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汇口镇沿江滩地杨二尾舟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23-01-04 01:48石松涛
南方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林间虫害杨树

石松涛

(宿松县汇口镇水利林业服务站,安徽宿松 246542)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位于皖、鄂、赣三省交汇处,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有大面积荒滩、湖滩。近年来,为加快林业建设,美化江滩、湖滩,汇口镇在这些滩地上营造了超400 hm2的杨树纯林。但由于营造的都是纯林且树龄处于中、幼龄期,杨树病虫害逐年加剧,尤以杨二尾舟蛾为害最严重,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给林业建设带来严重危害。

1 形态特性

杨二尾舟蛾又名中杨双尾舟蛾、双尾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1]。1)卵。害虫的幼卵是半球形,表面相对光滑,呈深红色,卵的中心有一个褐色圆点,颜色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变淡。2)幼虫。幼虫为黑色,老熟后体长48~53 mm,头部为红褐色,面部两侧有红色斑点。胸腹处第一节为白色,后有一个紫褐色斑点,背上一角向上突起,颜色相对较深,胸腹处有一个纺锤形的块状斑点覆盖背部。3)蛹。蛹为红紫色,蛹体呈椭圆形,两侧圆滑。茧长30 mm 左右、宽约20 mm,灰黑色,外壳极为坚硬,上方有一个羽化密封孔。4)成虫。身长25 mm 左右,翅膀延展长度约60 mm。身体与翅膀整体为白灰色,头部及背面呈淡紫色。杨二尾舟蛾的胸腹处有6 个黑色斑点,翅基有两处黑点,前翅有淡黑色花纹,且有一个新月形的环状纹,后方的翅膀颜色相对较淡,有一处黑色斑迹。杨二尾舟蛾的胸腹处1~6 节有两道褐色条纹,腹部背面从第7 节之后的各节都有4~6条黑纵线,胸腹处的身侧部位都有单色黑点。

2 发生规律及原因

2.1 基本情况

杨二尾舟蛾集中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为害杨树和柳树,是杨树林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害虫[2]。杨二尾舟蛾暴发时会将杨树的树叶啃食干净,幼虫对树叶进行啃食后会使树叶存在缺陷,严重影响树叶的主脉生长,对杨树幼龄林的影响最为严重。

在宿松县沿江滩地,杨二尾舟蛾每年会出现两代,幼虫长成后会在杨树的树枝分杈处进行支窝,并吐出丝状物结成茧体越冬,翌年4 月破茧成虫,成虫有趋光性。一般羽化后当晚开始交尾,卵产在叶片上,每片叶产1~3 粒,每头雌虫可产120~300 粒。6月上旬幼虫出现,孵化后2~3 h 对啃食树叶,3 龄后食量增大,24 h 能吃掉2~3 片叶子。每年7 月诞生第二批成虫。杨二尾舟蛾发生期早,幼虫成长速度相对较快,严重影响杨树的正常生长。

2.2 虫害发生规律及原因调查

2.2.1 调查方法

近年来,杨二尾舟蛾在汇口镇暴发频繁,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并导致部分树木死亡,对林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管理人员为切实解决沿江滩地的虫害问题,在沿江滩涂上选取典型样地,使用详查与实勘、人工目测及数据实测、现场采样及物理灯诱等措施,对杨二尾舟蛾的实际分布情况及现实成因进行调查。在不同树龄的林间进行不间断调查,对实际的受灾树木数量进行记录,以此来对害虫的暴发成因进行分析[3]。

2.2.2 发生规律

2021年,调查人员在同马大堤堤脚外滩选取1 hm2标准样地,其中3 年生杨树共计495 株,每天早、晚进行观察,初时只有零散几株杨树出现少量幼虫,但随着气温升高,幼虫逐渐增多,有虫株数也增加到100 株,叶片明显被啃食,其中25 株杨树叶片被蚕食至只剩叶脉,整株树呈暗黑色,树冠下地面有明显的虫屎残留。7 月10 日后,因杨二尾舟蛾开始结蛹,准备羽化为成虫,树上幼虫数量逐渐减少,树枝开始萌发幼嫩芽,3~5 d 后,第二代幼虫出现,新长的嫩芽很快就被蚕食掉,暴发新一轮虫害,并呈逐步扩大蔓延的趋势。经过连续观察,414 株杨树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杨二尾舟蛾侵害,相较而言,较茁壮的杨树叶片被啃食得更厉害,长势较弱的杨树被啃食概率较小,其中32株被蚕食至只剩少量叶片。

2.2.3 发生原因

气候变暖、营林不当、管理不当、防治不当是发生虫害的主要原因[4]。1)气候变暖。汇口镇沿江滩地平原地区气候偏暖,7—8 月气温较高,为害虫繁殖创造了条件。2)营林不当。近年来,沿江滩涂栽种的都是杨树,种植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不足导致纯林抗逆性差,杨二尾舟蛾繁育、蔓延速度较快。3)管理不当。平原地区的林农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现象,造林后不注重林地管理,抚育措施不到位,导致林地杂草丛生、生态条件差,加剧虫害的发生并导致虫害向其他地区传播。4)防治不当。由于基层站所条件限制,工作人员对病虫害发生时间及规律的播报出现误差,致使林农错过最佳防治时间,虫害的防治难度增大、发生基数扩大;当前林农防治是以化学药剂为主,在杀死害虫的同时杀死了害虫天敌,同时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导致林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3 防治措施

3.1 营林防治

1)虫害的监测与预报。加强对虫害的监管,提升虫害预报的精准度,及时掌握害虫发生规律,为防治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在对杨二尾舟蛾进行监测时,工作人员要进行差别监测,以此来有效区分灭虫区域及重点灭虫区域,对杨二尾舟蛾的发生趋势进行翔实的调查与分析,并编制出与之相对应的病害虫防治措施,进而对于杨二尾舟蛾的暴发形成有效控制。杨二尾舟蛾防治工作人员还要与沿江滩地的主管林业部门进行合作,建立健全病虫害测报网络,定期发布病害虫发生趋势报告,提高病害虫预报的精准性,以此来真正提高沿江滩地杨二尾舟蛾的防治成效,确保沿江滩地林业种植效益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2)改善营林环境。技术人员在甄选一些抗虫害性强的树种时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种植原则。沿江滩地的林业管理人员还应加快构建适宜林木生长但不利于杨二尾舟蛾生长的林间环境,对杨二尾舟蛾的越冬场所进行仔细筛查并全部破坏,最大限度地消灭虫源、降低害虫基数。

3)完善检疫工作。林业管理人员要加强林间植物检疫工作,强化林间检测手段及检疫监管手段,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检测机制及检疫体系,完善外来物种引进检疫审批及监管制度,从而提高对外来物种生物入侵的防范水平。检疫技术人员要及时了解并掌握检疫对象的发生及发展情况,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对杨二尾舟蛾虫害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虫害蔓延,促进沿江滩地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也是当前绿色防控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防治原理是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特征进行防治。如借助一定的光源及化学信号完成对害虫的灭杀,不仅高效、成本低、副作用小,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例如,杀虫灯不仅可利用昆虫对光线的敏感程度进行诱杀,还可进行害虫监测。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借助自然界中有相互制约关系的生物物种对林间的害虫进行防治的技术。与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在降低防治成本的同时不会对林间生态环境产生外源性污染,对林间生态环境还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促使林间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生物防治技术的主要手段除了上述提及的食物链之外还有生物制剂等。

1)天敌防治。林业管理人员在进行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前,要充分调查害虫的生长习性及天敌种类,在引进害虫天敌进入林间前,要切实考察所有引进的害虫天敌是否会对当前的林间生态环境造成二次伤害[5]。在对林间进行少量的农药喷洒时要注意害虫天敌的耐药性,以免本末倒置、弄巧成拙。杨二尾舟蛾幼虫期的天敌有绒茧蜂、螳螂、胡蜂、蚂蚁等,预蛹期的天敌有啄木鸟,蛹期的天敌有金小蜂。因此,管理人员可通过人工布置一定数量的鸟巢,为鸟类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吸引鸟类停留,如啄木鸟、猫头鹰、燕子及灰椋鸟等益鸟。这些益鸟一天可吃掉大量的害虫,对害虫的扩散有着极好的控制作用,同时能有效维持当前林区的生态平衡。

2)诱杀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林间架设黑光灯对成年害虫进行诱杀。在害虫羽化前,管理人员可在林间喷洒引诱剂,以此吸引异性害虫进行诱杀,从而减少害虫的繁殖次数,有效降低害虫基数;还可在引诱剂中适当添加一些生物农药以提高诱杀效果。害虫交配前,管理人员可在林间架设一定数量的诱捕器,集中灭杀同一性别的害虫,以此来扰乱害虫的交配繁殖,减少害虫数量。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可对林间的害虫进行抽样调查,并配制出害虫性激素,使雌性害虫与雄性害虫之间无法互相吸引,干扰害虫的交配繁殖,降低害虫基数。

3)生物药剂防治。在害虫3龄前可采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在使用生物药剂时,技术人员要切实控制好药剂使用量。林间树高不超过12 m 的杨树,可采用林间地面喷含有1 亿~2 亿·mL-1孢子的青虫菌药剂进行防治。在沿江滩地的杨树林间,防治人员还可在杨二尾舟蛾虫卵的孵化高峰期至幼虫3 龄期使用苏云金杆菌生物药剂(BT杀虫剂)进行防治。一般情况下选择在温暖、空气湿度相对较大的阴雨天气施药,每667 m2使用苏云金杆菌200 倍液13~26 kg,每隔3 d施用一次,连续施药4~5 次即可。虽然BT 类生物农药对杨二尾舟蛾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但是在杨二尾舟蛾害虫体表及植株叶片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在药剂中适当增添一些洗衣粉,能有效提高BT 类生物农药对杨二尾舟蛾体表及叶面的吸附度,提高防治效果。

4)寄生虫防治。寄生虫防治技术是指在害虫的生物种群中释放寄生类物种,确保此类物种可充分吸收害虫的养分并进行繁殖、扩散,最终杀死害虫并有效控制害虫种群密度,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3.4 化学防治

叶面喷雾防治适用于集中连片的林班,可使用大型喷雾机械或无人机飞防。1)人工喷雾防治。1~3年生幼树可使用25%灭幼脲等仿生农药800~1 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但防治人员在使用仿生物药剂时,要切实了解杨二尾舟蛾的实际虫龄,虫龄越小则防治效果越好。幼虫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进行防治;发生盛期可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国光乙刻)1 500倍液+5.7%甲维盐(乐克)2 000 倍液喷杀幼虫,每隔7~10 d 喷施一次,连续喷施1~2 次。2)无人机飞防。无人机飞防是大面积防治杨二尾舟蛾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沿江平原地区。氯氰菊酯、胺菊酯、苄呋菊酯等化学合成拟除虫菊酯均有较好防治效果。采用灭幼脲开展杨树食叶害虫无人机防治的平均防效为94%以上。采用无人机防治时应及时对漏防区域进行人工补防,以达到全面防治的效果。

猜你喜欢
林间虫害杨树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作 品:风景写生
——林间
林间游戏场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跟踪导练(五)
林间小路
青松林间革命人——听歌剧《星星之火》有感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