天空的聊,而应当是基于文本,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话。可以用问题将要聊的内容串接起来,借助于问题将刷子李的动作、外貌、语言与曹小三的举止、心理活动等链接起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刷子李的动作、语言、外貌描写,通过曹小三的反应、心理变化等来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深入发掘文本的习作素材,打通阅读与习作的隔阂,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让学生认识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在此基础上,引入《人物描写一组》,进而引导学生从“这一篇”的习作学习过渡到“这一类”的习作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功能。

立足于学生立场,在语文教学中全人育人,要重视文本的知识系统、习作系统、练习系统、助读系统等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通过文本与文本的比较、文本与习作的互动、文本与生活的关联,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综合素养等[4]。

三、立足于活动视角,在语文教学中全程育人

基于“全域观念”,建构学生语文学习新常态,要从学生的生活、活动等出发,实践全程育人。生活是学生置身于其间的世界,活动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从教材出发,以本为本,紧扣课本。而全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则要求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真实、自然、紧密的关联,要求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在语文活动中展开。立足于活动视角,能让语文教学解决好“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传统的“问答式”的方式,要求学生读书并回答相关的问题。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牵制式、规约式的教学方式,有一种“引君入瓮”的意味。同样,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往往展开一种被动性、肤浅性的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性不足、感受性不足、能动性不足,而且显得比较琐碎。立足于活动视角,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创设一种活动场、生活场,能让学生置身其间展开自由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推荐,让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推荐相关的角色,进而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角色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建构活动场。学生在活动中都力图表现各自表演角色的神态、语气、语调、肢体动作等,相比较于单一的文本问答对话,角色扮演活动更多维、更全面、更立体、更丰富。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能揣摩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能感受、体验到人物的精神与品格等。由于学生在活动中有了切身的感受、体验,因而学生在交流中就会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站在“第三者”立场上撰写“颁奖词”,从而将文本解读活动引向深入。这样的一种教学,挣脱了传统的教学窠臼,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桎梏,形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实践性、生活性的样态。

“全域观念”下的语文教学,真正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主旨。在语文教学中,立足于课程视野、学生立场、活动视角,教师要将学生语文学习活动化、生活化,进而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化、体验化,从而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场”。这样的一种“学习场”,将学生的学习思维、情感以及意志等融入其中,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性格气质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育人过程。这样的育人过程,突出了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了学科的育人价值[5]。

猜你喜欢
全域视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居· 视野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视野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