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扬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徐州 221100)
随着现代农业逐步向机械化、科技化的方向纵深发展,农用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代替的主要工具,不仅有效地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还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及生态、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用机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工具,其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专业性强,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及专业知识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和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加上作业环境较为恶劣,有关零部件随着使用期限延长而磨损等原因,农用机械经常难以发挥正常性能。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对这些故障进行详细分析,找到有效的维修手段和养护策略,才能尽可能延长农用机械的使用期限,确保农用机械在生产应用中的稳定性。
从农用机械设计角度来看,最理想的目标是实现无修理,即使需要维修,整个过程也要十分简单。但受到环境、操作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农用机械运行因发生故障而难以实现理想化状态,这就对农用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要确保农用机械获得完全修理,需充分掌握农用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实际工作原理。以手扶拖拉机为例,其基本构造是发动机和底盘,主要包含柴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杆、扶手架、牵引框、油门手柄、皮带、机架及驱动轮等;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四冲程内燃气使柴油燃烧能量直接转换成机械能,并在皮带、传动轮等的作用下,将能量直接传递到驱动轮上,由驱动轮带领拖拉机展开作业[1]。当其出现故障后,应从构造与工作原理着手进行检修。如其中的柴油发动机出现“飞车”问题,一般是喷油泵调速器作用失灵,供油量难以真正跟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或者因为汽缸中进入过多燃油,导致燃烧产生的动力超出了柴油机本身的运转阻力。在实际解决故障时,应先将油门拉到停供部位,同时将油箱开关关闭;或将高压油管拧松,并立即将供油中断;也可以将空气滤清器完全包裹起来,堵死进气管,避免空气进入汽缸。
所有参与农用机械维修的人员都必须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安全生产知识、环保知识等。由农用机械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可以发现,农用机械出现故障有多个层面的原因,但从本质上来看,主要可以划分成自然原因与责任原因两类。自然原因是指在农用机械长期应用和保管中,各零部件受到相互摩擦、介质腐蚀等因素的影响,零部件表层出现锈蚀、磨损、疲劳和老化等问题[2]。自然原因是难以避免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正常操作,并落实技术保养,可以减缓损伤速度、延长使用期限。责任原因主要是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通过纠正和调整操作基本上是可以避免的。
农用机械维修人员还要掌握基本的现场应急维修技能,当前最常见有以下3个方面的技能。
1)零件修理。应用焊接、机械加工、研磨等方式迅速对被损坏的零件进行修复。比如,一台拖拉机发动机气门因磨损过于严重导致密封不严密而出现功能下降问题,但气门一时又难以买到,这时则可以直接将气门拆下,通过研磨的方式迅速恢复机械作业,并降低成本投入。
2)零件弃置。跳过已经出现故障的零部件,把管路或电路直接连接起来,以恢复正常作业。
3)零件换用与替代修理。应用备件代替故障配件或应用身边其他材料代替已经损坏的零部件,如应用普通钢板制作的垫片代替已经出现故障的垫圈、应用塑料布代替水泵中起密封作用的石棉绳等。这些都可以解决相应的应急维修需求,但后期有条件之后还需及时将其更换成正式的零配件,避免给后续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农用机械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必须明确农用机械故障出现的规律,学会判断与排除故障,并善于选用适合的修理工艺,及时恢复农用机械的使用性能。当前最常见故障类型主要包含以下3种类型。
1)发动机故障。发动机是农用机械中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件。以拖拉机发动机为例,当前最常见的故障主要是冒烟问题。冒黑烟,引起的原因基本是燃油燃烧不充分、空气滤清器堵塞或通气管不畅、发动机超负荷等。冒白烟,可能是因为喷汽缸中的燃油未燃烧、柴油含水量较高、发动机本身没有进行预热与加负载。倘若柴油中有水,则可能是缸垫、缸套、缸盖之间有渗缝;如果是未预热或加负载,则直接预热即可[3]。冒蓝烟,可能因为在烧机油,也可能是曲轴箱油面较高,或者活塞环被完全卡死及过度磨损等。
2)零部件磨损。在农业生产中,农用机械往往要在坑洼不平和泥泞的路上行驶,因此极易导致减震部件或者其他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及配合间隙异常。同时,农用机械在运行中往往处在高速运转状态,容易出现严重摩擦导致零部件松动与损坏问题。为此,在检修过程中必须将零件磨损问题作为核心要点,及时对关键部件进行紧固、更换,同时要意识到大多数磨损问题是润滑不足引起的,所以还需正确应用润滑剂,根据环境与季节差异选择适合的型号。
3)泄漏故障。这类故障主要有漏气和漏油2 类。漏气基本出现在轮胎位置,实际维修时需先利用肥皂水对漏气位置进行严格检查,然后利用粘贴的方式进行修复。由于农用机械轮胎往往较大,所在还可以借助专用仪器对细小的漏气位置进行检查。漏油基本发生在油管连接处,实际处理时,只需要更换老化及被损坏的油管即可,这也是解决漏油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在农用机械出现故障时,部分故障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只能通过拆卸的方式进行检查,但频繁拆卸也会对农用机械造成损害,因此必须掌握必要的科学检查方法。当前最常见检查方法主要有主观诊断和客观诊断2 类,主要是通过判断农用机械各类现象是否正常,如出现发动机冒浓烟、窜气、油耗过高、制动失灵、有敲击声等现象,则说明设备存在故障。
1)主观诊断。主要是利用人的感官获取机械的具体状态信息,该方法十分依赖实践经验。常见的有触摸判断、目测判断、嗅觉判断和听声音判断。例如,在拖拉机运行中目测发现冒黑烟,则可能是因为燃油燃烧不完全导致产生的自由碳从排气管排出,引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空气供给系统及发动机压缩系统的技术状态存在问题[4]。
2)客观诊断。主要是应用各类仪器设备,通过测定农用机械各系统的具体运行参数,以通过参数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如应用电子测功仪等。
农用机械养护工作主要是指在工作完成之后,或者在没有使用之前对其进行保养和故障排查,以最大程度上保护机械,延长使用寿命。农用机械养护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化和长期性的过程,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遵循“养重于修”原则。
对于新购置的农用机械,在正式使用之前需对其实施全方位检查,重点对容易出现松动的部分、润滑油工作部分、燃油部分等进行详细检查,分析是否需要添加润滑油或燃油,并对燃油过滤系统进行彻底清理,确保过滤的顺畅性。同时,应对散热系统实施详细检查,具体可以先让机械设备试运行一段时间,查看是否会出现异常发热问题。当各系统完全检测无误之后才能进行正式使用,确保新设备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在每次正式使用前后都应对农用机械进行重点保养,如在关键部分添加润滑油、清洗零部件、加固已松动零部件和置换已损坏零部件等。农忙时期是农用机械故障高发期,因此绝不能因为抢农时而忽视保养。对于动力机械来说,应以主燃油消耗量确定出实际的保养周期,并按照技术要求保养,定期修复或更换配件,尤其是缸套在更换之后必须进行磨合,其他零部件也要调整到最佳状态。另外,如果是高温环境下持续作业的农用机械,必须确保整个冷却循环系统的通畅性,并添加冷冻液,尽可能降低高温高负荷给机械设备带来的损伤。对于日常应用频次不高的农用机械,也需开展有效的日常保养,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因为长期放置而发生零部件朽坏、老化与变形等问题,减少后期维修成本,降低折旧。
定期养护是将农用机械定期实施全方位清洗、润滑、检查和紧固,并对磨损严重的零配件进行更换和修复,以延长使用期限,确保其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通常情况下,当农用机械累计使用200~500 h时,必须实施一次全方位检查与保养,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会加剧零部件疲劳,从而引起破损、老化等问题,最终影响整个农用机械的正常运行。在实际保养过程中,应先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清洗,把残留的污垢、杂屑等全部去除;再在重要的元部件上涂抹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基本完成之后,对农用机械上的螺丝进行紧固,尤其是一些容易松动的脆弱部分;最后将已经完全老化和失灵的元件置换成新的、可以正常使用的元件。
受到农业种植季节性特征的影响,不同阶段所用农用机械可能存在不同,在某个季节的农业生产工作结束之后,其特用机械设备可能会闲置数月甚至半年,因此农用机械的应用也存在一定时间性限制。如果在闲置期内不注重保养,或者存放环境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零部件被损坏,如腐朽、老化、变形等,甚至引起零部件丢失。这些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用机械的正常使用,还可能会使农用机械直接报废,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农用机械季节性工作后,还需仔细阅读农用机械使用说明,按照具体条件进行存放和保养。如农用机械有橡胶部分,则需尽可能减少阳光暴晒,如果能拆卸下来,需将其在室内保管,或者直接将其支架起来,轮胎放出一半气,避免让轮胎着地。对于容易出现锈蚀的农用机械,则要定期清洗,并在农闲时涂抹防锈漆。另外,对于农闲时节的农用机械,要及时将其中的淤泥、杂物完全清理干净,松开皮带,发动机也要放水,并摘掉电池接线,防止出现跑电现象;同时要让发动机处在压缩行程开始的位置,并保护好进气口和出气口,防止杂物进入[5]。在完全处理好之后,要将其停放在干净库房,无法入库的则需停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并用布盖起来。
在农用机械实际养护时,并非每次都需要进行全方位养护,有时只需进行针对性保养即可。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农用机械出现事故之后,例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制动系统失灵、侧翻、碰撞等事故,这时就必须对其系统零部件进行严格保养和维修,尽可能恢复农用机械本身的工作能力。
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备受关注,新型农用机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的不足,其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了,各项功能更加健全,技术含量也更高。因此,只有进行高效科学的农用机械维修和养护,才能确保农用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最大效用,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对于维修工作来说,通常需要掌握农用机械的整体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维修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故障规律科学选择检修措施。对于基本保养,则需从新机养护、日常保养、存放保养、定期养护及特殊养护等层面着手,以此不断提升农用机械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修成本,使机械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作业水平上,促进农业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