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美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秀良(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动物饲养数量越来越多,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此,全国各地都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重大动物疫病,其中给动物接种疫苗便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疫苗能够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获得抵抗感染的能力,达到减少疫病发生的目的。然而,在对动物接种疫苗后,其抗体水平合格率有可能会达不到保护的水平,有时甚至没有抗体,这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剖析了动物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应对措施,旨在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中小型散养养殖户数量众多、分布面广,尤其是随着乡镇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百色市动物疫病呈多变、多发特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变得十分繁重。为扎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近年来,百色市采取“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方针,积极组织全市全面开展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据统计,仅2021年百色市就累计完成免疫猪口蹄疫242.12万头、牛口蹄疫45.54万头、羊口蹄疫70.44万只、禽流感8960.57万羽、小反刍兽疫55.32万只、牛结节性皮肤病20.12万头,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高达100%,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70%以上。通过开展动物免疫接种工作,百色市构筑了坚强的动物疫病免疫屏障,为确保全市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打下坚实基础。但是,在进行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抽查工作时,仍发现有部分地区存在动物免疫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需要人们予以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切实提高动物免疫质量,从而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率。
1.疫苗本身因素的影响。疫苗质量不稳定性是造成动物免疫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疫苗的生产厂家是否具有国家资质,其所生产出来的疫苗产品是否有国家的正规批号,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疫苗本身的产品质量。然后,疫苗一般都怕光、怕热,如果在疫苗的运输过程中没有配备专门的冷链运输车辆,疫苗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运输存储条件不达标而导致其真实保质期缩短甚至变质失效,从而影响最终的免疫效果。最后,在疫苗的存储过程中,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低温、避光、干燥环境,疫苗也很有可能失效。
2.免疫接种程序不科学。所谓的免疫接种程序就是针对特定动物群体而制定的各种疫苗接种的先后顺序及时间安排,如果免疫接种程序不科学,就很有可能导致动物群体达不到预计的高水平免疫状态。而免疫接种程序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没有根据本地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发生情况合理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导致实际免疫效果不理想;二是首次免疫时间及免疫间隔时间选择不合理,免疫太早或太晚都有可能导致抗体不达标,从而导致免疫效果下降;三是疫苗联合使用不当,在短时间内同时给动物接种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种类疫苗,因疫苗间的干扰作用有可能会导致其中某种疫苗免疫效果下降或无效。
3.免疫操作行为不规范。在动物免疫接种过程中,免疫操作行为不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动物最终的免疫效果。一是疫苗稀释浓度不准确,或疫苗注射前未进行摇匀,导致疫苗注射有效剂量过多、过少或存在未免疫的情况;二是接种前注射部位消毒不到位引发局部感染;三是接种部位不准确,接种人员对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等几种免疫途径不了解,影响了疫苗注射剂量的准确性;四是注射工具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针头选择不当、没能做到“一畜一针”等,对免疫工作质量造成影响。
4.动物机体方面的影响。动物机体健康程度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极大,只有机体健康的动物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才健全,进而对所注射的疫苗产生免疫应答,产生具有保护力的抗体。如果动物机体不健康,比如患有某些免疫缺陷病,或动物本身就处于疫病潜伏期或发生期,此时给动物注射相应的疫苗不但不会起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反而可能会给防疫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动物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免疫接种,很大概率会导致疫苗失效。
5. 饲养管理方面的影响。首先,夏天过热、冬天太冷、通风透气不好、养殖密度过大、日粮突然改变、运输或转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动物发生应激反应,其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导致疫苗接种效果不理想。其次,如果动物在免疫前后使用过某些抗生素、抗病毒类兽药,也会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免疫应答。最后,当动物长期生活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时,也会导致动物机体性能下降,影响疫苗的实际接种效果。
1.合理选择免疫接种疫苗。合理选择免疫接种疫苗,是提高动物免疫效果的首要条件。首先,要到拥有国家资质的正规厂家或疫苗合法经营处购买疫苗产品,不使用来源不明、标识不清、非法生产或非法进口的疫苗,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其次,注意所选择疫苗毒株的血清型、亚型或毒株是否与本地或本场所流行的毒株相匹配,如果选取不当也会导致免疫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疫苗的管理要求做好运输及保存工作,如冻干苗应冷冻保存在-15℃的环境中,灭活苗应保存在2℃~8℃的环境中,且不能低于0℃。
2.制定科学免疫接种程序。首先,在制定免疫接种程序前,需要对本地及周边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动物疫病的流行种类、范围及特点等,以此为基础制订相适应的免疫计划。其次,一般选择在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具体动物的首免日龄及免疫间隔时间应根据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确定,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或调整。然后,注意不同种类疫苗间产生的相互干扰,根据不同疫病的发生时间及季节规律错开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最后,还要加强抗体检测,对于抗体检测合格率达不到保护水平的则应实施补免,若仍不合格的可直接淘汰,并对免疫程序作出适当调整。
3.规范免疫接种操作行为。规范免疫接种操作行为是提高动物免疫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根据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稀释疫苗,并在注射前摇匀,以保证注射疫苗的有效剂量。然后,根据动物体型选择合适大小的针头,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并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清洁消毒,要求做到每次注射都要换上一个消毒过的针头,以防交叉感染。最后,待注射部位消毒酒精干燥后方可注射疫苗,并严格按照疫苗规定的免疫途径准确注射,例如牛、马、驴等动物的皮下注射一般在颈部上1/3处;猪、羊等的皮下注射在腋下或股内。
4.努力改善动物群体状况。努力改善动物群体状况,确保动物在健康的状态下接种疫苗,是提高动物免疫效果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前,需要提前做好检查工作,掌握接种动物的健康状况、疫病史及免疫史,对老、弱、病、残、孕动物以及患有隐性疾病或有应激反应的动物坚决不予以安排免疫接种。同时,还要做好动物母源抗体的检测工作,在动物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时接种疫苗能显著提高免疫效果。
5.加强畜禽动物饲养管理。加强畜禽动物饲养管理也是提高动物免疫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需要养殖户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减少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各种应激因素,以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二是要防止药物对疫苗造成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在免疫接种前后一周的时间里要禁止使用抗生素、干扰素等药物。三是要确保养殖环境卫生安全,使动物生长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增强动物自身健康状况。四是要提高动物的营养水平,并为其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能够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效果。
综上所述,疫苗本身因素的影响、免疫接种程序不科学、免疫操作行为不规范、动物机体方面的影响、饲养管理方面的影响等是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动物免疫效果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可从合理选择免疫接种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规范免疫接种操作行为、努力改善动物群体状况、加强畜禽动物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动物免疫效果,从而实现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