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磊
髋关节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均可直接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其为骨科临床治疗常见疾病,髋关节病变多受到外伤、激素刺激以及病人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措施干预,随着疾病的持续发展可导致病人出现髋关节功能障碍,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因此及时对该病进行诊断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及时实施手术是遏制病情发展的关键,髋关节置换术临床使用率高且疗效理想,是临床治疗髋关节病变的常用术式,但部分病人手术治疗后可能表现出恢复情况不佳,因此还需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在提高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同时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关节功能恢复效果[2-3]。本研究在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给予穴位贴敷护理,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60~86(73.87±3.14)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12例,股骨颈骨折18例,退行性病变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0~85(74.29±3.32)岁;疾病类型股骨头坏死13例,股骨颈骨折16例,退行性病变5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病人在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病人年龄≥60岁,意识清晰且无沟通障碍;病人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②病案资料缺失及研究依从性偏低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⑤合并有其他骨科或感染性疾病者;⑥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者。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向病人详细讲解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及手术实施过程,安抚病人心理,帮助病人缓解术前术后紧张,评估病人疼痛程度,根据医生指示给予病人镇痛干预,密切监测病人呼吸、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指导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病人进行主动和被动肢体收缩、伸展、屈曲等动作,加强病人功能恢复,训练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4-5]。
1.2.2 观察组干预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术前术后实施穴位贴敷护理。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因患肢的功能长期受到限制。在一段时间内病人需要他人的帮助和保护。在自尊受打击和疾病发展难以预测的双重压力下,病人经常出现焦虑、恐惧或高压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阴阳失衡、经络阻塞、气血失调[6]。因此,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病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支持程度、内心想法和其对护理计划的期望,在分析上述情况后,为病人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积极与病人家属建立沟通,告知病人和家属穴位贴敷护理在促进病人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获得病人家属的支持与合作,在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共同行动下,迅速帮助病人建立治疗信心,消除内心恐惧和不安,促进康复[7-8]。术前3 d连续实施穴位贴敷护理是中医缓解疼痛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可起到改善病人睡眠质量的作用[9]。取麦冬(10 g)、茯苓(10 g)、半夏(10 g)、太子参(10 g)、五味子(10 g)及橘皮(10 g),使用鲜姜汁将其调成黏稠状,并填充至一次性敷贴片中,将其粘于合谷穴、中脘穴、内关穴,每次持续贴敷6 h,每天1次[3,10]。术后3 d连续实施穴位贴敷护理主要起到舒筋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取丁香(10 g),桂皮(10 g),白芷(10 g),黄芩(10 g),三七(6 g),地龙(6 g)等药物共研细末,用茶油调成膏状,制成直径2 cm、厚0.5 cm的药饼并填充至一次性敷贴片中,将其贴敷于术肢远端,根据远近配穴原则,取远端穴位、取肝经行间、太冲、肾经 复馏、照海、太溪、 脾经三阴交,每次持续贴敷6 h,每天1次。
1.3 评价指标
1.3.1 术后髋关节功能 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术后恢复效果越好[11]。
1.3.2 日常生活能力 术前1 d及术后第3天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包括洗澡、排便、穿衣、如厕、活动、进食、修饰、转移、上下楼梯等,最高得分为100分,病人得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
1.3.3 术后患肢疼痛程度评价 入院当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疼痛感,1~3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
表1 两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术前1 d及术后第3天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入院当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患肢疼痛程度比较 单位:分
髋关节疾病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在发病后通常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疾病进展后也可能导致许多并发症,最终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2-13]。因此,及时明确靶向治疗方案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髋关节置换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通常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但一些病人术后恢复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低[14]。以往学者认为髋关节手术后应给予病人合理的护理干预,以保证后续康复方案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病人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15]。
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贴敷护理可明显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为:常规护理有明显的局限性,而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后其护理融入中医护理,传统护理缺乏中医的辨证施护,可能直接影响病人的护理效果[16-17]。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穴位贴敷护理主要优化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病人的康复路径,通过优化多种医疗行为,确保后续康复措施的顺利实施,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病人髋关节功能的持续恢复[18]。另外,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护士通过对病人的多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每个个体的差异制订相应的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等的改善方案。实施合理的干预计划,确保病人能够专注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9]。穴位贴敷护理与传统护理方案有明显不同,穴位贴敷护理是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传统中医外治法,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经皮渗透而起效。运用相应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淤滞,消除气血循环和疼痛,从而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恢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提高临床疗效。所以,与常规护理相比,穴位贴敷护理有明显的临床优势[20]。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可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但部分病人在实际手术治疗后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穴位贴敷护理在该类病人中的应用可明显帮助病人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同时对降低病人患肢疼痛、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