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新,杨 华*,陆国平,王先有
(1.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2.靖州县农业农村局,湖南靖州 418400;3.靖州县茯苓专业协会,湖南靖州 418400)
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著名的“中国茯苓之乡”,有“世界茯苓看中国,中国茯苓看靖州”的美誉,茯苓产业是其传统的特色产业[1]。茯苓是湖南省“湘九味”中药材之一,中医认为其有渗湿利水、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2]。2020 年,靖州县销售鲜茯苓7.8 万t,茯苓全产业链总产值近30 亿元,干茯苓交易量占全国的60%~70%。
在靖州县茯苓产业获得喜人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茯苓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的一些担忧。1)对产业转移的担忧。全国盛产茯苓的地方有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江西省、湖北省及安徽省等地,而靖州县可供用种植茯苓的松木资源越来越少,靖州县产业发展重心可能会随着鲜茯苓产量优势的消失而转移。2)对茯苓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能否尽快解决的担忧。例如,茯苓种植品种的菌种复壮与选育,茯苓种植中提高松木原料生物转化率(现仅为25%左右)的技术和方法,生态文明建设中保证种植茯苓的优质松木原料的数量与持续供应,以茯苓为主要成分的药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和食品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思考,提出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汇聚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科研单位的力量,促进靖州县茯苓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振兴茯苓产业与促进茯苓产业发展的优惠条件和执行措施,以及出台吸引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制度和措施。
扩大现有茯苓科技产业示范园规模,建设更高层次的靖州县茯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建茯苓生态种植园,将茯苓的菌种繁育、茯苓种植及栽培生产纳入其中,同时在茯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域内建立茯苓产业创新研发中心。茯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茯苓的初、深、精加工产业示范园,汇聚一大批初、深、精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培育壮大2~3 家头部企业,带领茯苓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靖州县茯苓品种与菌种繁殖、种植、生产和初深加工优势,交易、销售、交通和物流优势,以及完整的茯苓产业链等优势,做大、做强、做优茯苓产业,促进靖州县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依托茯苓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的茯苓菌种繁育、茯苓种植、栽培生产的生态种植园,茯苓初、深、精加工产业示范园,创新研发中心、产品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区域性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及博物馆等连成一体,打造靖州县茯苓产业科技文化特色旅游,拓展茯苓产业链,带动靖州县的旅游业发展。
茯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再创茯苓产业的辉煌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通过制定吸引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制度和措施,吸引相关的科技创新人才到靖州县发展、创业。密切与全国有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组建茯苓产业创新研发合作共同体,提高茯苓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在茯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建立科技创新与创业孵化中心,吸引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及有知识、有梦想的农村和城镇青年,汇聚到发展茯苓产业的创新创业中来,培育和孵化出一批与茯苓中药材产业相关的创新型企业。此外,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激发企业、电商平台推广销售茯苓相关产品,增加茯苓产品的销售量,做大、做强茯苓产业。
靖州县是我国盛产茯苓最早的地方之一,但目前靖州县可用于种植茯苓的松木资源越来越少,这将限制鲜茯苓的生产,使靖州县面临茯苓产业转移的问题。因此,只有抓住靖州县茯苓产业的种源优势、初深加工优势、交易市场优势及科技创新优势,才可占据茯苓产业的优势地位。靖州县是我国茯苓产品的主要集散地,汇集了广西、贵州省、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及湖北省等地的松茯苓种植户来此交易。1993年开业的靖州茯苓大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茯苓加工交易市场,2011 年加工经营茯苓产品达1.2 万t,约占全国总销量的60%;2020 年销售鲜茯苓7.8 万t,干茯苓交易量占全国的60%~70%。此外,靖州县的茯苓产品还销往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逐渐提高,促进了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导致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激增,中药材的交易量迅速扩大。茯苓加工交易市场早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靖州县迫切需要尽快启用已建好的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具备仓储功能的茯苓中药材产品交易大市场,包括鲜、干茯苓交易中心,仓储中心及物流中心,并需要逐步扩大其规模,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茯苓等中药材的交易量,满足交易市场更高、更新的要求。将茯苓中药材产品交易大市场规划在茯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在园区内形成靖州茯苓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茯苓品种与菌种繁殖、种植、生产、初深精加工、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茯苓文化旅游产业等,奠定靖州县茯苓产业在全国的坚实地位,扩大靖州县茯苓产业的辐射范围,使靖州县茯苓产业立足于湖南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靖州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县域面积2 210.56 km2,人口27 万人,交通四通八达[3]。靖州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早在夏商时期即为荆州西南要腹之地,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 年)设靖州,历代均为州、府、路所在地;明朝时成为湘、黔、桂边界商业重镇[4]。
将茯苓中药材历史文化博物馆兴建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深入挖掘靖州县种植、生产茯苓的历史,相关历史故事、传说,以及茯苓的药、食两用的功效和作用,以此宣传靖州县茯苓中药材历史,促进中药材文化博物馆的建设。通过宣传、推广靖州县茯苓的种植、栽培历史、中医药知识及民俗文化,推介靖州县的茯苓产品、产业,用历史文化传承吸引人们的关注,打造茯苓科技、文化特色旅游,带动靖州县的旅游业发展。此外,可通过宣传使游客了解靖州县茯苓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了解中医药与中药材的知识,懂得中医药的好处,明白茯苓的药用价值,从而带动靖州县茯苓产品的消费,增加销售量,促进靖州县地方经济的发展。
靖州县应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聘请专家教授为茯苓产业技术顾问的基础上,增加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组建茯苓产业创新研发合作共同体。1)以靖州县农业农村局为主导,依托靖州县茯苓产业行业协会,汇聚国家、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等科研创新人才优势,发挥茯苓种植专业户、加工企业和制药生产企业的资金优势。同时,组建茯苓产业的产、学、研高度融合的创新研发合作共同体,充分发挥协会衔接政府的优势,及连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势,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共同开展茯苓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优质菌种的繁育,以及种植、加工工艺等的创新研究。2)开展以茯苓为主要原材料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及饮品等优质新产品的研发,拓宽茯苓的应用和使用领域,提升茯苓的价值,做大茯苓产业市场规模。合作共同体内的所有创新,将首先提供给共同体内的成员有偿使用,共享科技创新的成果,提高茯苓种植专业户、加工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此外,共同体内的科研创新人才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可反过来激发其科研创新的热情,促进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形成良性循环,用科技创新的力量促进靖州县茯苓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靖州县应以创新合作共同体为依托新建茯苓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创新研发中心设在茯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同时在参与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内设立茯苓产业创新研发分中心。如此,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备资源和科研人才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开展茯苓产业中新品种的选种、培育,菌种繁育、种植、生产、加工、技术及工艺的创新研发。同时,可研发以茯苓为主要原材料的药品、保健品、食品及药膳等系列产品,更快地解决茯苓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的关键性问题。
在现有《靖州茯苓菌种》《靖州茯苓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制定并申报茯苓种植、生产、加工等的国家标准。以茯苓产业行业协会为主,会同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及企业等制定一套茯苓的菌种繁殖、种植、加工、仓储、产品包装及商品规格等的行业规范和标准。1)规范茯苓的菌种繁殖、种质资源管理;2)规范茯苓的种植、培育、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3)规范茯苓产品的初、深加工的程序、工艺、技术,以及茯苓产品的仓储、产品包装和产品规格,从而使茯苓的种植、培育、生产、加工及产品规范化、标准化,促进茯苓产业高水准、高质量发展。
加强已登记的茯苓靖州28和太空苓品种的管理和授权使用,并抓住种质种源培育等关键技术,做好茯苓品种和菌种登记、种子种苗生产经营权申报的准备工作[5]。在时机成熟时进行品种登记和种子种苗生产经营权申报,抢占先机,领先同行业一步,掌握中药材品种的经营权。
在种质资源的繁育中,具体需做好3 方面工作。1)保护和利用好本地靖州28 良种,通过一些传统和现代的育种技术手段对栽培品种进行复壮,使良种的品质更优。2)尽快通过种植、选育,培植出太空苓这一高产、优质品种,对其进行定性、命名,并申请品种保护,然后进行宣传推广。3)运用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如辐射诱变、基因育种技术等,开展野生茯苓的选育,繁育出更高质量的新品种,使其适应中药材产业化、规模化对茯苓品种的要求,促进茯苓产业的进一步提升。此外,需加强茯苓靖州28、太空苓品种及“靖州茯苓”地理标识的管理和授权使用,打造靖州县茯苓品牌。同时,可开展茯苓品种差异化的开发和经营,充分发挥靖州县茯苓的品种优势,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还可通过农(林)业展会、产销对接等活动广泛开展品牌营销,使靖州县品质优良的产品拥有更高的价值,促使靖州县茯苓产品达到高品质、高端化的发展。
靖州县是我国茯苓产品的主要集散地,而靖州茯苓大市场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靖州县谋划并新建了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具备仓储功能的茯苓中药材交易大市场,以满足茯苓等中药材对交易市场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行业协会能够发挥协会优势,协调处理好茯苓中药材交易大市场建设、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监督管理好市场,使靖州茯苓交易市场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使“中国茯苓之乡”的地位更加稳固,助力茯苓产业成为靖州县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
靖州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8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3%。靖州县既是“中国茯苓之乡”,又是“中国杨梅之乡”,还是“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森林覆盖率达74.93%,因此靖州县发展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5]。靖州县有飞山景区、地笋苗寨、岩脚侗寨及排牙山森林公园等各类旅游资源57处,2016年旅游人数就达210.5 万人。因此,靖州县适合开发以茯苓中药材为主的药膳、饮品、药酒等养生保健食品,并可结合国家战略和地域优势,建设健康、养生、养老的休闲农庄、特色小镇,助推乡村振兴。
要想保持靖州县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做好茯苓原料马尾松林的培植工作。靖州县每年若要产鲜茯苓8 000~10 000 t,就需要533.3 hm2的茯苓标准化种植面积,带动全国3 333.3 hm2的马尾松林种植面积,以维持靖州县茯苓产品的供求平衡。靖州县每年533.3 hm2的茯苓种植面积,需要松木原料约40 000 t,据此推算,到2050年全国茯苓种植的原料马尾松林会枯萎,将导致茯苓产业链条断裂,茯苓产业发展不可持续。因此,靖州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政策,加大对茯苓原料林马尾松的营造扶持。据科学评估,每年需营造马尾松林100 hm2以上,才能保持靖州县茯苓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为全国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