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雪,梁思铁,张 薇,许正飞
(1.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昭通 657000;2.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3.昭通市种子管理站,云南昭通 657000)
赤水河全长500 多公里,水质好,无溶解杂质,有美酒河之称。赤水河流域是中国南方远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酿造业尤为发达,流域内出产了茅台、习酒、郎酒、董酒等数十种名酒,清代诗人用“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
作为赤水河的源头和上游地区,抓好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意义重大。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赤水河流域刻不容缓。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长槽村民小组滮水岩,干流全长523 km,流域面积2.04 万km2,流经云贵川3 省4 市16 个县(市、区),在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出云南境,至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流入长江。因其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酱香白酒飘香、历史文化厚重,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国家级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也是连接云贵川3 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在昭通境内干流全长97 km,流域面积1 983 km2(镇雄县1 506 km2、威信县477 km2),涉及17 个乡镇(镇雄县14 个乡镇、威信县3 个乡镇),有31.24 万户104.2 万人(镇雄县25.1 万户85.2 万人、威信县6.14 万户19 万人),耕地面积8.39 万hm2(镇县雄6.78 万hm2、威信县1.61 万hm2)。赤水河流域(昭通段)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2020 年,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8.634万hm2(镇雄县6.937万hm2、威信县1.697万hm2),其中玉米43 585 hm2(镇雄县33 933 hm2、威信县9 652 hm2),马铃薯28 710 hm2(镇雄县23 953 hm2、威信县4 757 hm2),水稻842 hm2(镇雄县687 hm2、威信县155 hm2),小麦5 418 hm2(镇雄县5 413 hm2、威信县5 hm2),豆类6 297 hm2(镇雄县4 513 hm2、威信县1 784 hm2),其他1 490 hm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 702 hm2(镇雄县19 687 hm2、威信县3 015 hm2),其中蔬菜13 429 hm2(镇雄县11 547 hm2、威信县1 882 hm2),烤烟2 130 hm2(镇雄县1 933 hm2、威信县197 hm2),其他经济作物7 143 hm2。
近年来,昭通市扎实有序地开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关工作,赤水河流域化肥实现减量增效效果突出。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化肥零增长”行动总体方案要求,昭通市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对照《关于印发<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相关工作任务,深入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化肥零增长行动,大力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加快休耕示范,扩种绿肥、增施有机肥,全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进一步转变施肥方式,促进科学施肥技术应用,提升耕地质量,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先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集成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化肥施用量,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
2)问题导向,精准治理。针对赤水河流域农业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污染分类治理、综合施策,把污染防治与农业调结构、科学施肥结合,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认真履行行业职责,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宣传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守护好赤水河的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
根据《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要求,昭通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配合发改委组织编制《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实施方案》及其审核修改。近年来,昭通市实现了减肥措施的综合应用,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基础上,增加了增施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减肥措施,较好地落实了化肥减量增效综合集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施肥结构的改变,农民在施肥上,由以往单一元素肥料向多元素肥料结构转变,形成了复混肥、配方肥等多元施肥结构;实现了施肥方式转变,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科学施肥带来的实惠,改变了农民的施肥习惯,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开始摒弃传统施肥方法,施肥习惯由以前的经验施肥、重施氮磷肥向配方施肥转变。为改善赤水河水质、实现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绿肥种植,2020 年,赤水河流域(云南昭通段)化肥用量(折纯)18 413 t(镇雄县13 663 t、威信县4 750 t),比上年18 986 t 减少3%;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推广商品有机肥3 401 t(镇雄县1 465 t、威信县1 936 t);推广水肥一体化106.61 hm2(镇雄县85.55 hm2、威信县21.06 hm2);落实有机肥代替化肥3 359 hm2(镇雄县3 333 hm2、威信县26 hm2);落实绿肥种植面积3 304 hm2(镇雄县3 000 hm2、威信县304 hm2);秸秆还田3 000 hm2(镇雄县1 667 hm2、威信县1 333 hm2);威信县实施蔬菜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样板6.66 hm2(黄瓜、西葫芦各3.33 hm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具推广价值的项目之一。测土配方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的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采用科学规范的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单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威信、镇雄两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中,昭通市农业农村部门把赤水河流域作为重点,积极指导推进技术工作的开展。2020 年初制定了昭通市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以昭通市农业农村局文件下发,对赤水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具有一定指导性,下发《全市赤水河流域测土配方施肥情况统计表》至两县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20 年,赤水河流域(云南昭通段)完成测土配方施肥9.855 万hm2(威信县1.873 万hm2、镇雄县7.982 万hm2),占作物总面积的92.98%,技术覆盖率达92.98%;化肥利用率达41.3%(镇雄县42.4%、威信县40.2%),开展农户施肥调查1 588 户(威信县319 户、镇雄县1 269 户),进一步摸清赤水河流域(昭通段)主要农作物施肥现状及施肥效应;取土样139 个(威信县25 个、镇雄县114 个)进行化验分析,在秋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采集土样,分析得到的数据资料为配方肥的科学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专家座谈、交流、研讨、请教等方式,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作物施肥建议,研究确定适合赤水河流域不同作物的专用肥配方,在农作物专用配方的前提下通过校正试验的修正,进一步确定适合作物的精准配方。
为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昭通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在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实施科学布点、持续监测,进一步健全了土地质量监测网络,为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威信县、镇雄县两县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中,仅赤水河流域就安排7个(威信县1个、镇雄县6个),开展耕地质量监测点剖面取土18 个(威信县3个、镇雄县15 个),为赤水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监测点建设结合化肥减量增效行田间试验,试验期间进行调查与记载、样品采集与检测、苗情与肥情监测、采集农田墒情信息、田间测产等工作,重点分析项目区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肥料施用结构调整、农作物产量增加等情况,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优化施肥方式,调整施肥结构,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确保化肥面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昭通市农业农村部门采用集中培训和进村入户方式,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2020 年,在镇雄县和威信县赤水河流域采取适合农村、贴近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专家巡回指导和现场技术服务,面对面地为种植大户和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提供培训,宣传传授选肥、购肥、用肥方法。累计开展宣传培训40余场次,共计培训技术骨干650 余人次,培训农民3.12 万余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议卡1万余份、宣传画册8 800余份,增强了种植大户和农民环保、安全意识,提升了技术水平,为精准施肥、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奠定基础。
赤水河流域(云南昭通段)国土面积大,点多面广,工作战线长,工作开展困难。结合2006—2016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要求,镇雄、威信两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被合并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相关工作,导致机构弱化、土肥技术人员少、力量薄弱,工作开展难度大。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严格项目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不折不扣地组织实施好赤水河流域化肥减量增效项目。
为保证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成立技术指导组,严格按照省、市科学施肥技术规范,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代替化肥、集成推广应用化肥减量、化肥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强化有机无机配套、基肥追肥统筹,切实减少不合理过量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指导项目实施主体和农民落实好相关工作。
严格按照云南省、昭通市科学施肥技术规范开展工作,探索施肥技术入户到田工作机制。加强科学示范样板展示、培训和宣传,强化有机无机肥配套、基肥追肥统筹,切实减少不合理过量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农业农村部门加快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和力量,针对促进农业化肥减量增效等关键技术问题,启动实施一批科研项目,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赤水河流域科学施肥的技术模式与体系。
农业农村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在项目实施中要加强跟踪调度,及时掌握任务落实、资金使用、工作进度、效果评价等情况,在关键时点组织开展指导服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等工作。
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科学施肥宣传活动,展示示范基地工作成效,及时落实补贴政策,使种植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干部了解补贴政策内容,营造有利于政策落地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增强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意义,持续推进赤水河流域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