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来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事实表明,东北抗联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和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其内在蕴含的红色基因,无疑为新时代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鲜活案例和生动素材。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也再次明确提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勇担使命。可以说,近年来,为切实做好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工作,东北三省众多党校纷纷行动起来,把东北抗联资源融入党性教育培训工作中,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故此,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讨解决之策,无疑对新时代全面做好党性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东北抗联资源铭刻着抗联将士悲壮的战斗历程,蕴含着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它既是中华民族抗战的文化标识,也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历史丰碑。事实表明,作为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东北抗联内在蕴含的精神特质与新时代党性教育不仅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还具有高度的时代耦合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探究东北抗联资源与党性教育的内在关联性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找寻东北抗联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问题。
为充分发挥东北抗联资源的党性教育功能,积极找寻东北抗联资源与党性教育的内在契合点,从而达到有效衔接,自然成为依托东北抗联资源深化党性教育的关键一环。
1.思想精髓的契合。东北抗联资源是在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富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渗透着党的群众路线,体现着党优良作风、人民意志以及凸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等,这为切实解决当前党员干部存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党的宗旨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历史镜鉴。
2.主要内容的耦合。东北抗联资源内在蕴含的诸多的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宗旨观念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党性教育内容,为新时代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资源。
3.价值取向的一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东北抗联资源内在蕴含的党的根本宗旨,其最鲜明的伦理基础和本质特征就是人民性。新时代,依托东北抗联资源深化党性教育,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宗旨的理性认同,更好地走好群众路线,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
东北抗联资源以特有的载体呈现(有形的遗址遗迹),凭借着其强大的基因优势(无形的东北抗联精神),为新时代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独具特色的鲜活案例和生动素材,这有助于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保证党性教育的方向。东北抗联资源因其无产阶级属性和政党属性的客观存在,从而确保了其政治方向的正确性,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东北抗联资源凭借着强大基因优势既为新时代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与鲜活案例,也为其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重要保证。
2.丰富党性教育的内容。集精神、政治、文化和历史于一体的东北抗联资源,其内在蕴含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感人至深的抗联英雄事迹是党性教育的鲜活案例,弥足珍贵的东北抗联精神是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与东北抗联的人格对照、精神对话和遗存对视中进一步洗涤尘埃、净化心灵。
3.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东北抗联资源不仅承载着东北抗联的光辉记忆,还折射出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这为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资源素材和深厚的道德滋养。依托东北抗联资源,通过打造多元立体的培训形式,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思、悟、行中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进而达到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之目标。
概言之,东北抗联资源的价值供给满足党性教育的实践需求,党性教育的实践需要拓展东北抗联资源的价值空间,二者统一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
近年来,为全面做好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工作,东北三省众多党校纷纷采取强力举措把东北抗联资源融入党性教育培训工作中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效。同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依托东北抗联资源深化党性教育的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亟须破解。
1.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正是利用实物实证的直观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动力,达到情感共鸣,使党性教育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强化”[3]。为适应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培训新需要,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特别是“抗战8年”改为“抗战14年”后,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东北抗联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深挖东北抗联党性教育资源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其一,东北三省各省委组织部积极推进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在优选的基础上先后分批次设立了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这为党校有效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平台搭建;其二,东北三省部分党校纷纷通过成立研究会(如哈尔滨市委党校成立了哈尔滨市东北抗联研究会)来汇聚人才,强化对东北抗联资源的研究,为党性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人才集聚;其三,东北三省部分党校通过成立专门培训机构(如东北抗联干部学院、杨靖宇干部学院等)的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工作,受到省内外参训学员的广泛好评等。
2.东北抗联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全面加强东北抗联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满足办班单位和广大学员教育需求的实际步骤,更是培训机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4]。近年来,东北三省部分党校凭借丰厚的资源禀赋、过硬的师资队伍、优越的教学环境、丰硕的科研成果等初步开发完成了较为完备的、多元立体的东北抗联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融理论教学、仪式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现场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授课形式为一体,在培训实践中得到参训学员的充分赞许。
3.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师资队伍日益壮大。依托东北抗联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在实践中,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开展相对比较好的党校主要在原有党史党建教研部(室)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校内选拔、社会聘任和院校招考等方式不断充实师资力量,逐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为一体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且数量呈逐年增加之态势。同时,在东北三省各省委的高度重视下,以各省委党校为基本依托,大力实施“党性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助推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另外,东北三省部分党校还组建了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研发团队,力求在探索创新中走出一条独具地方特色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之路,铸就党性教育特色品牌。
4.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宣教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其一,众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党校进行培训,参训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二,东北三省各省委组织部设立的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点,纷纷聘请党校教师为兼职讲解员,为参观群众进行现场讲解;其三,东北三省众多党校在主体班教学中除了设立“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单元、强化校内学员培训以外,还积极加大对外交流培训工作力度,承担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的培训任务;其四,东北三省众多党校还制定出台了“送理论下基层”政策,定期深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进行东北抗联历史与抗联精神的义务宣讲;其五,在重大时间节点、重大活动以及重要纪念日等,东北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不定期邀请党校教师前往授课;其六,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诸多的先进设备和科技手段正逐步被运用到东北三省众多党校的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工作中,大大提升了培训成效等。
1.东北抗联资源保护利用不到位。作为深入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依托,实现对东北抗联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则是基本前提,但从现实看,就东北三省的东北抗联资源保护而言,还存在明显短板,整体保护力度偏弱。
2.东北抗联资源深度挖掘不充分。党性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要以深度的理论研究为重要支撑,而深度的理论研究要以对东北抗联资源的有效挖掘为基本前提。就目前来看,对东北抗联资源的挖掘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存在极大的拓展与提升空间。
3.东北抗联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尽管在东北三省诸多党校都打造完成了各具特色的东北抗联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但从总体上看还是不尽完善,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4.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师资力量不雄厚。提高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成效,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是根本、是关键。尽管东北地区诸多党校为此作出了较大努力,但师资匮乏问题仍需要从根本上解决。
5.东北抗联党性教育保障经费不充足。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国家、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东北抗联这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关注度的持续升温,党和政府在诸多事项上提供了基础性资金保障,然而,对于东北三省众多党校而言,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和资金投入力度偏弱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为切实解决好依托东北抗联资源开展党性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东北三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各地各级党校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等,务求从实际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拿实招、出重拳,在齐抓共管中全面做好东北抗联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助推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文物保护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2020年,国家多部门以革命史实和革命文物为依据,正式将东北抗日联军确定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之一。有鉴于此,作为东北三省共有的宝贵资源,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应从全局出发,采取强力举措,切实做好东北抗联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1.东北三省各省委、政府应从大局出发,强化交流与合作,尽快制定出台《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和《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并以此为依据,东北各省制定出台与之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为东北各地依法依规对东北抗联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本遵循。
2.东北三省要在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东北抗日联军被正式确立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之契机,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在全面做好东北抗联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力求以更加充裕的资金投入全力做好东北抗联资源的保护工作。
3.东北三省要进一步强化对东北抗联资源保护利用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编写并免费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宣传普及东北抗联资源保护知识,切实增强全民保护意识,让保护东北抗联资源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动。
4.东北三省要转变观念,让东北抗联资源切实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助推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同时,东北三省要实行政策性倾斜,积极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党校筹建各类培训机构如赵尚志干部学院、东北抗联精神教育培训中心等,大力开展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对外培训工作,力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新时代,为进一步充分发挥东北抗联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务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集各方力量,深度挖掘东北抗联资源的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并不断注入符合时代需要的新质要素,进一步拓展研究和阐释空间,促其从历史形态向现实形态的转变,进而切实满足党员干部培训的实践新要求。
1.东北三省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由各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如各省史志研究室、党校、社科院、档案局等),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专家团队,立足东北抗日联军片区建设,围绕东北抗联重点活动区域、重要革命人物、重要战斗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等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阐释,深度挖掘东北抗联资源党性教育的价值。
2.东北三省可通过设立各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招标项目等形式,围绕东北抗联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积极鼓励东北抗联研究专家、学者进行课题攻关。同时,积极营造舆论氛围,鼓励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多出精品力作,在东北大地乃至全国掀起新一轮东北抗联研究和传承抗联精神的热潮。
3.东北三省要通过抢救式访谈东北抗联老战士、大量走访东北抗联后代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有关东北抗联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围绕他们历史记忆和父辈们事迹的讲述,一方面制作成纪录片或宣传片,以视频资料的形式为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提供视觉素材;另一方面,整理、编辑并出版成册,以书籍读物的形式为深入开展党性教育提供生动教材。
4.深入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为东北抗联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党性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建议在东北三省各省委的领导下,各省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统筹谋划,尽早组织东北抗联研究专家行动起来,在深入研究和会谈的基础上,对东北抗联精神的科学内涵予以凝练和提升,进而助推依托东北抗联资源深化党性教育培训取得积极成效。
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禀赋,东北抗联资源不仅是东北最具优势的党性教育资源,还是提升东北三省各党校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故此,东北三省各党校务求进一步转变思维,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为突破口,采取强力举措,在不断提升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新成效的基础上,全力铸就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特色品牌,力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东北三省各级党校要进一步转变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在东北抗联精神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按照充分体现“政治性、独特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理念,精心选取素材,着力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以此彰显东北抗联党性教育有别于其他红色教育的鲜明特色,叫响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特色品牌。
2.东北三省各级党校要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各项目标要求。在总体目标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与精神,以东北抗联资源为重要依托,以打造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精品课和特色课为重点,着力构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目标上,要紧紧围绕“挖掘红色资源”,如东北抗联的战斗历程和历史贡献、东北抗联将士的英勇事迹和高贵品质、东北抗联精神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等,“讲好基本道理”,解决学员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发、设置具体课程。
3.东北三省各级党校要进一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来完善课程体系。为实现让学员达到“知、情、理、信、行”的有机统一,在东北抗联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完善中,要按照“主体课”“专题课”“现场教学课”及各种“辅助教学课”的架构分门别类地优化课程设置,并依据课程特点精心选取最佳授课形式向参训学员予以完美呈现。
4.东北三省各级党校进一步强化跟踪问效,切实提高课程质量。为了让学员对课程体系满意度始终处在高位,建议各党校(行政学院)推行用电子测评系统对授课教师的课程进行量化评估。各党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学员评估为基本参照系,及时组织相关教师查摆问题并加以积极改正,以此保证课程质量稳步提升。
事实表明,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党性教育师资队伍”[5],是切实提高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所在。鉴于东北三省诸多党校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建议相关党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要拿出务实之举、可行之策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一问题。
1.东北三省各级党校上级主管部门及编制管理部门实行政策性倾斜,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方案,为党校招聘和引进相关人才打开方便之门。
2.东北三省各级党校通过校内选拔、社会聘任和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招考等方式进一步壮大教师队伍。
3.针对当前部分专职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相对偏低的问题,东北三省各级党校要加快实施“党性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通过聘请东北抗联研究专家授课、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考察、参加党性教育各类师资培训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专职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水平。
4.东北三省各级党校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通过健全的制度来保证兼职教师的稳定性。建议党校要制定出台兼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运用集体备课的方式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东北抗联党性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作保障。针对当前东北三省诸多党校在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培训中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的这一现实,建议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东北抗联党性教育提供稳固的资金保障。
1.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要在原有资金投入不变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政府现有财政支出,实行政策性倾斜,进一步加大对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2.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在现行财政收支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各级党校举办东北抗联党性教育对外培训,让培训带来的盈利成为政府投入的有益补充,进而缓解目前的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3.东北三省各级党委、政府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要大胆探索,尝试性地让民间资本及时注入东北抗联教育培训中,实现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以便在合作共赢中有效化解资金短缺问题。
4.东北三省各级党校要建立健全《东北抗联党性教育资金管理使用制度》,严格规范资金使用,力避资金流失和浪费现象的出现,对违法违纪者依法予以严惩,以此切实保证东北抗联党性教育经费依法依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