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述杰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在民主政治研究与话语体系研究热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逐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和重要研究领域。学者们从民主政治研究入题研究民主政治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再从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入题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着重研究为什么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怎样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话语权和话语体系研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日益进入学界视野,逐渐成为学者关心的热点、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有的学者从中国民主政治话语的极端重要性入题,深刻揭示了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重大意义。比如,张传鹤认为“民主话语权关乎国家形象、发展环境、政局稳定和国家利益”[1]。苏童强调“如果不发展民主或者发展民主没有赢得民主话语权”,“就会在民主话题上失语。失语后民主历史和民主实现就难免被扭曲和丑化”[2]。赵开开、郑曙村认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话语权关系到彻底打消国内对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疑虑;关系到国内政治的健康发展和‘民主梦’的实现;关系到党和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关系到世界各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认可”[3]。有的学者着眼西方民主政治话语霸权分析我国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比如,张树华指出“多少年来西方主流社会思潮认定,西式的竞争民主和自由市场模式是普世的永恒的,是全人类最后‘幸福的归宿’。凭借对‘民主概念’的垄断,西方国家占据了国际政治的制高点”[4]。周亚东分析“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凭借其强大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获得了全球民主话语的霸权地位”,“占据世界范围的政治思想市场,误导世界各国人民对民主的认识和实践”[5]。有的学者从国际话语权概念分析入题来分析如何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比如,杨婷在《论提升我国民主国际话语权》中提出“民主国际话语权是国际政治主体对民主政治实践模式及其观念形态的政治价值观的话语阐释力、价值主导力、政治影响力”[6]。有的学者直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为题,提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民主话语体系”,阐明要正确处理好“统筹好自主构建与广泛借鉴的关系”“统筹好话语创新与话语继承的关系”“统筹好话语规范与大众传播的关系”“统筹好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系”[7],强调“只有构建起我们自己的民主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塑造中国良好的民主形象,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有力保障”[8]。
文献资料研究基础扎实。我国理论界学术界历来重视文献资料准备和整理,围绕话语体系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中央文献研究院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内主要领导人以及其他重要的文献选编,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和理论根据。同时,许多出版机构还编译大量的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等方面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中文文献和著作,形成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业文献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中宣部专门成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出版了系列中国学术和话语体系建构著作与研究报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素材、丰富的学术滋养,充分的学术参考文献。
出版了《中国的人权状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等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相关联的多种白皮书。这些白皮书作为官方文件,既是人们了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动向的指南书,又是国家向人们宣讲民主政治政策的说明书,还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成果的宣言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素材、现实案例、经典经验和重要政策依据。
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等选题纳入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划办专门确定了相关选题并适时发布,并通过评审专门设立了大批相关课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此举极大地带动和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及相关课题研究。中央有关部门也通过各种形式,或委托研究、或课题招标、或基金项目支持,围绕话语体系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选题,动员社会各界深入研究。
通过各种理论研讨会、学术论坛,推动学术研究。近10 多年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协调会议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理论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其他学术团体,比如中国政治学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国外交学会等,也先后组织了多次理论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围绕话语体系建构、国际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进行专题研讨,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中央有关部门及高校、媒体和有关学术机构组织并举办了专门研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去”“政治话语传播”“话语体系建设”“话语权与领导权”等相关内容的研讨会,有力推动了有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交流互动,碰撞出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火花。”从2014 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理论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研讨会成果丰硕,就“话语体系建设”“智库建设”“创新传播方式”“培养外交话语能力”“提升对外翻译能力和技巧”“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现实路径”等方面形成了许多宝贵认识和战略性的思想,这对于大力推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关外文文献和著作的出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创造了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翻译出版,不断刷新发行记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中国热、习近平热,为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认识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基本标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有关出版机构还专门翻译推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等相关选题的著作出版,比如《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英文版(Why and How the CPC Works in China)、《中国共产党如何治理国家?》英文版(Governing China How the CPC Works)、《中国共产党如何反腐败?》英文版(Fighting Corruption How the CPC Works)、《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党?》英文版(Governing the party: how the CPC works)等等,这些书籍相继出版发行,为国际社会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一个解读和宣传的窗口。
学术论文选题聚焦、主题集中、数量众多、质量较高。围绕中国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呈现一批高质量论文。比如,张志洲的《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韩庆祥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与“中国话语权”》,许徐琪、孟鑫的《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话语权的现实路径—基于全球治理的思考》。围绕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也有系列权威刊物论文,比如杨光斌的《思想话语权事关国家安全》,张骥等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我国思想宣传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实现方式探究》,梅景辉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与发展》。围绕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研究,有影响的论文也不胜枚举,比如杨光斌的《中国民主政治的根本优势与理论表达》,胡鞍钢、杨竺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李墨洋的《改革开放40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评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许多学术期刊纷纷刊发相关论文。比如王炳权、贾付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王衡的《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董石桃、杨丽娇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体系的变迁——基于十二大至十九大党代会报告的文本计量与话语分析》,邱炜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话语体系》,汪卫华的《如何看待“西方自由民主话语体系”》,等等。
学术专著硕果累累,学术价值高,社会影响大。关于话语体系和话语权研究,有吴汉全的《话语体系初论》、左凤荣的《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沈壮海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理与路——一项分析的研究》等。关于中国民主政治研究,有房宁的《中国的民主道路》、刘世华的《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研究》、王维国等人的《新中国民主建设历程》、杨光斌的《中国民主(轨迹与走向1978-2020)》、俞可平的《中国的民主治理之路》、徐浩然的《解读中国民主:西方中国学家的视角》、史海威的《马克思主义民主视野下的中国民主政治改革研究》、聂月岩的《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等。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研究,有侯惠勤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陈锡喜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杨昕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吴学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研究》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研究,有张维为、吴新文的《中国话语:建构与解构》,周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初探》,郭璇的《全球治理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国际传播》,刘志刚的《中国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与传播策略研究》,邓伯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研究》等等。直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相关的研究,有敖带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创新研究》,李梁、王金伟的《中国道路的话语体系建构》,刘艺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与国际话语权》,周叶中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创新研究》,蒋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和国际传播》,邱仁富的《多元文化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权研究》,王春福等的《中国特色政策学话语体系研究》,胡家勇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黄铸的《建构中国民族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等等。这些学术著作,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话语体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路径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引起理论界广泛兴趣。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研究虽然是初步的,但主题集中、数量多、影响大,为深化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学理基础。正因为兴起时间较晚,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充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还有较大差距,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空间和领域。
1.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不够。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很多,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成果也很多,但从整体上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很少。虽然本课题研究越来越热,关注的专家学者也越来越多,而且研究成果从数量看也有明显增长趋势,但大多研究停留在局部研究、专题研究、问题研究、对策研究,分散性、碎片化特征明显。从检索结果得知,至今仍没有一部专门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专著与学位论文,这恰恰是近十年来学术界研究现状不系统和平衡性缺失的表现。
2.学术性理论性需进一步加强。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还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主题集中,内容也很丰富,但有部分成果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学术支撑不够扎实。第一,鲜见学术名家大咖从整体上专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学术方面的权威论述欠缺。第二,由于研究目前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学者大多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话语体系的概念、原则、目标、方法、意义等不同方向展开较为孤立的研究,尚未从方法论层面对话语体系的建构进行范式研究。第三,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很少有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话语思想、中国共产党话语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论述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的。
3.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文献综述显示,目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多是集中研究构建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原则方法和途径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价值取向和根本原则、技术支撑和路径选择等,需要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化。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进程、理论探讨、实践创新和基本经验也需要认真梳理、深入研究。
4.研究方法还需进一步创新。文献综述显示,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的多数成果是一般性研究、概念式分析、口语化表达,很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和理论体系。第一,要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立足全球放眼世界,站在学术前沿和学术制高点,同时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的优秀成果。第二,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研究方法,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第三,要运用科学比较方法,在历史的纵向对比、世界的横向对比、和中西文化的交叉对比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第四,要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更多地借鉴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综合分析。此外实证分析和研究也要加强。
5.研究成果宣传推介还需加大力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成果应用转化方面还不够。查询《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相关文献,很少看到转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方面文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立项的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甚至一般课题也不多,在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或教育部《专家建议》、科技部《软科学要报》等材料刊发的几乎为零。同时,对外宣传推介方面差距更大,虽然也有相关少量专著或论文翻译出版,但无论是学术影响还是社会反响都很小,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求不相适应,需要大力加强。
综合文献分析,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点是加强如下六个问题的研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建设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时代发展之必然,要着力从五个方面分析:第一,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第二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第三,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客观要求;第四,是打破西方民主政治话语霸权、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第五,是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研究的现实需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滋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相关的概念范畴入题,着重研究:第一,马克思主义话语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渊源;第二,中华民族关于话语权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文化滋养;第三,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建设创新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直接理论依据;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根本遵循。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为指针,在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产生发展历史逻辑基础上,分别从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目标、阶段、基础、动力以及路径等方面系统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内容与路径。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了解和分析各个层次的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社会心理基础,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提供必要的理论分析和现实指导。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包括:西方主导体系遭遇严峻挑战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了战略机遇期;中国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工作创建自身话语体系创造了土壤和条件;新中国70 多年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面临的挑战包括:第一,西方民主政治学术话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还难以动摇;第二,我国学术界研究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第三,多元思想文化和学术思潮在一定程度挤占话语空间,多多少少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不利影响。
5.分析影响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功能定位、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向。首先,重点从话语维度、话语规则、话语语境和原创话语四个维度深入分析构建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实践提供较强的学理支撑。其次,从国内和国际两大范围来定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功能价值,对内着重增进大众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关注和了解,提升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对外要宣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传播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尽可能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解和认同,提升民主政治的国际话语权。再次,阐释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自主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及适应性原则的内涵和要求。第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的发展路向重点落在两个方面,一是大众化,二是国际化。
6.探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的理论路径和对策建议。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立足现实实践,注重经典文本,面向国际社会。第一,增强自信,夯实民主政治话语基础;第二,创新理论,形成我国民主政治话语体系;第三,善于表达,改进我国民主政治话语方式;第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探索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着力解决民主政治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实际问题、难点问题、堵点问题、痛点问题;第五,搭建平台载体,提升传播水平;第六,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