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民
(莱州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大队,山东莱州 261442)
我国海域较为广阔,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尤为关键。然而,受长期盲目开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洋渔业资源数量严重减少,品质持续下降,并存在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但海洋渔业资源是一种适度的可调性资源,为避免过度或盲目开发海域及捕捞渔业资源,应强化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生态化发展管理,便于渔业资源的再生利用,并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发挥管理及优化的双重功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逐渐向多元化转型,强化与控制海洋渔业资源过度捕捞一直备受诸多学者关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是指对指定海域进行针对性规划,避免该海域渔业资源受到破坏,提升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研究中,针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研究以理论性为主,而在保护实践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为了提升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实现海洋渔业产业发展布局的多元化、战略性,本文以渤海渔业资源保护为例,对渤海渔业资源保护中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以期为日后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渤海是我国重要海疆领域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内海,整体面积7.9 万km2。渤海自古就有“渔业摇篮”之称,该海域特点为低盐水体充沛、饵料生物丰富,因此鱼类种类较多且相关水产资源丰富。渤海凭借较好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环境条件,自古就是我国渔民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渤海沿岸逾10万渔民主要以渤海为载体进行渔业养殖与渔业经济发展,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目前,由于过度开发海域与捕捞渔业资源,整个渤海渔业产量发生明显变化,水质污染与环境恶化均对渤海渔业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刀鱼、小黄鱼、鲳鱼及中国对虾等已形不成渔汛,直接导致渔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冲击。经调查分析发现,渤海渔业资源经济严重下滑,影响了渔业经济环境发展。同时,海洋生态污染越发严重并造成生态失衡情况时有发生,加之管理效能偏低,日益影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因此,以渤海渔业资源保护为例,对其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和系统剖析,便于掌握与了解真实现状,提出正确应对措施,才能提升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效能。
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理念是指在战略层面上对其进行重视、工作部署,渤海渔业资源保护不应是单一片面的简单流程,而是科学合理的系统布局。因此,在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实施中,实施主体的保护观念尤为重要。但在渤海渔业资源保护中,相关保护主体缺乏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观念,而是盲目追求片面的经济增长,忽视其经济质量。主要体现在渔业管理机构的政策宣导不够,相关管理机构认为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再生性,鼓励渤海渔民开展可持续性、长久性捕捞作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技术扶持。虽然该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捕捞产量,但时常会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对原有渔业资源造成过度消耗。另外,在相关资源控制及管理中缺乏创新思维,进而导致管理效能不高[1]。
伴随渤海渔业资源减少,如何达到增产以获取最大利益,渔业生产网具对捕捞量、渔获品种尤为关键。从渤海渔业资源现状与捕捞情况可知,目前渤海渔业生产网具存在私自乱改等情况。规范标准的渔业网具是针对达到可捕标准的渔业资源进行设计的,而渔民通过私自更改与设计渔业网具,缩小网目尺寸,提升捕捞产量,会对达不到可捕标准的渔业资源进行捕捞,对幼鱼、海洋珍稀鱼种等造成资源破坏,从而导致渤海渔业资源日益匮乏。造成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渔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想要最大程度地获取海洋渔业资源。在该过程中渔民为了经济利益,忽视了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及科学可持续发展等。因此,渔民肆意改造渔业网具是造成渤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渔业生物种类持续减少,渔获产量明显递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新经济发展时期,工业生产与化工生产逐渐向海洋推进,如大量城市的工业废水与化工废料持续流入海洋。其中,城市生活污水也持续向渤海排放,长期的废水排放造成渤海湾出现严重的渔业污染,渔业污染事故率明显提升。通过对环渤海周边产业调查后发现,海洋工程、填海项目日益增多,工程开展造成渤海自然环境与临岸发生严重变化,导致渔业生态污染日益严重。
目前,渤海海域渔业生态环境污染面临挑战如下:1)陆地污染,以城市废水或污染源排放为主,对渤海渔业生态环境建设造成破坏。2)水产养殖污染,在渤海近岸中缺乏对虾、扇贝等相关养殖的规划控制,造成排泄物或残饵大量进入渤海,形成养殖污染,影响海域环境。3)船舶的排污,各种渔船与交通设备等的废弃物排放也会对海洋造成污染。4)海洋石油勘察等也会对其造成污染,同时在开矿过程中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2]。
在渤海渔业资源保护中需对其保护理念进行创新,并树立渔业资源养护理念。1)针对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等问题开展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制定实施各项保护措施,在捕捞强度控制中需以持续性开发、稳定性捕捞为主,转变以往肆意捕捞的行为,保障捕捞效果与后期资源的稳定性[3]。同时,需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入手,强化管理机构在渤海渔业资源各个层面的管控介入,在进行渤海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开展中,以可持续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全面开展针对性保护工作,并强化战略指导。2)以渔业资源保护、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对过度捕捞行为进行综合治理和全面监督。在渔业资源养护中,要进一步控制捕捞强度,减船减产,并对捕捞强度进行等级设置,根据不同需求、不同阶段、不同时间对渔船的定点捕捞及时间进行周期规划,满足渔民经济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过度捕捞现象[4]。
休渔管理制度是强化渤海近海渔业资源保护的重要保障手段。在休渔管理中,要以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主,侧重进行设计布局,强化休渔管理中的各项制度建设。1)对休渔时间段、周期进行科学调整。在该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传统架构,要充分体现对渤海渔业资源保护的战略方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休渔期间的管理工作。同时,以政府为主导,各涉海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巡查、做好休渔政策的相关宣传及深入开展休渔期间的水产品养护工作。2)对渔业网具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查处违规渔业网具,并做好正规标准网具的应用宣传工作,在该过程要从制度完善层面入手,明确渔业网具的标准应用。3)加强水产品养护工作。水产品养护是基于现代化海洋生态管理理念,以海洋微生物循环为主,通过全面系统的设计布局,综合治理近海存在的各种微生物隐患,提高正规水产品投放量及增长效率。以行政管理、科技融合为主,为后期全面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奠定基础[5]。
渤海渔业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污染源逐渐扩大并对整个渤海渔业资源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使渔业资源大量减少,同时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利于环保型渤海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需对其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调整。1)加强对渤海渔业资源的综合治理,以全面升级或逐步实施开展为主,对渤海海域的污染源进行优化处理,并做好相关临海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等工作,包括水质污染检测、海洋微生物检测等,通过数据跟踪全面掌控渤海海域渔业资源实际情况[6]。2)以多部门协同或联合执法为主,对污染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的企业主体、项目工程进行警告、整顿或处理。海洋渔业、海警、海事等相关涉海执法部门要起到联动作用,严厉打击破坏渔业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7]。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律,强化制度性建设,提升保障机制的稳定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制度的效能。
结合渤海目前实际情况对其渔业资源保护观念进行创新。渤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海,丰富的渔业资源一直成为其资源瑰宝之一[8],但过度的消耗与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匮乏。针对该问题,国家需从政策层面调整,根据《中国水产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明确水产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之一。渤海相关邻近省市要结合该政策文件、指导精神开展针对性工作部署,便于提升海洋资源与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建设。增殖放流制度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相关制度规定,采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方式,多为选择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形式,对该海域的水生生物进行人工技术繁殖,如通过人工放流的形式,实现各鱼苗种类的多样化。在投放水域选择中以渔业资源发生衰退的天然水域为主,便于恢复自然种群,丰富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9]。近年来,通过对渤海海域实施增殖放流,有效提升了渔业资源数量,丰富了渔业资源种类,优化了产业布局[10]。
对渤海渔业资源保护存在问题的进行分析,阐明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通过优化方式,对整个保护的实施效果、促进作用进行论述,明确渔业资源在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阐述渔业资源保护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为今后促进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