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翠霞,赵弸慧,张 婷,李 艺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45%,具有进展快、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52周,是人类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1]。临床主张手术、放化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方式,但高级别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脑组织分界不清,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2],且放化疗毒副反应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已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方法,中医药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李艺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将李艺主任医师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1 病因病机 脑胶质瘤当属中医“脑瘤”的范畴,历代医籍无脑瘤的专述,其症状见于“头痛”、“眩晕”、“痫证”等的论述中。李老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及经验总结,认为脑胶质瘤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正气亏虚、脑髓失养,痰瘀阻络,兼夹风邪上扰清窍,日久酿毒成积;病理因素为:风、痰、瘀、毒,以痰瘀为主,各种病理因素相互夹杂,相互转化;病性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1.1.1 正虚为本 李老师认为脑胶质瘤的病因复杂,但究其根本为正气亏虚所致。由于多种原因致机体正气亏虚,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风痰瘀毒胶结于脑而发为本病。加之手术、放化疗等的损伤,使正虚更甚,这便是脑胶质瘤容易复发的关键。脑为髓海,脑髓由肾精所化;肝经上达巅顶,加之肝肾同源,肝肾阴虚不仅可引起脑髓失养,而且还会导致虚风内生,上扰清窍;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脑窍失养;故脑胶质的正气亏虚又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亏虚。
1.1.2 痰瘀胶结,夹风邪上扰清窍,酿毒成积 痰邪致病具有阻碍气血运行、易于蒙蔽清窍、致病广泛、病势缠绵的特点,痰可随气机升降流行全身,内而脏腑,外达经络、肌肤、筋骨,上至清窍,阻滞经络而致疾病发生。瘀阻脑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脑瘤患者多表现为头部固定部位刺痛,提示了瘀血在脑瘤发病中的重要地位。痰瘀二者多互相夹杂,互相作用,互为因果。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是复发的关键因素。故化痰消瘀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巅顶之上,唯风可至”,故脑瘤患者多伴有风邪上扰的特点,表现为眩晕欲扑、肢体震颤等。王祥麒教授提出风邪亦是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3]。故风邪虽不是脑瘤的直接成因,但却是发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常夹杂痰瘀湿毒等病邪共同致病。
痰瘀互结,久聚不散,化热酿毒,此毒为 “癌毒”。周仲英教授[4]认为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素,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癌毒与痰瘀胶结附着于脑,耗伤人体精血,最终使邪盛正衰,脏腑衰败、气血耗竭。故“痰瘀胶结,酿毒成积”是脑瘤的核心病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1.2 主要治法 基于脑瘤的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李老师认为,“扶正抗癌,化痰消瘀”为脑瘤的基本治疗原则,在治法上,扶正补虚为根本,化痰消瘀为核心,攻毒抗癌为重点,平肝熄风为辅助。强调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论治,重视分期。脑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必然伴随着邪正的消长变化,故要重视分期而治。脑瘤患者初期以攻毒祛邪为主;经手术及放化疗后,当攻补兼施;晚期应扶正补虚,兼顾祛邪。
1.2.1 扶正补虚 正气亏虚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故扶正补虚为脑瘤患者治疗的根本法则,其中又以肝脾肾亏虚为主。在治疗上,肝肾亏虚为主者多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丸等方加减;脾虚者多选用香砂六君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加减。结合气血阴阳辨证,气虚者,选用生晒参、太子参、黄芪;血虚者,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等;阳虚者,当选淫羊藿、杜仲、肉苁蓉等;阴虚者,当选南沙参、麦冬、玄参、龟甲、鳖甲等。
1.2.2 化痰消瘀 痰瘀互结是脑瘤的重要致病因素,因此脑瘤的治疗必用化痰软坚、活血化瘀药。化痰软坚药常选用龙骨、牡蛎、半夏、南星等,选用龙骨、牡蛎主要取其软坚散结的功效。对于正气尚足,病情平稳的患者,李老师常大剂量使用龙骨-牡蛎,南星-半夏2组药对,以加强抗癌功效,并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活血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根据瘀滞情况,酌情加减。痰瘀均与气机阻滞有关,故在化痰散瘀的同时,须配伍理气之品,如柴胡、枳壳、香附等。化痰消瘀等攻伐之品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正气以及病情情况,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好的疗效,使祛邪不伤正。
1.2.3 攻毒抗癌 脑瘤的发生发展与癌毒密切相关,李老师常选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此类药物药性峻猛,能直达病处,攻毒以消肿瘤。王笑民教授[5]认为,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一方面可扶正;另一方面其药专力宏,善搜剔攻毒,消瘀散结。符合肿瘤患者正虚邪实的病机,故虫类药在抗癌中有着重要作用。此外,李老师还常用重楼、白花蛇舌草、红豆杉等清热解毒药以抗癌。
1.2.4 平肝息风 脑瘤患者多以肝肾阴虚,虚风内动为主,常用平肝熄风法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作为辅助治疗。天麻药性平和,可祛内外之风,常作为脑瘤患者祛风药的首选。
患者,女,42岁,右额叶胶质瘤术后,初诊日期:2021年8月26日。患者因间断头痛1月余于外院诊断为:右侧额部颅内占位病变(胶质瘤可能),于2021年7月1日行“右额开颅幕上深部病变切除术”,术后病检示:(右额叶)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IDH突变型,免疫组化结果支持诊断;免疫组化:CK(-)、GFAP(+)、Olig-2(+)、H3K27M(-)、Ki-67(+,8%)、EMA(-)、Vimentin(-)、IDH1(+)、ATRX(-);术后未行其他后续治疗。1月后,到李老师门诊就诊,症见:头晕,前额刺痛,咳白黏痰,腰酸,耳鸣目涩,失眠多梦,纳差,二便尚可。舌脉:舌红苔白腻,舌下脉络迂曲,脉弦细。辨证为肝肾亏虚、痰瘀毒交阻于脑;治以补益肝肾,化痰散瘀,攻毒抗癌。方药:龙骨(先煎)45 g,牡蛎(先煎)45 g,法半夏(先煎)30 g,胆南星(先煎)30 g,柴胡15 g,白芍15 g,炒枳壳15 g,炙香附15 g,当归15 g,川芎15 g,陈皮10 g,桃仁15 g,红花10 g,桔梗15 g,淮牛膝15 g,生地黄20 g,山茱萸15 g,山药20 g,茯苓15 g,炒泽泻15 g,牡丹皮15 g,天麻(打碎)20 g,浙贝母20 g,重楼15 g,蜈蚣2条,炒鸡内金15 g,甘草5 g。水煎内服,每日3次,每剂两日,共4剂。
2021年9月2日二诊:患者口服上方后,头晕、前额刺痛减轻,咳白黏痰,痰量增多,腰酸、耳鸣目涩改善,仍失眠多梦,纳差改善,二便尚可;上方龙骨、牡蛎加量至60 g,法半夏、胆南星加量至40 g,再加鱼腥草30 g,首乌藤30 g,合欢皮30 g,继服4剂后,患者上述症状较前改善,偶有头晕、头痛,咳痰减少,腰酸、耳鸣目涩以及眠差等症状明显好转,后在门诊继续中药治疗。
按:该患者虽已通过手术将瘤体切除,但病理分级较高,复发几率大,故仍应继续使用中医药改善症状,以降低复发风险。患者正气亏损不甚,尚可耐受攻伐,故以祛邪为主兼顾补虚。山茱萸、山药、茯苓、炒泽泻、牡丹皮补益肝肾以扶正;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方中赤芍改为白芍,配合柴胡、炒枳壳、炙香附、陈皮等以疏肝理气行滞,当归、生地养血和血,淮牛膝祛瘀通经,导瘀血下行,桔梗开宣肺气,引药上行;胆南星走窜之力甚强,大剂量使用祛风化痰散结之力尤甚,同时南星兼具治疗癌痛的作用[6];配合大剂量法半夏以加强化痰散结抗肿瘤之功;重楼、蜈蚣以解毒抗癌;龙骨、牡蛎重在软坚散结;配伍天麻旨在平肝熄风止眩晕,兼顾风邪。
二诊时患者症状改善;正气尚可,加大龙骨、牡蛎,法半夏、胆南星等药物剂量,以加强祛邪之功以防病灶复发;鱼腥草以清肺热;首乌藤、合欢皮以安神助眠。诸药合用,患者症状改善,疗效明显,对于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且容易复发,增加了该病的治疗难度。基于脑胶质瘤的发病特点,单一的一种治疗方式疗效欠佳,需多种手段联合进行综合治疗。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脑胶质瘤上有独特的优势,可改善肿瘤水肿、瘀血、炎症的微环境,从而抑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7]。中医药可应用于脑胶质瘤的各个阶段,既可增强西医治疗的疗效,又可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艺主任医师以正气亏虚为根本,痰瘀阻滞为核心,癌毒停聚为重点,提出“扶正抗癌,化痰消瘀”的基本治疗原则,标本兼顾,整体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