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问题研究

2023-01-04 22:25刘素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过程

□文/刘素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徐州)

[提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与频繁,各国谋求发展需要互相之间的通力合作,逐渐实现趋同这一目标;而会计准则作为全世界范围内一项通用的语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变成世界各国各行业密切关注的话题。本文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行描述和分析,比较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一概念,针对我国会计趋同现状、在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系统的阐释,从而把握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本质,同时明确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使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道路上的研究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2010 年4 月初,《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正式颁布,明确了我国的下一个会计准则改革目标。2006 年2 月15 日,最新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正式颁布,这是实现中国会计向国际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已经建立了会计准则,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会计准则的初级阶段(1978~1991 年)。1978 年,改革开放打响了第一战。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市场,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次年,财政的主管部门制定了很多和中外合资企业会计有很大关联的会计制度,并且在1985 年发布了《中外合资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稿)》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从此时开始,我国的会计制度便开始逐渐地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二)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1992~2005 年)。1992 年,《企业会计总则》和《企业融资总原则》两个文件出台,这两个准则已几乎符合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随之而来的是《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主体和会计报表》,有效地解决了金融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也紧接着被发布。从此以后,我国的会计制度便基本上涉及了现存所有行业。

(三)会计准则相对完善的阶段(2006 年至今)。2006 年,财政部颁布新的会计准则,以此来提高会计准则日常会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我国会计准则是选择改进还是向国际标准的趋同,制定新的会计准则一直都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它不仅在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参考价值。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

(一)取得平稳的实施效果。2003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的财务标准已经开始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2005 年,财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标准的框架。逐步把范围由上市公司扩大到几乎所有大中型企业,充分说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适用标准的实质性趋同。通过过去几年的不断实践,终于证明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投入实施之后如意料之内的稳定,在很多方面起到的作用都难以被取代。

(二)立足于中国实情。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是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不断变得相似的过程。建成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会计框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最大化相似,但并不是把国际适用的东西完全地复制粘贴用到我国,趋同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前我国特殊国情以及法律背景等。举个例子,当今的中国社会,受到同一种控制的企业的结合的会计计量将公允价值作为他们的基础。国际会计准则重点说过,除了企业能够证明交易不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外,在资产交换过程中必须要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的根本。公允价值使用的例子是如此谨慎,以至于中国的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事实。

(三)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互动。中国在促进会计准则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方面的态度始终非常积极,并为加快这一过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就如何协调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产生了相同的看法并达成共识。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会计准则向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开始加快。1992 年底,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此后,我国16 项具体的会计准则和一些具体的起草意见指南就开始不断出台。就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而言,这一过程始终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密不可分。2006 年最新的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出台是中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不断靠拢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在lASB 中的影响力不突出。会计准则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过程。所以,在建立和使国际会计准则慢慢地变完整的过程中,它被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力度影响,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美、英、日等国家使国际会计标准更偏向他们。虽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的发展快得惊人,并且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直到2006 年才出现了第一位被国家指派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而且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很多的组织中仍不具备过多的发言权,所以我国在制定国际财务报告标准方面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并且也很难为我国争取到更多的好处。

(二)会计准则执行不到位。要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并不是颁布一套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就够了,如果没有严格的执行标准,不能得到充分地实施,这样的准则就是一张废纸。最新的会计准则投入使用的这些年,我们发现一些企业执行地还不够完善。主要原因:一是最新的会计准则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积累的经验还不是很多。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方面总体上偏低。在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困难,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二是在执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惩罚力度太小。实施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很多的错误和欺诈,但监督机构往往会置之不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这种恶劣的行为无疾而终,没有得到任何的惩罚,这样的错误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且监督力度不够。符合标准的会计准则是给会计行为提供的最好保障。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来,一系列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就像许多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这些会计法律制度还是不够完善,缺陷和不足也尤为显著,所以即使已经出台了法律法规,但却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近些年来,会计违法、金融诈骗等会计违法行为此起彼伏,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的缺点也慢慢地暴露了出来,甚至可能还存在我们不容易知道的大问题,也因为执法实体执法力度完全不到位、监督管理的力度远远不够,很多的企业、部门都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行使法律制度的权利,导致对于处罚的力度不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极大地削弱了会计制度的有效性。

(四)会计人员队伍庞大但整体素质较低。由于其独一无二的技术特征,要求会计专业人员具有文化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目前,中国的会计师人数非常多。但是,从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来看,只有12%的人员文化水平超过了大学,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会计师特别少。会计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了中国会计行业的强劲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和新规定迅速发展。会计准则不断进步的过程也导致了许多问题,大多数会计师几乎没有时间接受、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些新知识。很多会计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可能为公司选择合适的标准,也难以理解指令的适用。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严重制约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

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对措施

(一)加强理论界与实践界的有效互动

1、完善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必须严格执行良好的指导方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它只会变成一张白纸,并且毫无价值。如果想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机制,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在培训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方面加大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将工作做到最好,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减少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甚至消除错误;其次,加强对违反会计准则的行为监督和处罚,要做到执法必须严谨,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惩罚,惩罚必须严格,对于“会计欺诈”的行为,不能仅靠劝阻解决;最后,必须明确区分财政部、会计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各个相关组织及部门的职责和义务,让部门之间的合作效率更高。

2、加强法制建设,并健全会计法规。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规范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东西,会计准则便是国家法律法规中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的法律一直在进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和法制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但是,我国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很多的漏洞,换句话说,会计准则也有很多缺陷需要弥补。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就会受到阻碍。因此,应该及时应对会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会计准则在我国企业中能够有效实施。

3、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会计师不仅在数量上有要求,在质量上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拥有参与国际活动的权利,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世界都看到我国的实力,在国际会计界拥有话语权,并且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提高我国会计水平,致力于培养高质量、全面型的会计人才。首先,为了我国的会计能够走向世界,会计师不仅要熟练处理国内事务,在处理国外事务的过程中也要游刃有余。努力推进科学、系统、多层次的会计教育。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这就要求现任会计师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提高处理各项业务的能力。其次,应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且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二)加强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有效互动

1、推进会计教育的国际接轨。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一个国家要想发展,一定离不开专业人才。但对于我国来说,这的确是一大难题,我国目前擅长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专家处于一个严重匮乏的阶段,所以要想促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对于会计学者的会计教育必须尽快向国际化方向靠拢,完善国内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增加会计人才的知识储备。同时,要注意对在岗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国的会计人才面对任何突发问题时都能坦然解决,不至于措手不及。

2、依据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必然在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我国现处的阶段比较特殊,会计环境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几乎都是来自于与我国国情不同的西方国家,这对我国来说的确是一大障碍。尽管如此,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接纳诸如美国等成员国家的意见时,中国国情必须要被考虑在内,不能忽略。所以,虽然我国会计环境和其他国家的会计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但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仍然可以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3、加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国际交流。在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和有关财政部门应该主动发起一些国际活动,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吸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美国不仅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它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核心国家,如果美国遇到了问题,那么我国一定会以此作为例子,吸取经验,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国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所以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各国成员一定会优先考虑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更倾向于为本国的发展制定指导方针。正因为如此,我国更需要与其他国家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五、结论

2006 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一套与中国会计环境相适应的、涵盖了中国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的高质量中国会计准则框架正式建立起来。对于在我国已经顺利颁布和实施的会计准则,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国际会计准则生搬硬套,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真真切切地了解现状,明确我国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环境的差异,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借鉴和采纳国际先进经验,并以国际会计准则为重要的参照对象,在比较差异的过程中,寻求建设性的、共赢的解决措施及方法。从本质上讲,遵循渣滓原则,并将其细化为适用于中国的独特会计准则。目前,虽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逐渐趋于完善,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其中仍然有许多理论、思想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仍不容小觑。因此,这仍然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逐步消除差异,不断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持续的平衡。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