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同 王 昕
妊娠恶阻为妊娠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性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Wernicke脑病等情况[1-4]。近年来,社会意识的发展使得孕妇的身心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极大地干扰了孕妇的正常营养摄入,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则容易发展为长期的营养不足,进而影响胎元的发育。
西医治疗妊娠恶阻的常见方式多为改变饮食方式、孕妇心理支持、补液以纠正人体内水液、电解质等物质的平衡以及应用止呕药。但因为部分止呕药,如昂丹司琼对于胎儿的安全性仍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在临床治疗中止呕药不作为一线用药。由此可见,一般性的西医治疗目的并不包含改善孕妇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腧穴治疗作为中医治疗妊娠恶阻的常用手段,通过人体体表进行作用,可降低胃肠道负担,腧穴的选择也可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加减。近年来腧穴的选择愈加丰富,中医理论中的“治病与安胎并举”思想在腧穴治疗中愈发得到展现。此文将从这一思想出发,论述腧穴治疗妊娠恶阻的优势。
1.1 治病与安胎并举的理论发展治病与安胎并举为妇人妊娠病治疗原则之一,适用于胎元正常者[5]。妊娠期妇人生理特性与常人不同,此时母体与胎儿并存,临床治疗时应同时顾护母体与胎元。中国古代很多医家治疗妊娠病的观点都与“治病与安胎并举”相一致。“有故无陨、亦无陨也”理论为“治病与安胎并举”思想的体现,明代傅山在《傅青主女科》中云:“妊娠一门,总以补气、养血、安胎为主”。在治疗妊娠跌仆时,除补气血扶正以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之法进行病因治疗。叶天士在临床治疗妊娠外感病时以四物汤为基础,加之麻黄、桂枝、大黄及芒硝等解表祛邪之药,由此可见,叶氏治疗妊娠病必用归、芎、芍、地四味以养血护胎,再加之其他祛邪药物以治病,这种治疗思路无不体现出“凡治胎前之病,必须保护其胎”的治疗原则。总而言之,孕妇的生理特性与常人有所区别,治疗妊娠类疾病时医者当遵从“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若惟用补益之法,则病邪恣意;若一味应用祛邪之法,则胎元亦危。
1.2 妊娠恶阻的病机妊娠恶阻作为妊娠病的常见疾病,其发生主要因为妊娠早期,全身气血通过冲脉下聚胞宫以养胎元。此时冲脉之气相对充盛,冲脉又隶属于阳明,其内多余之气便可直接循阳明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发生恶心呕逆。
妊娠恶阻为胎前病,其治疗原则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原则。妊娠恶阻临床特点轻症表现为恶心呕吐,甚至食入即吐;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先兆流产或终止妊娠等情况的发生。一则因剧烈呕吐会导致母体腹压增高,进而使胎元受扰,再则长时间呕吐加之浆水不入致使胎元营养匮乏,气血不足以荣养胎元,最终导致胎萎不长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妊娠恶阻的治疗原则应从止呕与安胎两方面考虑。
2.1 止呕的腧穴选取及临床理论依据妊娠患者早期的恶心择食或时有呕吐为正常早孕反应,属于孕早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妊娠恶阻患者较仅有早孕反应的患者相比,素体脾胃较虚,临床治疗上可选取具有调和中焦气血功效的足阳明胃经腧穴;也可通过近部取穴法的选穴法则,选取距离胃部较近的腹部体表腧穴,如神阙等,这种取穴法为“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规律的体现;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内关也为临床治疗妊娠恶阻的常用腧穴,此为腧穴选取中的“对症选穴”之体现。
2.2 安胎的腧穴选取及临床理论依据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中的脾、肾与胚胎的发育关系甚密,因为人肾脾与体先后天之本,肾之先天真气,与后天脾气共同作用可化生胎元生长所需的精、气、血等基本物质。妊娠时期,胎儿位于母体胞宫内,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输送通过胞脉、胞络得以与母体交换。
2.2.1 补肾以系胎《女科集略》云:“女子肾系先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系也”,中医理论认为肾气对于人体生殖功能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胞脉者系于肾,肾气亏虚则不能维系冲、任二脉,因此胎失所系,出现胎漏、胎动不安甚至滑胎等严重后果。又因肾阴肾阳为人体一身阴阳之根,可平衡脏腑功能及气血阴阳的调节功能,因此肾气虚则可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涌泉作为足少阴肾经的首穴,为肾经之气所出之处,常作为临床腧穴治疗妊娠恶阻的常用穴位。涌泉位于足心最凹陷中,为人体最下端穴位,作用此穴可发挥引气下行的作用,可以治疗一切气血上逆之证,因此对于治疗因妊娠期冲气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具有明显疗效。
2.2.2 健脾以养胎脾属土,乘土性生化、乘载之德,可生载万物,其作为后天之本,可化生气血以资先天,通过补气以载胎,生血以养胎实现安胎之效。妊娠恶阻患者多为脾胃素虚者,或有肝气化火,上犯脾土者,使得患者脾气益虚,导致胃气不降且脾不为胃行津液。健脾则可助胃气降,使胃得以受纳腐熟,精气血得以正常化生以濡养胎元。临床常见穴位常取脾胃要穴足三里或以足三里为主穴的穴位组等进行安胎治疗。
2.3 现代医学作用机制腧穴治疗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主要为体表-内脏反射、双向调节胃运动、调节神经递质等方面[6],外治法刺激腧穴能有效提高妊娠恶阻患者体内血清胃动素水平,因此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好转。
3.1 神阙妊娠恶阻治疗选取神阙为“止呕”与“安胎”双重功效的体现。神阙位于脐中央,为任脉腧穴,又为冲、任、督三脉脉气交汇之穴,具有调冲任、固肾元的功效。其被视作沟通机体脏腑、经络百骸的枢纽。神阙连通冲脉之气可发挥平冲、降气、止呕功效,气调则血调,气血安则胎可安。艾灸可补益元阳、固冲安胎。从生理结构上看[7],神阙所处皮肤为全身角质层最薄部位,与腹壁下动、静脉及其细小分支相连,且为胎儿和母体连接之所,因此药物和营养物质作用在此处极易被吸收和输送至全身及母体腹中胎儿处。
试验表明[8,9],神阙贴敷治疗妊娠恶阻患者与常规的西医静脉补液支持疗法对比,尿酮体转阴效果更好、证候积分的改善更优,住院治疗天数更短,可使孕妇快速恢复食欲。刘丽丽等[10-13]试验证明以姜半夏、鸡内金、砂仁、陈皮等理气止呕药物为配方的中药方贴敷神阙治疗妊娠恶阻较传统补液疗法相比止呕效果更加明显,将中药理气之功与神阙降逆之效相合,充分体现中药贴敷神阙的治疗优势。此外,黄佩宁等[14]将孕妇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作为试验观察指标,观察组增加具有理气止呕等疗效的中药膏贴敷神阙,观察组治疗后孕妇的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明显高于对照组,此试验说明神阙治疗妊娠恶阻可使胎元安稳,改善恶心呕吐症状,充分发挥止呕与安胎之功效。龚琳[15]将吴茱萸散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说明吴茱萸散外敷神阙可降低妊娠剧吐的复发,预后效果好。
3.2 内关内关作为止呕要穴常用来治疗妊娠恶阻的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可疏通上、中、下三焦之气,并通过宣通人体上下之气发挥理气和胃的作用。妊娠期妇女,素多忧郁,气机不畅,内关亦可发挥理气安神功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常用刺激内关的外治法多为穴位注射、按压、穴位贴敷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外治法刺激内关对于人体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升高以及症状的改善均有成效。许洁、郁险芬[17]在常规补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姜外敷内关治疗,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受试者体内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的受试者,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UQE、NVPQOL症状积分的降低程度以及尿酮体含量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8-20],与传统止吐药相比,加压刺激内关不仅疗效更为突出[8],而且不良作用更低。维生素B6注射内关为近期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的常用方法,邓华等[21-23]的临床研究证明此法对于恶阻的临床总疗效对比传统的补液疗法更佳,其中尿酮体的转阴率更高。维生素B6注射内关也因其较高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充分体现衷中参西的治疗思想。
3.3 足三里足三里临床主治呕吐、腹胀等胃气上逆等胃肠病症,作用此穴也可通过调和本经气血进而促进体内后天气血化生,气血化生充足则元气充足,胎元安稳。现代医学机制研究明[24,25],刺激足三里能够促进胃动素的分泌,降低胃黏膜损伤,并加快其修复,恶心、呕吐等症状也随之减少。
足三里的临床应用多为中药穴位贴敷。陈碧珠等[26]将符合诊断者等比分配,干预措施为补液加用砂仁外敷足三里穴并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予常基础补液。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7%,而对照组仅为80.80%,由此说明,对于妊娠娠恶阻患者的治疗,加用以砂仁贴敷足三里为治疗方案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补液。
3.4 涌泉作为足少阴经的起始穴及人体最低的穴位,涌泉位于足心最凹陷中,具有引气下行的作用,可以治疗一切气血上逆之证,此穴也可以很好地治疗因冲气上逆而致的子病。妊娠恶阻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极易损伤气血津液,加之孕妇心理负担过重,极易耗伤肾气而致胎元不固。补肾为固胎之本,肾精肾气充足,则可充分激发五脏之气,进而调节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平衡,气和血调,固守坤元,则母胎俱安。
陈芳等[27]临床试验证明:外敷涌泉治疗24 h后即可使孕妇的呕吐症状明显缓解,食欲明显好转,甚至可以进食少量流食,由此说明涌泉治疗作用快,对于恶心呕吐严重者具有及时止呕及恢复正常进食的功效。
3.5 组穴治疗近十年内,妊娠恶阻外治法穴位选择逐渐丰富化,临床多以2~4个体穴组为单位进行治疗。其中“中脘、内关、足三里”作为近3年常用穴位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除此之外,还有“神阙、涌泉”等固定组穴。
3.5.1 神阙 涌泉联合应用的进展涌泉及神阙也经常被联合应用,外治法刺激此穴位组可充分发挥补肾固胎、平冲降逆之功效。临床贴敷此穴位组可有效降低孕妇呕吐等胃气上逆之证的复发率[28,29]。
3.5.2 中脘 内关 足三里穴位组的应用进展中脘、内关、足三里临床上常作为整体单位合用。中脘以胃之募穴行降逆理气之功[30],刺激中脘可使胃蠕动增强,有效缓解因妊娠恶阻带来的相关症状[31]。同时刺激中脘、内关、足三里可促进胃肠排空的速度,降低患者恶心呕吐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进食量和饮水量[32]。
临床常用中药贴敷穴位组,或联合静脉补液支持、中药汤剂等方法对妊娠剧吐患者进行治疗。胡爱萍等[33]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穴位治疗的患者在改善恶心、呕吐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补液治疗组,且尿酮体降低更快,患者住院治疗的天数更短。张志容等[34]在补液的基础上予观察组口服中药汤剂及中药贴敷穴位组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采用埋线方式也可有效降低妊娠剧吐的发生[35]。
此外,中脘、内关、足三里作为基础穴位单位,临床常与其他穴位进行联用,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早产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评分。李秀凤[36]和洪敦恕等[37]研究结果显示此三穴和天突联用,治疗后,试验组的妊娠恶阻患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医症状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单补液治疗的对照组。豆银秀等[38]试验表明中药贴敷此三穴及神阙穴组患者的SAS、SDS、NVPQOL、MOT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补液疗法,早产发生率更低、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龙翠萍等[39]临床研究中的治疗组在静脉补液支持的基础上选取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及胃俞进行刺激,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情绪较对照组缓解更优,且止呕用时更短。王艳[40]外治法选取此三穴以及太冲治疗恶阻患者,治愈率较未使用腧穴治疗的患者组更高。
此文论述了妊娠恶阻的腧穴治疗。腧穴治疗充分体现了顾护母体和胎元的妊娠病治疗原则,在西医补液疗法的基础上明显缩短了止呕的时间并且降低了呕吐恶心的程度,部分试验直接证明了腧穴治疗可使孕妇血HCG增长以及新生儿评分较单纯补液治疗更优。但是现阶段的临床试验疗效指标多注重于孕妇自身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只有部分试验同时关注到恶阻患者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健康。在未来的中医特色腧穴治疗恶阻临床试验中,应更加深入地探寻腧穴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对不同时期、不同证型的妊娠恶阻的功效,使中医治疗妊娠病的思想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