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毓瑾
摘要: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应从教师、幼儿、幼儿园、家庭及社会方面探讨优化策略。要组织专家培训,明确生成课程的内涵外延,梳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组织专题教研,进行模拟生成,增强教师信心;园内建立互学小组,听课学习,增强教师观察、反思、回应、引导等能力;关注生成课程质量过程性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在生成课程中适宜性和科学性地进行生成;调动幼儿自主学习内在动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幼儿园对生成课程的支持力;激发家长、社区与幼儿园的共育合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成课程;困境;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6-0061-04
生成课程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需求与兴趣主题进行价值判断,幼儿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以多种方式不断生成主题网,从而使幼儿活动情感、道德、审美、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调查发现,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存在以下问题:幼儿教师生成课程意识强烈但存在畏难心理;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对课程预设和生成的把握上观念模糊;观察、反思、回应、引导能力亟待提高;生成方式、内容、呈现形式的适宜性和科学性有待评价;幼儿在生成课程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生成课程建构,幼儿园、家长、社区对生成课程的支持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教师、幼儿、幼儿园、家庭及社会方面探讨优化策略。
1.生成课程的实施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生成课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其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提高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生成课程倡导的动态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课程活动的教育理念与优势,与《纲要》提出的尊重幼儿的兴趣、开发利用生活与游戏中潜在内容的生成课程要求相符合,已成为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积极尝试实施、进行课程改革的新课程模式。生成课程能满足新课改的内在要求,符合《纲要》的现实要求。实施生成课程,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有利于《纲要》要求的达成,有利于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高。
2.生成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生成课程有着教育目标概括性、教育内容生活化、情景灵活、随机性强等特点,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材料互动,并提供与其相呼应的学习契机,以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获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深度学习是幼儿在自身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高级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为目标,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加工来获得新的认知结构并能够实现知识和能力有效迁移与应用的一种学习方式。生成课程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近年来,我国学前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广泛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成课程实施的现状及现存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在研究中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后,聚焦于观察教师行为、提出改进措施的研究较多,对课程中的幼儿表现、家长社区对课程的隐性影响及其优化策略研究较少,使得问题的解决不系统、不全面。因此,本研究将对与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施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从教师、幼儿、幼儿园、家庭、社会等角度总结现阶段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施情况。
1.教师对生成课程的理解与实施
(1)教师对生成课程的理解。近年来,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是随着课程理论改革的不断完善及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而不断发展的。一部分教师认为生成课程是教师鼓励幼儿对一日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实施的活动,另一部分教师认为生成课是在原有教学计划、内容基础上生成的,可以由一个点不断扩展出很多的点,是随机教育,是幼儿真正得以发展的沃土。
(2)教师对生成课程的实施。教师对生成课程理解的差异,使得生成课程的实施出现多样化的态势。生成课程内容来源更加广泛、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幼儿教师的年龄、工作经验、观察能力、责任心以及所教授幼儿年龄、水平不同,都影响着生成课程的生成方式、内容来源与呈现方式。生成课程的生成方式主要有:幼儿自发生成、师幼共同生成、教师生成。生成课程的内容来源主要有幼儿的日常生活、课程的疑问、幼儿的品行修养。教师生成课程呈现方式主要体现在是否创设了引导幼儿思考发现的环境、是否给予幼儿客观而又有启发性的评价、是否鼓励幼儿在游戏与活动中自主学习、幼儿是否能主动探究等方面。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实施生成课程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的知識、观察力、记录与回应、责任心等都直接影响着生成课程的能力。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关注点也不同。新手教师主要关注幼儿对什么感兴趣,熟手教师会对幼儿之间的对话、幼儿是怎么使用材料的、幼儿游戏中的变化与看待问题的态度进行观察与思考。
2.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表现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其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施有较大影响。幼儿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引发周围小朋友们的兴趣与讨论,能促进幼儿园生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然而,在大多数幼儿园中,幼儿的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吴丽钦在《幼儿园生成课程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主动向老师提出需求和问题,但只有少数幼儿会主动和小伙伴探究出现的问题;幼儿有很多机会表达意见,但仅有21.5%的幼儿能够自由使用材料进行创作;能够围绕自己的活动材料更进一步自主探索的幼儿,则少之又少。
3.幼兒园、家长与社区对生成课程的实施影响
(1)在幼儿园方面。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影响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产生、组织与实施。通过阅读文献发现,部分幼儿园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教师提前完成周计划、月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日常活动中教师生成课程的主动性与频次。幼儿园中的环境与材料,为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些教师在组织生成课程的准备阶段,常遇到活动找不到资源的状况。在实施生成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获得资源的途径以使用幼儿园固有资源为主,以家长社区一起收集材料为辅,幼儿园不会随时进行采购。可以说,幼儿园对教师的培养影响着教师对生成课程实施的把握。在重视生成课程的幼儿园内,幼儿园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学习和案例分享、邀请专家对具体活动进行指导等,都能促进教师对生成课程的内容选择、目标制定、课程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思考。
(2)在家庭与社区方面。查阅文献发现,有关“幼儿园生成课程”与“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在于很多研究者认为幼儿园课程的生成主要依赖于教师、幼儿以及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产生的影响较少。但近年来,随着家园共育、园社共育等观念的提倡,研究者慢慢开始关注家庭与社区对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多数家庭和社区在常规的共育活动中配合还是很密切的,但针对生成课程活动开展的共育活动的联系还要加强。研究发现,在幼儿园邀请社区专家或家长来班级做助教解答幼儿对于某一个主题的困惑时,需要联系的周期较长,幼儿在长时间没有维持兴趣的时候很容易忘记自己生成疑问时的状态。同时,社区专家或家长来班级做助教时,主要围绕着自己擅长的方面讲解,与幼儿的讨论较少,容易使幼儿的兴趣减弱。
4.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查阅文献后发现,近五年来有关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研究主要以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主。但在生成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幼儿、幼儿园、家庭、社区各方都存在着有待优化的问题与困惑亟待解决。同时,在数量较少的幼儿园生成课程困境与实施策略研究中,多为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后,聚焦于对观察教师行为、提出改进措施的研究,对课程中的幼儿表现、家长社区对课程的隐性影响及其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使得问题的解决不系统、不全面。
1.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是教师生成课程意识强烈但存在畏难心理。二是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存在着差异,并在课程预设和生成的把握上存在观念模糊的问题。三是教师的观察、反思、回应、引导能力亟待提高。四是教师在生成课程中的生成方式、内容、呈现形式的适宜性和科学性有待评价。
2.幼儿在生成课程过程中不能主动参与生成课程建构
近年来,幼儿对生成课程主动建构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生成课程中的主人翁意识还需要加强。研究发现,生成课程中只有少部分幼儿敢于将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和伙伴分享,他们能提出问题,但会等待教师给出答案,没有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还是会被动依赖教师的“教。因此,幼儿在学习主动性方面还需要教师和家长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3.幼儿园、家长、社区对生成课程的支持不足
生成课程往往是临时起意,生成课程的开展会比预成课程更消耗时间与材料,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生成课程更需要幼儿园管理上的支持及家长、社区的配合。前人的研究中都提出了幼儿园环境不能满足生成需要这一问题。幼儿园的资源有限,部分教师常常因为找不到材料,不能对活动进行更好的支持与回应,大大影响了生成活动的开展。
根据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实施困境,本研究将有针对性地从幼儿园教师对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在生成课程中的现实表现以及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支持程度三方面提出幼儿园生成课程的优化策略。
1.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1)组织专家培训,明确生成课程的内涵外延,梳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转换。幼儿学习生活环境的特点就是变化、动态和不可预料,教师需要使幼儿具备应变的、灵活的、创造性的能力。这就要求生成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灵活性,确保幼儿能够自由探索、自由交流、自由操作。鉴于部分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存在差异、对课程预设和生成的把握上存在观念模糊这一问题,幼儿园可组织专家培训,为教师明确生成课程的内涵外延,在教师的思考与专家的点拨下梳理清晰从何生成、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2)组织专题教研,进行模拟生成,增强教师信心。教研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幼儿园可组织专题教研,让教师集中对生成课程存疑的地方进行讨论,通过模拟生成过程等形式,增强教师信心,让教师敢于实施生成课程。
(3)园内建立互学小组,听课学习,增强教师观察、反思、回应、引导等能力。幼儿园的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从日常观察能力到组织生成课程实施水平与表现都有所不同,幼儿园可让他们结为互学小组,一起听课学习,共同进行课程组织策略的交流,以促进他们观察、反思、回应、引导等能力的提升。
(4)关注生成课程质量过程性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在生成课程中适宜性和科学性地进行生成。高水平的生成课程质量过程性评价指标,客观描述了在实际教学中什么是好的实践,什么是不好的实践。教师可多多关注生成课程质量过程性评价指标,领会什么样的实施不好,需要摒弃,什么样的实施更好,需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但是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照搬实施课程,要有自己的思考,要适合幼儿。
2.幼儿在生成课程过程中自主探究的引导策略
幼儿自主学习内在动力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以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幼儿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常会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在幼儿遇到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幼儿,让幼儿意识到问题是什么,启发幼儿想出解决的方法,并给予幼儿学习的机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有效的鼓励,调动幼儿探究的兴趣,通过“幼儿自主提问—自行解决”这个过程的反复,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3.幼兒园、家长、社区对生成课程的支持策略
(1)增强幼儿园对生成课程的支持力度。在幼儿园管理制度方面,幼儿园可在课程计划与实施方面适当为教师提供弹性空间,并为教师开展生成课程提供制度支持。在环境与材料方面,幼儿园要多购买、投放一些低结构开放型的材料,在幼儿需要生成一些物品时,可以用低结构材料组装。
(2)激发家长、社区与幼儿园的共育合力。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都是幼儿生活的地方,教师应通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及新动态。同时,幼儿园应争取社区的支持和帮助,不断充实课程内容,进而形成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的大环境。在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幼儿园可拓展沟通渠道,创造生成共育契机,将“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作为联系家长的高效平台,主动创造家园共育的机会,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的生成课程学习过程。为了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教育理念、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游戏等情况,幼儿园可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各种活动,包括关于生成课程的讲座式家长会、分享式沙龙等。幼儿园还要有效开发利用社区资源,支持生成活动的深入开展。社区中隐藏着丰富的资源,幼儿园要了解社区环境和资源的分布,寻找能够支持幼儿园活动的各种资源。
综上所述,生成课程是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本研究从教师、幼儿、幼儿园、家庭及社会等方面,对幼儿园生成课程提出了优化策略:组织专家培训,明确生成课程的内涵外延,梳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组织专题教研,进行模拟生成,增强教师信心;园内建立互学小组,听课学习,增强教师观察、反思、回应、引导等能力;关注生成课程质量过程性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在生成课程中适宜性和科学性地进行生成;调动幼儿自主学习内在动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幼儿园对生成课程的支持力;激发家长、社区与幼儿园的共育合力。只要幼儿园和教师做好生成课程的优化,就一定能促进幼儿的发展,真正提高幼儿园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晓霞.生成课程与预成课程[J].早期教育,2001(08).
[2]徐运荣.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生成课程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仇雅琳.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李静.幼儿教师课程生成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D].大理大学,2020.
[5]吴丽钦.幼儿园生成课程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
[6]张扬.引进与生成:幼儿园课程引进中存在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7]刘川红.安吉幼儿园基于幼儿自发性游戏生成教学活动的实践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9.
[8]周蕊.学前音乐教育中生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长春师范大学,2013.
Exploration of the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Generativ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Zhao Yujin
(Education Department,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kindergarten generated curriculum should b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children, kindergartens, families and society. We should organize expert training,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generated curriculum, and sort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upposition and generation; organize speci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nduct simulation generation, and enhance teachers’ confidence; establish mutual learning groups in the park, listen to the lessons and learn, and enhance teachers’ abilities of observation, reflection, response and guida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generated curriculum quality, and guide teachers to generate the generated curriculum appropriately and scientifically; to mobiliz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children’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quiry;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of kindergartens to generative curriculum; stimulate the joint educational ability of parents, communities and kindergartens.
Key words: earlychildhood education;generate courses;dilemma;optimization;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