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如何熬过“寒冬”

2023-01-05 09:19曹光远赵文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寒冬疫情企业

□文/曹光远 赵文举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提要]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国,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保卫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是当前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任务。本文从现实出发,结合当前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实际影响,首先识别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结合中外实践,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三个维度提出应对措施,以便为当前疫情下中小企业共克时艰提供有益思路。

一、引言

2020年新年伊始,全国遭受了新型冠状病毒(NCP)的肆虐,加之农历鼠年春运的推波助澜,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时间进入2021年,经过一年奋战,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经济发展也必定会在短期内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2月24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可见,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疫情战和经济战是同时发生的、同等重要的两条战线。而如何保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确保经济目标如期实现,首先要看的,便是中小企业。短期来看,中小企业因其自身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在此次疫情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势必会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造成沉重打击。如何识别和化解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的危机,对稳定就业、稳定社会秩序、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疫情战?首先,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2017-2022年中国企业经营项目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因此,中小企业困境的背后,是就业和民生面临的挑战。第一,餐饮、娱乐、旅游等线下服务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实行弹性薪酬和计件工资的比例相当高。若中小企业大量裁员乃至倒闭,将对就业和居民收入造成严重影响。第二,中小企业自身具有其脆弱性。中小企业的基础薄弱,流动性风险较大,而从管理方式上来看,长期计划在管理中的作用很小,而短期计划的作用很大,因此一般不重视长期战略,而只关注短期战略和计划。这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对抗突发性的经营环境变动时大多处于十分劣势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不容乐观,融资难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普遍难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突然,大规模的停工停产使得中小企业几无进项,中小企业自身又缺乏充足的现金储备,这使得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显得十分脆弱。第三,中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经济学家许小年最近用“给点阳光,它就灿烂”来形容中国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命力之顽强。因此在现实中,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金融和政策扶持,将产生巨大的边际收益。综上,在本次疫情中,重点关注、帮助广大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是事关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事项。

疫情当前,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需要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三个维度加以考量。在措施与政策商讨制定以及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动态中进行修正。

二、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此次疫情爆发突然,蔓延迅速,波及范围广,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准备,匆忙应对,因此面临的第一个困境也是最重要的困境便是企业的财务流动性困境。

第一,企业财务流动性困境。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中小企业基础薄弱,本身对于现金的依赖性就尤其巨大,而缺乏长期风险的应对意识,加之长期以来的融资困境,使得中小企业在本次疫情战中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近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武祥教授团队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研表明,受疫情影响,34%的中小企业现金流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中小企业现金流仅能维持2个月;29.58%的企业估计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目前来看,一些行业基本停滞,没有收入和现金流,却面临房租、利息、人员成本等必须支出,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压缩成本,很可能导致经营中断。经营中断可能导致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此外,流动性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本来已经岌岌可危,如果又恰好碰到了企业偿债高峰时间周期的话,企业的资金周转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这次受到疫情的影响,会有相当一部分餐饮、交通、旅游、零售、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更加艰难,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可能遭遇很大的财务困难。如果这些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可能会带来企业破产、失业增加,从而可能影响到后续经济走势。

第二,延期复工对企业产生的严重冲击。由于复工时间限制、员工实际返工情况、复产中的防护标准和物质条件等问题,工业生产活动可能被动推迟。受疫情冲击,2020年春节企业复工时间暂时推迟到正月十六之后。在长达半个多月的产能“真空”期中,企业主承受着巨大压力,若这一环节支撑不住,将对中国的经济循环造成严重冲击。一些传统制造业经济和线下实体店在长期的结构性调整和短期疫情的夹击下,有可能就此关门。另外,年后制造业订单交付将出现延迟,合作的上下游企业会受到影响,生产企业面临损失。劳工短缺造成的订单未按期交付,不仅使企业得不到进项,也会使生产企业面临扣款损失。

第三,远程办公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造成挑战。劳动力被迫延期复工,部分中小企业纷纷采用线上办公、远程办公的方式,使一部分管理与设计工作人员回到工作岗位中。这不仅能够恢复一部分企业职能,也能为疫情过后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做好准备。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大多受到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水平的限制,以往线下的管理模式很难在线上办公中得到推广。远程办公的目标设定、工作安排、监督监管以及激励机制受到技术以及伦理的诸多限制。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制约了线上办公效率的提升。因此,如何迅速提升中小企业的线上管理水平,提高线上工作的效率,成为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国际市场受阻。新冠肺炎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导致进出口贸易受阻的情形进一步加剧。世界卫生组织虽然“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但随后多个国家发布旅游警示,关闭与中国接壤边境,部分取消与中国的往来航班,甚至限制14天内到过中国的非本国公民入境,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的物理联系不可避免地受到阻隔。这直接导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物理联系受阻。在我国进出口主体中,民营经济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全国进出口主体中民营企业占据了51.9%。疫情导致的国际贸易市场的短期波动直接导致一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巨大风险。如果疫情持续蔓延,类似担忧会扩散到更多领域。一些国家采取关闭边境、拒绝中国人入境、取消航班等措施,将严重影响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信心。这种信心的受损如果得不到妥善缓解,将演化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长期不利因素。信心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一开始对疫情的恐慌,还是接下去因为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信心波动,对市场的冲击都非常大。

三、疫情之下,中小企业自救之路

古人云:“天助自助者”,广大中小企业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最主要个体。在大环境的倒逼之下,中小企业的经营思路、管理理念、应对环境变化的智慧都将成为此次疫情战的胜负手。因此,广大中小企业应首先行动起来,从思维和应对措施两方面做出积极回应,展开自救之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管理理念,强化自身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管理思维短视、僵化的缺点,这使得中小企业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也较弱。究其原因,是管理者管理思维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中小企业以及人民群众都将其认为是一个外生的冲击,忽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风险应对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解决方案去被动化解危机。而事实是,环境不确定性是企业经营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广大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首先改变思想观念,学会与环境不确定性的长期共生。时刻提高警惕,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将管理视线拉长,不断根据环境的变化,用新的方法和认知去理解经营环境,并不断做出管理上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一次典型变化,广大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的束手无策,恰恰反映了管理者应对环境变化一贯的漠视态度。应对疫情,首先改变态度,这不仅仅是建议,也是经验和教训。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言: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预测并借由预测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就是要朝着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的准备,并努力在前进过程中不断验证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在具有太多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持续而灵活的适应性,是中小企业必须掌握的能力。

第二,降低成本,扩大财源,保障现金。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突发的短期的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生存影响也是暂时性的。在暂时性的经营困难之中,谁保住了现金流,谁就拥有了活下去的机会。换句话说,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能否活下去的关键,就是卡死现金,保证现金流。为此,企业自身能够做到的便是竭尽全力缩小成本,最大限度地缩减开支,保证自身在短暂的危机中拥有活下去的现金。首先,中小企业要对此次疫情对自身现时业务的影响程度和困难时间的长度做出正确预估,正确的预估将对自己企业所要拥有的现金流做出可靠的预判。其次,调整投资结构,暂停不必要的长期投资支出,将资金优先用到维持企业生存的所有必要开支上。再次,剥离、变现非核心资产;释放股权,放手好项目;守住现有订单,尽最大努力完成现有订单。要有壮士断腕的豪迈之气,保住企业现金,熬过黑夜,便是黎明。最后,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暂停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企业效能。

第三,提高线上办公管理水平。线上办公、远程办公的复工方式考验着中小企业新的管理水平。如何做到线上办公的高效运转,可以从目标设定、工作细分、考核激励三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是目标的设定,线上办公的分散性要求必须实现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工作目标进行。工作目标设定之后,应该不断地进行过程性的总结和改进。其次是工作的细分,目标设定之后,应该将目标细分下去,明确各个工作的责任人,做到事项承接目标,落实个人。再次是设定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措施,在疫情之下,员工内心比较脆弱,线上办公更应该坚持“以奖励为主”的关怀性政策,在保障成本可控的情况下,进行物质激励,也应注意对员工情绪的安抚与心理疏导。最后是引入有效的线上办公软件,加强员工的线上培训,为员工线上办公的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放眼未来,未雨绸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一方面守住现金流,极限式的降低成本,熬过疫情“寒冬”,这是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采取的正确方式;另一方面降低成本不应该是全面停止企业的各项职能工作,让企业暂时休克,正确的做法是在暂停一切不必要的开销的基础上,保留一些至关重要的职能,甚至拿出资金布局一些疫情以后有重大发展前景的项目。譬如,服装企业应该提前开展夏装和秋装的设计;影视院线应该提前布局疫情以后的优秀影片的引进。疫情只是暂时的,疫情结束以后,社会消费会出现一波强势反弹,中小企业要瞄准这一波反弹态势,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抱残守缺,一事无为。另外,疫情期间是企业塑造自身良好形象、打造自身品牌的绝佳时机。疫情期间,开展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展开对疫情重灾区以及当地医疗机构的捐助,会极大塑造企业的正面形象,形成广告效应。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各中小企业都应该在疫情的艰难时刻,将目光拉长,着眼于疫情之后的机会,提前准备,提前布局,这样才能获得企业后续的快速复苏。

第五,抓住机遇,布局改变。风险从来都蕴含着挑战与机遇两方面的含义。风险之后往往蕴含着促进企业发展的转型机遇。如何抓住风险中的机遇,转危为机,考验着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智慧。2003年SARS病毒肆虐期间,航空公司的萧条使得顺丰快递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承包航空快运服务;与此同时,淘宝和京东等线上销售平台也抓住机遇,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两家电商巨头。17年后的今天,当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中小企业面临巨大风险之时,管理者也应该善于挖掘风险之中的机遇。事实上,目前已有诸多企业洞察变局,展开了业务拓展转型。例如,教育培训行业大力开拓线上教育服务;美团外卖开展“无接触式”快递投递;电影行业出现了徐峥等挑战传统模式的新型电影盈利模式。这些改变一方面是受大环境所迫,但历史上的大变局往往都是受到了环境的倒逼。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肆虐也应该叩问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内心,要求管理者不断洞察新机遇,不断审视自身核心能力,制定新型战略,在危机中找到突破口,实现企业的再一次发展。另外,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要把视线放到疫情结束之后,洞察到疫情过后市场的不可逆性转变,抓住机遇,提前构思、布局,拓展新的业务板块,实现自身更新换代。

第六,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中小企业应该集体行动,互帮互助,表达诉求。中小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合作,相互谅解,尤其是在短期内受到明显影响的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各关联方应该相互体谅,互相帮助,坚定信心,明白暂时性的影响终将过去;上下游地合作伙伴要加强沟通,共克时艰,生存能力强地企业要帮助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形成整个产业链互帮共荣地良好局面;中小企业应该集体向银行和政府发声,寻求疫情危机之下必要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

四、疫情之下,金融机构帮扶之法

为什么要强调金融机构对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的帮扶?首先,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互为唇齿,唇亡齿寒。银行断贷,企业倒闭之后银行的贷款便成为坏账,反之若企业不还贷,银行便无以为继,因此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互帮互助关系。其次,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其生存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小企业的资金获取,是其能否度过此次危机的关键一环,因此强调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

第一,改善融资环境。制定更多有关于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方面的融资优惠政策,给予商业银行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调动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以加大各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所获得的利息部分要进行税率优惠或免税,并且各级财税部门也要保证政策落实的质量和成果。在资金的补充与投入方面,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信贷余额不低于2019年同期余额。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加强信贷纾困。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物流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小微企业,全力做好纾困工作。对因疫情面临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予以展期、续贷、减免逾期利息等帮扶,妥善安排还款方案,直到“一级响应”解除为止。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央行支小再贷款政策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贴息性奖励。

第二,降低融资成本。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主要表现为取得信贷资金的实际价格远远超过了基准利率,这与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贷风险溢价严重不对称。因此,政府的目标不是降低贷款利率,而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高额的交易成本不仅造成了银行贷款难,同时也造成企业寻求贷款难,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政府要鼓励各银行机构通过压降成本费率,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确保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资成本。也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倾斜,持续推进无还本续贷等还款方式创新,推进包括循环贷在内的中期流贷服务模式,推动转贷成本持续下降。灵活使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放贷资金。充分发挥各地应急转贷资金作用,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转贷。

第三,优化金融服务。持续优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组织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开展线上服务,了解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及金融需求,推动融资供需精准匹配。加强金融机构服务效能建设,即要进一步精简我国财政对中小企业扶持的资金过程,减少资金下拨中花费的时间,并且中小企业资金申请扶持的流程也要精简,避免在审批过程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审批手续要相对简化,让资金及时划拨到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建立对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的信贷、汇兑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配置专员,特事特办,安排特定信贷额度,简化信贷审批流程,精简小微企业申贷证明材料,有效满足企业流动性需求,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高效转化。

第四,拓宽融资渠道。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企业融资比较直接便利的方式是上市融资,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政府在坚持防控金融风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同时,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降低市场准入原则,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积极推进拟上市公司IPO、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申请精选层辅导验收工作,采取非现场等灵活高效的方式进行辅导验收。疫情期间,加快资本市场线上服务平台建设,组织辅导机构加大企业挂牌上市线上培训力度。

第五,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纾难解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各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要开辟"绿色通道”,着力做好涉及防疫物资生产、销售、运输等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免收担保费。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

五、疫情之下,政府部门扶持之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市场运行中的宏观调控是调节经济、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疫情之下,政府更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履行政府职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美英日等国专门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的亏损弥补计划,允许中小企业营业亏损向前弥补或退税。此外,各国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纳税方式的自主权,并在研发投入以及折旧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税收帮扶政策。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疫情之下,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困难积极作为,已经迅速颁布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苏州“惠企10条”、宁波“18条”、宁夏“18条”等,都从不同角度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帮扶之策。目前已经做到现行政策对其他未实施的地区提供借鉴意义,另外也有一些改进之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应该遵循“精准施策,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疫情爆发以后,首先受到影响,也是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领域。政府各项措施应该优先向受到影响最大的企业倾斜,不能一刀切。精准施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扶持的效率,帮助危难之中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精准施策是基于疫情爆发后,波及范围广、危害面积大,而救助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在此背景下,应优先制定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针对受危害最大、与人民生活与国计民生最贴近的行业实行救助。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将救助资源边际效益发挥到最大。所谓“以人为本”即是企业帮扶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将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优先位置,保障员工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工作岗位不受褫夺。要保证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疫情一线人员的薪资待遇、保护职工岗位,要求企业不得随意辞退员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

第二,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首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帮扶基金,向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发放定额、定人数的保护性薪金;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鼓励中小企业业务转型与创新。其次,减轻中小企业的租金负担。疫情期间,国有、集体及享受过财政支持政策的小微企业创业载体要带头减免承租的小微企业房租,鼓励其他业主减免租金。再次,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及延期缴纳税款。最后,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对于受疫情影响损失较大的中小企业,鼓励采购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其产品和服务;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防疫防护用品集中采购价格。除此之外,要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的中小企业减免租金的创业园、科技企业、创业基地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政策扶持;对科技研发型中小企业,根据研发投入实际情况,给予每家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补助。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突然,中小企业自身在最大限度节约成本的同时,政府单位应该想方设法,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负担,继续帮助、鼓励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稳定职工队伍。首先是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一定比例;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的标准,或按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一定比例给予稳岗返还;对中小企业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以及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其次是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中小企业在停工期间组织职工参加各类线上职业培训的,纳入相关专项资金补贴企业职工培训范围,按实际培训费用给予全额补贴。

第四,加大对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的支持。首先是帮助中小企业办理不可抗力证明并提供相应补贴。对于一些从事外贸出口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无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帮助这些企业向中国贸促会申请办理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对中小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予以全额补贴,提高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其次是优化出口退(免)税服务。从事有关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出口退(免)税的,在收齐退(免)税凭证及相关电子信息后,即可申报办理出口退(免)税;未在规定期限内收汇或者办理不能收汇手续的,在收汇或者办理不能收汇手续后,即可申报办理退(免)税。

第五,完善政策执行。首先,优化办事流程,对受疫情影响巨大的中小企业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其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诉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同时要放松管制,只要没有违反市场规则,不能以维护秩序为借口,对企业行为进行过多干预;最后,切实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问题,让央行放的“水”,真正流到中小企业的“田”里。

六、结语

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医疗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于艰苦的疫情防控战时,中国经济也同样打响了一场保卫经济发展目标、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战役。中小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下的救赎之路,是对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重大考验。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疫情蔓延,走出困境的时间节点也是疫情得以控制的那一刻。当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时候,广大中小企业也日夜奋战在守卫国家经济平稳运行的一线。大灾难往往蕴含着大机遇,每一个中小企业管理者和职工,都应该在黑暗中坚定信心,坚守岗位,转变思维,寻找突破,守得云开见月明。

猜你喜欢
寒冬疫情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战疫情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