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静怡,龚致富
(1.河北北方学院 法政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技术、网络科技和移动通讯为技术背景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媒体技术凭借信息传递的优势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获得大学生的青睐。但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和宣传手段,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学生使用移动终端浏览网络信息,QQ、微信和微博等更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与发表自己观点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在信息充盈的互联网背景下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新媒体产生于互联网,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是一种数字化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体技术[1]。它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及卫星等渠道,借助电脑、手机或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之间的壁垒,消融了不同媒体介质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表现出以下特征。
1.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技术伴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并通过与现代网络及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创建出多种表现形式,如QQ、微信和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基本实现了无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沟通。
2.用户门槛低
新媒体技术最大程度降低使用者的准入门槛,使用方式简单便捷,为使用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平民式的网络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使用者对于多元信息的需求性和好奇心。
3.信息覆盖广
新媒体技术信息覆盖面最广,拓宽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在传播方式上体现出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在QQ、微博和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中,新媒体技术利用自身高速且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
新媒体在满足大学生对信息与社交的需求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新媒体技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覆盖面最广、信息传播最快且传播途径最便捷。它不仅实现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中对信息的接收,还给信息的传播以最大的自由度,不再强调传播中的主客体地位,实现了主体平等参与互动的愿望。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更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和翻转课堂等进行教学,使授课方式和课堂内容更加多元化;大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或网络平台学习最新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在新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具有及时性与个性化等特点,内容更丰富,趣味性更强,也更能够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片面说教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大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在沟通和分享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思想政治教育。
3.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新媒体通过与现代网络和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创建了如微信、微博和QQ等新媒体网络社交平台,基本实现了无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沟通模式。“00后”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和个性较强,在观察事物与处理问题时有更多的独特角度和个人见解,不喜欢被过多干预。在新媒体技术所处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充分释放天性,通过与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沟通,最大限度表达自己的观点,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这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也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增强自信心。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1.挑战高校思政教师的传统认知
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对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准确,没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不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受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意识到可以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扩充知识体系。对网络新媒体平台中一些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冲击较大的问题缺乏充分认知,且关注度不够。
2.挑战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延展性较差,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灌输,主要为老师讲授,学生听取[2]。在这样不平等且缺乏双向反馈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老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也缺少交流与互动。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已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但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愿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更是不多。
3.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新媒体网络平台上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极易被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信息所吸引,但由于信息筛选能力和自控力都较弱,不能准确甄别信息,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认知的建立;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高频率使用新媒体技术,长期依赖新媒体平台进行人际交往和学习,有些大学生甚至时刻都不能离开手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应辩证地看待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更要积极应对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营造健康的网络思政环境。
面对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学环境,高校思政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更新新媒体技术观念,重新审视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要认识到只有以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为基础,发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传播特点,才能更好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全新的时代背景,在育人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掌握并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育作用[4]。首先,高校思政教师要掌握新媒体技术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其次,高校思政教师要了解并熟悉网络环境,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大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合理使用新媒体技术。在运用微博、微信和QQ等新媒体时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其次,在使用新媒体时要加强甄别信息的能力。新媒体技术诞生于网络信息时代,其加载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只有不断地增强自身对多元信息的甄别能力,才能发挥出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技术以自身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和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极大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需求,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深度挖掘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