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丽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郑州)
[提要]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围村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本文利用调查研究方式,对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6 个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中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极大地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缺乏系统化和规范化,许多农村难以适应,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跟不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数据:2019 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生产量约为2.99 亿吨,至少有1.2 亿吨以上还未进行处理,生活垃圾已成为致使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施行,46 个重点城市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分类取得有效的进展。生活垃圾分类绝大部分聚焦在城市,极少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得到开展。因为农村的生活习惯、自我意识、地理布局、治理结构等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相对于城市难度更大。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早在2019 年已经开始部署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白鹤镇铁谢村、会盟镇李庄村和铁炉村、小浪底镇上梭罗沟村和明达村、送庄镇朱寨村等6 个村庄作为研究区域,深入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寻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途径,为我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供借鉴。
(一)孟津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及特点。第一,从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来看,操建华(2019)认为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在孟津区农村调研中发现,随着农村生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化学用品、工业品进入生活必需品,使得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及种类大幅上升,农村的生活习性逐渐趋于城市化,塑料制品和工业制品被越来越广泛使用,明达村村书记说到“现在网上购物越来越方便且价格也比实体店有竞争力,网上物品多样性,村民网上购物的积极性高涨,包装品白色垃圾越来越多”,根据对6 个村的调查统计,村民人均每天产生1kg 左右生活垃圾。第二,从农村生活垃圾的分布来看,农村房屋坐落参差不齐且较分散,垃圾设施投入成本较大,据调查,有60%的村民表示如果垃圾投放设施较远会严重影响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第三,从农村垃圾分类主体上看,丁波(2020)认为农民作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其意愿和分类行为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现居住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且文化程度不高,孟津6 村202份的抽样调查中40 岁以上的人群占89%,而40 岁以上的人群当中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仅有2 人。村民表示他们很愿意配合政府工作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便捷程度和难易程度是阻碍他们分类的主要原因。据调查,6 个村的村民均对有毒有害垃圾缺乏足够的了解,平时生活中村民只有把废旧电池和手机归为有毒有害垃圾。
(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困境。孟津区早在2019 年施行了生活垃圾分类,从几个社区试行到现在城乡的全面部署,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困难凸显,要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对策,必须对现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所调查区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思维单一化。目前,农村生活方式也发生重大改变,各种工业制品大量进入农村,增加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多样性。其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理念也需要改变,但是在所调查的农村中,地方政府偏向解决垃圾而非治理垃圾,政府注重生活垃圾的收集,却没有重视生活垃圾的再利用,对于集中回收的垃圾并未进行二次分类。调查中,只有2 个村庄有对生活垃圾进行转运。以厨余垃圾为例,对可饲养家禽部分的厨余垃圾,村民均会进行饲养家禽,但对于不可饲养家禽部分,只能集中倒入厨余垃圾,如果将厨余垃圾进行沤农家肥或者沼气池发酵等方式循环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生活垃圾总量。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不适用。目前,孟津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依旧存在着不适用的问题,孟津区根据社区的垃圾产生特点,把生活垃圾分为易腐烂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不可回收垃圾四种,同步应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从分类的角度上看,这有助于城乡垃圾统一标准同时进行转运后的收集,但是大多数村民无法根据标准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地区也没有垃圾分类的基础,直接使用城市的统一标准,必然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致使有意识对垃圾分类的村民也无从下手。
3、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不完善。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仍面临着分类设施不到位、分类制度不健全等困境,大部分的村庄所需要的工作人员、配套设施以及管理监督体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不能满足正常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农村居住区域分布较为分散,垃圾分类设施等方面投入的成本要比城市高许多,大部分村庄缺乏对生活垃圾分类资金的投入,使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缺乏物质基础和管理基础。李庄村从2016 年开始垃圾处理,至今未投放垃圾分类设施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只在街道口摆放垃圾桶,村民只将垃圾混合进行投放,村庄没有纳入环卫收运系统,所收集的垃圾由村里进行堆肥和填埋,没有进行充分的垃圾分类,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导致水资源污染和环境的破坏。
4、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体制不健全。近几年,国家不断鼓励推行垃圾分类,许多农村尚未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就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许多垃圾设施在建设之后却没有投入使用,这极大地造成了资源浪费。一部分村庄的村干部并不了解垃圾分类处理的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前端(垃圾收集)、中端(垃圾运输)、末端(垃圾集中处理)的整套设施体系,就已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还有一部分村庄,在垃圾分类之前并未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不具有法律效应,村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意识不强,在农村没有充分的对村民进行普及就强制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往往会打击村民的积极性。在所有的准备工作还没准备好之前就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极易导致有分类设施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现状。目前,根据调查得知,6 个村庄真正进行分类的仅有4 个村庄,其余的村庄仅对生活垃圾设立一个收集点,并未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转运。
(一)地方政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和理念错误。当前,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生活垃圾分类施行方法错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关乎着每个村民,如何让村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分类行为并且使之持续有效至关重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推动村民积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农村生活垃圾开始推行阶段,许多村庄对积极进行分类行为的村民进行奖励,有望在短时间内看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果,这就要求政府不仅要对分类设施进行资金保障,还要对分类行为提供资金支持,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在生活分类期初确实有很明显的效果,但是当财政紧缩时,政府无法为分类行为提供资金支持时,村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失去动力。第二,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理念存在偏差,没有考虑到农村生活垃圾的实际情况。许多农村地区直接套用当地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没有对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比如厨余垃圾,在城市生活当中,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50%及以上,设立厨余垃圾设施并对厨余的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收集是生活垃圾分类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但是在农村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大部分能形成内部循环,垃圾桶里很少见到易腐烂的垃圾,所以政府的垃圾分类治理理念需要改变,需要设置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治”与“用”并举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
(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主体缺失。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度大,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基层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垃圾分类技术不成熟等问题,这主要是关系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体的缺失。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主体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垃圾分类的形式主体。形式主体是指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统筹规划,在日常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支持的地方政府,实际上形式主体并未完全行使其义务。第一,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制度并不健全,许多村庄制定的制度与村庄的社会现状、文化等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导致制度制定之后无法实施;第二,在后期管理上,地方政府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的施行上没有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第三,在资金支持方面,部分农村的垃圾分类设施仍然匮乏,财政资金难以长期全面维持所有的费用。另一方面是垃圾分类事实主体。事实主体即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行者,对于农村地区他们无疑是村民和村干部,大部分村民缺乏主动性,村干部进行组织教育的频率较低,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无法进行有效实施。
(一)制定符合农村生活习惯的垃圾分类模式及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分类与每位村民息息相关,村民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村与城市的生活不一致,各个农村之间的生活方式差异性较大,如果将一套标准化的垃圾分类制度应用到所有的村庄是行不通的,更不能照搬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要结合农村的自然、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垃圾分类标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模式当中,地方政府要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创新处理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1)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所有的生活垃圾由市里统一处理;(2)生活垃圾集中与就地相结合,可回收和有毒有害垃圾由市里统一回收处理,厨余可以就地利用沼气池发酵将其能源利用等。农村生活垃圾应当适当处理,保证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治”与“用”相结合,实现生活垃圾绿色处理。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不仅需要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还要注重乡村的绿色发展,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是地方政府所要思考的问题。河南的未来能源公司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公司将农村秸秆、生活污水和不可饲养家禽的厨余垃圾等收集,通过沼气发酵,形成沼气用于发电,将剩余的固体沤成有机肥,用于有机水果蔬菜的种植,大大增加了水果蔬菜的品质,还将剩余废料做成可燃碳。这样不仅达到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目标,还将生活垃圾进行绿色处理。把生活垃圾作为可再利用价值的“资源”,是现代农村所有探索和学习的方向,真正实现生活垃圾“三化”处理即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根据农村自身情况,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之前,应当对农村自然、环境、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因地制宜,寻找对该村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需要每个村民都积极参与。农村的自然环境容量很大,许多垃圾都能自我净化。目前,孟津区农村大力发展农旅项目,许多农家乐等餐饮服务行业快速兴起,厨余垃圾大量增加,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改变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势在必行,可以在村里组织厨余垃圾回收进行发酵沤肥、饲养家禽、沼气发电等方式,既大大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量,又使得能源回收利用。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如果只有政府的命令就只能在短期内促使村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缺乏自身持久动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各村干部应该结合本村实际,利用“熟人社会”等方式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监督方式,以及农村的地缘血缘关系、道德压力、邻里互助等内在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村民的思想道德观念,把农村垃圾分类行为嵌入熟人关系中,利用农村垃圾分类积极分子和党员把农村进行分片分块的监督和管理,实现村庄整体和部分的链接,还可以建立垃圾分类“排行榜”对优秀的垃圾分类工作者进行表扬或奖励,激励村民积极进行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