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娟,熊 钰,曹 云
CT增强扫描作为各类疾病重要检查手段,其可根据病灶强化程度进行定性诊断,评估病变类型,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1]。但CT增强扫描检查时注入造影剂可能会引起不适感,因而部分病人会对检查产生恐惧、紧张等多种不良情绪,引发身心应激反应,加之受血管弹性、血管粗细等因素影响,检查时可能会出现静脉穿刺困难、造影剂渗漏等情况,严重会导致相邻软组织坏死[2-3]。据报道,CT增强扫描检查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检查效率,预防不良事件发生[4]。系统性健康教育是一种个体化教育方案,其通过传播相关保健知识,可减少危害健康的因素,从而利于维持身体健康[5]。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是根据血管通路情况拟定的评分准则,其提前评估血管情况,利于调整穿刺方案,从而规避不良风险事件[6]。鉴于此,本研究观察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在CT增强扫描病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6月拟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8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4~69(45.94±4.85)岁;扫描部位胸部15例,腹部14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9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22~70(46.27±4.91)岁;扫描部位胸部11例,腹部16例,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0例,其他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具有CT增强扫描适应证;年龄≥18岁;精神正常、意识清晰,能配合检查操作;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置有耐高压中心静脉导管;合并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有哮喘病史或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沟通障碍;合并精神疾病;对造影剂过敏;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检查前讲解检查流程、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血管静脉通路,注射造影剂检查;检查结束告知病人需停留30 min观察,确认无异常方可离开等。观察组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具体如下。
1.3.1 系统性健康教育 教育前评估病人心理承受力、经济负担、受教育程度等情况,以口头教育、图片教育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通俗易懂的系统性讲解检查相关知识,同时疏导病人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等。①检查前:重点讲解CT增强扫描检查必要性、目的、流程等,并告知检查前准备工作、注意事项等;行腹部检查病人需禁食12 h,且若之前做过钡餐造影,需间隔3~7 d方可进行腹部检查,避免钡剂影响,膀胱检查病人需憋尿;若之前做过胃镜检查,至少需间隔4 h方可检查。②检查中:指导病人检查体位,告知其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有恶心、发热等不适感,通常2~3 min不适感即可消失,注射造影剂时引导病人放松。③检查后:检查结束后协助病人下床,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并陪同病人等待30 min,观察造影剂迟发反应,针对性处理。
1.3.2 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 参照早期预警评分量表(MEWS)[7]拟定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纳入可能与渗漏有关的危险因素,如血管粗细、留置针穿刺点、受检者感受等10个项目,具体项目及评分细则见表1。预埋留置针时根据预警评分细则进行评估,待穿刺成功,若预警评分<10分应立即退出,另选择适宜血管,若预警评分≥10分方可进行高压注射。
表1 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项目及细则
1.4 观察指标
1.4.1 静脉穿刺困难情况 2次及以上多次静脉穿刺失败为穿刺困难。
1.4.2 渗漏发生率 渗漏指高压注射时可见对比剂外渗出血管外。渗漏量低于20 mL为轻度渗漏,20~50 mL为中度渗漏,高于50 mL为重度渗漏。
1.4.3 图像质量 优:图像噪声可见血管显示清楚,边缘光滑,血管与分支显示3级分支,且对应期相血管显示最佳;良:图像噪声可见血管显示清楚,但边缘欠光滑,血管与分支显示2级分支,对应期相血管显示一般;差:图像噪声可见血管显示不清,边缘毛糙,血管与分支显示1级分支,对应期相血管显示差。
1.4.4 焦虑、抑郁情绪 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8]、焦虑自评量表(SAS)[9]评估两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2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各条目均以5级评分法计分。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得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SAS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得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渗漏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表3 两组病人图像质量比较 单位:例(%)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比较 单位:分
3.1 系统性健康教育、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概念 健康教育作为护理重要环节,其通过传播疾病及相关信息,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信念,积极采取利于健康的行为,而系统性健康教育是根据病人个体化情况,实施全面健康宣教,从而提高教育效率,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10]。近年来,预警评分得到临床广泛应用,研究认为,不良事件发生前进行预警评分,早期识别潜在的风险,利于针对性预防、干预,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1]。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是依据血管通路情况及渗漏相关危险因素,先评价耐静脉穿刺各环节风险,再选择是否继续注射,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渗漏发生[12]。
3.2 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对CT增强扫描病人静脉穿刺困难与渗漏发生率的影响 CT增强扫描作为临床重要检查方式,部分病人受检查环境、疾病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多种不良情绪,影响穿刺准确性,且配合度不佳可能会出现高压注射渗漏情况,严重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血管肌腱[13-14]。李定丽等[15]研究发现,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用于增强CT检查病人可显著降低对比剂渗漏发生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静脉穿刺困难与渗漏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提示CT增强扫描病人检查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可降低静脉穿刺困难与渗漏发生率,与上述研究结果较相近,但研究联合应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因而效果更佳,可从根本上减少渗漏发生。分析原因在于:系统性健康教育根据个体化情况选择适宜教育方式,利于其掌握教育内容,且在检查前讲解检查重要性,并提前告知检查流程,可使病人有心理预期,且在检查中告知注意事项,引导其放松等,可改善病人身心应激,提高检查配合度[16]。同时,高压注射前评估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可判定不良事件风险,选择最佳穿刺方案,从而可减少静脉穿刺困难与渗漏发生[17]。
3.3 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对CT增强扫描病人图像质量的影响 研究指出,CT扫描检查病人检查图像质量与病人配合度密切相关,若病人检查时候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图像不清晰,影响检查准确性[18]。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图像质量较对照组优,提示CT增强扫描病人检查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可提高图像质量。分析原因在于,系统性健康教育与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联合应用,可从病人、护士两方面加强干预,全面提高病人检查配合度,从而提高图像质量[19]。
3.4 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对CT增强扫描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部分CT扫描病人由于过度担心疾病,加之首次行CT检查,检查前容易产生较强身心应激反应[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说明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应用可缓解CT增强扫描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原因在于,系统性健康教育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均安抚病人,可使其保持平和心态,同时采用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提前评估风险,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全面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情绪[21]。
综上所述,CT增强扫描病人检查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可降低静脉穿刺困难与渗漏发生率,提高图像质量,且可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考虑未来可将系统性健康教育联合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作为CT增强扫描病人护理方案,以期提高护理效果。但本研究并未观察系统性健康教育、血管通路耐高压预警评分单独应用效果,研究存有局限性,未来需控制单一变量加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