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财
(福建省顺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362413)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典型代表,属于一种半发酵茶,所选择的加工工艺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制作工艺复杂,技术性和灵活性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铁观音的加工生产积累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经验。在铁观音制作的过程中,茶叶的采摘直接影响茶叶成品的质量。根据茶产品产地、气候、季节及栽培等方面的差异,铁观音茶品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灵活采用制茶技术,提高铁观音茶品的品质。
原本叶片材料质量以及制茶技术是影响铁观音的质量关键。高质量的茶叶原叶片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叶片枝丫壮实,枝丫梢、叶片厚重,叶片颜色呈光润浓绿;叶片内部所含营养物质丰富,叶片内部的有机成分比例协调。原本叶片材料质量直接到影响铁观音的加工品质,一般情况下,采摘铁观音鲜叶原料的成熟度为顶部叶片小开面到中开面驻芽2~3叶,小开面顶部叶面面积是第2叶面积的1/2,中开面为顶部叶片的面积是第二叶面积的2/3。
另外,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铁观音原材料叶片的采摘标准不同,春秋季节的茶一般使用中开面采摘方式,夏天中暑季节要适当选择小开面硬采。在叶片丰产期间,茶树生长茂盛,持嫩性较强,这个时期适合选择中开面采摘方式,普通类型的叶面选择小开到中开的开采形式,通过这样的采摘形式,最终确保获得的叶子满足高品质铁观音加工要求。如果采摘的叶面比较稚嫩,叶片中就会含有比较多的茶多酚,最终加工形成的铁观音香气也会减少,在采用摇青加工工艺时还会损伤嫩梢,会出现断芽、断梗的现象,铁观音独有的气味也很难显现。如果叶片过于成熟,加工出来的铁观音,会出现氨基酸、咖啡碱、茶素、水溶性果胶等物质含量偏低和粗纤维含量偏高的问题。
铁观音对原叶片的采摘时间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分四季进行开采,谷雨至立夏称之为春茶,这期间的产量占据全年产量的1/3;夏至到小暑称之为夏茶;立秋到处暑称之为暑茶;秋分到寒露称之为秋茶。从产量上来看,每年的春秋季节产量最高,其中,春茶以及立夏前后季节的茶叶产量和质量最为理想。
在一天中采茶时段也是有讲究的,中午12点至下午2点采摘的叶片具有充分的晒青时间,这时段的茶叶品质良好。受茶叶采摘时间不同的影响,所采摘上来的茶叶内部的物质含量也是不同的,最终对铁观音的加工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在每天上午10点至12点期间所采摘的茶叶由于经过阳光照射,叶面上很少含有露水,所制作出来的茶叶质量也比较高。每天16点后采摘的原叶因为无法被阳光照射,叶片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所加工形成的铁观音质量也不够理想。
新鲜叶片的采摘方法包含手工采摘、刀切割、机械采摘三种,手工采摘是当前铁观音加工的常用方法。从实际应用层面,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高档茶的制作加工。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创造出了适合铁观音加工的“虎口对芯”采摘方法,此采摘方法在采摘枝叶的过程中减少了手掌对叶片的压伤。和手动采摘相比,切割方法和机械采摘方法所获得的叶片质量不理想,特别是机械采摘方法,会损失叶片中的营养成分,但是机械采摘也有自身的好处,即在采摘的过程中能够克服采茶用工困难的问题,适用于低档次、大范围、大面积的生产,而且在采摘过程中,可根据茶叶生长情况来设定采摘面的高度。在采摘新鲜叶片时,适合使用“定高平面采摘方法”,以确保叶片在生长的时候能够得到阳光的照射,可提升叶片的萌芽率。在枝丫生长繁盛期,可以分两个阶段采摘,第一次按照采1枝丫3~4叶的标准进行采摘,第二次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采摘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升采摘面的高度。
刚采摘的鲜叶上面有水分和干物质,其中,水分占鲜叶总重量的75%~80%,叶片水分的含量随着加工品质变化而变化。用来加工铁观音叶片的含水量一般在7%左右。伴随叶片内部水分的流失,叶片本身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理化变化,最终所形成的铁观音产品颜色、气味以及香味是不同的。干物质在新鲜叶片中占20%~25%,其中包含了比较多的化学物质,如茶多酚、蛋白质、氨基酸、色素等。在铁观音加工生产过程中叶片保留完整的新鲜度,更有利于加工生产出高质量的茶产品。
从生产工艺操作上来看,铁观音的形成,是通过摇青来实现走水,最终使得梗叶和叶脉中的水溶性成分逐渐转移到细胞上,并实现叶片表面和叶片内部物质的组合、转化,经过一系列处理操作,形成高级香味物质。随着时间的流逝,叶梗中的水分会通过叶背气孔缓慢消失,这个过程中如果叶片表面遭受损伤,生产加工出来的铁观音品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为了能够减少叶片采摘和保存期间可能产生的损失,在采摘叶片的时候需要做到轻拿轻放,在采摘完成之后要及时将叶片放入通透性良好的纺织袋中,目的是防止新鲜叶片遭受加压,在对新鲜叶片进行包装之后要立刻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
铁观音的加工工艺流程:采摘新鲜叶片→叶片晒青处理→叶片凉青处理→摇(凉)青→炒青→揉捻叶片→叶片初烘→叶片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铁观音生产加工至少需要经过10道工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做青(晒、凉、摇)、炒青和烘焙阶段。并灵活掌握“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
晒青。将新鲜的叶片均匀地摊放在竹编中,每个竹编中摊放叶片重量在0.5~1 kg,并放置在阳光下晾晒25~30 min,在此期间可以翻动一次到两次,目的是使叶片失水均匀。晒青也可使用竹席,摊铺叶片1~1.5 kg/m2,晒青的目的是为做青提供支持。
凉青。把晒青叶翻松,放置在笳笠上散热和散发部分水分。一直到叶片失去光泽、颜色变成暗绿色,当叶片材质变得柔软即停止操作。
实质上,摇轻和凉青是一个反复交替进行的工艺过程,此工艺过程也是使得铁观音色香味俱全的关键。在晒青叶片的水分散发殆尽之后,将其装入摇青机中,通过摇动和滚动来促进物质酶的转化。
炒青。在摇青到青叶花香浓郁状态、红点凸显、叶色呈黄绿时就可以进行高温炒青处理,目的是防范出现酶氧化,对做青阶段形成的茶叶色彩、香味进行固化处理,并蒸发较多水分,便于揉烘阶段操作。
揉烘阶段。有“三揉、三烘”六道工序,反复交替进行,是铁观音初制的塑形阶段。炒青叶通过揉捻、挤压、包揉等阶段的操作,茶条开始变得十分紧实,有一些茶条呈现出弯曲状态。
初烘。通过焙笼或烘干机适当进行高温烘焙,进一步破坏叶细胞中残存的酶活性,并散发水分,便于包揉。
包揉。把茶坯放入到小袋子中进行挤压、揉捻、搓、抓等操作,使茶坯紧实。
复烘。用较低温度复烘,即用文火慢焙,进行包揉塑形,并减少一些水分。
复包揉。在包揉的基础上进一步塑形。
烘干。通过低温慢烘,促进茶叶香气清纯,滋味浓厚。当含水量达到3%~6%时即可储藏。
铁观音的加工工艺十分复杂,摇青是铁观音加工制作中的关键工艺技术。
第一,摇青的“走水”是体现铁观音加工品质和韵味的关键。从内涵上来看,“走水”主要是指通过摇青操作,促使叶片内部的水分能够顺利运输和转化,在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之后茶叶中的氨基酸、茶素会转变为一种芳香物质,形成茶叶香氛物质,铁观音的香醇会被充分保留下来。经过三次到四次的摇青之后,要对其进行静放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之后,茶青走水会变得十分明显,叶片呈现出弯曲、卷曲状态。在茶叶青色缓慢褪去之后,就会凸显花香气息。在摇青时要注重温度把控,防止因为温度过高引起“死青”,如果出现“死青”就无法制作出高质量的铁观音。
第二,在进行摇青时要注重遵循“三守一攻一补充”的操作原则,也就是说在摇晃时第一次、第二次要轻微地摇晃,目的是促进茶青中水分分布均匀,在摇晃第一次之后短暂停留就可以开展第二次摇青处理。第一次摇青的时间为3 min,第二次摇青的时间为5 min。在第三次摇晃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用力,这个阶段也可称之为“摇红”,在这个阶段的摇青要确保青气浓烈,叶片表面可以出现轻微的损伤,第三次摇青的时间在10 min左右。第四次的摇青是对第三次摇青的一种补充,摇晃时间在30 min左右。
第三,在进行摇青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摇青的时候要注重观察茶叶的变化,如果叶片多要加大摇青的力度,可进行多次摇晃;如果叶片轻薄,则是要轻轻摇晃。在春茶阶段,要考虑到外界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重摇;在夏秋季节,要缓慢摇晃,并在摇晃过程中密切关注茶叶的状态,如果茶叶的叶片比较鲜嫩且水分较多,则先对其进行晾晒处理。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提升铁观音的生产加工质量,保障茶产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影响铁观音生产加工的采摘工艺的控制。在采摘的时候根据地域实际情况来对铁观音茶园进行区域划分,根据不同区域需要选择适合的采摘技术形式,在科学采摘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提升茶叶采集制作效率,并为生产出韵味十足的铁观音茶品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