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令狐氏的家族特征与文学影响

2023-01-04 16:19:46
关键词:令狐刘禹锡文人

吕 江 霞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据唐林宝《元和姓纂》记载:“汉有令狐迈,避王莽乱,居敦煌。”[1]唐代令狐家族来自河西敦煌地区,令狐氏的始祖为令狐称。唐初,其家族由敦煌迁居京兆华原。中晚唐时期,令狐家族成员众多,政治地位提升,家族振兴,且在文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考察令狐家族特征及其在当时的文学影响,可对中晚唐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家族特征概况

据史书记载,中晚唐时期令狐家族成员主要有3代。第一代成员有令狐楚、令狐從和令狐定兄弟3人。令孤楚,字壳士,其祖父令狐崇亮曾任棉州昌明县令,父亲令狐承简是太原府功曹。令狐定,令狐楚之弟,字履常,元和十一年(816)进士及第,累辟使府。“太和九年,累迁至职方员外郎、弘文馆直学士、检校右散骑常侍、桂州刺史、桂管都防御观察等使。”[2]4465第二代主要成员为令狐绪、令狐绹和令狐缄等。令狐绪,令孤楚长子,蒙受门荫制度被授官,担任随、寿、汝三郡刺史官职。令狐绹(795-879),字子直。大和四年(830)登进士第,任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右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以及湖州刺史等官职。大中四年(850)起升任宰相。唐懿宗即位后,任河中节度使,之后历任四镇节度使。唐僖宗时期,任凤翔节度使与太子太保,封为赵国公。乾符六年(878),卒于封地。第三代主要成员为令狐滈、令狐涣、令狐沨、令狐專、令狐澄和令狐湘等。令狐滈,令狐绹之子。大中十三年(859)进士及第,咸通四年(863)担任詹事府司直,作史馆修撰。为人骄纵不法,时人称“白衣宰相”。乾符三年(876)拜左护卫将军。令狐涣,令狐绹之子。登进士第,位至中书舍人。

令狐家族与其它世家大族一样,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浓厚的儒家风尚。据史料记载,令狐家族“家世儒素”[2]4459,“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3]5100,这主要体现在其家族成员风雅仁厚且知书明礼,颇具儒家风采。令狐楚先祖令狐熙,“性方雅,有度量,虽在私室,容止俨然。非一时贤俊,未尝与之游处”[4],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气度。令狐楚受先祖影响,“生五岁,能为辞章。逮冠,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时许正论轻薄士,有名长安间,能作蜚语,楚嫌其争,让而下之”[3]5098。“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2]4464由此可知,令狐楚为人宽厚,交友谨慎,谦逊明礼。令狐楚兄弟间也十分和睦,令狐楚因修山陵立功而得赐子官职,却将子官授予了其弟令狐定。此外,令狐家族成员颇具孝心。令狐楚进士及第后,桂管观察使王拱奏书使其入幕,“以父官并州不得奉养,未尝预宴乐。满岁谢归”[3]5098。令狐定在桂林任职时,其子令狐缄“惧违昏旦,肌缓亟行,用柔和谨,敬以奉养朝夕”,也表现了令狐缄的孝顺之心。

令狐家族在唐代的入仕情况较为复杂。令狐楚之父祖仕途不顺,此时的令狐家族有一定的衰落态势。直至中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及党争复杂局面的出现使科举考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世家大族以家族声望进入仕途的可能性逐渐变小。因此,令狐家族成员大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令狐楚举进士后先后担任中书侍郎、尚书及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之后,令狐滈、令狐涣、令狐沨、令狐缄、令狐澄以及令狐湘等陆续进士及第。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于大和四年(830)进士及第后,还在唐宣宗时期担任宰相。家族成员入仕后任职于中央或地方,使令狐家族政治地位逐渐提升。直至唐末,令狐家族仍保持一定的政治权力。

二、文学创作与文人交往

中晚唐时期,令狐家族文学风气浓厚。令狐德棻之父令狐熙曾任隋朝鸿胪少卿,喜欢研究经史,家中藏书万卷,令狐德棻受其父影响,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负盛名于初唐。在先辈的影响下,令狐楚的文学造诣也很高,刘禹锡曾在《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中赞道:“在藩耸万夫之观望,立朝贲群寮之颊舌,居内成大政之风霆。导畋浍于章奏,鼓洪澜于训诰。笔端肤寸,膏润天下。文章之用,极其至矣。而又余力工于篇什,古文士所难兼焉。”[5]他留存的文学作品也较多,胡应麟《诗薮》中写道:“唐集篇帙多者,无若令狐楚一百三十卷。”[6]令狐漓与令狐澄两人也颇具文采。据《金华子》记载:“令狐补阙漓与中书舍人(令狐)澄皆有才藻,令狐之文彩,世有称焉。自楚及澄,三代皆擅美于紫薇。”[7]由此可见,令狐家族成员皆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堪称文学世家。此外,令狐家族不乏史学才能杰出的人物。令狐德棻是一位知书博学之士,《旧唐书》记载:“博涉文史,早知名。”[2]2596作为初唐史学大家,令狐德棻曾主编或参编《周书》《晋书》《五代史志》及《贞观实录》等,为史学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令狐垣和令狐澄的史学才能也都非常出色。“峘博学,贯通群书,有口辩,绾甚称之。及绾为礼部侍郎,修国史,乃引峘入史馆。自华原尉拜右拾遗,累迁起居舍人,皆兼史职,修玄宗实录一百卷、代宗实录四十卷。”[2]4011令狐澄著有《贞陵遗事》两卷,记录宣宗朝事迹。

在令狐家族中,令狐楚的文学素养极高,《旧唐书》载曰:“宰相令狐楚,一代文宗”,“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2]4459。令狐楚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也颇有造诣,“其为文,于笺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传讽”[2]4462。令狐楚与当时文坛上的刘禹锡、白居易和李逢吉等人交往密切,存有深厚的情谊。他在河东幕府时期,著有《白云孺子表奏集》。即使官至宰相仍与当时的文人交往密切,与李逢吉有唱和诗歌编《断金集》,与张仲素、王涯有唱和诗歌结集编《三舍人集》,与刘禹锡有唱和诗歌结集《彭阳唱和集》。可以讲,令狐楚是中晚唐文学的重要人物。令狐楚尤其与刘禹锡交往深厚。贞元年间,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时,两人已有唱和往来。大和二年(828),刘禹锡赠诗令狐楚《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开颜坐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舞枪。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8]4062令狐楚作和诗《节度宣武酬乐天梦得》。大和二年(828),令狐楚出任户部尚书,返回长安后与刘禹锡相遇。刘禹锡作诗《酬令狐相公见寄》:“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8]4123令狐楚作和诗《寄礼部刘郎中》:“一别三年在上京,仙垣终日选群英。除书每下皆先看,唯有刘郎无姓名。”[8]3751大和五年(831),令狐楚任天平军节度使,作诗《寄礼部刘郎中》寄予刘禹锡,刘禹锡为令狐楚写下《酬令狐郎中见寄》一诗。同年四月,刘禹锡作《天平节度使厅壁记》。同年十月,刘禹锡除苏州刺史,途经汴州,令狐楚赠信问候,刘禹锡回赠《途次大梁雪中奉天平令狐相公书问兼示新什因思曩岁从此拜辞形于短篇以申仰谢》:“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共曾花下别,今独雪中回。纸尾得新什,眉头还暂开。此时同雁鹜,池上一徘徊。”[8]4033大和六年(832),《旧唐书》记载令狐楚:“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2]4462刘禹锡赠诗《酬令狐相公六言见寄》:“已嗟别离太远,更被光阴苦催。吴苑燕辞人去,汾川雁带书来。愁吟月落犹望,忆梦天明未回。今日便令歌者,唱兄诗送一杯。”[8]4009令狐楚为河东节度使时,刘禹锡创作《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一诗为其贺行。大和七年(833),刘禹锡将两人诗集编为《彭阳唱和集》。此外,令狐家族其他成员也与文人有所交往,如令狐绹和令狐峘。罗隐,字昭谦,因多次进士不中举,改名为隐,在河中尹兼河中晋绛节度使时期,作《河中辞令狐相公启》上书令狐绹,希望得到提拔。同年,因在令狐绹府受到赞赏,作《经张舍人旧居》表达自己对令狐绹的推举之恩。李群玉献诗300篇给宰相裴休和令狐绹,令狐绹作《荐处士李群玉状》:“右苦心歌篇,屏迹林壑,佳句流传于众口,芳声籍甚于一时。守道安贫,远绝名利”[9],夸赞李群玉诗文出色,品行好,使其获得推荐。令狐峘与韦应物是好友,也是姻亲。令狐峘在峡州任职时因怀念好友韦应物,寄诗《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儒服学从政,遂为尘事婴。衔命东复西,孰堪异乡情。怀禄且怀恩,策名敢逃名。羡彼农亩人,白首亲友并。江山入秋气,草木凋晚荣。方塘寒露凝,旅管凉飙生。懿交守东吴,梦想闻颂声。云水方浩浩,离忧何平时”[8]2857,表达了对家乡与好友的思念之情。为此,韦应物写下《答令狐侍郎》:“一凶乃一吉,一是复一非。孰能逃斯理,亮在识其微。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但以亲交恋,音容邈难希。况昔别离久,俱忻藩守归。朝宴方陪厕,山川又乖违。吴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矶。同会在京国,相望涕沾衣。明时重英才,当复列彤闱。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8]1952此外,韦应物作《寄令狐侍郎》:“三山有琼树,霜雪色逾新。始自风尘交,中结绸缪姻。西掖方掌诰,南宫复司春。夕燕华池月,朝奉玉阶尘。众宝归和氏,吹嘘多俊人。群公共然诺,声问迈时伦。孤鸿既高举,燕雀在荆榛。翔集且不同,岂不欲殷勤。一旦迁南郡,江湖渺无垠。宠辱良未定,君子岂缁磷。寒暑已推斥,别离生苦辛。非将会面目,书札何由申。”[8]1915在诗中以亲和的语气描述与令狐峘的交往,并赞扬其能识拔贤才。

中晚唐时期,文人交往由最初的宫廷宴会转移到藩镇幕府以及一些私人交往上,打破了诗歌创作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诗歌内容和形式更为多样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晚唐时期诗歌的繁荣状况。这一时期,作为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学声望的世家大族,令狐家族中文采杰出者众多,且与当时很多文人交往密切,创作出较多优秀的诗歌,对中晚唐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令狐家族对中晚唐文学的影响

世家大族兴衰、宦官专权、党派之争以及各种文人群体的形成,构成了中晚唐文学发展的复杂环境。作为世家大族的典型代表,令狐家族文学人才辈出,且与当时重要的诗人密切往来,并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歌,对中晚唐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唐时期,白居易和元稹等人提出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开展诗歌革新运动,特点是自创新题和咏写时事,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令狐家族成员积极践行新乐府诗歌的创作,特别是令狐楚创作的《从军行五首》《塞下曲二首》与《闺人赠远二首》等15首诗都是他对诗歌革新运动的实践。如《从军行(其四)》“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8]231,诗人用强劲有力的语言描述塞外风物,月夜凄冷,表达出思乡之情。这首诗构思新颖,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感情浓郁,体现出新乐府诗歌创作咏时事的特征。再如《塞下曲二首(其二)》“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8]3751,诗人将秋季南来与冬季北去的鸿雁比作征人,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思念。

中晚唐时期,令狐家族因政治地位提升开始提携文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诗歌创作。如令狐楚将未登第的李商隐招入自己幕府并精心栽培,对其有知遇栽培之恩。“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2]5077,令狐楚对李商隐的提携为其后来的入仕奠定了基础。李商隐也将这份恩情铭记在心,在之后创作的诗歌中多次提到令狐楚,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胡相期”[8]6251就是对令狐楚提携之恩的怀念。此外,蔡京和张祜等人都是因令狐楚的引荐才进士及第。令狐楚对文人的积极引荐与提携也得到了文士们的敬重与称赞。据《唐诗纪事》记载:“令狐滈,赵公绹之子,登进士,隐以诗贺之,赵公谓滈曰:‘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罗公一篇耳。’”[10]大中十四年(860),罗隐落第游河中,听闻令狐滈登第,作诗《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贺赠:“中间声迹早薰然,阻避钧衡过十年。碧海浪高终济物,苍梧云好已归天。花迎彩服离莺谷,柳旁东风触马鞭。应念凄凉洞庭客,夜深双泪忆渔船。”[8]7559诗中兼具道贺和渴望引荐之意。考生吴畦将自己的诗作呈给令狐滈,受到令狐滈的赏识,“滈荐畦于郑公,遂先滈一年及第,后至郡守”[11]。令狐家族成员对文人的引荐与提拔使这些文人得以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为唐代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令狐家族的个别成员也对当人的文人进行了打压,从而对当时的文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晚唐时期,科场不公成为文人共同关注的问题,令狐绹父子凭借自身权位干扰科考录取,打压文人,使当时诗坛形成了抑郁讽刺的诗风。《旧唐书》载曰:“绹身为宰相,结党营私,纵子为恶,故虽辅政十年,一无建树。”[2]4468由于令狐绹身居高位,文人大多寄诗于他以求得到举荐,但令狐绹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开成五年(840),李商隐为令狐绹作《酬别令狐补阙》一诗:“惜别夏仍半,回途秋已期。那修直谏草,更赋赠行诗。锦段知无报,青萍肯见疑。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警露鹤辞侣,吸风蝉抱枝。弹冠如不问,又到扫门时”[8]6185,希望能够得到推荐,却遭到令狐绹的排挤。《全唐诗·诗人小传》云:“令狐绹,字子直,楚之子。举进士,擢累左补阙、右司郎中,出为湖州刺史。大中初,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进中书舍人,再迁兵部侍郎,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懿宗嗣位,出为河中节度使。徙宣武、淮南。僖宗时,终凤翔节度使,封赵国公。诗一首。”[8]6530-6531值得注意的是,令狐绹存诗少或许与他的政德行为不当有关联。令狐绹之子令狐滈,以父亲令狐绹身居高位而自恃。“滈少举进士,以父在内职而止。及绹辅政十年,滈以郑颢之亲,骄纵不法,日事游宴,货贿盈门,中外为之侧目。以绹党援方盛,无敢措言。”[2]4468科场不公为士人切齿之事。令狐绹主政10年,不仅未能对此弊端有所清理,反而与其子一起为这种社会弊端推波助澜,导致诗人提及科场都会发出不公之叹。晚唐诗人因科考入仕渠道受阻,创作出大量哀叹讽刺科场与呼吁公平的诗歌,表达科考落第的失意以及对科考公平的期待等主题。如张蠙《言情》“十载声沉觉自非,贱身元合衣荷衣”[8]8081、雍陶《人问应举》“莫惊西上独迟回,只为衡门未有媒”[8]5922、李洞《句》“公道此时若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8]8304以及张乔《自诮》“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8]7329等诗句,都展现出忧郁讽刺的一面。

唐代文学是文学史上的高峰,中晚唐文学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令狐家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较高的政治地位,家族中文学人才辈出,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文人的诗歌创作与中晚唐时期的诗歌风貌。可以讲,令狐家族是中晚唐文学世家群体的缩影。

猜你喜欢
令狐刘禹锡文人
差科簿中的破除与蠲免——以《唐令狐鼠鼻等差科簿》为中心
文人与酒
A Changing Life
赏牡丹
儿童绘本(2020年8期)2020-04-27 08:50:07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刘禹锡 陋室铭》
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 03:44:00
闻项某被查二首
中华魂(2017年8期)2017-11-22 12:21:09
文人与石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刘禹锡与《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