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平
(中共明溪县委党校,福建 三明 365200)
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经过了历史与实践的证明,是具有科学性的指导思想,对于培养我国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加强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化具有重要作用。当今我国青年中农村青年占据了绝大多数,在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加大对于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力度。
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概念,我国当前的资料文献当中并没有明确定义,如果从表面意义来理解可以看做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而如果从深层意义来进行探究,可能就是相较于普通青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政治信仰、事物观点、纪律行为、敏锐性、鉴别性、判断力、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能力以及更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操守。在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定义时,我们可以结合当下中国农村自身的发展特点。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三农”工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够使用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三农”工作更好的展开,是深深植根于农村当中,对于党的前进步伐坚定不移跟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新青年。
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各项重大战略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的实施和实现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也需要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农村青年不仅承担着发展建设农村的伟大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实现国家强盛,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责任,因此,为了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更好发展,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积极深远的时代意义。第一,对于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加强党的领导具有积极作用。大力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能够增加农村青年的学识,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能够让更多优秀的农村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发展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第二,能够使广大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投入新的发展动力,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进程。第三,加强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能够使马克思主义者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得到有效运用,从而加大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中的影响力。第四,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能够使农村意识形态这一重要阵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基于种种因素,想要使“三农”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必须要加强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
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农民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无论是在1927年9月夺取全国革命胜利道路上所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方针中,还是在抗日战争、红军长征、土地改革中,都体现出农民的重要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等党中央领导人依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农村教育思想,提高对农民的知识教育。在新时代,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依旧是指导我国农村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高度肯定青年的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在他看来青年人是富有朝气的,犹如一天中初升的红日带着新的希望和热情。加强对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得到有效传播和发扬,发扬无畏态度和顽强精神,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农村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普及政治宣传”,对于标语、图画、演讲等传播手段的使用给予高度肯定。在此基础之上,他强调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在丰富口号的内容和意义方面,中国共产党和农民协会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1936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战斗的首要力量是农民群众。因此,为了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须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农民培养为中国革命中的主要战斗力量。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对于农村教育这块阵地依旧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将在农村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传递给每一位共产党人。
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的灵魂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口中占据绝大多数的是农民,其中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知识教育,文盲人口基数庞大,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程度。对此,毛泽东同志强调农村教育要立足于解决农村文盲的问题之上,教会农民识字,能够使用各种生产机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于农民享有的平等受教育权利要进行维护。同时,他认为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是人民教育,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应该是农村教育所应该做的,必须对农民的政治性、革命性进行提高。充分发扬“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精神,切实为人民服务,通过农村教育有效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的首要原则就是结合生产生活实践。依据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实践上的特点,毛泽东同志指出:想要使教育在农村更好的开展,首先要将实践与理论进行紧密结合,使教育得到农民的认可,进而引导农民自发地参加到农村教育中去,让他们明白农村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如何对农民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提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条原则,就是应根据群众生活上的实际需要以及群众对于教育的自主意愿。在他看来,在农村所开办的教育一定要对农民的实际生活有所帮助,只有真正改善了农民生活,才会得到农民的认可和肯定。群众对于教育的自愿参加则是强调学与不学由农民自己选择,不能对其进行强迫,就算强迫农民进行学习,也不能够取得多么显著的成效和结果。由此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共产党人及农村学校教育者要站在农村整体的宏观角度上去探求农民所缺少的和他们所紧迫需要的东西,从而促进农村教育在农民当中能够更为有效的发展。
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是在长期革命和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农村教育发展道路逐渐形成的,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新时代为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农村青年是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基于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现实,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提高农村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当前中国农村中的实际情况,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基层党组织应吸纳优秀的农村青年加入,这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绝的中坚力量。还应鼓励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农村政治生活,乡镇机关和村委应多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让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到村民自治和村务活动中,如选举工作、制度制定、成员监督等,不仅能使农村青年进一步熟悉县情、乡情、村情,同时使其在农村工作中尽其所能施展工作能力和工作才华,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农村这块重要的阵地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青年通过不同形式教育,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了解。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之下,农村青年也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因此,帮助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摆脱消极思想阻碍,最应注重的是对其开展政治教育,提高农村青年的政治站位,令其积极响应号召,对大政方针政策和县、乡政府的决策认真贯彻执行。与此同时,农村青年自身应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切切实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到实践运用中,通过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中的传播与发展,令农村青年树立积极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原他们原本真诚、淳朴的内心,使农村青年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凸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和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路径。为培养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可找出善于学习、熟悉村情、政治觉悟高的村干部或乡镇挂村队员组成村委宣传部门,从事农村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其次,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电脑电视等网络终端及手机应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微信建立村民学习工作交流群、村内党务工作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在农村青年队伍中开展宣传。再次,村委宣传部可以定期召开读书会、学习会,通过讨论、发言、答疑等形式,共同学习研讨经典原著、伟人专著、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讨论乡村振兴、养老政策、扶贫政策等热点问题,使参加人员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观点。
综上所述,青年作为祖国发展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严峻历史使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当代青年人要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利用马克思主义对自己进行武装,利用毛泽东农村教育思想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充实,成为优秀的农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伟大战略目标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