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刚 郝志鹏
(山西省寿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山西晋中 045400)
我国养猪业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了独特的猪肉消费文化,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养猪业长期遭受着多种疾病的侵袭,其中一些可以用早期预防和治疗来解决,但是有些疾病到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猪异食癖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其原因与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不适宜,营养供给不均衡等问题有关。其临床表现较为突出,以消瘦、被毛杂乱、生长发育不良为主要特征,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猪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研究,猪异食癖在规模化猪场中发病率高达15%~20%,发病后会啃噬其他物体,会损坏猪舍,甚至还会打架,咬伤其他猪,严重时会引起感染,出现死亡情况,对猪场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引起广大农户的重视,并根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异食癖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消化不良,然后是味觉丧失和异食,比如舔墙,吃墙皮、砖块、煤渣、垫草、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饮尿、拱地、闹圈、跳栏、母猪吃胎衣或小猪、行为不稳定、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较强、容易与其他动物发生争斗、后期反应较慢,皮肤粗糙、弹性差、毛松乱、无光泽、皮肤发炎、弓腰、磨牙、寒冷的时候会发抖、口干舌燥、便秘、腹泻、腹泻、贫血、逐渐消瘦、食欲降低、严重的会导致心脏衰竭而死亡[1-2]。有的猪在临床上会互相撕咬,而其他的猪则会互相模仿,导致生病的猪的数量增多,甚至会发生争斗。互相撕咬会造成大量的猪毛掉落,同时还会引起出血、发炎等症状,从而影响到猪的食欲,从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使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被咬到的地方很可能会引起坏死杆菌等疾病。另外,这种病还会对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可能引起其他传染病,一旦处理不好,会导致猪出现败血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得了这种疾病的猪,在吃了异物后,会出现不能正常消化的情况,如果颗粒太大或者形状太过锋利,会对牙齿和消化道造成伤害,甚至会引起出血性胃肠炎。此外,吃掉的头发、塑料袋或者破布等会在胃里堆积很长时间,造成幽门阻塞,导致食物无法正常的下咽,引起腹泻、消化不良[3]。
当异食癖在猪群中发生后,如果诊断和治疗措施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病动物数量的增加,引发群体性的生长性能降低及发育不良,亦会导致其他原发或继发疾病的发生,造成养殖过程中猪只淘汰率和死亡率的上升[4]。
猪只如果得了这种疾病,会造成地板、墙角等损坏,造成维护费用,从而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
3.1.1 矿物质缺乏
如果饲料中的营养含量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猪生长所需的营养,如日粮中钾、钠、钙、镁、铁、锰、锌等元素的缺乏或不均衡,尤其是缺乏钠盐,就会引起猪的异食癖[5]。
3.1.2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缺乏,就会引起机体的代谢功能失调。比如日粮中维生素B1、B2、B7、B12的缺失会造成皮肤粗糙、弹性下降、毛松乱、耳、颈、肩、背、尾部等皮肤发炎,出现经常腹泻、异食癖[6]。
3.1.3 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
母猪出现食胎衣、胎儿等,产后乳汁不足,断奶和发情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小猪易患肺炎,如痢疾,并会发生相互搏斗、咬尾巴、有咬耳、咬肋、吸吮肚脐等怪癖[7]。
猪舍环境恶劣,如室内气温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有害气体积聚、猪舍光线强烈、噪音、饲养密度大、猪圈潮湿、限饲饮水不足等都能诱发异食癖[8]。
猪得疥癣、痘疹、体外寄生虫等疾病时会使猪的皮肤受到刺激,从而导致猪的耳朵、肋部等部位发生渗出,引起其他猪咬尾。
在同一猪舍中,若饲养不同种类或相同品种的猪重量相差太大,则会由于品种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而使猪只产生冲突,从而引起互相撕咬。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在争夺睡眠区域和争夺食物时,经常会发生以大欺小的情况。由于猪的天性喜欢玩耍,喜欢啃其他猪只的尾巴,所以猪的模仿会由于一只猪产生异食癖,而引起一大群猪的异食癖[9]。
想要降低发病风险,必须要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安排圈舍,并根据猪的体型、种类进行分类,以缩小个体间的差别。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饲养的密度,保证猪的正常饮食和饮水。要搞好施工的卫生和通风,并加强对草席的管理,做到定期更换,保持场地的干燥、清洁。确保室内的温度、湿度,确保室内的空气清新。加强对猪圈的排泄物的清扫,避免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免引起猪群应激反应[10]。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猪出现异常的原因是饲料和营养,要保证足够的食物供应,并保证饲粮营养物质的均衡。同时,在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类型及数量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添加一些饲料添加剂或者是营养物质,来补充动物对于某些营养物的缺乏,防止猪异食癖的发生。全面性营养状况下,若仍有异食症,应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给予亚硒酸钠等,以促进其体内的维生素代谢,促进其营养和新陈代谢。可以通过舔砖来补充矿物质,从而防止口腔疾病。
猪舍要保持干净、卫生,减少病毒和寄生虫病的传播,预防和控制猪的皮肤病。平时要注意保持通风,降低氨气含量,避免因吸入过量的氨气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要确保养殖场的清洁,要对养殖场内外进行全面的消毒。另外,每天要清除体内和体外的寄生虫,避免发生皮肤病,在春、秋两个季节,用5%的敌百虫喷洒在猪身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驱虫作用。
断尾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在仔猪出生3d之内进行,在断尾结束后要进行消毒,以免造成仔猪死亡。
这种疾病的发病与遗传密切相关,猪患有异食症,小猪也会患上这种疾病,如猪爱啃墙,小猪学猪啃墙。在养殖管理中,如果发现有异食性的母猪要及时淘汰,并通过合理的杂交繁殖方法来降低异食癖的发生概率。
可以在猪舍中添加一些玩具,分散猪的注意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猪场里设置舔砖、橡胶圈等,或适当地扩大猪群活动范围,增强猪群运动量。
如果病猪有食粪尿的情况,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天一次,持续4~5d。如果有病猪吃砖,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但要注意用量。如果出现啃食垫草的情况,可以通过肌肉注射复合维生素,每天1 次,一次20mL,连用3~4d,或者口服多种维生素。若病猪体内外有寄生虫,则需要进行驱虫处理,使用阿维菌素、敌百虫等杀虫剂,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如果是吃胎衣的母猪,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鱼粉,一天100g,连续20d,效果会很好。另外,在出现异食癖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病因和症状,进行隔离,并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工作,以降低疾病发病率,确保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同时,在治疗的同时也要防止疾病群发的可能。根据目前猪异食症的流行趋势,猪的发病与个体的发病有很大的关系,一只或几只猪生病了,其他的猪就会互相效仿,从而提高了发病概率。因此,一旦发现猪生病,要进行隔离,并做好隔离期的饲养管理,可以在猪尾巴上涂上焦油,也可以在身体周围涂抹50%以上的酒精,每天3~5 次。另外,被咬的猪要及时隔离,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同时可以用碘酊来防止感染,如果咬的比较严重可以使用抗生素。
大部分猪异食癖都是慢性疾病,该病与饲养环境和营养状况有很大关系。所以要防止本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饲喂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猪的异食性疾病经常会引起肠胃疾病、慢性消化不良、寄生虫病等,是导致僵死的主要因素。如果能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病情就会好转。病情发展的时间越长,就会出现周期性好转或病情反复改变,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在预防和治疗上应坚持“早防早治,防重于治” 的方针。
异食癖在猪生产中具有很大影响,具有显著的临床症状,通过这些症状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该文从猪群的特点、发病原因和综合控制等方面对我国生猪生产中的异食癖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猪场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