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富硒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阳泉市发展硒产业初探

2023-01-05 10:15岳润庆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阳泉市小米农产品

岳润庆

(阳泉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山西阳泉 045000)

0 引言

阳泉市现辖平定、盂县及城区、矿区、郊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31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4 559 km2,其中山地占76%,丘陵占14%,平原占10%;全市耕地面积7.6万hm2,基本农田5.86万hm2。种植以玉米为主,全市粮食作物播种5.53万hm2,产量2.65亿kg。杂粮种植面积1.33万hm2,水果种植面积2 566.67 hm2,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2 920 hm2,中药材种类290余种,大宗道地品种主要以连翘、桔梗、黄芩、黄芪、柴胡等为主。阳泉市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700~1 200 m,昼夜温差大、积温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有天然富硒土壤等独特的优势,积极发展杂粮、红薯、艾草、道地中药材、蜂蜜等功能农业,大力开发富硒产品,突出“优”“特”“精”,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努力将“富硒”产业做大做强,进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1 阳泉市土壤硒含量情况

根据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土壤检测结果显示,阳泉市农田土壤中硒含量丰富,硒元素平均值为0.476 μg/g,是山西省农田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的1.7倍;背景值0.452 μg/g,为山西省硒背景值的3.013倍。其中以阳泉市郊区及平定县含量最为丰富。阳泉市郊区土壤样品平均值为0.571 μg/g,最大值1.551 μg/g,位于郊区石卜嘴村;平定县土壤样品平均值0.552 μg/g,最大值1.8 μg/g,位于平定县前锁簧镇北;盂县土壤样品平均值0.361 μg/g,硒含量最低,其中最大值2.588 μg/g,位于盂县牛村镇磁窑坡村。调查显示,阳泉市可利用的富硒耕地面积为425.69 km2,约4.26万hm2。东西跨度大,东至娘子关,西北至西南关一带,以山地、山前丘陵为主,黄土覆盖范围广,耕地资源分布多。富硒区样品数211件,硒含量算术平均值0.715 μg/g,硒元素富集十分明显,并且硒元素受煤系地层的地质体及土壤类型钙质褐土的控制,土壤中硒元素来源稳定,利于长期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富硒土地开发前景。

1.1 全市硒含量类别

1.1.1 富硒区。盂县牛村镇、南娄镇、仙人乡、平定县冠山镇、锁簧镇、巨城镇、娘子关镇、郊区河底镇、荫营镇及矿区平坦镇土壤属于富硒区,含硒量在0.4 μg/g以上,覆盖面积约1.8万hm2。

1.1.2 缺硒区。盂县东梁乡、西烟镇、西潘乡、上社镇、苌池镇及平定县东回镇、冶西镇、张庄镇和郊区旧街乡等乡镇部分地区属于缺硒地区,硒含量低于0.175 μg/g。

1.1.3 足硒区。除上述列举以外,全市大部分地区为足硒区,硒含量在0.175~0.4 μg/g。

1.2 不同作物硒吸收情况

根据对采集到的玉米及根系土壤样品进行硒元素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玉米富硒率达到46.67%,且与其根系土富硒对应良好,具体分布情况为:平定县巨城镇南山沟村-娘子关镇城西村一带二级富硒区附近4个玉米样品全部富硒,盂县磁窑坡一带10个玉米样品,有6个富硒;平定县西白岸村附近7个玉米样品有2个富硒。农作物硒含量稳定且平均值较高,平均为0.121 μg/g,达到了富硒标准。平定县巨城镇南庄村生产的富硒香小米,硒元素含量(0.655 μg/g)远高于富硒标准,半沟村生产的红薯(0.010 4 μg/g)、盂县仙人乡石跪、岭底等村生产的油料类作物油葵(0.054 μg/g)、紫苏(0.085 μg/g)中硒元素含量略高于富硒标准。

2 阳泉市硒产业发展情况

2.1 硒产业发展有基础

阳泉市具有天然富硒土壤,立足这个特点,山西九州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从2010年开始发展富硒特色功能农产品,是阳泉市第一家以“富硒”作为产业开发的企业,公司拥有企业所在地平定县得天独厚的富硒小米等杂粮种植优越条件和良好生产基础,依托现已获授权的小米新品种和前期工作积累,进行集标准化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富硒小米(杂粮)产业化开发。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与市域9个乡镇60个村签订了长期种植协议,带动1 500多户农民种植富硒香小米,种植面积达到333.33 hm2,年消化小米50万kg。基本形成了集种植、仓储、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运营网络。

2.2 富硒区加工企业有规模

阳泉市富硒产品“家族”逐步壮大。山西九州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发出富硒黄酒、高硒醋、小米白酒、小米锅巴等富硒农产品;盂县日月明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种植富硒小米逐步增加到富硒荞麦、富硒赤豆、富硒黑豆,富硒农产品提高了产品价值;郊区兴材万木原核桃种植基地生产的富硒核桃,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特优产品。阳泉市富硒区范围内有杂粮加工企业6家,包括山西九州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晋婆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佳珍粮业有限公司、山西康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利阳粮业公司等。除了山西九州香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主打“富硒”品牌,其余几家公司仅仅以销售初级农产品为主。销售以黑小米、小麦粉、杂粮为主,年销售量在1 000万kg以上。这几家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富硒”优势在产品销售宣传上做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

3 高质量发展硒产业

3.1 高标准规划

阳泉农业地理条件差,丘陵旱地占全市的8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特色农业开发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功能农业是阳泉市农业的唯一出路。致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在规划,硒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发展规划一定要高标准。按照“地质先行、查明分布、政府主导、创建园区、制定标准、提升品质、绿色有机、富硒富农”的基本思路,制定出台全市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富硒产业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实现与其他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打造全市特色农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农业农村部门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发展支持环节、实施重点、品牌建设;政府部门从战略层面共同谋划阳泉市富硒产业发展,推动产学研良性发展,深挖阳泉市土壤富硒优势,延长富硒产业链,做精富硒功能性农产品,全方位推动阳泉市富硒产业发展,重在资金政策扶持,从战略角度开展“富硒”宣传,整体谋划,从标准化生产、富硒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等方面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尽快形成富硒产业发展集群优势,提升阳泉市功能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3.2 高质量合作

促成阳泉市政府与山西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院校战略合作,以筹建“阳泉市硒产业研究院”为主要合作内容,明确研究院以富硒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在产业战略规划、产业组织管理、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模式集成和成果推广等方面开展研究,努力实现阳泉市富硒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品牌标准化,打造成集人才集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同时,利用山西农业大学资源优势,引进全国硒产业方面的人才、专家,为阳泉市发展硒产业建言献策,助推阳泉市硒产业发展。切实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整合科研力量和资源,启动富硒产品标准研究及应用、天然硒强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硒与人体健康等研究,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率。

3.3 高频次宣传

组织“阳泉富硒产业发展论坛”,邀请国内专家就富硒产业发展进行研讨,借“硒”为友,以“硒”为媒,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抖音、微信等平台宣传阳泉市硒产业,制作宣传片,印发宣传资料,录制小视频,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结合各自品牌产品多层次宣传,实现阳泉市“富硒”多方位宣传,增加当地农产品含金量,推动富硒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要创新宣传,扩大影响力,充分利用阳泉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抗战地道红色旅游优势,拓宽产品宣传渠道,深挖绿色产品潜力,扩大销售范围,带动全市富硒产品走出娘子关。

3.4 高效率聚集

当前,阳泉市富硒产业相关企业虽然从数量上看不少,但实际规模普遍偏小,实力较弱,协作配合意识和产业链形成能力较差,对整个产业的带动能力也十分有限。我们要抓好市场主体倍增的政策机遇,着力打造富硒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加强富硒农产品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一批有营销渠道、生产规模、社会责任的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产业集群。把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联合起来,组建阳泉市“富硒”产业发展联盟,以股份制形式合作,主打“阳泉”品牌,制定统一销售标准,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行业标准。坚持标准化发展,坚持品牌化发展,坚持集群发展,坚持融合发展,亮好“富硒农产品”名片,推动阳泉市富硒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全市特色产业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以龙头企业发展为牵引,推动阳泉市富硒产业集群化发展。

3.5 强化龙头企业培育

选择一批对富硒产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创新发展能力强的富硒企业,支持其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联盟构建、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实现率先突破。每个县(区)选择1~2个重点企业进行集中培育,逐步在全市形成一批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和财政支持其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将其培育为品牌知名度高、主业突出、行业带动性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富硒龙头企业。

4 硒产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阳泉市富硒区内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灌溉设施完备,粮食产量高,具备绿色农业发展条件。加大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稳产创建,坚持把提升粮食产能与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强化5万亩基地建设,扩大富硒产品种植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新的富硒功能农产品开发,打造阳泉富硒小米系列品牌,发挥好龙头企业作用,辐射带动全市富硒区实现增收。

4.2 强化科技支撑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条件,大力引进推广新优品种,种植对硒吸收较为敏感的蔬菜及玉米、小米、薯类等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打造阳泉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富硒小米为原料,陶缸酿制小米白酒、小米黄酒。充分利用谷糠剩余价值,深入挖掘富硒玉米利用价值,结合山西特有的醋文化,加工高硒醋。

4.3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全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半沟红薯”“富硒香小米”“紫恋苏油料”等富硒区域农产品特色品牌,发挥名牌效应,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品牌化经营,提高富硒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发展具有阳泉特色的富硒小杂粮、富硒油料及富硒干鲜果品,推动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品牌是产业的灵魂、生命力之所在。要依靠优势和特色培育品牌,依靠科技和文化提升品牌,依靠创新和诚信经营品牌,注重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全方位推进“富硒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用3—5年的时间,将“富硒农产品”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富硒产业的一面旗帜。

4.4 建立示范基地

以建设集农业新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园为引领,坚持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打造富硒小米、富硒杂粮、富硒水果、富硒蔬菜、富硒中药材、富硒核桃等6大特色产业。要在硒含量高、适宜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区域,建立一批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种养、精加工示范基地。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高起点高标准引领阳泉市富硒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市建立富硒农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带动全市硒产业发展。在富硒区域建立小米、薯类、蔬菜、水果、中药材示范基地,示范区建设享受财政补助,不断增加富硒品种外延,利用当地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产品外销上做文章,实现优质优价,做到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引领阳泉市富硒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重点抓好有品牌、有特色、有基础的小米、豆类、核桃等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培植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富硒农产品品牌。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市建成12个千亩连片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作物种类涉及玉米、小米、豆类、蔬菜、中药材等。扶持1家主要从事富硒农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创建5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富硒农产品品牌,把阳泉市建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富硒农产品基地。

4.5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市级层面加快制定富硒产业相关配套政策,用好、用足、用活中央、省、市有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把支持富硒产业发展纳入阳泉市工作重点。市财政要统筹安排富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富硒产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等,促进富硒产业稳健发展。重点支持产学研配套政策资金,支持硒产业发展研发资金,支持硒产业示范区建设资金,支持硒产业发展宣传资金,支持硒产业品牌创建资金,支持硒产业发展人才团队引进扶持资金,支持硒产业龙头企业发展扶持资金等。

猜你喜欢
阳泉市小米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传递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阳泉市成立药茶产业联盟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阳泉市重点工程
杜小米的夏天
懒洋洋的兔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