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教育再社会化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3-01-05 03:34孙鲁痕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社会化老年人社区

孙鲁痕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1]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社区老年教育要进一步健康发展,探究社区老年教育的目标,制定与目标适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现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老年教育的目标

任何教育都有特定的目标,社区老年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

沈光辉认为,所谓社区老年教育,是以社区为特定场域,以5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为特定对象所开展的教育、培训、交流和有组织学习活动的总和。[2]在阐述为何要开展“教育、培训、交流和有组织学习活动”时,他的观点是,开展老年教育是使老年人再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解决老年人社会适应问题,包括适应社会环境,提升身心健康,实现社会价值,完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3]

再社会化是指社会化的个人在生涯发展或人际互动历程之中,因为新的角色、情境或经验而对自我的价值、态度与行为产生调整,重新学习或改变,以获得适应,表现新的角色与行为的作用或历程。[4]面对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社区老年人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感觉逐渐被社会边缘化,身心健康受到了一些影响,社区老年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尽力帮助社区老人解决这些问题。

社区老年人从“社会人”转变为“社区人”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身心方面的诸多变化。

第一,健康状况逐渐下降。随着年龄增大,老人们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会患上一些老年性疾病,严重的还会夺走老年人的生命,致使老人和他们的家庭遭受到身体、精神、经济上的多重痛苦和困境,陷入无奈、沮丧的情绪中,生活质量因此下降。

第二,存在感逐渐隐退。老年人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场所,退休后进入社区,成为“社区人”,心理上会产生不适甚至落差,成就感没有了,存在感也不强,失落、空虚、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显露出来并逐渐增强。

2021年8月到2022年3月,作者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对贵阳市云岩区285位老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都缺乏存在感,普遍有孤独感。接受访谈的老年人的子女大多是二十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之间出生的,多为独生子女,可供老人照看的孙辈孩子毕竟不多,这也是导致他们产生寂寞情绪的原因之一。

第三,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代社会生活离不开智能设备,新冠疫情期间,坐公交车、进商店等都需要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较而言这还算是简单的。大多数接受作者访谈的老年人说,若没有相关人员帮助,自己没办法在银行的电脑上完成取款、转款等操作,在医院的操作台上完成挂号、缴费、自助取片等也有困难,有的老年人甚至不知道新家电的遥控器怎么用,电视信号与网络电视信号之间如何转换等。因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第四,交际圈越来越小。从“社会人”转变为“社区人”的过程中,以前每天见面的同事、工友、战友,现在很少见面,过去工作中建立的上下级、师生、师徒和客户间的人际关系也逐渐淡去,老年人和外界的交流明显减少,交际面越来越狭窄,进一步增添了他们被社会边缘化的感觉。

作者回收的245份有效问卷中,在回答“你平时接触最多的是什么人时”,棋友、舞友、邻居排列前三位,亲属(配偶除外)仅排第五位,显然,老人们在家庭生活中也被边缘化了,这些现象导致老年人的存在感越来越弱。

积极老龄化理念认为,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获得尊严和自我实现的基本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应创造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条件和氛围,使其在社会、经济、文化、公益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5]老年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维持智力、发展能力、保有兴趣和高尚品格等,而且能树立积极养老的信念,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更高需求,由此实现教育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6]以上观点均表明,再社会化是社区老年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二、社区老年教育能够促进老年人的再社会化

老年教育是一种按照社会和老年人自身的需求去培养老年人,使其接受继续教育实现继续社会化的社会活动。[7]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与老年教育的融合。[8]要帮助老年人实现再社会化,社区老年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

党中央、国务院对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十分重视,各地党委政府对本地的老年社区教育,包含政策、人员编制、资金等方面也给予了极大支持。目前,许多地方的老年社区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管理、师资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为社区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社区是社区内的人们共同生活的地域,一方面,社区老人长期生活在这里,了解社区,对社区有感情,社区组织的教育活动一般会比较支持;另一方面,社区对老人们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文化教养、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需求比较了解,在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活动,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社区和社区老人的这种关系,有利于社区老人的再社会化。

远亲不如近邻。因为地缘关系,社区的老人们经常见面,闲时在一起聊天、下象棋、跳广场舞,有较为紧密的关系,有事时彼此也会相互帮忙。他们年龄接近,大都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某些方面有共同的语言和情感,对社区及附近发生的事情也都比较关心,沟通顺畅,相处也较融洽,因此,社区老年人群体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坚实基础。

只要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主体能对再社会化这一目标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社区的积极配合下,制定适宜的方案,可以帮助老年人调适社会关系,实现再社会化。

三、社区老年教育实现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途径

老年教育不仅本身就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途径和过程,而且能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参与的技能支持和知识保障。[9]社区老年教育的执行主体应制定目的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采用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教学方式,促进社区老人再社会化的实现。

(一)教学内容应贴合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需求

社区老年人参加学习,不像其他类型的教育有一些达标要求,学习内容也没有高度专业化的划分,老年人参加学习主要是为了保健身体,充实精神,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再社会化。

作者回收的245份有效问卷中,在回答“如果有机会,你最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保健112份、手机运用(含微信和拍照)109份、养花5份、书法4份、服装4份、养鱼3份、美术2份、古诗词3份、家电3份;在回答“你最想学习的三个方面的知识”时,保健、手机运用仍排在前两位,二者都是为了筑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从积极养老,努力促进社区老年人再社会化的角度而言,老年社区教育的内容应该包含文化知识、保健知识、科技和生活知识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知识。社区老年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与传承的纽带。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老人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化知识应包含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社区老人们的文化知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更新。书法、美术、古诗词等可以陶冶老年人的情操,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激发为社会作贡献的热情。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老年人的视野往往受到限制,学习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回归社会,更好地融入再社会化的进程。

第二,保健知识。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应该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比如如何正确锻炼、如何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衣食住行、如何对待常见病和老年病、如何正确对待生理上的变化、体检后如何根据结果进行调适和医治、如何防止唯利是图的商家和别有用心的人忽悠老年保健等等,为此,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主体应聘请有关医务人员、教师和公安人员来进行讲解。老年人掌握了必要的相关知识后,必然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为他们的再社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技知识和生活常识。在社区老年教育中,应着重帮助老年人补上智能设备操作运用这一课,帮助他们学会在银行、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灵活运用智能设备的操作,使之更加从容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这是社区老年教育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积极养老,延长老年人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的时间,同样需要再社会化的教育。如果老年人能自如运用智能家电,设计裁剪好看的服装,烹饪可口的饭菜,养一缸让人看着就喜爱的金鱼,培植有情调的盆景和赏心悦目的鲜花,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因此,要促进社区老人的再社会化,培养兴趣爱好及生活情趣同样是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四,心理疏导。乐观的心态、平和的心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老年教育要加强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帮助老人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调整心态,使他们能够用正能量去妥善解决问题。由此产生的战胜自我的成就感,使他们有勇气和信心为今后定下一个个目标,待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目标实现后,又制定新的目标,让他们生活在不断实现目标的喜悦中,增强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

(二)教学方式应立足为促进老年人再社会化服务

1.强化教学的互动性

社区老年教育曾经的教学模式是把普通学校的教室搬到社区,老师在上面讲课或者播放录像,这种满堂灌的做法影响了老年人参加社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性。社区老年教育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课程的主持人,采用讨论、游戏、辩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老年人产生强烈的到课欲,在热烈的气氛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应抛弃那些形式主义的、不顾效果的,只管完成教学时长,并以之作为总结汇报材料的做法。加强教学互动,难度比较大,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社区老年教育健康的发展应该具备一定的师资条件,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教师,都应该了解老年人的情况,依据社区老年教育的目标、学员的特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等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2.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潜能

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10]社区老年人中不乏专业领域的高级技师、专家、学者等,他们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往往拥有很大的潜能。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当助教甚至主讲,会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课堂更有生气,老人们从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存在感和成就感也会得到体现。通过发挥社区老年人的专长,激活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对社区老年教育师资缺乏的现状是很好的补充与解决途径,也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参与其他社会工作的热情。

一些地方已认识到社区老年人的潜能,已积极发展出多种类型的社区老年学习型组织,发挥社区老年教育学习型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作用,凝聚社区老年教育学习型组织中的个体,在基层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又一群’的自发型社区老年教育学习型组织[11],既促进了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老年教育的一些问题。这样,社区老年教育和社区老年人的再社会化就可以相互促进,相映生辉。

3.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直观教学

随着年龄增加,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对象理解力、记忆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因此,社区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应强调系统性,而应注重实效性。对老年人来说,让教学在真实或仿真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往往事半功倍。比如通过参观革命历史教育基地让大家了解当地的革命历史;在小区的花台、鱼池,或者喜欢养花、养金鱼的老年人家里,讲授养花的技巧、喂养金鱼的常识;在特定的场景指导手机拍摄,比如什么是全景,怎样拍逆光照片等,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又易于接受,参与者有兴趣,讲授者有成就感,可以达到一举两得、两两相益的效果。

有的社区还通过发挥老年人的特长,制作工艺品、旅游特色商品等,为社区和个人增加收入;有的社区组织老年教育学员春节期间为群众写春联、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有的社区组织老年学员为群众示范插花、泡茶、盆景培育技巧等,这些举措都能提升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感。

四、结语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公布的报告《积极老龄化:一个政策框架》提出,要最大限度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确保他们在老龄化过程中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作为老年社区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再社会化的实现能增强老人对社区的认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之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猜你喜欢
社会化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社区大作战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