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2023-01-03 08:32张永鸾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4期
关键词:毒素中毒病情

张永鸾(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 300140)

河豚鱼又被称为吹肚鱼、气鼓鱼与气泡鱼,主要栖息于海洋的中层与下层,有很少的一部分种类可能会进入到淡水江河之中,一旦有外界风险出现整个身体就会呈现出球状并浮于水面,同时皮肤上会有小刺竖起以达到自卫的目的[1]。河豚鱼的肉质较为鲜美,因此近些年来进食河豚鱼的居民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河豚鱼属于世界上第二毒的脊椎动物,其体内存在着河豚毒素,属于世界上最强的非蛋白质物质之一,对于人体来说其最低的致死量仅为0.5mg,也就是说一旦被误食就会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2]。河豚毒素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肌肉麻痹等相关症状的出现,可能使得中毒者因为呼吸停止而死亡,死亡率相对较高。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提升,虽然尚没有一种可以有效抑制河豚毒素的药物,但是经过积极地急救与护理,很多患者的抢救非常成功,死亡率有所降低[3]。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实施河豚鱼中毒患者的救治,本次实验研究将选取在医院急诊接受河豚鱼中毒治疗的患者34例作为实验对象,进一步分析在为河豚鱼中毒患者提供抢救过程中的具体的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临床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共包括在医院急诊接受河豚鱼中毒治疗的患者34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所占比例为73.5%,女性患者9例,所占比例为26.5%,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3岁,平均值为(45.36±3.18)岁,患者进食河豚鱼发病到进入急诊时间最短的为15分钟,最长的为8小时,平均时间为(2.14±0.36)小时,其中,轻度中毒、中度中毒与重度中毒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16例、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0.0%、47.1%、2.9%,具体中毒程度分级标准详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河豚鱼中毒程度分级标准

1.2 方法

1.2.1 急救方法

1.2.1.1 患者接收 河豚鱼中毒患者的病情往往轻重不一,且大多是集体发病,一般发病人数均在2人以上,同时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均相对加快。因此,在为患者提供急救的过程中就要启动应急预案,在患者入院之后要快速地接收患者,开展边看、边问、边查与边分类处理,根据患者进食量以及病情表现的严重程度科学、合理的为其安排就诊的顺序。同时,开展急救的相关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心率、心律以及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等出现异常要及时做好处理,避免突发情况与不良情况的出现。

1.2.1.2 催吐和洗胃 在患者进入医院后相关医护人员应该立即为患者实施催吐操作,其目的就是让患者将胃内容物完全吐出,避免河豚鱼毒素更多地进入到患者的身体之中。在开展催吐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工具为压舌板,通过其对舌根进行刺激,进而使患者出现反射性呕吐。在完成催吐操作之后护理人员就要立即实施洗胃,以清洗患者残留的胃内容物。首先要选择相对较粗的胃管,将其插入到患者的胃部后开启洗胃机电源让其进入工作状态,在洗胃过程中所运用的洗胃液为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将洗出液体中无食物残渣作为停止洗胃的标准。

1.2.1.3 导泻操作 急救医护人员要从胃管为患者注入250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以达到导泻和清除胃肠道之内相关毒素残留的目的。同时,患者接受急救的过程中毒素已经有一部分进入到患者的血液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这部分毒素的清除就需要为患者实施排泄操作。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根据医嘱科学、合理的开展静脉输液,主要的输注液体包括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等,必要情况下可以根据医嘱为患者缓慢静脉滴注或者是肌肉注射速尿注射液,以达到利尿的目的,促进相关毒素的排泄。

1.2.2 护理措施

1.2.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四肢温度,每隔1-2小时为患者提供一次翻身叩背,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按摩,并每天为患者提供2次口腔护理,保证口腔的清洁与湿润。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四肢可能软瘫,感觉会有所迟钝,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责任心,在各项护理操作开展的过程中均保持轻柔的动作,尽可能避免无效操作的实施,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2.2.2 气道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有效通气,及时清除患者的呕吐物以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使其气道通畅,避免机体缺氧情况的出现。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对于这一部分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加强气道湿化,如果单纯的蒸汽加湿无法达到理想的气道湿化效果或者是患者的痰液过于黏稠则需要定期进行气管内滴注,滴注的药物选择20ml生理盐水与2000U糜蛋白酶,每次滴入的剂量在2-3ml之间,每隔2-3小时进行1次滴注。在滴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将针头取下来,避免针头掉进气管中,保证护理的有效性。

1.2.2.3 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变化以及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为患者连接呼吸机,并实施血氧饱和度的监护。其中有一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如果有反应迟钝、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等相关情况的出现就要针对性为其提供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相关操作。在具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要为患者实施4次血气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血气分析结果来实现呼吸机参数的科学、合理调整。在患者病情基本恢复至稳定状态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开展自主呼吸效能观察,尝试着停止使用呼吸机,做好呼吸功能的密切监测。同时,护理人员也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帮助患者吸取痰液,并在吸痰操作之前加大吸氧浓度,以达到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的目的,并持续为患者提供气道湿化,保证吸痰动作轻柔、准确、快速。

1.2.2.4 循环系统护理 在实施河豚鱼中毒患者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做好循环系统监测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检测患者的心率、心律,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同时,河豚鱼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呕吐的情况,再加上为了促进毒素的更快排泄需要为患者提供脱水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因此就要合理调整好输液的速度,并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确定补液的标准,及时为患者补充必要的晶体、胶体。在中心静脉压测定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值的意义,如果不足0.5kPa则提示补液不足,介于1.2-1.4kPa之间表示输液过多,一旦达到1.5kPa则提示存在肺水肿的风险,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具体的补液数量,严格记录患者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

1.2.2.5 体位护理 在为河豚鱼中毒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协助其科学的选择体位是非常重要的。河豚鱼中毒患者最为基础的表现就是恶心呕吐,这也就意味着其可能会出现呕吐物呛入气管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选择低半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将患者口腔与鼻腔内的分泌物及时清理,并帮助患者妥善固定好胃管与尿管。

1.2.2.6 环境护理 河豚鱼中毒患者往往并不是1例,而在患者集体发病并入院之后急诊室难免会非常的忙,急诊室的候诊室、抢救室与走廊可能会滞留很多患者的家属与亲友,而无论是因为急诊室人数较多所导致的通道阻塞,还是家人、亲友因为担心患者病情产生的惊恐、烦躁情绪,都可能对急救工作造成影响,这对患者的抢救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护理人员就要营造一个更加理想的急救环境,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妥善安排好患者的陪同人员,劝其不要在走廊等位置逗留,向其解释一个良好环境对于急救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给予患者家属心理、情绪上的安慰,让其配合好医护人员的相关操作,不能过于激动或者是大声喧哗,要为抢救营造一个更加安静、有序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在开展相关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快速、有序,不能显得过于慌乱,这样不仅不利于护理操作的高效开展,同时也可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1.2.2.7 继发感染护理 河豚鱼中毒患者在接受急救之后很可能会出现继发感染,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就需要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相关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任何操作开展之前都需要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做好手部的消毒与灭菌工作。其次,在为患者提供吸痰等相关操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避免吸痰管等一次性使用物品重复使用情况的出现。最后,呼吸机也需要每日更换并定时进行清理和消毒,尽可能避免所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感染的因素出现,为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急救效果与更好地恢复提供保证。

1.2.2.8 脏器功能保护 对于河豚鱼中毒患者来说其因为毒素的影响,再加上急救过程中需要开展的各种操作,使用很多的药物,因此其各个脏器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河豚鱼中毒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就要做好各个脏器功能的保护工作,在实际临床上可以按照医嘱科学、合理的使用甘利欣、CTP、FDP和血浆等相关药物,以更好地保护肾脏,达到神经组织与心肌营养的目的,促进患者免疫能力、抵抗能力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且科学、合理地开展补液操作,及时实现酸中毒的纠正,使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1.2.2.9 心理护理 河豚鱼中毒患者的发病往往相对较急,通常在患者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病,再加上患者对河豚鱼毒素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接受急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抗拒医护人员的急救措施与护理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诊之后要积极与无意识障碍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简单的介绍河豚鱼中毒情况,并让其知道相关急救与护理操作对于治疗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同时消除其疑虑,让其更好地配合相关操作。在为患者实施急救与护理的过程中,如果患者产生不适感或者是躁动不安,护理人员则要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并介绍救治成功的案例,以提高其治疗信心,使患者配合治疗。

1.2.2.10 饮食护理 在患者急救完成,病情相对稳定,且医生判断其可以恢复进食后,护理人员要为其提供高热量且容易消化的饮食,部分患者吞咽功能尚未恢复,为了保证其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就需要为其提供鼻饲,密切关注患者的胃排空情况,保证相关操作的轻柔与缓慢,在完成鼻饲操作后要适当地将床头抬高,为患者更好地吸收与恢复奠定基础。

2 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选取的34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急诊干预与针对性的护理后均抢救成功并痊愈出院,没有死亡病例的出现。

3 讨论

河豚鱼是毒性相对较强的一种鱼类,其体内的多个部位均有毒素的存在,其中最主要的有毒成分就是河豚酸与河豚毒素[4]。近些年来,因为河豚鱼的肉质鲜美且合理的烹饪之后并不会出现中毒的情况,所以,食用河豚鱼的人越来越多,而河豚鱼在制作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进食者出现中毒的情况,对胃肠道、神经等均可能造成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发生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5]。

随着人们对河豚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河豚鱼中毒一般出现在患者食用河豚鱼之后的3小时之内,且患者的中毒程度与进食量有着直接的关系[6]。大多数患者最开始的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则会出现便血、全身无力、发麻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且病情的进展相对较为快速,可能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7]。虽然目前并没有河豚鱼中毒的有效治疗药物,但是在科学、有效的急救与护理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生命是不会受到威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急救的及时、有效和护理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急救与护理,以减少死亡情况的出现[8]。在具体急救与护理中,需要及时对患者实施催吐、洗胃、导泻等操作,在避免毒素继续被人体吸收的同时促进已经被吸收毒素的更快排出,同时也要为患者提供呼吸道、循环系统以及体位、环境、继发感染、脏器功能保护、心理与饮食等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急救的成功率[9]。需要注意的是,在进食河豚鱼时一定要做好烹饪处理工作,因为只要烹饪的时间足够,其体内的毒素是可以被清除的,通过对其化学成分分析显示,河豚鱼在100摄氏度、115摄氏度、120摄氏度以及200摄氏度下分别加热4小时、3小时、30分钟与10分钟就可以使其体内的毒素完全破坏,也就是说大多数中毒情况的出现均是因为加热时间不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10]。同时,在进食河豚鱼之后如果出现了相关中毒症状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因为对于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对急救是否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河豚鱼中毒患者来说科学、全面的急救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减少死亡情况同时对患者的更好恢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毒素中毒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What Makes You Tired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
中毒
爸爸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