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女性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01-03 12:18王玲玲苏杰赵凯赵云李敏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围产期二聚体孕产妇

王玲玲 苏杰 赵凯 赵云 李敏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孕期女性较普通人群发生下肢VTE的风险高6倍,绝对风险高达12.2/10 000[1],即每1 000例妊娠女性中有1~2例发生下肢VTE。据统计,下肢VTE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2-3]。VTE的首发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临床上易漏诊,且血栓易脱落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围产期女性发生下肢VTE的危险因素,以期实现早期预防和干预。

对象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孕产妇273例,其中栓塞组患者91例,按照1∶2的比例随机收集同一时期未发生下肢VTE的182例孕产妇作为非栓塞组。栓塞组纳入标准:①依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4]影像学结果(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明确诊断有下肢VTE;②临床资料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等疾病;②感染性疾病。该研究经过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①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孕次、产次、孕前及产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不良孕产史、辅助生殖技术;②妊娠合并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子宫肌瘤、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膜早破、甲状腺功能异常、前置胎盘;③实验室指标:包括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脂、血常规;④分娩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产时出血;⑤妊娠结局:包括胎儿体重、出生孕周、胎儿宫内窘迫、转新生儿科。

2.研究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围产期发生下肢VTE的危险因素。

结 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前BMI、产前BMI、不良孕产史、辅助生殖技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栓塞组和非栓塞组一般资料比较

二、妊娠合并症比较

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孕产妇中,妊娠是否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胎膜早破、甲状腺功能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妊娠合并症比较[例(%)]

三、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孕产妇的实验室指标对比,栓塞组的产前胆固醇数值明显高于非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常规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四、分娩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比较

栓塞组孕产妇的手术时间、产时出血量均高于非栓塞组。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比较,栓塞组胎儿体重、出生孕周均低于非栓塞组,胎儿宫内窘迫、转新生儿科占比均大于非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栓塞组和非栓塞组分娩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比较

五、多因素分析

以孕产妇是否发生下肢VTE作为因变量(否=0,是=1),将两组孕产妇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自变量及变量进行赋值并纳入多因素分析,赋值如下:子宫肌瘤(无=0,有=1)、前置胎盘(无=0,有=1)、产时出血量(以中位数300 ml为阈值,≤300 ml赋值为0,>300 ml为1)、产前胆固醇(以中位数6.8 mmol/L为阈值,≤6.8 mmol/L赋值为0,>6.8 mmol/L为1)、手术时间(以中位数40 min为阈值,≤40 min赋值为0,>40 min为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前胆固醇是孕产妇发生下肢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产前胆固醇>6.8 mmol/L孕产妇比产前胆固醇≤6.8 mmol/L孕产妇发生下肢VTE风险增加1.779倍(OR=1.779;95%CI:1.011~3.130),见表5。

表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 论

VTE是美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所有孕产妇死亡的9.3%[5]。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的病理学机制为血液高凝、血管损伤和循环瘀滞[6]。围产期女性的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发生下肢VTE的风险增高[7]。围产期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升高以及静脉血容量增加、血管扩张均会引起血流速度减慢。子宫增大压迫盆腔及下肢静脉,会进一步加重静脉血液瘀滞。另外,分娩可导致盆腔血管损伤,尤其在阴道手术产和剖宫产时,会加重血管内膜损伤。产后因伤口疼痛、运动减少,也会增加VTE风险。多数下肢VTE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多为下肢酸痛、肿胀,患侧小腿围与健侧相差2 cm时,应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形成[8],而一旦出现可疑临床症状,首选血管加压超声检查[9]。

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放开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围产期女性发生下肢VTE的风险也日益增高。早期并全面的分析下肢VTE的危险因素,从而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孕产妇VT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胆固醇升高不仅可以引起全身器官血氧含量减少,而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管壁内膜,加重内皮损伤,增强血小板反应性,引发下肢VTE[10]。其次,血脂在体内的集聚,会使红细胞变形和泳动能力下降,加剧微循环的毛细血管血供障碍[11]。此外,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会在妊娠中期引起胎儿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导致胎儿出现主动脉脂纹,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12]。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前胆固醇增高与下肢VTE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高胆固醇孕产妇,临床医生在孕前宣教及产检过程中,应告知其需改变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必要时减轻体重等。若血脂持续增高,可考虑应用降脂药物。但有研究数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在怀孕期间使用可能无明显胎儿致畸作用,但有可能增加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的风险[13]。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活化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经过一系列反应交联成网状的纤维蛋白聚合体,是血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4],其升高提示体内血液纤溶亢进和高凝状态[15]。有研究报道,多数孕产妇在孕期中D-二聚体水平会不断升高,仅1%的孕产妇在孕晚期D-二聚体水平恢复正常[16],因此依据D-二聚体水平升高诊断VTE不可靠[17]。本研究结果同样提示,栓塞组与非栓塞组产前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已确诊的VTE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水平还是有必要的[5]。另有研究认为D-二聚体降低可作为栓塞排除标准,但D-二聚体升高并伴有其他疑似临床症状时,需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18]。

本研究中,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对比显示,栓塞组胎儿体重及出生孕周小于非栓塞组、转新生儿科和胎儿发生宫内窘迫数量大于非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的机制是多因素相互影响,栓塞组孕产妇胎盘血供减少,胎盘梗死及血栓形成,绒毛间质血管间物质转运受限,导致供给胎儿的营养物质减少,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19]。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产前胆固醇高是围产期发生下肢VTE的危险因素,且发生下肢VTE的孕产妇对妊娠结局也有显著影响。因此有效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严格按照指南标准对其危险程度进行分析,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措施,这对提高下肢VTE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其预后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围产期二聚体孕产妇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拉伸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分析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post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