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传钊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梳理了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是其中之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行”,至关重要地体现在党始终坚持勇于“理论创新”,不断进行“理论创造”,并将其运用在实践当中。立足新时代,展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在党的理论创新引领下,接续努力,以时代变革活化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照亮时代变革,做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贡献。
“因何推进”,解决的是为何要推进理论创新的问题。作为党的历史经验和重要法宝,坚持理论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动力,还是实现党百年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彰显顽强生命力所在。
1.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现实需要
理论唯有常新,才能常青。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兴。创新意味着永不僵化、守正出新,绝不墨守成规、停滞不前。从马克思与恩格斯开始,理论创新就与马克思主义一同应运而生。恩格斯曾明确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表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要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全过程,进而逐渐演变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与恩格斯着眼于革命活动的需要,一刻也未曾想过停止理论创新。站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上,马克思与恩格斯运用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现实斗争及其历史根源,实现了对以往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马克思与恩格斯就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需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坚持在实践中守正出新,随着时代变化与实践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理论,才能不断深化对社会发展的认识。20世纪初期,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着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本国的困境。列宁充分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同任何抽象公式、任何学理主义方法是绝对不相容的”[3],强调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社会主义发展一般的原理,做到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融会贯通,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指导和推进社会的发展。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是一味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与本本对待,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归于失败;只有持之以恒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才能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繁荣发展。为此,《决议》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4]66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存在书本当中的经院哲学,更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教义,而是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不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才能引领实践的向前发展,彰显其科学真理的理论价值。
2.理论创新是永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永葆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员永葆先进性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不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直保持不变,而是需要持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不断纠正错误,祛病疗伤、激浊扬清,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5]建党初期,面对农民党员成分占比大、党员理论水平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实际现状,毛泽东明确指出,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最重要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此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提出设置党小组、党支部,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组织基础,坚持“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高度重视从思想和组织层面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毅然决然破除极“左”思潮的阴霾,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进入崭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五加二”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将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他明确指出,“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6],为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建设设定了底线。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驰而不息、一以贯之,接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的诞生,既为解决中国时代问题提供了先进理论指南,也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提供科学思想指导。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不断用新的理论成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3.理论创新是实现党百年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而得出的经验结晶,是实现党百年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发展的理论指导发展的实践,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方向路线问题,把稳中国稳步发展之舵,引领中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建党初期,在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二大上,将不与其他党派建立联系这一观点进行了修改。而后,国共建立统一战线,开始第一次合作。但是,尚未成熟的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不够充分,党的组织遭受到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损害。大革命时期,党的理论创新能力还较弱,但随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摸索、学习,必将焕发出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按照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走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路走不通。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革命事业,成功地将革命火种保存下来,并以星火燎原之势令革命事业逐渐壮大。基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不断进行凝练总结、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道路向何处走、怎么走的问题作为系统性回答,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进行探索和认识,付出巨大努力,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及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建设作出重大突破,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7]和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必须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4]17邓小平大力推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创新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以及“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8],“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16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住了来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和资本主义的渗透等风险。面对国内自然灾害、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挑战,迈向新世纪的中国取得了加入世贸组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入、经济总量跃居第二等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接住、并接好了理论创新的接力棒,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描绘出美好图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百年辉煌成就,关键在于勇于理论创新,关键在于善于理论创新。
“推进什么”,重点讨论的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基因密码,是党历经百年奋斗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具有深厚的科学内涵,是集理论创新根基、理论创新本质和理论创造目标的有机统一。
1.理论创新根基:回应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
由图5可以看出,将16个风力发电机置于同一个风场时,风电输出峰值为24 MW,谷值为零,波动性很大,并网后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较大。分别置于两个风场时,风电输出峰值为19 MW,谷值为零,波动性相对于只有单个风场时减小。置于4个风场时,风电输出峰值为20 MW,谷值为2 MW,波动性减小,风电输出曲线更为平滑,并网后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增设风电场数目可以减小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使得风电输出曲线更为平滑。但为了评估增设风电场数目对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还需要通过MATLAB仿真,得到对应的系统可靠性数据。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根基,是不断回应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党的理论创新,需要以科学的理论领航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习近平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9]自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科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过重重障碍,攻克道道难关,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飞跃。面对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洞察时代发展趋势、把握中国发展脉搏、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回应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之问和实践需要。理论创新的根基源自时代问题与实践需要。迈进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国际上的重大考验,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挑战,如何推进世界各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无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外部的重要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如何在经济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政治上推动体制改革,如何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围绕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提出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研究。
2.理论创新本质:坚守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本质,是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回望过往,党的百年光辉征程中可以清楚看出,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孜孜不倦、始终如一地不改初心、牢记使命、肩负理想、坚定信念,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4]16“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10]18,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来自内部的风险。如何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仰?需要勇于理论创新,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进行理论创新,坚持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划清界限,同时开展多种学习教育活动,为党树立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正本清源。建立新中国后,广大党员面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把党员本色置之不顾,滋生贪图享乐、官僚主义等问题,形成不良的政治生态,严重影响和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丢掉了初心使命、忘记了理想信念。为此,党中央安排部署整风教育运动;整顿党组织并对党员进行群众审查;成立中央与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加强党规党纪;明确提出“党要管党”,有效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党的事业发展得到巩固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总结执政以来的经验教训,先后开展了“全面整党”“先进性”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依靠经常性教育活动,促使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持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不仅源自对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不断进行党的理论创新,牢记初心使命才能更加自觉,树立理想信仰才能更加坚定,才能成为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理论创新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目标,是坚持不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锚定目标,笃定前行。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之所向、步履不停、为之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也是脚踏实地、深耕细作、久久为功的长期伟大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理论创新。回首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是一条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一条坚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道路。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国情,紧紧依靠人民,为民族解放而战斗,为国家发展而努力,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着眼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不懈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都是在特定时期、特点历史任务中构建起来的,但总体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循大道,至万里。”当前,我国正在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也将随之而来,更为艰巨、复杂的问题还在后面,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保持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冲锋在前的勇气,把党的理论创新继续推向新的高度。只有不断进行党的理论创新,才能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社会的发展、以更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2]。
“怎样推进”,重点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如何推动党的理论创新。“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13]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随之增加。因此,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需要在坚定理论自信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强化理论自觉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实践导向中注重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
1.坚定理论自信: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理论指导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闪耀真理的光芒,具有穿透历史、照亮现实、引领未来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才拥有前所未有的理论自信。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员干部们才能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精悟透用好,坚定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当前,党面临“两个大局”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同时还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都对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想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行稳致远,确保不会发生颠覆性错误,最重要的就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进行党的理论创新,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难题。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10]12,不断提炼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思想新理念,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破解时代难题、实现民族复兴。
2.强化理论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所创造的理论创新成果,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成为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虽然创立于19世纪的欧洲,但它是在吸收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先进文化、剔除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糟粕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普遍真理性。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新的生长点,进而激发出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增强中国共产党人内心深处的理论自觉。
革故鼎新,与时偕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本来、开辟未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融合发展。回望党的百年历程,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理论自觉的过程。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率先向全党同志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14]的重大时代课题,为党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邓小平从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社会出发,阐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新的道路。江泽民从中华传统德治文化出发,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统一,为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胡锦涛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出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4]67,从各个历史朝代的“治国之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升华和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天下为公”的哲学思想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等,“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篇章。”[15]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智慧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在赓续传承中激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并成为强化共产党人理论自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3.坚持实践导向:注重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
注重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为抓手,是推动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基本方法”。习近平指出:“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16]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总是表现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发现问题抑或是不能解决问题,社会就将停滞不前或倒退。
人类社会实践是党的理论创新源泉。习近平强调:“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17]坚持实践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展示真理力量、得以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要求。而在实践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我国的时代发展与实践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发生转化,衍生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急需共产党人对此加以科学认识。因而,党的理论创新需要根据实践运动的发展,相应地往具体环节进行突破,以便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活力。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共产党人对现实存在问题的一种思维自觉,提升理论创新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坚持问题意识是能够引导共产党人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践出发,将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相结合,正视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一往无前的姿态,真抓实干,翻越了许多“雪山”“草地”,征服了不少“娄山关”“腊子口”,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非凡成就。总之,中国共产党以注重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为抓手,在赶考路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展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思想伟力和蓬勃生机。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唯创新者立,唯创新者胜。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新益求新,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征程上,党的理论创新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朝气蓬勃,续写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