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清华与名城四十年”主题学术活动综述

2023-01-04 01:04钟舸霍晓卫张捷徐慧君
世界建筑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名城清华大学

钟舸*,霍晓卫,张捷,徐慧君

2022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设立40周年。过去的4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40年,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40年。面对中华文明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在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前辈学者们的历史城市保护思想和情怀的引领感召下,以1982年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为标志性起点,名城保护制度经历了40年长期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实现了国际先进理念方法的学习和借鉴、保护理论研究和学术思想的不断深化、保护方法手段的不断探索和实践验证、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保护视野的不断创新和多元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得到初步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

站在第一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从关注高速度向聚焦高质量转变的节点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面临大量既有成功工作的延续和深化,过去保护工作中的难点痼疾需要得到突破和解决,也面临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带来的新任务和新问题。对过去40年的回顾、梳理和总结,不仅可以看清来路,在世界范围的历史城市和遗产保护领域内发出中国声音,更可以初步构建对未来保护事业的愿景,让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路行稳致远,取得更大成绩。

清华大学一直以来致力于城市和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自1946年营建系和建筑学科诞生之始,众多清华学者在历史研究和保护领域中长期耕耘、砥砺前行,与相关学术组织、行业管理机构、地方城市,以及国内众多建筑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学者同仁一道,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历史城市保护理念方法等学术领域,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近现代文化遗产和历史城镇景观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及相关部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202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筹备和组织了以“清华与名城四十年”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活动,组织清华教师、清华校友、校属设计研究机构、社会各界专业与管理人士,通过报告与对话交流方式,深入探讨名城40年间,乃至更长时间的历史过往中,历代清华专家学者与国内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同行者,一道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从特定视角呈现名城40年我国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巨大成就,进一步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未来城市建设、乃至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升社会大众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关注,同时展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美好未来。

清华名城40年系列活动采用“1+N”形式开展。“1”为在清华大学开展的主会场学术论坛,全面回顾总结、分享交流40年间清华大学与保护领域同仁的研究成果、实践案例和管理经验;“N”为全国范围如长三角(苏州)、西北(西安)、西南(成都)、大湾区(广州)等几个在社会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特色和名城保护工作方面的区域中心,由清华同衡遗产中心联合地方分院具体筹办分会场,结合各自区域的名城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性研讨。

2022年6月23日,“传承与创新·清华与名城四十年”主会场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27 位名城保护和遗产保护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六大板块、持续一整天的活动,回溯名城40年工作历程与成就,交流最新的名城研究成果,分享保护利用实践探索、保护管理工作经验,研讨应对未来挑战的思路,为线下和线上众多参与的保护领域专家学者和专业工作者,特别是保护领域的青年力量、以及关心名城保护事业的社会有识之士,献上了丰富的学术盛宴。

清华大学彭刚副校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利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袁昕院长为论坛致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和特邀学术报告板块。

在第一板块“致辞”中,彭刚副校长从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高度,强调了清华大学在城市保护和遗产保护领域悠久的学术文化传统,以及深厚的学术科研和实践探索积累,回顾了以梁思成、吴良镛和朱自煊等为代表的历史保护先行者的重大贡献,提出了对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投身于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伟大事业的深切期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利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袁昕院长代表主办机构表达了对本次论坛成功举办的祝福,以及对传承责任担当、展示丰硕学术和实践成果的期待。

1 学术论坛现场合影

2 彭刚 ,清华大学副校长

3 张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4 袁昕,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5 张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书记

6 杨保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7 张兵,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

8 邓超,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副司长

9 张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10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11 边兰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2 武廷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3 霍晓卫,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在第二板块“特邀学术报告”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杨保军总经济师做了题为“名城保护40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总结了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年以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提出了提高政治站位、构建体系、坚守底线、群众温度、以用促保、实施保障的核心任务和展望。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张兵局长在题为“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报告中,高度赞扬了清华大学在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薪火相传和卓著成就,与大家共同学习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为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创造了新格局,“一张图”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底线管理、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等的重要性。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邓超副司长回顾了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历程,强调了名城制度与文物保护的关系,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中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新进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杰以“清华历史城市整体保护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为题,系统介绍了清华团队近40年来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传承发展理论和实践探索。

第三板块“名城理论探索”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赵万民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边兰春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武廷海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董卫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霍晓卫副院长分别分享了各自开展的历史文化名城及相关遗产的研究工作。

第四板块“名城实践”由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广汉副总规划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钟舸教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路林副院长,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翟辉院长,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飏副总规划师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开展的名城保护规划实践以及相关深入思考。

第五板块“名城管理”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杰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黄鹤副教授,首规委办核心区规划处倪锋处长,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沈磊总工程师,清华同衡遗产中心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室张捷主任分别就名城管理工作中的制度、经验与与会学者进行了交流。

14 钟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5 路林,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16 张飏,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17 倪锋,首规委办核心区规划处处长

18 赵万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19 董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20 张广汉,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21 翟辉,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22 黄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23 李亮,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区委副书记、区长

24 沈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总工程师

25 胡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名城处处长

26 张捷,清华同衡遗产中心文化与自然资源研究室主任

27 刘伯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主任

28 圆桌对谈

第六板块的圆桌讨论环节主题为“名城的挑战与未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钟舸教授与清华同衡霍晓卫副院长主持。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刘伯英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名城处胡敏处长、首规委办核心区规划处倪锋处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黄鹤副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飏副总规划师分别发言,就如何处理工业遗产与名城关系、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袁昕院长做总结发言。张杰教授再次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实践在名城保护工作中的巨大价值,提出了“用裸眼看世界,用新鲜的脑子来思考”的启示性观点。袁昕院长从“过去、当下、未来”的角度,提出以更长远的历史观去看待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推进遗产保护工作,为国家塑造软实力、创造文化自信做贡献。

2022年6月23日主会场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华清安地建筑设计等的协办支持,以及17家媒体的新闻报道,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中青报》、人民网、中新网、光明网、《北京日报》、今日头条、同衡播报、《世界建筑》等1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清华同衡直播、腾讯会议直播、图片直播3家直播平台同步开展直播,观看人数总计上万;中国新闻网的报道在活动召开一周内得到30万的点击量。

在学术论坛及后续分会场论坛相继举办的同时,活动主办方与世界建筑杂志社共同精心筹备和组织,以清华大学主论坛发言为基础,汇集更多清华学人在历史城市和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成果,形成学术论文专辑,全面展示名城4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思考和成果,展现清华人对梁思成先生开创的历史文化保护学术传统的坚守和传承,启迪青年学者投身于历史城市和遗产保护的伟大事业中,促进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的发展。□(感谢清华同衡遗产中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钟舸工作室在北京主会场论坛筹备和组织中的辛勤付出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名城清华大学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北威州名城名展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