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四川成都 61173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各界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体育教育方面,要求通过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为其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而将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健康知识,在强化其自我保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健康习惯的养成,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想要实现这种目标,还需要相关院校对二者的融合措施加强研究与应用,使其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近些年当中,我国教育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此期间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分类,运动人体科学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内容,其涉及多方面的课程内容,如运动生物化学、人体生理学以及人体解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体育学、临床医学以及生物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加以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人体和运动的认识,进而形成较强的身体强化能力以及损伤康复处理能力。可以说,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如果能够合理应用相关措施,推动二者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实现这两学科的创新发展,还能提高相关教育活动质量,使学校体育教育活动能够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需求[1]。
1.2.1 健康概述
对于人们来说,健康的身体是其实现健康生活、有效学习、高效工作的前提,而所谓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涉及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社会幸福等诸多内容。其中,身体健康也就是身体没有疾病,能够参与各种劳动,满足自身生存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并且能够掌握适当的健康常识,形成相应的卫生习惯,对一些疾病进行有效预防。而心理健康,需要人们能够收获乐趣,保持身心愉悦,且能够通过精神意志更好地指导自身行为,具有相应的社会能力。社会幸福,则是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在合理应用的情况下,满足自身需求,助力社会发展。道德健康,则包括品行端正,勇敢坚强等内容[2]。
1.2.2 健康教育的内涵
健康教育,实际就是由相关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规划和组织的一系列有益健康的教育活动。落实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端正人们的价值观念,强化其健康意识,使其能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在对自身行为加以约束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健康习惯。该项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相关人员对各项健康知识和信息进行大力传播,并提供相应的技能支持与服务支持。从而帮助人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健康,明确利弊,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并在自身健康受到威胁时,通过有效权衡及相关措施的合理应用,实现危害因素的有效预防,或将其危害尽可能地消除和降低,以此来保证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3]。
运动人体科学从本质上来看,实际是一门针对运动及人体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但运动人体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所以经常会让学生觉得相关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而以体育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则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不足的情况,甚至出现了重视实践能力提升,轻视理论知识学习;积极参与竞技活动,消极对待健康养生的情况。但健康教育本身涉及内容较多,在学生理论知识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会使其相关知识的学习更为困难,并影响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降低教学活动的效果。不管是在健康教育方面,还是在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由于二者关系密切,相互关联的内容也较多,如果能够对二者加强融合,使各自内容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拓展,便可以提高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如今的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于各界对于健康教育的关注,使得该项教育活动的地位不断提升,教育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在此过程中,国家教育部门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体育课程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联性,并明确了体育对于学生健康的重要影响,要求学校应该通过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但就目前各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健康教育课时较少的情况,也正是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学生往往无法构建健全完善的健康知识体系。而推动健康教育和运动人体科学加强融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使其可以对自身身体健康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提升,还能帮助其构建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教育活动向学生生活的拓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更是提高相关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5]。
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都具有较高的兴趣,而如果能够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加以把握,在健康教育中对运动人体科学进行合理的渗透,那么就会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起来,使其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明确运动的目的所在,掌握运动目标实现的具体方法,并在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运动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使其获得未来成长的良好基础保障[6]。
例如,通常人们在进行剧烈运动以后,立即进行洗澡是不对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在参与剧烈运动以后,其内部温度会随之上升,全身毛孔和血管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张,以便于体内热量的快速散失。如果在此期间直接用冷水冲洗身体,受到热胀冷缩效果的影响,人体毛孔及血管会快速收缩,这不但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造成不利影响,还会给心脏等器官增加较大的压力,降低人体抵抗力,使患病概率急剧攀升。而如果用热水冲洗的话,会使肌肉当中的血流量进一步增加,若是皮肤和肌肉当中的血流量过高,会使大脑及心脏等部位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引起头晕,甚至造成虚脱休克或诱发慢性疾病。
第一,在生理健康方面。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其教学内容大多都是关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运动系统的,而对于生殖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关注则相对较少。但运动人体科学本身涉及内容广泛,且与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忽视相关内容的讲解,不仅会降低相关教学活动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践当中应该加强运动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的结合程度,通过相关内容的有效结合,提高其全面性与完善性。例如,在对循环系统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融入一些关于循环系统的疾病介绍;在对消化系统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融入牙齿以及口腔方面的知识;在对感觉器官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融入眼睛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对内分泌系统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融入糖尿病的内容;在对生殖系统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融入预防性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女性生理期的各项卫生知识;在对运动及环境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对氧循环知识以及环境污染等知识进行渗透。通过两种知识的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全面地认识运动和健康间的关联性,这对于其良好生活习惯及运动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二,在心理健康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都具有较高的热情,在实践当中,学生往往更注重体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而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则存在兴趣不高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受到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不愿意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不深,无法真正理解相关内容。在针对运动人体科学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加以融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积极转变,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理论教学中,并将相关知识全面掌握。一方面,需要相关教师结合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要求做好教学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课中提问、实践操作、复习巩固以及考核评价的合理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培养其道德品质的目的,从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期间,应该加强引导,使其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各种事物,尤其是在面对困难的情况下,应该保证自身心态的积极性与健康性,避免受到不良情绪影响,确保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在道德健康方面。在我国教育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情况下,现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不仅在做人方面有着明确的底线,在社会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这种道德观念在人们的生存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算是一名符合健康标准的人。而医学领域对于健康也设置了相应的衡量指标,包括最佳的身体状况、良好的心态、宽广的心胸以及善良的为人等。曾有医学领域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一个心灵肮脏、恶毒的人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如一个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的人更喜欢幻想,而且心思较为敏感,更容易患神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而任何事情都有规则,包括人也是如此,不仅要遵循运动规则,还要遵循人体状况规则。例如,如果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未能遵守相关规则,一方面,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对人们的身体及精神造成一定的损伤;另一方面,会破坏运动秩序,导致相关比赛无法有序开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对运动规则加强渗透,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规则的重要性,还要对各种社会准则加以引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步入大学生活以后,家庭对其管束会有所下降,这会导致大学生心理上出现放松,再加上很多学生大学期间会谈恋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对运动人体学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性健康教育,要通过性道德教育的有效落实,降低青春萌动期的不良影响。
第四,在社会适应力健康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界在人才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现代人才应该在社会适应力方面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相关院校应该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及健康教育的充分结合,保证学生具有健康的社会适应力,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运动人体科学在教学实践方面的具体要求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理论知识,但对于学生而言,其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在实践当中更好地应用,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及学生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导致实践能力不足,不仅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教学效果,还难以满足社会实践的相关要求。其次,做好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在运动人体科学当中涉及诸多的环节,而各环节的实现通常都要有专业的人才作为支撑,而只有保证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实现各环节的有效结合,从而将其综合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最后,要在运动人体科学中体现对创新型、高素质、厚基础以及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思路,结合全民健身目标,对学生知识面进行不断扩充,使其专业培养口径能够向体育相关领域进行有效的辐射,从而达到强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对解剖学分析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各种体育动作展开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满足体育管理、体育科学以及体育训练等工作的相关需求。
对于健康而言,需要有四项基础内容作为支持,一是营养均衡,二是适量运动,三是心态平衡,四是戒烟限酒。所以,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运动进行合理的指导,是实现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落实,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和娱乐性,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教育项目,在教育实践当中,其更加注重强身保健。从本质上来看,体育运动也可以视为一种健康性较强的生活方式,而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进行培养。
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都十分热爱,如果能够在健康教育当中有效融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不仅能够强化健康教育的特色水平,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好的调动作用,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对有关运动准则、运动保健以及运动监控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如果缺乏运动人体科学的支持,那么不管是关于心脏运动的知识,还是关于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范围的知识,都会变得无比空洞。除此之外,在健康教育中,中暑、溺水、高血压、呼吸道感染、肥胖、尿路结石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都和运动人体科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对此,还需要相关教师从教材入手,做好教材的整合工作,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好的梳理,以此来推动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
想要对运动人体科学及健康教育进行更好的融合,并将其综合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在实践中就必须要有效突出工作重点,要避免出现与主题或目标发生偏离的情况,具体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并根据学生特点,做好教学方法的革新工作。与此同时,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明确主次矛盾,尽可能地做到突出重点。例如,较为专业的、平时学生几乎不会接触到的健康卫生保健知识,只需适当讲解即可,重点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健康常识。这样既可以推动相关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又可以对学生的健康素质能力进行强化。
相关教师在对运动人体科学以及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尽管很多学生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但其在体育专业知识方面还存在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且由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即便二者融合也很难改变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一定要针对理论教学进行强化,一方面,要重视理论教学,将其与实践教学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程度,不仅要由浅入深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还要通过实训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吸引,使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互动,在增加其健康保健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教师在融合运动人体科学以及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教材的研习工作,要保证融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盲目融合,或者对相关内容生搬硬套。否则不仅无法改善教学效果,还会不断消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相关教师在对二者进行融合以前,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深入研习教材内容,不断探寻运动人体科学及健康教育之间的契合点,研究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参考和学习,并对其中的融合方法、融合亮点进行积极总结,以此为基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发展需要,落实融合活动,要尽可能地保证二者协调统一,使二者在融合之后发挥出“1+1>2”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运动人体科学以及健康教育加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相关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相关教学体系的完善性,有效改善教学活动的质量,这对于学校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相关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意义,并提高对相关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及其发展需求,对促进二者有效融合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合理地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以此来推动相关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