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绿色发展转型研究

2023-01-04 20:11苟路瑶吴一凡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4期
关键词:煤炭制造业工业

陈 丁 苟路瑶 吴一凡

一、前言

本文聚焦我国工业绿色转型路径选择,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分析国内煤炭产业、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的多种转型路径,并探讨其适用路径,以此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认为实现工业绿色发展转型应基于制度优化、技术创新、建立人才队伍、完善管理体系等多种转型路径,推动工业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二者共赢。科学技术促进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气候变化等问题逐渐严重。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与我国此前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高度契合。双碳目标即将作为我国在实现工业低碳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展现。从宏观视角出发,工业领域被划分为工业企业和工业城市。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和效力,是进行产业转型的主要阵地。激烈的市场竞争、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工业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关于促进国内工业企业低碳发展,工业企业如何进行绿色发展转型路径选择,众多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建议。总结主要有以下四条:

加快绿色工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关注国家针对环境提出的相关政策,力求企业与时俱进,灵活调整;加强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能力,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深化企业内部的绿色环保意识,充分运用自身的资源条件。此外,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演进,依赖传统工业发展的城市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例如,城市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发展机制薄弱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城市应该积极创新制度措施,转变经济形态,完善市场机制等,形成一个以绿色经济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转型之路。本文聚焦国内工业领域微观层面,对煤炭产业、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三大工业产业进行绿色发展转型研究梳理和阐述,进而提出建设性对策建议。

二、煤炭产业转型路径选择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储量大量增加,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大基地、大集团产量稳定增加,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效收获较大,安全生产、安全技术水平进步很大。“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发展取得的良好局面对“十二五”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但仍伴有产能剩余、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可持续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十三五”时期,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这一时期煤炭行业力争基本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国内经济发展仍旧遵从以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区域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为第一要义的原则,提倡在原有的工业产业结构中进行产业绿色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一切工业活动始终围绕国家的低碳策略开展。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期间,国家对于煤炭产业实现清洁高效利用、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一直给予政策引导,为推进煤炭产业改革创造有利条件。随着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在日益增加,随之而来人们对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和意识也在增加。王军、燕波涛(2019)提出环境规制是制约煤炭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二者呈“U 型”曲线,环境规制短期和长期有利于煤炭产业发展,中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需平衡产业规制强度;技术创新对煤炭产业发展短期提升效果显著,但技术创新短期内很难突破环境规制制约;煤炭产业发展助推技术创新与环境规制发展。同时提出,环境规制管控要适度;技术创新从量变向质变转变;打造产业链“减排”措施的建议[1]。在为实现双碳目标迈进的大背景下,煤炭是减排主力,清洁和低碳是当下发展的主旨。绿色发展是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合理使用煤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建设低碳、安全的能源体系,增强能源稳定供给保障能力。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区相继进行煤炭减排和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如何实现不同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是当下的重要议题。不同地区在进行煤炭产业转型路径选择时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策略。河北省因其自身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应该选择优化其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转型路径。对于中部省份的山西省来说,山西省作为煤炭业的领头省份,从煤炭资源储量到煤矿企业规模均在国内遥遥领先,即便是在“合理控制”的情况下,其煤炭产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居高不下。也正因为如此,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更多的是要加快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分析山西省煤炭产业转型中遇到的问题,转型应当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升自身产业布局和提高产品质量出发,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可替代产品;研发与转型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保证资金流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增加就业渠道,确保再就业。此外针对山西省能源产业现有问题,并结合省内做出的重大能源改革探索,还可从煤炭深加工、煤炭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智能电网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进等角度研究构建山西省煤电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具体措施。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榆林市煤炭资源密集型区域应延伸煤炭行业的产业链,走循环经济道路;大力发展集团化战略,同时提高政府对煤炭产业的支持;发展清洁生产,加强地质勘测等转型路径。总体而言,我国煤炭产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机遇,但至今仍面临环境的严重污染、煤炭储量水平不均衡及产能剩余等突出问题,给生态治理及产业转型带来巨大挑战。对此,学者提出建立人才队伍、提高科技水平、发展可替代产品、能源结合等转型路径以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造业转型路径选择

制造业是国内实体经济的代表,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在一些省市,制造业更是作为支柱产业存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要建设的四大强国之一就是制造强国。在实现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国家经济发展重心要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要积极推进基础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加大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此前在我国资源比较稀缺的时候,我们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体现出国家正在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我们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砥砺前进,充分利用好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

当下,国内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助推各方面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管是产业结构、发展方式,还是产业转型都到了关键时期,但做好这些还不够,仍然要面临资源利用率低、供给不符合市场需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制造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时,转型路径离不开三大创新,即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河北省作为制造大省和强省,2021 年印发的《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2021 年工作要点》中表示要实现产业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倡更多绿色环保工程项目开展,打造工业低碳发展蓝图。基于此,学者王康等(2021)分析河北省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因素,阐明环境规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重点揭示环境规制作用。通过建立结构方程,研究在环境规制约束下,影响制造业转型因素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发展建议[2]。优化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是部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李新安、李慧(2021)通过运用投入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方法,并结合从省际空间上制造业绿色发展变动,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及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得出需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优化区域制造业要素禀赋结构、完善制造业绿色化区域协同机制等,着力消除制造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因素[3]。张瑾华、陈强远(2021)则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环境规制措施;加快建立高效环境制度;积极完善绿色制造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体系方面阐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四大路径[4]。21 世纪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也是科学力量加强的时代。在本世纪共有三大技术革命,第一大技术革命是21 世纪初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的突破;第二大革命是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进步;第三大革命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社会环境方面的改善和治理。第三大技术革命最终会给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带来碧海蓝天,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人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我们需要坚定地向智能制造方向挺进,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率效益,促进我国制造业加速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李胜会、戎芳毅(2021)以政策发展脉络为研究轴线,认为以核心技术推动绿色智能制造发展,以顶层设计促进绿色制造体系构建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趋势[5]。国际社会也积极评价中国“十三五”时期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加速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总体而言,国内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近年来,国家对于制造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只增不减,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也非常有利。要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发展还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政策引导等方面继续跟进。

四、新能源产业转型路径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以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为主。生产力水平提高加剧了对这些能源的开采,如果继续进行不加限度的开采,社会将陷入能源危机的笼罩中。同时,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混合形成有毒物质,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害。此外,煤炭和石油作为一次能源,它们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在国家能源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对一次能源危机感的增强迫使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其特殊的属性,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空气质量,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改善能源结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推动新能源发展,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步速也因此加快。但从全球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于众多发达国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产业转化水平低等。

2014 年6 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要做到非化石能源和化石能源在使用时尽可能高效并且清洁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建设的主旋律。如何使新能源产业在创造社会效益,提供优质产品,迎合大众消费,又能提升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协调发展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对此,陈亚楠(2017)基于天津市发展状况,提出从不断强化产业间替代与统筹发展;坚持技术创新,发挥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化进程;加强政策扶植,促进市场均衡;完善法律体系,营造社会环境;依托科技与人才,拉动产业链延伸;积极加强交流与技术推广方面为天津市新能源产业提供科学支撑[6]。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开阔,但行业整体发展体系尚待完善。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对此,学者基于新能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优化转型制度设计、坚持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法律体系等多种转型路径。

五、结语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进程缓慢。自“一五计划”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环境的日渐明朗,我国工业发展在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众多工业产品跃居世界前列,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等,这些成绩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国内工业经济发展依旧呈现发展态势居高不下、发展产业多元化趋势,但仍然存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的事实,这些问题仍旧成为国家实现社会生产力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阻滞因素,同时也是人类工业文明向人类生态文明过渡的一大障碍。本文聚焦中国工业产业绿色发展转型路径的选择,分析当前新能源产业、煤炭产业、制造业的多种转型路径,以求推进中国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针对现有工业产业,应因地制宜,从转型制度优化、技术创新、建立人才队伍、完善管理体系等出发,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工业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从而力争实现二者共赢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煤炭制造业工业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