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琪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
[提要]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完善,是我国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新举措,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对我国以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必须始终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处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我国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只有把“三农”的这块短板问题处理好,才能顺利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从而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但不能忽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提出“乡村振兴必须是乡村的全面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振兴,而且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去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生产发展”到党的十九大的“产业振兴”,深刻体现出社会对农村产业结构改革优化的新期待。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提高农业发展活力,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一方面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补齐农业现代化短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贯穿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加销各个环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更多农民参与到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使农民在其中得到切实利益,提高其幸福指数。
(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一是加强乡村职业教育。政府要加大对乡村职业教育的投入,要定期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让现代农民能够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生产理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兴办农业职业学校,让农民进入专门的学校进行学习,对农民进行职业考核,合格者可以持岗上证,培养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创新的现代职业农民。二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利用国家政策的帮扶,加大对引进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客观公正的评价氛围,激励人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使人才自愿留在农村。
(三)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乡村振兴既要注重农村的经济发展,又要注重农民的精神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乡风文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一是要继承、发展和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农村的建设,应该保留农村的特色和原本的面貌,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农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尊重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因地制宜,在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不能为了当前的经济效益而对其过度开发利用,要留住乡村的文化气息,构建农村文化乐土。二是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现阶段,我国一些农村仍然存在着封建、落后的思想以及农民的思想文化素养低的问题,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就必须加强对农村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指导,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发挥基层干部的教育功能,帮助农民摒弃和改正错误思想和行为,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其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作用,使广大农民投身到乡村建设中去,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其次,要弘扬民族精神。农民群众作为新时代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一定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最后,塑造乡村精神文明新氛围。通过知识教育普及和开展道德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摆脱封建迷信的思想,自觉改善精神风貌帮助其形成科学、文明的现代思想理念。
(四)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首先,注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习近平认为“生态宜居”的乡村,既要守得住绿水青山,也要做大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的新理念,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已经受到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应当及时地加以修复和治理,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其次,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当前,农村存在不少环境问题,如过度养殖、垃圾随意丢弃、秸秆焚烧等。为此,习近平强调,要切实“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对于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要尊重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完善农村的饮用水、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污水治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完善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方法,对于较窄和落后的道路进行拓宽和修缮,开展新一轮的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等。最后,打造乡村生态产业体系。结合农村生态的发展实际,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价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繁荣发展,实现生态宜居与百姓富裕的统一。
(五)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第一,推进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托,是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乡村建设的关键力量,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进行乡村治理,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带头模范作用,提高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建立健全乡村监督体制机制,要坚决整顿纪律不严、精神涣散的党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形成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第二,健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结构体系。习近平指出,实现乡村组织振兴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首先,发挥村民群众的自治作用。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参加乡村治理,提高村民参加乡村自治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树立法治为本的理念。提高对农民法律素养,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在农村形成遵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让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善于用法律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最后,做好乡村德治工作。一方面发挥好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道德标准,帮助农民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更好地发挥德治的作用,推进乡村的治理有效。
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论述,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理论的基础上,在新时代进一步创新发展,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各个发展时期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各有不同的侧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大力恢复和加快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食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具体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做出了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之后,“三农”工作步入了新时代,各种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农业的发展、城乡的融合、乡村的治理、农民的富裕进入了瓶颈期。面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以习近平为主要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集体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要求,牢记“三农”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短板,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贯穿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全过程,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弱势,发挥了农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补齐现代化发展的短板,推进四个现代化齐头并进,同步发展,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农民对未来怀揣信心和希望,使其成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
(二)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小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不美丽,农业不强大,农民不富裕,就无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无法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初心就是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命就是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城镇人口提供了更加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以及景色迷人的旅游胜地、精神的农耕乐土;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产业体系得到了优化升级,创办了更具特色的生态发展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从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消除城乡对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农业占据着重要地位,决定着国家兴衰强弱。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政策,必须长期坚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农村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减小,城乡逐渐实现融合。2021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三农”问题是国家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解决现代化的“短腿”现象,实现“四化”并驾齐驱,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问题,实现农业强盛、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中国。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乡村不振兴、不实现现代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