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论治老年性痴呆*

2023-01-04 16:17:18晁利芹张俊霞孙瑞芹
光明中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怀牛膝风药全蝎

杨 梅 晁利芹 张俊霞 吕 越 孙瑞芹

《黄帝内经》云:“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当代中医药专家王明杰教授也提出“百病治风为先、顽症从风论治”的学术观点[1]。因此本文从“风”论治老年性痴呆为切入口,逐层剖析相关理论,评价此治法的疗效好坏,总结用药经验,以飨同道。

随着中国人口进入老年化阶段,很多老年性疾病大量涌现,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其中,老年性痴呆的病况具有较强的危害力。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西医将其定义为慢性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依症状属中医学的“呆病”“善忘”“健忘”等范畴。后世医家认为,痴呆病证的主要发病病机在于肾精气亏虚,髓海不足,脑不得充养而神智减退,同时,五脏输布无力,酿生痰浊,痰阻清窍,神智蒙昏。临床表现主要有进行性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人格反常、言语不利等,该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者无法生活自理,致死率高,但病因未明,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2],这让家庭成员苦不堪言,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包袱[3]。既往中医对痴呆的认识是肾虚脑空为本,痰浊、血瘀、火毒为标,然而,从“风”认识及治疗的医家不常见。因此,笔者尝试从“风”论治老年性痴呆,且疗效显著。现分享从“风”论治老年性痴呆的内容,如下。

1 老年性痴呆治风的理论依据

1.1 痴呆病位在脑 高巅之上 惟风可到风邪特性为其性开泄,主升发,易袭阳位。头为诸阳之会,其位最高,惟有风邪易上攻致头部。《诸病源候论》记载头面部位出现的疾病有100多种,认为其病候绝大数是风邪所致,“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4]。

《本草备要》记载:“以巅顶之上,唯风药可到也”。头面部处于机体的高巅之位,而风药其味薄,性清扬透达,易直至头面病变部位。风邪往往夹杂他邪犯病,治疗时适当加用风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治疗病位在脑的疾病时,有医家提出“治血先治风,风走血自行”的理论,并应用于临床,且疗效卓著。

1.2 风为百病之长风分为自然界之风与致病之风邪。致病之风邪又分为外风与内风。外风是机体感受自然界之风后无法抵抗其侵害,出现一系列不适的证候。内风是机体素虚,如血虚、阴虚等,可出现一系列类似风特性的证候。风邪不仅可直接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且能根据伴随的机体状况及外界季节气候的情况,打开致病口,带领其他病邪入侵机体。《诸病源候论》记载:“风是四时之气,分布八方,主长养万物……其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其入经脉,行于五脏者,各随脏腑而生病焉”。说明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论春、夏、长夏、秋、冬,风邪皆能引起疾病发生。风能生养万物,如风可以为植物授粉,孕育下一代,但风亦可以残害万物,如狂风、龙卷风等可以摧毁任何生命体。通常情况下,风邪致病初在肌肤腠理,病位尚浅,若失治误治,可进一步入里侵袭脏腑经络,病位无处不在,病邪兼杂多变[5,6]。

1.3 治风之药为治老年性痴呆之良品由于风邪的特性,故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加用治风之药在老年性痴呆中的运用。风药在张元素的“风升生”学说中首次出现,于李东垣时期成名。《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曰:“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认为风药具有风木属性,有“升、散、燥、透、动、通、窜”等特性,既可调理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又可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运行。当代医家将风药分为祛风解表药和息风止痉药两类,通常在临床中使用风药时,既要用祛外风药也要用息内风药,二者相互结合,每次治病疗效皆达到预期结果。

2 老年性痴呆治风的临床经验

笔者临证期间,发现每每遇到老年性痴呆患者酌加祛风药而斩获良效,现将2则医案在此探讨以供同道交流。

案1李某,男,68岁。2016年11月20日首诊。因“健忘,性情改变半年,加重1周”前来就医。家属代诉:患者半年前,出现健忘少言,反应迟钝,语言不连贯,语速快慢不一,行为举止异常,生活无法自理,且日趋严重。曾以老年性痴呆病在他院住院治疗,但疗效不佳,未达到患者预期目的。刻时患者步态不稳,表情淡漠,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耳鸣眩晕,心悸,眠差,健忘多梦,咳嗽,稍喘,小便不禁,舌质暗淡,苔厚腻,脉细涩。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CDR=2.0:中度痴呆;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MSE:17分,(文化程度:中专)。有脑梗及后遗症,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II级,冠心病等病史。四诊合参辨证为心肾两虚、气血两亏兼夹风痰瘀滞之老年性痴呆病,治宜养心补肾、补气养血治本,祛痰、化瘀、熄风治标。处以方药:石菖蒲益智丸加味。药用组方如下:石菖蒲30 g,远志15 g,人参12 g,桔梗10 g,怀牛膝15 g,桂心6 g, 茯苓15 g,附片9 g,全蝎(研末冲服)5 g,白芍30 g,防风9 g,甘草6 g。7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服上药后,精神转佳,耳鸣眩晕减轻,睡眠质量改善,余症状皆有所好转,效不更方,部分药物用量变化:石菖蒲35 g,人参10 g,怀牛膝20 g。方药如下:石菖蒲35 g,远志15 g,人参10 g,桔梗10 g,怀牛膝20 g,桂心6 g, 茯苓15 g,附片9 g,全蝎(研末冲服)5 g,白芍30 g,防风9 g,甘草6 g。14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

三诊:患者家属诉痴呆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能力显著提高,已可自理,余症状皆较前有所改善。守上方继服30剂,加滑石3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方药如下:石菖蒲35 g,远志15 g,人参10 g,桔梗10 g,怀牛膝20 g,桂心6 g, 茯苓15 g,附子9 g,白芍30 g,防风9 g,全蝎(研末装胶囊)5 g,甘草6 g,滑石30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制浓缩丸,调服。每次5 g,每天2次,口服。

按:在医案中,以补肾养心,豁痰祛湿,活血化瘀,开窍益智的方中加用祛风药,疗效显著。方中石菖蒲、远志养心益智,人参、茯苓益气利窍,四药共为君;怀牛膝、附片,滋补肾中之阴阳,二药共为臣;蒲黄、五灵脂、滑石祛湿化瘀,三药共为佐药;桔梗开通结气,全蝎属虫类搜风之品,防风其性清扬,直达巅顶脑部病所之处,桂心引火归元,此一升一降与调和诸药之甘草,此五药为使药。诸药配伍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案2王某,女,69岁。武汉人,退休干部。2017年9月首诊,刻时:患者表情呆滞,语无伦次,时健忘,行动迟缓,步态笨拙,眠差,纳差,二便尚可,舌质暗淡,苔薄腻,脉弦滑无力。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CDR=3.0:重度痴呆;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MSE:13分(文化程度:大专)。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经四诊合参辨证为心肾两虚,夹痰、瘀、风上蒙清窍之老年性痴呆病。治宜养心补肾治本,豁痰、祛瘀、熄风治标。处以石菖蒲益智丸加味。方药组成:石菖蒲20 g,远志15 g,郁金10 g,人参10 g,桔梗10 g,怀牛膝15 g,桂心5 g, 茯苓12 g,附片9 g,全蝎(研末冲服)5 g,防风10 g,甘草6 g。7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诸证好转。效不更方,上方加首乌藤12 g,继服14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三诊:患者自述病情,语言清晰,记忆力有所提高,上方研细末浓缩为丸。每次5 g,每天2次,口服。

按:此医案中,石菖蒲益智丸具有补心益肾、豁痰祛瘀、祛风熄风之功,并加用虫类之全蝎,祛风润药之防风,理气活血之郁金。诸药配伍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性痴呆病在近期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常见病、高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老年性痴呆病在致死率高的疾病中排名第4位[7],属于社会上棘手的问题。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的医学诊疗水平亦难以阻止老年性痴呆病的进一步发展,且由于较高的医疗成本及患者众多,家庭及社会均深受其累,由此迫切需要中医提供辅助治疗或良好的独立诊疗手段[8]。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正气不足时,最易遭受邪气侵害,且往往风邪首当其冲,风邪还可以携带他邪一起攻击心、脑、肾等脏器,影响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导致本疾病发生。痴呆与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皆与心有直接的关系,现在在日常生活中仍使用“用心记、上点心”等俚语。但中医的心与现在的心脏器官有本质区别,中医的心不仅仅是器官组织,还包含一些功能活动在里面,其中就含有现在西医脑的一部分功能活动。同样,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脏也有本质区别。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充脑,主神明,元神之府也。

老年性痴呆的病机是虚实夹杂,以精血亏虚为本,以风邪、痰浊、血瘀、火毒为标。精血生髓不足,脑窍失充,则元神失守。病久则气血津液运行不利,则生瘀起痰,痰瘀阻滞脑络,则神明不清;久郁则化火,抑或内生虚火,火毒生风,惊扰元神,神志异常,故痴呆属于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兼有风、痰浊、血瘀、火毒等。当代多数医家亦从虚、瘀、痰、毒论治该病,而从“风”论治者尚未流行。现从“风”论治痴呆,酌加风药,疗效显著。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所记载:“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即风药应该是具有升、散、透、达、窜、通、动、燥之性质的中草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祛风解表和虫类搜风之药品,这也与中医学理论核心观念一致。中医学理论的灵魂就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处处皆整体,时时需辨证,不论诊病还是用药都要严格遵行中医理论的灵魂思想。只有循着中医的基本原则,才能拓宽诊疗思路,精准放矢,提高诊治疗效。

猜你喜欢
怀牛膝风药全蝎
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理论探析及临证体会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怀牛膝药材抗炎镇痛谱效关系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6:04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5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怀牛膝与川牛膝功效小考
中药与临床(2015年5期)2015-12-17 02:39:31
慢性腰痛
大家健康(2014年7期)2015-04-30 03:02:14
风药之功用辨析
环球中医药(2015年4期)2015-02-27 15:01:57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
门九章教授运用怀牛膝经验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