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支气管扩张咯血发生是因支气管结构发生改变出现扩张,支气管动脉端吻合而造成支气管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引起充血,一旦受到炎症刺激,血管壁则会破损,进而诱发咯血发生[1]。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均会出现恐惧、害怕、焦虑等多种不良心理,少部分患者甚至会拒绝医治,对患者病情造成极大影响,致使护患关系紧张,不利于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2-3]。近几年,心理护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在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实施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其负面心理,对紧张护患关系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本文探究心理护理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60例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纳入标准: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自愿配合研究至完成,临床资料完整,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脏器存在严重病变,精神异常患者[4]。纳入患者选取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7月,对患者进行编号,分组如下:采取电脑流水号法分为两组。①对照组:30例,男、女占比19∶11,年龄范围27~76(60.74±5.11)岁。②研究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范围25~81(60.77±5.08)岁。参选对象的资料数据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护理,具体如下: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咳嗽、咯血情况,记录其性质、颜色等。对于顽固性咳嗽患者,需要减少与刺激性气体、刺激物等接触,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如果咳嗽剧烈,可以适当予以止咳剂;针对脓痰多的患者,每日定时进行体位引流,引流后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叮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是否存在面色苍白、胸闷等大咯血先兆,一旦存在异常,需及时告知医师;针对大咯血患者,需要及时将口腔内血块吸出,指导患者取头低脚高位,轻轻拍患者背部,促进血液流出,防止发生阻塞,同时应用止血药物进行止血处理,并安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方案如下: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经过评估发现患者主要以焦虑、害怕、抑郁、悲观为主。针对焦虑、抑郁患者,护理时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结合患者掌握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等相关知识,同时说明医学的技术力量及主治医师的丰富经验等,让患者安心;对于害怕的患者,分析其出现害怕心理的原因,例如对于担心病情的患者,可以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尽量避免其目睹大咯血患者咯血的痛苦,减轻其害怕心理;针对悲观患者,要用专业的知识向患者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变其自暴自弃的错误想法,并协同患者家属予以患者更多的关爱、鼓励,让其重拾自信。
1.3 指标与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后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咯血时间、咯血量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比较。①焦虑评分评估标准如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该量表百分制,以中国常模结果为基础,50分为界点,总分<50分表示无焦虑情绪,评分≥50分,则说明存在焦虑情绪,且分数与焦虑情绪为正比关系[5]。②抑郁评分评估标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情绪评估,量表百分制,界点值为53分,评分≥53分表示有抑郁情绪,评分高,抑郁情绪严重[6]。③满意度评估:应用我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满意情况,调查的内容包括支气管扩张咯血症状护理、患者心理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等方面,满分100分,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应评分>80分、60~80分、<60分,该问卷信度Cronbach's α为0.82,问卷信度高具有评估价值。④并发症:气道阻塞、咳痰量增多、感染。⑤咯血时间及咯血量:统计患者从咯血到止血的时间,记录患者咯血量。⑥生活质量评分:应用QOL(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评估),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改善呈正比关系[7]。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6.0,评分指标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为();满意度指标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用(%)表示,α=0.05,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1 护理前后评分指标对比结果 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降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比较结果(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比较结果(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
2.2 护理后满意度比较结果 满意情况调查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为73.33%低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6.67%,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χ2=6.405,P=0.011<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对比结果[n(%)]
2.3 并发症发率比较结果 并发症统计,研究组发生率为3.33%,明显较对照组20%低,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n(%)]
2.4 咯血量和咯血时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咯血量少于对照组,咯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咯血量、咯血时间对比结果()
表4 两组咯血量、咯血时间对比结果()
2.5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 组间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性(P>0.05),经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提升,组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且相比对照组,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分,)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是指支气管、支气管周围肺组织发生慢性、化脓性炎症及纤维化,进而导致支气管壁弹性组织、肌肉等被破坏,致使其出现变性、持久扩张等病变。慢性咳嗽、咯血、脓痰为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表现[8-9]。支气管扩张咯血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且该疾病反复发作,患者长期忍受病痛会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精神状况、心理状态极差,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极大影响[10-11]。基于此,不仅要重视患者的治疗,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由此可见,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不仅要积极对其治疗,做好症状的护理干预,更要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
心理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结合具体的患者、心理状态等,开展的一种针对性心理干预,从而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焦虑等负面心理,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护患之间紧张的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12]。相关研究指出,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心理护理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灵活性大,通过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多元化心理疏导,从而加快患者病情康复[13-14]。临床实践发现,因支气管扩张咯血病情反复,多数患者一旦咯血就会担心因自身活动过度导致,进而出现自责、悔恨心理,致使其沉默寡言、不爱交往,因此,实施心理护理时要主动关心患者,耐心为患者讲解咯血的原因,并告知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获取患者信任,鼓励患者多沟通,使其保持乐观心态[15-16]。大量研究中指出,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受到疾病因素影响,多伴有焦虑、抑郁、紧张等恐惧心理,担心预后效果,导致其配合性差,影响整体疗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日转归[17-18]。以往临床护理中,多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未对患者心理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而不良心理直接影响患者病情转归,心理护理的开展,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能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能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与重视,因此,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本次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更低,满意度更高,满意度结果与上述报道结果对比,存在相近性,这一结果对心理干预应用的高效性再次证实。对该结果原因分析在于心理疏导的开展,先分析患者具体的心理特点表现,结合具体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疏导,针对性强,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还可以让患者得到医护人员、家属的多重关心,进而达到安抚其情绪,获得其信任的目的。此外,对并发症分析,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咯血时间及咯血量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的疏导,通过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从而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干预,能降低并发症,促进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成效显著。因本次研究时间短,样本量不足,在今后研究中可以深入研究患者再出血率、症状改善情况等问题,以丰富理论研究,为临床提供指导。
综上,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还能改善护患关系,降低了患者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