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3-01-05 05:55季海君
关键词:革命思政时代

季海君

(苏州科技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1],各种社会思潮大交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此,高校必须旗帜鲜明地引领大学生冲破现实困境,以青春的担当自觉肩负起“不负韶华,强国有我”的使命。革命文化是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高校要精准把握时代特点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革命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他们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振奋斗精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一、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高度契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共生。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高度契合

立德树人不仅是对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也是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经验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立德树人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明确回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大学生应立之“德”的根本含义与要求。革命文化是在理想信念、思想精神、品德作风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标准的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其内核集中体现在英勇斗争、艰苦奋斗、敢于献身、甘于奉献等伟大精神;其当代价值和时代光芒凸显为增进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激发投身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澎湃动力;其独特价值通过不断的时代化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紧密融合,可以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形成一种同构关系,“革命文化与立德树人之间在人才培养的标准、方法、目标上密切相关”[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在于引领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旋律。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萃取精神文化素养、传承红色基因最重要的源泉。

(二)革命文化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加强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培育,促进个体在“知”与“行”层面不断交叉融合、发展完善,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这一目标完成的关键在于使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与‘行’不断地转化升华中,完成思想道德模仿向思想道德自觉的转变”[3]。

革命文化蕴含的重要精神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理想信念、优秀品质和智慧精神最具鲜明特色的标志,是时代性、科学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提升具有独特且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致力于引导与推进大学生继承好革命文化,并结合时代特征与他们的认知特点弘扬好革命文化。如此一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从“知”的层面奠定学生坚实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他们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从而保证学生将中国革命历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4]。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不断创新丰富革命文化时代内涵

纵观中华文化发展史,革命文化是基于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不断沉淀发展的一种优质文化。高校利用好革命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和反映革命文化的本质,并根据教育目标的需求特点,选择其中最积极、最契合的元素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增色”,通过不断融合创新达到“增鲜提味”的效果,进而从物象创造和精神凝练两个层面入手,推动革命文化与新时代结合、与教育对象需求特点和变化结合,使革命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且持久发挥育人作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5]。青年是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的主体,在校大学生更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可塑性强的重点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以积极推动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大学生穿越时空去触摸沉睡的历史,以时代精神和青年活力激活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高校将革命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与不同学科特点的专业教学相结合、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相关成果直接或间接的转化还可以使革命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层面得以传承和弘扬,并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促进革命文化的载体创新和理论发展,其新时代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

二、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点

当前,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对于生长在新时代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精神培育、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吸引力、说服力、感化力局限日益凸显。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革命文化的整体性认识不足

从学校视角看,在追求就业率、升学率等因素影响下,部分高校对革命文化在新时代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握不足,即阐释说明和局部探讨较多,时代价值挖掘和实践体验不够。例如,在专业培养方案、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党团活动、第二课堂组织等方面,革命文化均不同程度表现为一种“碎片化”“点缀式”的融入方式,导致对革命文化精神内核的展陈停留在具象层面,未能观照其整体,革命文化融入并提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发挥不足。

从教育者视角看,由于时间、精力和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羁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对革命文化的学习掌握不足、认识理解不透、输出能力有限等短板。也就是说,他们将革命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施教场景的融合度不高,艺术性不足,更多地着眼政治性,囿于视野与思维,少了情怀,难以达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境。

从受教育者视角看,由于时空距离、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以“00后”为主的部分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精神内核的认识过于肤浅、片面和陈旧。因此,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的主体认知受到较大限制,少数大学生对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这一时代赋予的重任,以及在个人价值思考、行为选择迷茫时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都缺乏主动和习惯养成。

(二)革命文化教育体系构建不够完善

从宏观层面说,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推进的主动性和驱动力不足。革命文化教育体系构建还不够完善,“碎片化”“点缀式”融入方式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撕裂效应,一些教育环节出现重复性、无衔接的工作内容,不仅缺乏培养规范和标准,还缺乏有效的督导和评价,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实效发挥。

从组织层面说,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结合不充分,“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专业特色的结合不充分,主题社会实践组织与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结合不充分等现象。部分高校还存在革命文化教育主要由党团组织活动承担的现象,而在教育生活中最重要的教学科研活动缺乏对革命文化重要指导作用的现实支撑。当前,高校革命文化的教学实践未能建立起多元主体分工协作并形成合力的机制。

从内容层面说,教育目标的新需要和教育对象的新需求迫切要求高校对革命文化进行资源选择、合理整合和深度加工,并结合革命文化精髓和其新时代内涵进行相关特色课程的创新开发。部分高校在这些方面缺乏主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革命文化元素的使用陈旧呆板,出现“大而空”等倾向,甚至运用失当。

(三)革命文化教育内容供需不平衡

当前,革命文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主要表现是教育目标供给与目标需求不平衡日益突出,无法满足成长于新时代这一全新历史时期、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以“00后”为主的青年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需求。问题关键在于,高校挖掘革命文化资源的新时代内涵并将之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不够充分、不够透彻、不够鲜活。“革命文化内在的严肃厚重感与青年学生追求的时尚新鲜感浸润效果不佳,是制约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困境。”[6]革命文化的表述过度政治化等偏于狭隘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剥离,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相背离,与大学生的话语体系相脱离,由此拉大了高校传递革命文化的教学预期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距离。

三、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新时代推进革命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务实、求实、扎实”的基本要求设计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切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富有特色的革命文化教育活动,如创建平台、创新路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示范性革命文化教育品牌活动,以大学生视角、大学生话语、大学生情怀推动革命文化展陈与社会实际“面对面”“零距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运用革命文化培根铸魂、锤炼品德、启迪思想、加强道德修养。

(一)加强理论研究阐释,担起革命文化铸魂育人职责

一要注重革命文化内涵的全面展陈。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准确把握革命文化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革命文化新时代引领作用的价值维度和实践向度,从提升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的高度系统谋划革命文化育人工程,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反映和传播革命文化。

二要全面推进革命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鼓励广大教师主动作为,结合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深入挖掘革命文化与思政课及专业课程之间的契合点,不断提升融入技巧,切实“增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能力”[7]。寓革命文化的重要价值引导于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之中,以“润物细无声”之境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义利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有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这是时代赋予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以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神圣职责。

三要从历史、文化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革命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一段光辉的历史和一种特殊的文化,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已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革命文化最直接的器物载体,革命文物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当代大学生追寻革命历史、再现革命精神、汲取磅礴力量的重要来源。高校应积极引导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以无比尊崇之心、珍爱之意对待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场馆和革命文物,对加强科学保护手段、充分运用好其教育功能开展系统研究,保存好、维护好革命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脉络。这既是高校致力并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唤起后继力量一起投身革命文物保护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也是革命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然要求。

(二)强化系统教育实践,完善革命文化育人工作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革命文化育人体系构建。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系统思维,把融入机制落实到引入顶层设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教育体系中。在思政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高校应予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既要有一般的共性要求,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融入“配方”和具体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高校应着眼于教师教育与朋辈教育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各教学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培养,目标一致,措施协同,能效互补,推动革命文化教育“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图景”[8]。

二是从革命文化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双重融入角度建立革命文化研究学者、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结对子”机制。这一机制以学科专业发展、教材编制、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等关键环节作为主要目标,及时发现、解决并总结融入方式方法问题,从而在思政课教学实效、“课程思政”元素有效挖掘、与不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等方面积累经验方法,做到更有针对性的优势互补,加强协同、互相促进,创建高校育人质量提升工程深度融入革命文化的新时代范式。

三是创建系统、持续的社会实践活动,集聚革命文物保护研究的新生力量。高校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革命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特别是与以丰富革命文化新时代价值为主旨的深入研究有机结合,创新革命文化的传播方式、话语体系,为大学生红色主题社会实践的外在形式、实施过程注入强大的内在精神动力,从精神内化和行为外化两个层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应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并结合专业特色致力革命文物保护研究,做到身融、情融、心融,以此打破革命文化的育人局限,从覆盖面、持续性、可推广等维度增强革命文化主题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

四要注重督导和评价,为推进新时代革命文化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督导和评价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及其成效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高校应探索切合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的新标准,逐步构建起革命文化教育的督导评价体系,从基础知识掌握、个人发展需求和时代价值创新等维度确保革命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够找到精准起锚点位,依循最佳航线并明确目标方向,将革命文化“融于教、涵于制、载于文、化于境、行于众”[9]。

(三)优化教育内容供给,增强革命文化的时代感召力

一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在革命文化教育过程中的教育需求主体地位。高校要充分认识以“00后”为主的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和独特的言行方式,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关注和学习革命文化,使他们在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主动从革命文化中吸收营养,不断建构和修正自身的价值体系,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自我成长的统一。高校革命文化教育由此实现了从工具价值到本体价值的转变。

二要强化革命文化资源的时代性转化。高校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新人培育要求组织专门教学研究力量,在革命文化的表达形式、话语体系及内容组织等方面锐意创新,有针对性地把革命文化资源由潜在转为显性、分散转为整体,使转换更接地气,便于大学生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营养,播种理想信念的火种。当前,高校特别要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合理使用,正视其不可阻挡地成为新的教育生产力并将引发教与学的新革命,这也将深刻影响高校如何用新技术“讲好革命文化故事”。

三要建立协同机制,推动校内外革命文化资源联动,“同时注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精神进行整理与传播”[10],有效弥补校内革命文化资源的不足。高校应发挥独特的人才优势和思想优势,主动联系革命文化场馆、研究机构、个人收藏家等校外资源,借助其丰富的革命文化研究经验、成果及大量革命文物藏品特别是可移动藏品,有效推进校内外协同创新,合力在新时代中解读、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更多、更好地接触、感受和体会革命文化。

总之,革命文化是对时代新人进行思想引领的重要资源和精神力量来源,而时代新人是革命文化实践运用和后续研究的主力军。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推动大学生传承并弘扬革命文化,从而在高校形成“传承、发展、创新”革命文化的良好氛围,让革命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一方面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叩问初心使命;另一方面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筑牢信仰之基,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把稳思想之舵,自觉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革命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国的出行革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