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锋,何 建,唐 静
(融水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融水 545300)
2018 年12 月18 日,为推进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家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2019 年,广西农业农村厅领导在贺州市八步区举办“2019 年广西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暨中药材产业扶贫培训班”时指出:根据广西党委政府要求,农业农村部门要协同相关部门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把中药材作为重点产业,使之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柳州市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推进柳州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柳政发〔2019〕29 号)中提出,要求提升打造中药材产业,加快建设融水县桂北(国际)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到2020年,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达到0.93万hm2,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
同时,2020年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疗效与价值,获得了全民的高度关注与信任。这将给作为中医药事业物资基础的中药材带来长期需求上升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中药材产业长期发展。2020 年底,广西出台了《促进全区中药材壮瑶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广西中药材壮瑶药材产业规模稳定在40万hm2左右,中药材壮瑶药材产业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及品牌效应显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桂”字号品牌。因此,加快推进桂北山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是迫在眉捷。
融水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 638 km2,林地面积为3 741.5 km2,森林覆盖率为79.6%,草地面积24.42 万hm2,耕地面积3.29 万hm2,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耕性良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中药材发展的气候条件。截至2020年,融水县中药材种植加工公司、专业合作社共计50 家,其中龙头企业4 家,示范合作社4 家,示范基地种植面积0.166 万hm2,示范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0.53万hm2,产量2.1万t,产值3.6亿元。
融水县中药材主要品种有灵芝、钩藤、草珊瑚、五指毛桃、茯苓和厚朴。其中,融水灵芝主要分布在怀宝、洞头、四荣、杆洞、同练、滚贝、白云、安太等乡镇,现有面积约467 hm2,年产灵芝约770 t,产值达1.23 亿元。茯苓主要分布在杆洞、滚贝、洞头等乡镇,2020 年保有面积170 hm2,产量2 900 t,产值2 900 万元,但随着资源的匮乏,面积在缩水。厚朴主要分布在滚贝、杆洞、洞头、同练等乡镇,厚朴0.06 万hm2,产量1 800 t,产值1 470 万元。融水县在八角面积0.13 万hm2,产量3 050 t,产值5 060 万元,因2019—2020年价格上涨,目前群众种植八角的积极性又开始增强。与此同时,钩藤、金银花、草珊瑚、五指毛桃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在拱洞、安陲、大浪、杆洞、滚贝、良寨等乡镇得到了壮大。受疫情影响,罗汉果种植面积在融水、永乐、怀宝、汪洞、安陲等乡镇又成为一种对群众影响力较大的产业。
为加快融水县经济发展步伐,融水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归纳为全县“5+2”精准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制订了产业奖补惠民政策。据统计,2018—2020 年间,融水县累计安排扶贫产业奖补资金支持中药材发展0.75 万hm2,补助资金1 170.8 万元,涉及贫困户3 230户、11 395人次,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同时,融水县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优势,先后在四荣、大浪、怀宝、杆洞、同练、洞头、滚贝、白云、拱洞、安太等乡镇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40 多个,给予基地建设、仓储及初加工、品牌打造等建设补助1 760万元,创建区级中药材林下经济示范区1个,乡级示范园5 个,村级示范点29 个,从而有效地推动融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
所有产业的发展都涉及到土地、人才和技术问题。融水县中药材产业因用地指标紧缺、经营主体规模偏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资金短缺、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尚不完备、专业人才紧缺等原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限制。
融水县地处山区,由于种植户生产经营分散、专业化程度低、交通、生产等基础建设落后,加上农村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户难以与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对接,无法形成紧密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也无法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导致销售单一且渠道狭窄。另外,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也影响了生产进程和基地建设质量。
近年来,融水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发展还比较缓慢,其生产经营方式单一,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规范,没有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和带动农户进行产、供、加、销服务,企业与农户联结比较松散,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加之山区中药材产业投入大、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现有经营主体无法引领整个产业的循环发展,影响着融水县中药材产业的做强做大。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融水灵芝”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农产品保护项目支持,品牌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尽管融水县“三品一标”建设工作在2020年获广西认证产品有效总数第一,但从全县产业来看,目前还没拿得出一个响亮的本土农业产品牌,品牌辐射效应发挥不足,市场竞争水平低,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落后,影响着整个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1)保障土地供给。盘活利用好农村集体土地,探索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联合经营、代耕代种等新型土地流转方式,使得土地流转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2)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合理整合相关产业、乡村振兴和金融、社会资本、涉农资金等,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道地优势中药材品种繁育、生产基地、加工、品牌营销等建设。3)加强科技培训力度,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创新中药材人才的培训形式与内容,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组织发展中草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学习、培训,开拓视野,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开展产、学、研、带科技产业合作模式,加大中药材科技人才引进,不断挖掘中药材产业潜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培养出一批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技能人才,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理清思路,科学指导,合理布局,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选择和引进中药材种植品种,做好种子种苗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当地道地优势中药材品种。重点布局大宗和名贵道地中药材,突出特色、连片开发,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优先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广西资源禀赋好、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壮瑶药材品种。坚持优势区域重点发展,推进中药材壮瑶药材“一县一品”和“一品一产”战略实施,划定各个品种重点发展区域,优先扶持发展,打造道地药材生产基地。而融水灵芝作为地方特色优势品种被列入了广西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同时灵芝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试点管理物质,加强融水灵芝种质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对本地野生灵芝和栽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再驯化,培育出适宜融水本地的优质灵芝新品种,建立规范化林下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引导企业提高灵芝生产企业的规范化栽培管理和基础科研能力,推进药食用物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1)引进生产能力强、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高、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作用力强、产业融合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在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等经营模式,引导其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等主体相互合作、利益共享,建设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2)大力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药材种植大户,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经营主体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融水县中药材生产、加工、营销主体和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对接,建立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增强主要中药材的生产经营大户的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营销主体联合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在融水建立中药材产品初加工厂车间。3)围绕中药材壮瑶药材重点品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建设,巩固融水、拱洞、大浪、安陲、怀宝、杆洞、同练、滚贝等乡镇建设高标准中药材壮瑶药材生产基地。引导国有农林场充分利用农林地资源和林下空间,依托大型药企建设仿野生中药材壮瑶药材生产基地,加大对中药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将中药材生产发展到广大贫困地区,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两同步”。
加快融水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打造集品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工转化、技术研发、冷链仓储物流、营销平台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促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深加工项目投资运行,推动桂北(国际)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将融水桂北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打造为第四代中药材交易市场,集中药材展示、交易、贮藏、初加工、分选、初包装、配送、电子商务、无公害检验检测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中药材流通业态,同步带动康养旅游产业。
1)加大广西道地优势中药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培育知名品牌,利用多种市场营销形式,打造一批全国有名、世界有影响力的道地药材区域品牌,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中药材优势产业。支持培育中药材第三产业发展,鼓励开发中药材文化产品和使用产品,挖掘药食同源品种的食补功能,开发药食同源食品、药膳保健食品,打造一批集中药材展示、销售、科普、养生餐饮、保健体验等于一体的康养休闲旅游产业。积极推进中药材认证工作,推进融水县中药材的“三品一标”认证登记,打造广西道地药材品牌。2)通过加强与电视、媒体、网络平台的合作,组织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推介,不断开拓市场渠道,促进农民增收。3)做好道地优势药材规范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控、科学施肥、产品初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产品药效保障等技术服务工作,深挖民族特色医药,注重药材道地化、特色化、生态化,避免民族特色医药加工流失。
坚持质量为先,在绿色生产、优质种苗、质量标准、市场监管上下功夫。1)推广绿色仿野生种养,道地化、良种化与生态化。分区域、分品种制订完善中药材壮瑶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提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和品质。2)提高种苗质量。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研究制订广西中药材壮瑶药材种苗管理办法,制订种苗质量标准,加强种苗质量监管,规范种苗推广行为,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壮瑶药材质量。3)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临床和中药企业提出的药材品质要求,探索以药理和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材壮瑶药材质量评估路径,制订完善中药材壮瑶药材标准体系,助推中药材壮瑶药材“走出去”。4)企业与政府共建全产业链的追溯信息系统,保证产品质量信息的充分与对称性。生产与经营监管上,对生产全过程及经营全过程进行严格执法,惩罚假冒伪劣、掺杂等不良行为,解决劣币逐良币的“市场失灵”问题。
总之,我们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要根据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建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种植的生产基地,全面巩固和提升融水县“5+2”“3+1”特色产业,有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