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洲
仿生象物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营建的重要意匠之一,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营建理论的重要内容。笔者早在1995年就提出,影响中国古城营建的有三大思想体系,即体现礼制的思想体系,重环境、求实用、因地制宜的以《管子》为代表的思想体系,以及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1]。仿生象物属于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所谓仿生象物,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中国人在进行器具制作和艺术创造时,会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特征、特点,使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这就是“仿生”的含义;在进行器具制作和艺术创造时,也可以以自然界存在的非生物,如岩石,或人类制作的器具或文化图式,如琴、斗、笔、砚、船、建筑、太极、五行、八卦、海上三神山、天堂、地狱、佛教西方极乐世界、道家福地洞天、三垣、四象等宇宙图式等为意匠,进行艺术创造,这是“象物”的含义。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园林、古城以及设防的楼堡村寨,都是中国文化的特殊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的特征。仿生象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源于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风水思想。
仿生象物的营造意匠可以分为4类:(1)法人的意匠;(2)仿生法动物的意匠,如凤凰、龟、蛇、螃蟹、鱼、鹿、牛、马、鲤鱼、鳌鱼、龙、鹄、蜈蚣等;(3)仿生法植物的意匠,如葫芦、梅花、莲花等;(4)象物的意匠,即象非生物的,如琵琶形,船形、钟形、盘形、盂形、棋盘形等。中国古人的象天法地观念,认为天圆地方,认为天上有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青龙、白虎、元武、朱雀)、二十八宿,认为天上有天极,北斗七星柄指天极。此外,中国古代的哲学所描绘的宇宙图式,如太极生二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属于中国人创造的宇宙图式。这些宇宙图式,是中国古人象天法地的依据。此外,还有中国道教追慕的海上三神山、佛教所宣扬的西方极乐世界,以及佛教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图式。以上均可视为人所创造的文化图式,是物的形态。以这些文化图式为营造意匠,也可视为象物的范畴。
1 西藏镇魔图,引自参考文献[5]
2 兴庆府城池示意,引自参考文献[7]
3 赣州府城街市全图,引自赣县志,清同治十一年
《水龙经·水法篇》云:“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 ”[2]
中国古城的水系是多功能的统一体,有如下10个方面功用:供水、交通运输、溉田灌圃和水产养殖、军事防御、排水排洪、调蓄洪水、防火、躲避风浪、造园绿化和水上娱乐、改善城市环境。古城由环城壕池和城内河渠组成的水系具有多种功用,被誉为“城市之血脉”,在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和形成特色上有四大作用:稳定城址、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较高质量的生活居住环境、有助于形成城市的特色。江南水乡,城内河渠纵横,别具风貌,每个城市各具特色。它们的水系也形态各异,水系上众多的桥梁,韵味各别,使城市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3]。
苏轼名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把城市水系比作人的脸面眉目,是宋代苏轼在宋神宗元祐五年(1090)给朝廷的奏议“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中的名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4]
公元641年,25岁的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天资聪颖,谙熟星象学和五行说,夜观天象,昼察地形,发觉西藏地形状似仰卧的罗刹女,不利于西藏王国,需建庙镇女妖四肢。而卧塘则为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为其血液,应在此建佛寺以镇之,以土塞其血路。1990年代在整理罗布林卡文物时,发现了两幅《西藏镇魔图》的唐卡[5](图1),上建许多寺庙,包括十二镇魔寺[6]。
据说兴庆府城的规划设计思想是以人形为意匠的,其构思是城郭为躯干,头部是黄河西岸的高云寺,双足直抵贺兰山(图2)。所谓人形意匠,有3层意义:一是城郭的长宽比与人的躯干相似,兴庆府城的长宽比为1.6:1,西夏帝陵园墙的长宽比也是1.6:1;二是城内平面布局与人体一样,具有对称的特点,整个城市有明显的纵轴线和横轴线,城门、道路、河渠、宫殿、坊里及各类建筑均成左右对称、前后有别、上下迥异的规划布局;三是城池本身(躯干)与郊区(头与足)之间具有如人体一样有机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7]。
龟为中国古代四灵之一,龟有天、地、人之象,是神圣的宇宙模型,特别是上古轩辕黄帝族以龟为图腾,龟文化与祖灵崇拜文化合而为一。更不可忽视的是易卦起源于龟腹甲上的构纹,龟文化成为炎黄子孙哲理智慧《易》的渊源。龟长寿,是古人追求长生不老时崇拜的灵物,是生命崇拜的偶像。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在中国古代有诸多体现。
龟的背呈圆形隆起,象征天;腹甲呈“亞”字形,象征地;而龟头与男性生殖器相似,象征人。龟就成为天地人合一的神圣的宇宙模型,这是龟崇拜最核心的内涵。正因为龟崇拜,认为龟能通神,故古人以龟的腹甲用来卜吉凶。龟腹甲的的形状,即“亞”字形,已成为神圣的符号。商人的大墓、商人的族徽均有“亞”字形者。龟形城池有以下几个代表。
(1)赣州府城。赣州府城为上水龟形(图3),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赣州府》载:“赣州府城池:晋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于章、贡二水间。唐刺史卢光稠拓广其南,又东西南三面凿濠。”由这一记载可知,唐末刺史卢光稠拓建了赣州城。唐末卢光稠割据赣南后,请杨救贫为其择址建城。杨救贫选赣州城址为上水龟形,龟头筑南门,龟尾在章贡两江合流处,至今仍名龟尾角。东门、西门为龟的两足,均临水。赣州城遂成为一座三面临水、易守难攻的铁城[8]。
(2)昆明城。明代洪武年间建昆明城时,著名阴阳家汪湛海曾为此考察山龙地脉,数载惨淡经营,要将昆明筑成“龟蛇相交,产生帝王之气”的城池。汪湛海设计构筑的昆明城像一龟形,南门是龟头,北门是龟尾,大东门、小东门和大南门、小南门是龟的四足。龟是一只灵龟,尾掉而动,所以北门瓮城的内城门向北,瓮城外门则不是朝北而朝东,是灵龟掉尾之义。大西门、小西门内门向东,小东门内门向西,外侧门则都向南,这又是寄寓龟之四足起动之意。只有大东门的内外门朝向一致,是因东方属木,取木宜伸而不宜屈之义[9]。
(3)吴大城——神龟八卦模式。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建阖闾大城(今苏州城前身),“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10]
(4)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图4)历史悠久,传说筑自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时,至今已有2800年历史。明洪武三年(1370)重筑扩建,按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和“龟前戏水”“山水朝阳” “城之攸建,依此为胜”的说法,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缩为龟状,其余三面皆直列无依”“建门六座,南北各一,东面各二”,意为龟之头尾和四足[11],南门外又有二井,喻为龟眼。北门瓮城外门东向,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除亲翰门(下东门)内外门直通外,其余外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似龟脚向前爬行[12],故有“龟城”之称。
此外,九江古城[13]、成都古城[14]218、湖州古城[14]153也是龟城。
4 平遥古城修复鸟瞰
5 明南京城,引自参考文献[20]
6 南阳县四关图,引自光绪南阳县志
由生殖器崇拜发展出图腾崇拜。上古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主要有东夷族的龙崇拜、西羌族的虎崇拜、少昊族和南蛮族的鸟图腾崇拜、北方夏民族的蛇图腾崇拜,从而产生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这四象的概念。因此中国文化又称为“龙凤文化”[15]。朱雀即凤凰,龙和凤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营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同明代古城,布局相当规整,南北狭长,又有关城陪村,当地人称之为“凤凰单展翅”或称“凤凰城”。这座凤凰城以南关为凤头,北关为凤尾,东关为凤翅,府城为凤体[16]。山东聊城、江苏泰州城、甘肃武威城都是凤凰城。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图腾文化内涵,是善良、奉献和力量的象征,而牛角为威猛和力量的象征。牛被认为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老子西行骑的是牛,牛于是作为塑像出现在道教庙宇中,成为神圣的动物。以牛为城市的形态,使人觉得威武、强壮、可靠。
宋代汴京(开封)城就被称为卧牛城。《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先是术者言京城如卧牛,贼至必击善利、宣化、通津三门。善利门其首也, 宣化门其项也,通津门在善利、宣化之间,而此三门贼必攻之地。后如其言。 ”[17]山东青州城[18]、安徽亳州也是卧牛城。
葫芦是远古先民的崇拜物,它有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文化内涵,为吉祥的象征,又是道家的法器。葫芦作为腰舟至今仍为海南黎族、台湾土著民族、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广东沿海客家人、湖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以及山东长岛地区和河南民间用作水上交通和救生工具[19],笔者认为,葫芦乃是以水文化为背景的生命崇拜的象征物。因此,仿葫芦形状筑城的例子较多。
南京城形态,洪武元年(1368)之初还是方形的,此即北墙沿复舟山横线向西,经鸡笼山北缘、傅厚岗、马鞍山,直抵石头城城北。此后工程,大约停了3~4年,5年后即正式形成了目前所见到的壶状(葫芦、瓶)形态。明南京城形如一个大葫芦,时人称为“瓢城”。“精象纬之学”的刘基参与卜地及规划建设南京城,城形仿葫芦是不奇怪的[20](图5)。以葫芦为南京筑城意匠,既顺应地形,又寓意在江南水国中,城池会平安、吉祥。 此外,广西柳州古城也是葫芦城。
梅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之一。梅花迎霜雪、抗严寒,傲然挺立,早春开花,博得古今盛赞,成为高尚品格的象征,与兰、竹、菊合称“四君子”,象征人的高洁品德。梅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吉祥、长寿、顺利与和平。因此,梅花是吉祥高洁的象征。崇梅爱梅,是中国文化特征之一。
河南清代南阳城成为梅花五瓣的梅花城(图6),是人口发展、逐步加筑的结果,是城防的需要,是顺应城市发展而成的形态。
温州城是一座带有神奇色彩的浙江东南名城。说她神奇,是因为1700年前,博学多闻的堪舆大师郭璞为温州城选定城址,并制定了城市的规划布局,以天上北斗星的位置定下了“斗城”的格局,在城内规划水系,通五行之水。郭璞选址规划的温州城,是一座斗城,也是一座水城,且因有“白鹿衔花”之瑞,又称为鹿城。郭璞还做了两个预言,一为斗城可御寇保平安,二为1000年后,温州城将开始繁荣兴盛。这两个预言都应验了。笔者于1984年到温州考察,与市规划处娄式鐇先生讨论过温州古城的选址规划问题。笔者认为,温州古城最重要的特色,是斗城和水城。这两个特色均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闪烁着智慧之光。
(1)“一池三山” “东海三山”
宋代大文学家曾巩1)于北宋元丰三年(1079)受福州郡守程师孟之托而作《道山亭记》,文中云: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途,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钜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洲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
可见,在郡守程师孟看来,登临乌石山鸟瞰福州城,城中三山可比道家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故改乌石山为“道山”,并将自己所建之亭命名为“道山亭”[21]。
(2)对传统中轴线布局及双阙模式的继承
福州古城的构图从城市设计角度可以看作是对传统中轴线布局及“双阙”模式的继承:以屏山为屏,山上立镇海楼作为中轴线的北端点;于山、乌石山分立南门两侧,两山分别建白塔、乌塔,进一步突出其“双阙”意象;中轴线从镇海楼经鼓楼、还珠门、南大街至南门,并进一步向南延伸,经茶亭街、中亭街、大万寿桥、江南桥直抵闽江南岸的南台岛,全长约7km[21]。
鸟瞰商丘古城,外圆内方,犹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镶嵌在黄河故道与济水之间。外为土筑的外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八卦中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圆为阳,方为阴,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商丘古城也便有了阴阳天地大宇宙的象征,商丘古城也便有了与日月同在的道理。古城坐落在向南微倾的龟背上,这也是设计者的一大匠心。众所周知,龟是长寿的动物,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物。古城的设计者不将城池建在平坦的地方,而将城池建在龟背上,就是利用龟状似的地势,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千秋吉祥,且城南为一大湖,龟头伸入湖中,龟得水更可长寿。
古城内城为方城,四周城墙均为砖砌,置东、南、西、北4座城门,4座城门外分别构筑有半圆瓮城。4座瓮城置有扭头门,东城门南扭,南城门东扭,西城门北扭,北城门西扭,形成南东、北西瓮城分别为两门相间,城门“四门八开”的八卦构图格局。寓意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22]
清朝时期,特克斯归伊犁将军管辖,民国仍归伊犁都统,直到1937年(民国26年)方才由局升格为县,始勘建县城。当时伊犁屯垦使邱宗浚绘制了一张八卦城图。1939年,首任县长班吉春依照此图,用20张牛拉犁,沿着八卦图形的8条射线,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雏形。这一年的10月22日,县政府入迁新城,所以特克斯县把这一天命名为“建城纪念日”。
目前,作为八卦城骨架的8条放射式城镇主干道,宽40m,长1400m,都已建成为沥青路面的林荫大道;道路按八卦方位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对应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天象、地物命名;路边有宽逾10m宽的林荫绿地,一条街一个树种,呈现一种景观。八卦城中央是一座占地达18,667m2的八卦文化公园,园内花木茂盛,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中心有高塔,可鸟瞰八卦城全貌[23]。
仿生象物是中国古城营建的重要意匠之一。在14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有40座与仿生象物意匠相关,占其总数的28.4%,即可看出其在中国古城营建中的重要地位。仿生象物,是中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也是中国古城规划区别于外国城市的重要文化特色之一。□
注释
1) 曾巩(1019-1083),字自固,江西人。熙宁十年(1077)八月,以度支员外郎、直龙图阁来闽赴任。在福州多有善政,同时著文咏诗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