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阅读”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3-01-04 16:19吴丽君
关键词:媒介语文教师

阴 宇,吴丽君

(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的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1]可见,网络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随着多媒介技术手段的推广运用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跨媒介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跨媒介阅读”的内涵

“跨媒介阅读”概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被首次提出,但它并非新事物,其内涵是随着课堂教学的发展不断丰富而来。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2],这表明信息时代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明确提出,学生学习语文要“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3],这进一步强调了“跨媒介阅读”的现实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4]。

“跨媒介”指跨越两种及以上的媒介,不仅限于书籍、报刊等纸质媒介,还强调QQ、微信、微博及短视频等电子媒介的使用。“跨媒介阅读”的实质就是在传统纸质媒介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电子媒介工具开展语文阅读和信息交流。它不仅强调“跨出去”,即跨越不同的媒介,通过资源整合了解不同媒介的信息特点,更强调“带回来”,即要回归文本中心,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跨媒介阅读”将媒介、文本、学生和教师有机融为一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建构语文课堂资源传递、沟通与共享的新模式。

二、“跨媒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跨媒介阅读”促使师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师生间通过媒介进行互动与交流,从而帮助学生获取媒介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不同媒介有不同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媒介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还可以对各种媒介语言进行梳理,分析其规律,并整合运用各种媒介语言,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当前,跨媒介语言交流的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中辨识媒体立场,形成多角度且全方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与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电子媒介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纸质媒介相互补充与促进。用跨媒介方式呈现文学形象美、文学主题美及文字起源美,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学生发现与鉴赏美的能力。

(四)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选入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都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跨媒介阅读”能够将经典的资料以多元的形式展现,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跨媒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将“跨媒介阅读”融入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不仅是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现实需要。应从以下3方面将“跨媒介阅读”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一)借助影视资源,进行跨媒介“对比阅读”

一部文学作品堪称一部恢宏浩大的史诗,尤其是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往往呈现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复杂化和个性化,也因此成为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的阅读浮于文字表面,那么透过文字理解深层次的人物形象就会吃力和片面。将“跨媒介阅读”方式融合到作品的解读中,可使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媒介的呈现方式辨析作品蕴含的意义,进而对人物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如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在原著中因风瘫死在了六和寺,但电视剧《水浒传》中林冲是因宋江放走高俅心中有气而死,这和原著有很大的出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两种媒介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思考与探讨哪一种死亡方式更符合林冲的人物形象特点。原著中林冲的死亡是人世间正常的生老病死,这是作家将英雄之死平民化的表现。而经过编剧的处理,林冲在得知不能手刃自己的仇人后被活活气死,这种死亡方式更符合英雄的独特性,使林冲的死更多了一种凄凉与悲壮。由此可见,通过“跨媒介阅读”方式可使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剖析更直观,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更深刻。因此,在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借助媒介资源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辨析不同媒介的表现形式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之异。

(二)基于情境创设,进行跨媒介“再创作”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存在差异性,每位学生心中都有一场演绎经典作品的“舞台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作品情境中,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主题。如《雷雨》中,鲁侍萍尝尽人间的酸辛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折磨,但她始终刚毅与顽强地活着。当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用钱来息事宁人,他房屋里的旧家具与自己的旧衬衫看似是对鲁侍萍的深情,其实更体现了他的虚伪。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激发情感共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话剧,体会作家如何诠释人物形象及增添人物悲剧性色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表演“鲁侍萍再见周朴园”的片段,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表现戏剧的冲突和如何更深刻地体现戏剧的悲剧性。学生可以将表演拍摄成短视频并上传到相关平台,通过点赞评论的方式共同探讨作品主题的深刻内涵。教师通过跨媒介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跨越时代的界限,在深刻体会作品悲剧性主题的同时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立足媒介平台,组织“主题辩论”赛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必修的重点教学内容,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作品篇幅长、结构复杂及学生阅读时间有限等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选取某一具体内容,立足媒介平台,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潜心钻研创作出的作品,其主流价值观和文学意蕴对高中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对《平凡的世界》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距离作品的时代久远,无法深刻感悟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教师可以借鉴爱奇艺出品的一档以“辩论”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奇葩说》,该节目突出的亮点是双方能根据时下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辨讨论,展现出强大的“思维激烈碰撞”的磁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奇葩说》并学习一些辩论技巧,举办一场辩论赛,让学生针对“平凡”的议题进行辩论。要求学生在分析孙少平成长经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孙少平的人生轨迹。如孙少平的“平凡之处”表现在他甘愿当一名煤矿工人,以能拿到“全薪”为奋斗目标;“不平凡之处”在于他即使深知煤矿工作充满危险,但仍选择坚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帮助学生领悟了作品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感知到其中人物命运背后的人生价值。

总之,多种媒介传播——信息并存的时代已到来,“跨媒介阅读”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式已走进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应关注跨媒介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积极主动地拥抱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媒介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