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科学论著摘要(2022年7月、8月杂志)

2023-01-03 22:08:57祝君兰译刘周罗德红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组学结节病人

祝君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徐璐译 刘周 罗德红校

何品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王白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陈影影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谢永生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邹丽艳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温海林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吴美妮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林苑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梁丽红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王猛译 刘周 罗德红校

任雅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鹿娜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郝云秀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徐璐译 刘周 罗德红校

任雅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邹丽艳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陈影影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王白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吴美妮译 刘周罗德红校

温海林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谢永生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郝云秀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林苑译 刘周 罗德红校

何品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祝君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鹿娜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梁丽红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王猛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胸部放射学

CT磨玻璃影对经病理证实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接受肺叶或者全肺切除肺癌病人预后价值的差异(DOI:10.19300/j.2022.e0701)

Differences in the prognostic implication of ground-glass opacity on CT according to pathological nodal status in lung cancers treated with lobectomy or pneumonectomy(DOI:10.1007/s00330-022-08563-3)

S.Park,S.M.Lee,J.Choe,S.Choi,S.Kim,K.H.Do,et al.

摘要 目的根据T分期和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状态,探讨磨玻璃影(GGO)成分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该研究回顾性纳入2010年7月—2017年12月间因NSCLC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病人。根据CT上GGO成分表现将病人分为GGO组和实性组。通过Cox回归分析GGO与淋巴结转移状态(pN)和cT分期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病人生存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 545例病人,其中GGO组548例(pN0:457例,pN1/2:91例),实性组997例(pN0:660例,pN1/2:337例)。对于5年无病生存期(DFS;P=0.006)和5年总生存期(OS;P=0.02),GGO的存在与pN呈现相互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在pN0病人中GGO组的生存期优于实性组[校正风险比(HR),在5年DFS中为0.63;在5年OS中为0.47;P=0.002],但在pN1/2不存在这样的差异。此外,在pN0病人中,GGO提示更好的预后仅限于cT1病人的5年DFS(校正HR,0.48;P<0.001)和cT1/2病人的5年OS(校正HR,0.37;P=0.002)。结论GGO仅在pN0病人中预示着良好的生存,在cT1期病人的DFS和cT1/2期病人的OS均有优势。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405-4413.

祝君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无预探查剂量固定的超低剂量CT技术对肺结节的检测:一项前瞻性研究(DOI:10.19300/j.2022.e0702)

Detection of pulmonary nodules with scoutless fixed-dose ultra-low-dose CT:a prospective study(DOI:10.1007/s00330-022-08584-y)

G.Gheysens,W.De Wever,L.Cockmartin,H.Bosmans,W.Coudyzer,S.De Vuysere,et al.

摘要 目的探讨无预探查剂量固定超低剂量(ULD)CT与标准剂量(SD)CT在不同体型病人中肺结节检出和半自动测量中的准确性。方法对63例病人行ULD和SD CT检查。由2名阅片者通过观察并用计算机辅助测量软件(CAD)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析。SD CT检测到的结节被纳入参照标准组,并根据荷兰-比利时肺癌筛查试验(NELSON)将其分为4类结节(NODCAT)。研究NODCAT和病人体型大小对结节检测的影响。对于每个结节,比较在2次扫描上测量的结节体积和直径。结果参照标准组共含173个结节。对于>50 mm3的NODCAT 3类和4类结节,ULD和SD CT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阅片者1:93%和89%(P=0.257);阅片者2:96%和98%(P=0.317)]。对于<50 mm3的NODCAT 1类和2类结节,ULD比SD CT的检出率显著降低[阅片者1:66%和80%(P=0.023);阅片者2:77%和87%(P=0.039)]。体质量指数和胸围对结节检测能力无影响(分别为P=0.229和P=0.362)。ULDCT测得的体积和直径更小(P<0.0001),而不改变NODCAT分类(84%的一致性)。结论无预探查固定剂量ULD CT在肺癌筛查中能可靠地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体积(>50 mm3)的实性肺结节,而与病人体型大小无关。对于<50 mm3的结节,其检出率低于SD CT,因此对于肺转移的检测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SD CT。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437-4445.

徐璐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神经放射学

全自动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鉴别成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与高级别胶质瘤(DOI:10.19300/j.2022.e0703)

A fully automatic multiparametric radiomics model for differentiation of adult pilocytic astrocytomas from highgrade gliomas(DOI:10.1007/s 00330-022-08575-z)

Y.W.Park,J.Eom,D.Kim,S.S.Ahn,E.H.Kim,S.G.Kang,et al.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全自动影像组学模型来鉴别成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和高级别胶质瘤(HGG)。方法该回顾性研究纳入302例成年病人,包括PA(62例)和HGG(240例)。病人被随机分为训练集(211例)和测试集(91例)。获得病人临床资料,并基于自动分割肿瘤的多参数MR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n=372)。使用F-score进行特征选择后,并训练子采样的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分类器建立3个模型:①临床模型,②影像组学模型,③临床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医生的诊断性能也进行了评估。在测试集中验证了该分类器的性能。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框架被用于探索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共筛选出15个影像学特征。在测试集中,临床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AUC),0.93]的性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AUC,0.79,P=0.037),且与影像组学模型的性能相似(AUC,0.92,P=0.828)。临床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的性能也显著优于医生模型(AUC,0.76~0.81,P<0.05)。SHAP框架对模型的解释表明,T2WI上肿瘤内更低的异质性与PA诊断高度相关。结论全自动临床和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能有助于鉴别成人PA与HGG。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500-4509.

何品译 刘周 罗德红校

○MR

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序列检测肝移植后急性细胞排斥反应(DOI:10.19300/j.2022.e0704)

Use of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detect acute cellular rejection post-liver transplantation(DOI:10.1007/s00330-022-08574-0)

H.J.Chiang,M.C.Chou,Y.H.Chuang,C.W.Li,C.C.Lin,H.L.Eng,et al.

摘要 目的急性细胞排斥反应(ACR)是肝移植后出现的一种主要免疫反应,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OLD MRI)可用于评估肝脏疾病,但尚未被用于诊断肝移植后ACR。该研究旨在评估BOLD MRI的诊断效能,并监测ACR病人的治疗反应。方法该前瞻性研究得到了当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项研究共招募55名高度怀疑ACR的受试者。每名受试者均在治疗前进行肝脏BOLD MRI和血液生化检查及肝组织活检。在55例受试者中,19例ACR病人在治疗后进行MRI随访检查。在获得R2*图后,在肝实质上选择5个兴趣区来计算平均R2*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R2*值在ACR病人检测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有27例ACR病人(轻度14例、中度11例、重度2例)肝脏的R2*值明显低于未发生ACR病人。ROC曲线分析显示R2*值检测AC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1%和89.9%。此外,免疫抑制治疗后ACR病人的R2*值和肝功能显著升高。结论无创BOLD MRI技术可能有助于评估肝脏ACR和监测免疫抑制治疗后的治疗反应。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547-4554.

王白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CT

肺动脉高压(PAH)和肺静脉闭塞性疾病和/或肺毛细血管瘤病(PVOD/PCH)的双能量CT肺灌注特点:63例病人的初步经验(DOI:10.19300/j.2022.e0705)

Dual-energy CT lung perfusion characteristic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and pulmonary venoocclusive disease and/or pulmonary capillary hemangiomatosis(PVOD/PCH):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63 patients(DOI:10.1007/s00330-022-08577-x)

B.Lefebvre,M.Kyheng,J.Giordano,N.Lamblin,P.de Groote,M.Fertin,et al.

摘要在肺动脉高压(PH)的潜在原因的分层中,目前的指南推荐使用肺通气/灌注(V/Q)成像来筛查慢性肺动脉高压(CTEPH)。CTEPH的诊断依据是发现无血流灌注但存在通气的肺段或亚段。在一小部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AH)和肺静脉闭塞性疾病和/或肺毛细血管瘤病(PVOD/PCH)中也存在这种灌注不匹配。双能量CT肺灌注尚未针对这两类疾病进行研究。目的比较PAH和PVOD/PCH的双能量CT(DECT)灌注特点,尤其是针对肺栓塞(PE)型灌注缺损模型进行研究。方法对63例特发性或遗传性PAH病人(A组,51例)和PVOD/PCH病人(B组,12例)进行DECT血管成像,并重建形态学和灌注影像。结果A组(35/51;68.6%)和B组(6/12;50%)存在异常灌注的病人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且组间每例病人出现异常灌注肺段数量的均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A组17.9±4.9;B组18.3±4.1;P=0.91)。A组最常见的异常灌注模式为斑片型灌注缺损(15/35;42.9%),B组则是多变型异常灌注(4/6;66.7%)。B组中每例病人肺段发生PE型灌注缺损占全部肺段比例的中位数显著高于A组(P=0.041)。共有8例病人(A组:5/51;9.8%;B组:3/12;25%)存在两类PE型灌注缺损,发生在PH相关肺异常(7/8)或正常肺(1/8)的背景上。存在异常灌注的病人的碘浓度显著降低(P<0.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PVOD/PCH病人PE型灌注缺损的肺段所占比例的中位数比较高外,2组间的异常灌注没有差异。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574-4586.

陈影影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超声

基于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模态超声的列线图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DOI:10.19300/j.2022.e0706)

Nomograms based on preoperative multimodal ultrasound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for predicting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DOI:10.1007/s00330-022-08565-1)

Q.Dai,D.M.Liu,Y.Tao,C.Ding,S.Q.Li,C.Zhao,et al.

摘要 目的基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颈部淋巴结的术前临床和多模态超声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方法该回顾性研究共纳入8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分别建立基于甲状腺肿瘤超声模型(TTUM)和基于甲状腺肿瘤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模型(TTCLNUM)的列线图用于预测CLNM的风险。应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采用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TTUM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786和0.789,偏倚校正AUC分别为0.786和0.831。TTCLNUM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806和0.804,偏倚校正AUC分别为0.807和0.827。基于TTCLNUM模型的校正列线图和决策曲线表现出更高的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当甲状腺肿瘤直径≤8.45 mm时,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6和0.719,特异度分别为0.942和0.905;而当甲状腺肿瘤直径>8.45 mm时,AUC分别为0.737和0.824,敏感度分别为0.905和0.880。结论基于TTCLNUM模型的列线图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LNM风险,因此其可作为一种能为疾病的积极监测和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的临床工具。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596-4608.

谢永生译 刘周 罗德红校

○介入放射学

治疗前影像学引导下肾小肿瘤活检的变化趋势—一项有前景的欧洲肾冷冻消融注册中心的多家机构的分析(DOI:10.19300/j.2022.e0707)

The changing trends of image-guided biopsy of small renal masses before intervention-an analysis of European multinational prospective EuRECA registry(DOI:10.1007/s00330-022-08556-2)

V.W.S.Chan,F.X.Keeley Jr,B.Lagerveld,D.J.Breen,A.King,T.K.Nielsen,et al.

摘要 目的评估冷冻消融前活检对肾小肿块(SRM)的应用,以及增加摄取对治疗后的SRM的组织学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来自欧洲肾脏冷冻消融注册中心(EuRECA)内的14个欧洲机构收集的从2015—2019年接受经皮、腹腔镜或开放式冷冻消融术的T1N0M0SRM病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评估趋势、组织学结果以及影响冷冻消融前活检的因素。结果共对871例接受冷冻消融术的病人(中位年龄69岁,女性298例)进行了评估。冷冻消融前活检的使用从2015年的42%(65/156)显著增加到2019年的72%(88/122)(P<0.001)。接受良性组织学治疗的病人更有可能出现在后期的趋势中,其中冷冻消融前活检更为普遍(OR:0.64,95%CI:0.51~0.81,P<0.001)。与2016年相比,2018年接受未确诊组织学治疗的病人出现症状的可能性也明显降低(OR:0.31,95%CI:0.10~0.97,P=0.044)。70岁以上的病人在冷冻消融前活检的可能性较小(P<0.05)。R.E.N.A.L肾测量评分10+和查尔森共病指数>1是未接受冷冻消融前活检的可能性较低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随着冷冻消融前活检的使用不断增加,良性肿瘤病人更加愿意接受冷冻消融前活检。对于冷冻消融前活检对SRM治疗的影响,需要进行对比研究来得出明确结论。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667-4678.

邹丽艳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在视频辅助的胸腔镜手术前利用肺结节定位针标记纯磨玻璃结节(DOI:10.19300/j.2022.e0708)

Marking ground glass nodules with pulmonary nodules localization needle prior to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DOI:10.1007/s00330-022-08597-7)

C.D.Li,Z.G.Huang,H.L.Sun,L.T.Wang,Y.L.Wang,B.X.Gao,et al.

摘要 目的评估在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前用肺结节定位针(PNLN)标记磨玻璃结节(GG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纳入了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VATS前所有使用定位针进行GGN标记的病人,并回顾性分析临床和影像数据。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52例病人,标记了395个GGN。GGN的平均直径为(0.95±0.48)cm,结节到胸膜的最短距离为(1.73±0.96)cm。所有395个GGN均使用PNLN进行标记。标记所需的时间为(7.8±2.2)min。标记成功率为99.0%(391/395)。4个结节标记失败都是由于PNLN的位置不理想造成的。没有发生定位针脱位的情况。与标记有关的并发症包括气胸63例(17.9%),出血34例(9.7%),咯血6例(1.7%)。所有并发症都非常轻微,且不需要特殊处理。有95例病人的定位和VATS在同一天进行,其余257例病人定位和VATS不在同一天。所有的GGN都在VATS下成功切除。没有病人中途转为开胸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74个(18.7%)良性结节和321个(81.3%)恶性结节。结论使用PNLN对GGN进行术前定位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引导VATS术中GGN的切除。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699-4706.

温海林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骨肌系统放射学

通过T2*校正Q-Dixon和小视野IVIM诊断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异常和骨质疏松症:与QCT相关联(DOI:10.19300/j.2022.e0709)

Identification of abnormal BMD and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2*-corrected Q-Dixon and reduced-FOV IVIM:correlation with QCT(DOI:10.1007/s00330-021-08531-3)

X.W.Li,R.Lu,Y.X.Xie,Q.Li,H.Y.Tao,S.Chen.

摘要 目的探讨定量Dixon(Q-Dixon)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在诊断绝经后妇女正常骨矿物质密度(BMD)、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招募了105名绝经后的女性受试者,每名受试者均接受3 T 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2*校正Q-Dixon和小视野IVIM序列。在第3腰椎椎体上进行Q-Dixon和IVIM参数的测量。使用定量CT(QCT)检查获得BMD值,并作为参考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间的测量可重复性。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3组间的FF值、T2*值和Dslo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21,P=0.015)。FF值和T2*值与BMD呈负相关(r=-0.747,P<0.001;r=-0.498,P=0.007)。Dslow值和f值与BMD呈正相关(r=0.659,P<0.001;r=0.472,P=0.012)。Dslow值与FF值呈显著负相关(r=0.659,P<0.001)。f值与FF值呈中度负相关(r=-0.387,P=0.026)。Q-Dixon模型在区分正常和异常BMD(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方面的敏感度(89.2%)、特异度(92.7%)和准确度(91.4%)均优于IVIM模型。与此相反的是,IVIM模型在区分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方面优于Q-Dixon模型,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4%、81.5%和83.8%。结论T2*校正Q-Dixon和小视野IVIM参数有潜力成为评估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异常和骨质疏松症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707-4717.

吴美妮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恶性骨肿瘤关节侵犯的评价:MRI直接和间接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一致性研究(DOI:10.19300/j.2022.e0710)

Diagnosis of joint invas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one tumors:value and reproducibility of direct and indirect signs on MR imaging(DOI:10.1007/s 00330-022-08586-w)

J.Bodden,J.Neumann,M.Rasper,A.A.Fingerle,C.Knebel,R.von Eisenhart-Rothe,et al.

摘要 目的观察MRI在诊断恶性骨肿瘤关节侵犯(JI)中的价值及一致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24例接受MRI检查并进行手术的恶性骨肿瘤病人,由3位放射学专家评估MRI表现,JI的直接征象包括关节腔内肿物(ITT)、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关节囊及韧带侵犯,间接征象包括肿瘤大小、骨骺或骨端骨质信号异常(骨髓替代或水肿样改变)、滑膜强化及关节积液。计算各个MRI征象的优势比(OR)、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采用Fleiss’sKappa和Cohen’sKappa检验分析各个MRI征象在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同时评估直接征象组合的诊断效能。结果在48例被评估的病人[(28.7±21.4)岁,男26例]中,不同观察者诊断JI均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敏感度为92%~100%;特异度为88%~100%),评估JI的最佳预测MRI征象是直接观察到ITT(OR=186~229,P<0.001)和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OR=69~324,P<0.001),根据ITT诊断JI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敏感度、特异度、PPV、NPV=92%~100%),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κ=0.83)。骨骺骨髓替代征象和滑膜增强征象是最敏感的间接征象,但缺乏特异度(29%~54%)。通过结合高特异度的MRI直接征象,敏感度(96%)得到提高,特异度(100%)保持不变。结论术前MRI在诊断恶性骨肿瘤JI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MRI直接征象,尤其是ITT和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具有显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一致性,是评估JI时最有价值的征象。但MRI间接征象诊断JI缺乏特异性。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738-4748.

林苑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影像信息学与人工智能

3D MR指纹技术的影像组学:字典设计对影像组学特征可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影响(DOI:10.19300/j.2022.e0711)

Radiomics with 3-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fingerprinting:influence of dictionary design on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radiomic features(DOI:10.1007/s00330-022-08555-3)

S.Fujita,A.Hagiwara,K.Yasaka,H.Akai,A.Kunimatsu,S.Kiryu,et al.

摘要 目的旨在利用活体人脑扫描研究MR指纹(MRF)字典设计对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对21名健康志愿者[男9名、女12名;年龄22~72岁,平均(41.3±14.6)岁]及5例多发性硬化病人[男3例、女2例;年龄32~53岁,平均(41.2±7.3)岁]进行3D MRF序列和常规T1WI序列的扫描和重复扫描。采用不同步长的多个不同字典对MRF数据进行重建。从每个数据集中提取一阶和二阶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字典内可重复性和字典间再现性进行评估。ICC>0.90的特征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计算其相对变化来评估字典间的偏倚。结果根据字典步长的不同,基于MRF影像组学的总体扫描-重复扫描ICC范围为0.86~0.95。基于MRF的影像组学特征和常规T1WI的总体扫描-重复扫描之间可重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字典内可重复性对字典步长的不同不敏感。基于MRF的影像组学特征在不同的字典之间有所不同(字典间再现性的总体ICC为0.62~0.99),尤其是当步长较大时。一阶和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是不同步长字典中最具再现性的特征类别。在不同的字典中,T1图谱衍生出的影像组学特征比在T2图谱中获得的特征具有更高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结论基于MRF的影像组学特征在不同的字典步长中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在使用从不同字典生成的图谱数据集进行基于MRF的影像组学研究时需要谨慎。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791-4800.

梁丽红译 刘周 罗德红校

○乳腺放射学

探索基于DCE-MRI的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成分的价值(DOI:10.19300/j.2022.e0712)

Intratumoral and peritumoral radiomics based on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for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intraductal component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DOI:10.1007/s00330-022-08539-3)

H.Xu,J.K.Liu,Z.Chen,C.H.Wang,Y.Y.Liu,M.Wang,et al.

摘要 目的利用动态增强MRI(DCE-MRI)所获得的瘤内和瘤周特征,建立并验证用于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成分(IBC-IC)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2月的183例病人,其中包括45例IBC-IC和138例浸润性乳腺癌(IBC)来构建预测模型。纳入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11例病人(27例IBC-IC和84例IBC)作为验证集用来测试预测模型。从MRI影像上肿瘤的瘤内和瘤周区域共提取了208个影像特征。然后将肿瘤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挑选,并与临床特征相结合,采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来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性能。结果共建立了4种预测IBC-IC的影像组学模型,包括基于瘤内影像组学特征、基于瘤周影像组学特征、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以及联合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联合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具有最佳的诊断性能,训练集中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1(0.758~0.874)、0.822(0.680~0.920)和0.739(0.658~0.810),验证集中分别为0.815(0.730~0.882)、0.778(0.577~0.914)和0.738(0.631~0.828)。结论基于DCE-MRI影像联合瘤内和瘤周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于手术前预测IBC-IC具有较好的价值,可为乳腺癌病人在保乳手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845-4856.

王猛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病人中,化疗相关性脂肪性肝炎与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的增加相伴随(DOI:10.19300/j.2022.e0713)

Chemotherapy-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was concomitant with 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volume increasing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DOI:10.1007/s00330-022-08581-1)

X.X.Wang,Y.C.Tan,D.H.Liu,H.S.Shen,Y.C.Deng,Y.Tan,et al.

摘要 目的探究化疗相关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定量分析乳腺癌病人的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并探讨肝脏脂肪含量对接受新辅助化疗(NAC)的乳腺癌病人EAT体积的介导效应。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2020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病人,将其分为非NAC组和NAC组。通过定量MRI mDIXON-Quant检查,使用自定义的肝脏脂肪质子密度脂肪分数阈值来评估化疗相关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通过半自动体积分析软件在胸部CT上量化EAT体积。在乳腺癌NAC组中使用Bootstrap分析法来检验肝脏脂肪含量对EAT体积的介导效应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662例乳腺癌病人(非NAC组:445例;NAC组:217例)。NAC组的化疗相关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NAC组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42.8%和33.3%,P<0.001)。662例乳腺癌病人中有561例测量了EAT体积,NAC组病人的EAT体积显著高于非NAC[(137.26±53.48)mL和(125.14±58.77)mL,P=0.020]。在乳腺癌NAC组,肝脏脂肪含量对EAT体积的间接影响为2.545(P<0.001),对该效应的贡献率为69.1%。结论乳腺癌NAC组的EAT体积显著高于非NAC组。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898-4908.

任雅译 刘周 罗德红校

○泌尿生殖系统放射学

基于MRI前列腺体积的预测:工具、准确性和变异性(DOI:10.19300/j.2022.e0714)

Prostate volume prediction on MRI:tools,accuracy and variability(DOI:10.1007/s00330-022-08554-4)

D.Hamzaoui,S.Montagne,B.Granger,A.Allera,M.Ezziane,A.Luzurier,et al.

摘要 目的前列腺体积的准确测定对前列腺癌的管理至关重要。本项基于多评估者的研究旨在比较手动面积测量和利用椭球公式测得的前列腺体积在评估者组内及组间的变异性。方法从本地数据库选择40例未经过前列腺治疗病人的MRI影像。7名放射科医生在3D T2W MR(3 T)影像上分别独立使用3种不同方法测量前列腺体积(PV)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作为金标准。3种方法分别为传统的椭球公式(TEF)、较新的双近似椭球公式(BPEF)和手动测量体积法(MPM)。使用基于混合模型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评估者组内和组间的体积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使用TEF、BPEF和MPM方法测得的PV平均值分别为(67.00±36.61)、(66.07±35.03)和(64.77±38.27)cm3。TEF和BPEF方法均高估了PV,相对于MPM方法,其中TEF与MPM方法测量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 cm3,四分位数(IQ)=(-0.33 cm3,5.07 cm3),P=0.03]。评估者组内(ICC>0.90)和组间(ICC>0.90)均有极佳的可重复性。其中,MPM法在评估者组内的重复性最好(ICC=0.999)。当分别用MPM、TEF和BPEF方法时,测得PV分组与根据病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15 ng/mL的临床标准进行分组分别有2例(5%)、7例(17.5%)和9例(22.5%)出现差异。结论使用TEF和MPM方法测量PV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MPM是评估PV和PSAd的可靠方法,变异性较低。TEF与MPM方法的一致性较高,但会轻微高估PV。使用BPEF的精确解剖标志可更准确地测量PV,但也增加了其变异性。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931-4941.

鹿娜译 刘周 罗德红校

mEPE评分:一种基于多参数MRI预测病理性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综合分级系统(DOI:10.19300/j.2022.e0715)

mEPE-score:a comprehensive grad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pathologic extraprostatic extension of prostate cancer at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OI:10.1007/s00330-022-08595-9)

M.Gatti,R.Faletti,F.Gentile,E.Soncin,G.Calleris,A.Fornari,et al.

摘要 目的研究PI-RADS v2.1多参数MRI(mpMRI)特征在预测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EPE)中的诊断准确性,并开发和验证一项mpMRI衍生的综合评分系统(mEPE评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2家机构进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的病人,并且获得了所有病人的mpMRI检查资料。使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标本作为诊断基准,单中心数据被用来探索每个mEPE特征的诊断效能。mEPE评分分为:1分,没有mEPE特征;2分,肿瘤与包膜贴邻;3分,形态不规则或边缘毛刺;4分,前列腺轮廓突出,或神经血管束不对称,或肿瘤-包膜接触面>1.0 cm;5分,前3个参数中有2个及以上参数或有可测量的前列腺包膜外病变。使用5个诊断参数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mEPE特征的效能。结果机构1纳入200例病人,机构2纳入76例病人。mEPE特征的敏感度较差,从0.08(0.00~0.15)至0.71(0.59~0.83),而特异度从0.68(0.58~0.79)至1.00。mEPE评分显示出极佳的鉴别能力(AUC>0.8),当阈值为3时最佳敏感度=0.82,特异度=0.77。mEPE评分的AUC与ESUR评分相当(内部验证P=0.59;外部验证P=0.82),高于或等于mEPE分级(P=0.04内部验证;P=0.58外部验证),并高于early-and-late-EPE(内部和外部验证P<0.000 1)。不同观察者在评估EPE评分(P=0.32)或mEPE分级(P=0.4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ESUR评分(P=0.02)与earlyversus-late-EPE(P=0.003)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独的mEPE特征具有低敏感度和高特异度。使用mEPE评分可以对病理性EPE进行准确可靠地评估。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7):4942-4953.

郝云秀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胃肠道放射学

分形分析改善胰腺导管腺癌CT肿瘤大小测量:与大体病理和多参数MRI的比较(DOI:10.19300/j.2022.e0801)

Fractal analysis improves tumour size measurement 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comparison with gross pathology and multi-parametric MRI(DOI:10.1007/s00330-022-08631-8)

F.Michallek,M.A.Haouari,O.Dana,A.Perrot,S.Silvera,A.Dallongeville,et al.

摘要 目的肿瘤大小的测量对于胰腺导管腺癌(PDA)的肿瘤分期和病人划分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不能准确显示肿瘤边缘,CT经常低估肿瘤大小。基于CT的分形维数(FD)图可显示灌注差异,从而能测量到更实际的大小。方法纳入46例经组织学证实的PDA病人,对常规多期CT扫描、基于CT的FD图、多参数MRI(mpMRI)以及大体病理切除标本的肿瘤大小进行比较。10例病人大体病理的直径测量作为参照组。其余36例病人作为一个分开的验证队列,且以mpMRI测量的直径和体积作为参考。结果所有肿瘤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中位直径为40 mm(范围:18~82 mm)。在参照组中,与大体病理相比,CT(Δ直径3D=-5.7 mm)显著低估了肿瘤的直径(P=0.03),而FD图(Δ直径3D=0.6 mm)和mpMRI(Δ直径3D=-0.9 mm)测量的直径较准确,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R2=0.88)。在验证组中,与mpMRI相比,CT也系统性低估了肿瘤的大小(Δ直径3D=-10.6 mm,Δ体积=-10.2 mL),尤其是对于较大的肿瘤。相比之下,FD图谱测量结果与mpMRI基本一致(Δ直径3D=+1.5 mm,Δ体积=-0.6 mL)。肿瘤边缘的定量灌注差异(FDrim=4.43)较肿瘤核心(FDcore=4.37)和正常胰腺(FDpancreas=4.28)显著(P=0.001)。结论

在PDA中,通过与大体病理和mpMRI相比较,分形分析可显示肿瘤边缘的灌注差异并提高CT测量肿瘤大小的准确性,从而补偿了常规CT对肿瘤大小的低估。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053-5063.

徐璐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钆塞酸增强MRI上非动脉期高强化的肝胆期低信号结节的富血供转化:监测队列中的长期随访(DOI:10.19300/j.2022.e0802)

Hypervascular transformation of hepatobiliary phase hypointense nodules without arterial phase hyperenhancement on gadoxetic acid-enhanced MRI:long-term followup in a surveillance cohort(DOI:10.1007/s00330-022-08623-8)

H.J.Park,T.Y.Lee,S.Y.Kim,M.J.Kim,A.G.Singal,S.J.Lee,et al.

摘要 目的随着钆塞酸增强MRI在肝癌监测中的应用逐渐增加,经常会遇到肝胆期(HBP)低信号且非动脉期高强化(APHE)结节。基于前瞻性收集的纵向监测队列数据,探索这些结节能提示肝癌发生的富血供转化率。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382例发生肝癌的高危病人并均接受了1~3轮1年2次的钆塞酸增强MRI监测。通过分析MRI影像检测非APHE的HBP低信号结节。对后续动态CT和MRI进行随访评估,来检测结节的富血供转化。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富血供转化的预测因子。结果48例病人共发现76个非APHE的HBP低信号结节,发生率为12.6%(48/382)。结节平均大小为10.8 mm,其中43.4%(33/76)的结节≥10 mm。在中位时间为78.6个月的随访中,19个结节(25.0%)出现了富血供转化,所有的这些结节均表现出典型的肝癌影像学特征。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大小(≥10 mm)是富血供转化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3.31;95%CI:1.21~9.05)。≥10 mm的结节在12个月和60个月时,富血供转化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3%和50.4%,而<10 mm的结节的发生率分别为2.5%和13.9%。结论大约一半的≥10 mm的非APHE的HBP低信号结节,在随访5年中转化为肝癌,这表明有必要对这些结节进行密切监测,并增加随访。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064-5074.

任雅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瘤内和瘤周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评估直肠癌病理预后因素中的应用(DOI:10.19300/j.2022.e0803)

The application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 derived from intratumoral and peritumoral zones for assessing pathologic prognostic factors in rectal cancer(DOI:10.1007/s00330-022-08717-3)

Y.Yuan,X.L.Chen,Z.L.Liu,G.W.Chen,H.Liu,Y.S.Liu,et al.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内和瘤周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直肠癌病理预后因素的诊断性能。方法前瞻性纳入146例术前均接受MRI检查的直肠癌病人。2名放射科医生独立在肿瘤的最大横截面上勾画兴趣区(ROI),并将3个小的ROI放置在与肿瘤轮廓相邻的瘤周区域上。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肿瘤ADC的最大值(ADCtmax)、肿瘤ADC的最小值(ADCtmin)、肿瘤ADC的平均值(ADCtmean)、瘤周ADC的平均值(ADCpmean)、瘤周ADC平均值与肿瘤ADC的平均值的比值(ADCratio)。结果ADCtmax和ADCtmean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ICC:0.915~0.958),同时,ADCtmin、ADCpmean和ADCratio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ICC:0.774~0.878)。分化差、T3-T4期、淋巴结转移(LNM)阳性、淋巴结外侵犯(ENE)阳性、肿瘤种植的结节(TD)阳性、淋巴血管浸润(LVI)阳性组的ADCratio显著高于分化良好、T1-T2期、LNM阴性、LENE阴性、TD阴性和LVI阴性组(P=0.008,<0.001,<0.001,0.001,<0.001和<0.001)。ADC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评估分化差(0.700)、T3-T4期(0.707)、LNM阳性(0.776)、TD阳性(0.848)和LVI阳性(0.778)时最高。ADCratio(AUC=0.677)和ADCpmean(AUC=0.686)在评估ENE方面均表现出更高的诊断性能。结论瘤周与瘤内的ADCratio对于术前评估可切除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106-5118.

邹丽艳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肝胆胰放射学

分支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与公认的肿瘤切除标准相比,囊肿的体积测量和其他新的影像学特征能否改善对恶性肿瘤的预测能力(DOI:10.19300/j.2022.e0804)

Branch-duct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Are cyst volumetry and other novel imaging features able to improve malignancy prediction compared to well-established resection criteria?(DOI:10.1007/s00330-022-08650-5)

R.M.P.Mucelli,C.F.Moro,M.Del Chiaro,R.Valente,L.Blomqvist,N.Papanikolaou,et al.

摘要 目的目前的指南基于几个公认的切除标准(RC)所制定的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处理方法,包括囊肿的大小。然而,小囊肿也可发生恶性肿瘤。由于分支管型(BD)IPMN并不是理想的球体,体积和形态学分析可能与黏蛋白的产生和异型增生分级有更好的相关性。尽管如此,上述体积和形态学等因素在预测肿瘤恶性程度(高级别异型增生/浸润性癌)的价值中鲜有研究。既往评估RC的研究也纳入了实性胰腺癌(PC)病人,这可能会影响RC的制定。本研究目的在于:在排除实性肿物的情况下,评估体积、形态和其他公认的RC在BD型和混合型IPMN病人恶性肿瘤预测中的价值。方法该回顾性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了106例(2008—2019年)组织病理学确诊为BD型和混合型IPMN(非实性肿块)且术前进行MRI检查的病人。收集标准化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并在T2WI上计算出新的影像学特征,即:囊肿的体积和伸长度[EV,EV=1-(宽度/长度)]。然后进行了逻辑回归分析。统计显著性设为双尾,P<0.05。结果体积[比值比(OR)=1.01,95%CI:0.99~1.02,P=0.12]和EV(OR=0.38,95%CI:0.02~5.93,P=0.49)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无关。强化的壁结节(MN)、主胰管(MPD)≥5 mm及血清CA19-9水平(>37μmol/L)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MNOR:4.32,95%CI:1.18~15.76,P=0.02;MPD≥5 mmOR:4.2,95%CI:1.34~13.1,P=0.01;CA19-9OR:6.72;95%CI:1.89~23.89,P=0.003)。结论体积和伸长度不能预测BD型和/或混合型IPMN的恶性程度。即使是排除实性肿物后,壁结节、MPD≥5 mm和血清CA19-9水平升高也提示病灶具有较高的恶性风险。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144-5155.

陈影影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心脏放射学

冠状动脉疾病单纯CCTA与基于机器学习的FFRCT的1年结局: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DOI:10.19300/j.2022.e0805)

One-year outcomes of CCTA alone versus machine learning-based FFRCT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single-center,prospective study(DOI:10.1007/s00330-022-08604-x)

H.Y.Qiao,C.X.Tang,U.J.Schoepf,R.R.Bayer 2nd,C.Tesche,M.D.Jiang,et al.

摘要 目的比较基于机器学习(ML)由CT衍生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与单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评估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人的下游管理和结局。方法2018年4月—2019年3月进行该项前瞻性研究,参与者被分配到CCTA组或FFRCT组。主要终点是90 d时显示了非梗阻性病变的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术(ICA)比率。次要终点包括随访1年时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共有567名参与者被分配到CCTA组,566名参与者被分配到FFRCT组。在90 d时ICA显示非梗阻性病变发生率CCTA组(33.3%,39/117)高于FFRCT组(19.8%,19/96)[风险差(RD)=13.5%,95%CI:8.4%~18.6%;P=0.03]。CCTA组的ICA转诊率(27.5%,156/567)高于FFRCT组(20.3%,115/566)(RD=7.2%,95%CI:2.3%~12.1%;P=0.003)。CCTA组的ICA血管重建率低于FFRCT组(RD=19.8%,95%CI:14.1%~25.5%,P=0.002)。术后1年MACE在CCTA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FRCT组(HR:1.73;95%CI:1.01~2.95;P=0.04)。结论在中度狭窄的病人中,与单纯CCTA组相比,FFRCT组ICA转诊率、ICA非梗阻性疾病和1年MACE发生率更低。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179-5188.

王白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胸部放射学

肺自由呼吸质子MRI检测COVID-19存活者动态通气功能异常(DOI:10.19300/j.2022.e0806)

Abnormal dynamic ventilation function of COVID-19 survivors detected by pulmonary free-breathing proton MRI(DOI:10.1007/s00330-022-08605-w)

C.Wang,H.Li,S.Xiao,Z.Li,X.Zhao,J.Xie,et al.

摘要 目的采用肺自由呼吸1H-MRI技术观察和定量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存活者的局部肺功能。方法前瞻性纳入12名健康志愿者和27例COVID-19存活者[从感染到图像采集的间隔时间为(62.4±8.1)d],并在自由潮式呼吸下接受胸部1H-MRI检查。对传统的基于傅里叶分解的通气功能(FD-V)和整体通气分数(FVGlobal)进行分析。此外,改进相位分辨功能肺通气成像(mPREFL)方法来适用于COVID-19存活者并生成动态通气图和参数。采用t检验分析所有通气图和参数。分析FVGlobal和mPREFUL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和Bland-Altman图。结果COVID-19组和健康组之间的静态FD-V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7±0.12和0.42±0.08;P=0.233)。然而,mPREFUL法显示存活者存在大量区域性高通气区[高通气比率(HVP):23.7%±10.6%]。存活者的这种区域异质性(即HVP)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03)。存活者呼吸更深(流量-容量环:5 375±3 978和1 688±789;P=0.005),并且在呼吸周期中呼吸更多空气(总量:62.6±19.3和37.3±9.9;P<0.001)。此外,mPREFUL法与FVGlobal显示出良好的Pearson相关性(r=0.74,P<0.001)和Bland-Altman一致性(平均偏差=-0.01)。结论肺自由呼吸1H-MRI动态通气成像可发现COVID-19存活者局部动态通气功能异常。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297-5307.

吴美妮译 刘周罗德红校

运用Brock模型来理解基于人工智能肺结节的风险预测(DOI:10.19300/j.2022.e0807)

Developing an understanding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ung nodule risk prediction using insights from the Brock model(DOI:10.1007/s00330-022-08635-4)

M.R.Chetan,N.Dowson,N.W.Price,S.Ather,A.Nicolson,F.V.Gleeson.

摘要 目的旨在确定肺癌卷积神经网络(LCP-CNN)人工智能(AI)模型的预测结果是否与Brock模型相似。方法共纳入全国肺部筛查试验(NLST)4 660名参与者,并分析了10 485个肺部结节。手动勾画和自动勾画的肺结节均输入到Brock模型中,并与LCP-CNN模型进行比较。在以一种类似于去除Brock模型预测因子的方式消融掉图像特征之后,对AI实验模型的性能进行测试。首先,消融掉肺结节,只留下肺实质。其次,将一个与肺结节大小相同的球体模型被植入肺实质中。再次,去除肺结节和肺实质的内部纹理。结果与人工测量(AUC=0.873)相比,自动测量的横断面直径(AUC=0.883)和相等的球面直径(AUC=0.896)显著提高了Brock模型的准确性,但是仍没有达到LCP-CNN模型的水平(AUC=0.936)。消融肺结节和肺实质的纹理后(正如前面植入一个与肺结节相同大小的球体模型一样,AUC=0.889),其预测准确性小幅下降(AUC=0.915)。当消融掉结节,只留下肺实质部分时,模型效能大幅下降(AUC=0.717)。结论特征消融是理解AI模型预测的一种可行的技术。结节的大小和形态在AI预测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而结节内部纹理和背景实质的作用有限。这大致类似于Brock模型中形态学因素的作用相对于临床因素更大。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330-5338.

温海林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头颈部放射学

基于扩散加权成像的深度学习方法预测喉和下咽癌病人放疗相关根治性治疗的疗效:一项初步研究(DOI:10.19300/j.2022.e0808)

Deep learning approach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s an outcome predictor in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related curative treatment:a preliminary study(DOI:10.1007/s00330-022-08630-9)H.Tomita,T.Kobayashi,E.Takaya,S.Mishiro,D.Hirahara,A.Fujikawa,et al.

摘要 目的该初步研究旨在开发一个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图)的深度学习(DL)模型,用以预测喉和下咽癌病人接受各种形式放疗相关的根治性治疗后局部复发和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方法共纳入70例接受放疗、放化疗或诱导(化疗)放疗的喉和下咽癌病人,并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训练组(49例)和测试组(21例)。所有病人在放疗开始前及放疗4周后行MRI检查。提取治疗前和治疗内DWI(DWIintra)与ADC图的影像特征来训练DL模型,以此来预测在2年随访中的局部复发率。测试组中的每个DL模型都对局部复发进行预测分析。此外,Kaplan-Meier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用于评估DL模型和各临床变量的预后价值。结果基于DWIintra的DL模型预测局部复发的最高AUC及准确度分别为0.767和81.0%。log-rank检验显示DWIintra与PFS显著相关(P=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DWIintra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3)。结论基于DWIintra的DL模型对喉和下咽癌病人根治性放疗后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该模型相关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早期制定最佳治疗策略。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353-5361.

谢永生译 刘周 罗德红校

○神经放射学

基于迭代重建随机轨迹算法的低剂量对比增强时间分辨血管成像技术(IT-TWIST-MRA)在脑动静脉分流中的应用价值(DOI:10.19300/j.2022.e0809)

Low-dose contrast-enhanced time-resolved angiography with stochastic trajectories with iterativereconstruction(ITTWIST-MRA)in brain arteriovenous shunt(DOI:10.1007/s00330-022-08678-7)

A.Sakata,R.Sakamoto,Y.Fushimi,S.Nakajima,T.Hinoda,S.Oshima,et al.

摘要 目的为了评估在全脑行基于迭代重建随机轨迹算法的低剂量对比增强四维(4D)时间分辨血管成像(TWIST)技术(以下简称IT-TWIST-MRA)的可行性,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比较IT-TWIST-MRA和TWIST-MRA在评估动静脉分流(AVS)方面的效能。方法该观察性研究获得了机构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且免除了书面知情同意的要求。在2016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29例AVS病人在3 T MRI设备上进行了TWIST-MRA检查,注射了低剂量(0.02 mmol/kg)钆对比剂(GBCA),图像进行傅里叶变换和迭代重建。对影像质量进行观察评估,以描绘(a)正常大脑动脉和静脉和(b)AVS供血血管、分流和引流静脉。兴趣区的评估主要是评估脑血管信号强度中的丸剂锐度和基线信号波动。研究中比较了TWIST-MRA和IT-TWIST-MRA对AVS的检出率。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检验来评估TWIST-MRA与IT-TWIST-MRA的差异。结果在评估正常脉管系统和AVS血管结构方面,IT-TWIST-MRA生成图像的可视化评分明显优于TWIST-MRA影像。在评估峰值信号和时间强度曲线的增强斜率方面,除上矢状窦(SSS)外,ITTWIST-MRA也是显著高于TWIST-MRA。除SSS外,ITTWIST-MRA的基线强度波动显著低于TWIST。结论即使使用低剂量GBCA,IT-TWIST-MRA也可生成具有临床实用性的4D MR-DSA影像且能显示AVS。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392-5401.

郝云秀译 刘周 罗德红校

○MR

翻转角优化联合运动校正的改良2D CSE-MRI技术在肝脏脂肪及铁定量中的应用(DOI:10.19300/j.2022.e0810)

Improved free-breathing liver fat and iron quantification using a 2D chemical shift-encoded MRI with flip angle modulation and motion-corrected averaging(DOI:10.1007/s00330-022-08682-x)

J.Starekova,R.Zhao,T.J.Colgan,K.M.Johnson,J.L.Rehm,S.A.Wells,et al.

摘要 目的3D化学位移编码(CSE)MRI能够准确定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R2*,是肝脏脂肪和铁沉积的生物标志物。然而,3D CSE-MRI需要完整的屏气。采用连续射频激发的自由呼吸2D CSE-MRI是一种不受呼吸运动影响的替代方案,但信噪比(SNR)较低。为了克服这一限制,该研究尝试将多次重复翻转角优化(FAM)2D CSE成像技术与非局部均值(NLM)运动校正加权平均算法相结合。方法该前瞻性研究对35名健康受试者(27名儿童和8名成人)进行了3 T MRI检查。分别在屏气和自由呼吸时采集多回波3D CSE(3D)和2D CSE FAM(FAM)影像,以获得肝脏的PDFF和R2*图。使用直接平均法(DA)和基于NLM的平均法对多次重复FAM进行后处理,并使用Bland-Altmann和回归分析与3D CSE进行比较。2名放射科医生使用Likert量表(得分1~5,5分为最佳)对PDFF和R2*图的影像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与3D CSE相比,多次重复FAM-NLM在PDFF影像上表现出极高的一致性(回归斜率=1.0,R2=0.996),在R2*影像上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回归斜率1.08~1.15,R2≥0.899)。此外,多次重复的FAM-NLM PDFF和R2*影像的伪影较少(PDFF得分为3.8分和3.2分,P<0.000 1;R2*的得分为3.2和2.6分,P<0.001),整体影像质量更好(PDFF得分为4.0分和3.5分,P<0.000 1;R2*的得分为3.4分和2.7分,P<0.000 1)。结论本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屏气3D CSE-MRI相比,自由呼吸FAM-NLM可提供更高质量的肝脏影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PDFF和R2*定量的偏倚。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458-5467.

林苑译 刘周 罗德红校

○CT

一种新的全局特征管理方案可提高影像组学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一项基于急性脑干梗死CT影像的研究(DOI:10.19300/j.2022.e0811)

A new scheme of global feature management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radiomics model:a study based on CT images of 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DOI:10.1007/s00330-022-08659-w)

Y.F.Li,Y.H.Xie,Y.H.Xu,N.N.Zhang,G.H.Li,S.H.Ju.

摘要 目的如何应对降维对影像组学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仍面临着重大挑战。旨在提出一种新的独立于降维的全局特征管理方案来改进模型。方法采用来自2家医疗中心的急性脑干梗死(ABI)的常规CT(NCCT)影像作为测试集和验证集。建立一种基于全局特征管理的新方案,并采用传统的降维方案作为对照。在Matlab R2013a中提取NCCT影像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多元回归方法评价预测模型的性能。根据测试集和验证集之间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值来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稳定性。结果新方案与传统方案的检测性能相似(AUC为0.875和0.883),但新方案在预测预后方面表现更好(分别AUC=0.864,OR=0.91,P=0.021;AUC=0.806,OR=0.972,P=0.007)。这些结果在一个独立的验证集中均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此外,新方案在检测模型(ΔAUC为0.013和0.039)和预测模型(ΔAUC为0.004和0.044)中均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结论尽管研究中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但证实了独立于降维的全局特征管理方案可以作为影像组学方法的有力补充。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508-5516.

何品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肿瘤放射学

肝脏功能成像评分在肝癌切除术前预测术后发生肝衰竭中的应用(DOI:10.19300/j.2022.e0812)

A functional liver imaging score for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liver failure aft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section(DOI:10.1007/s00330-022-08656-z)

N.B.Luo,X.Y.Huang,Y.Ji,G.Q.Jin,Y.Y.Qin,B.D.Xiang,et al.

摘要 目的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PHLF)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并发症,其死亡率往往很高。术前预测PHLF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死亡率。该研究探讨基于术前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肝脏功能成像评分(FLIS)对PHLF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共纳入502例行HCC切除术的病人,在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HLF的术前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FLIS预测PHLF的能力,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PHLF与FLIS(OR:0.452,95%CI:0.361~0.568,P<0.001)和 大 范 围 切 除(OR:1.898,95%CI:1.057~3.408,P=0.032)独立相关。FLI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52)高于MELD评分(0.557)、ALBI评分(0.609)和ICG-R15评分(0.605)(均P<0.05)。与接受小范围切除且FLIS低的病人相比,FLIS≤4分的病人接受大范围切除术后发生PHLF的风险是前者的9.4倍。结论FLIS是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预测效能可能优于MELD评分、ALBI评分和ICG-R15清除率。FLIS升高和大范围手术切除是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623-5632.

祝君兰译 刘周 罗德红校

○骨肌系统放射学

软组织肉瘤:基于MRI和组织病理切片的直接比较IVIM和DKI参数与Ki-67标记指数表达相关(DOI:10.19300/j.2022.e0813)

Soft tissue sarcoma:IVIM and DKI parameters correlate with Ki-67 labeling index on direct comparison of MRI and histopathological slices(DOI:10.1007/s00330-022-08646-1)

K.Zhang,Y.Dai,Y.J.Liu,J.Tao,Z.A.Pan,L.Z.Xie,et al.

摘要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扩散峰度成像(DKI)参数与Ki-67标记指数(LI)表达在软组织肉瘤(STS)中的相关性。方法共41例STS病人在3.0 T MR上接受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扩散峰度成像(DKI)序列扫描。由2名独立阅片者分别比较Ki-67低表达组和Ki-67高表达组之间的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峰度(MK)和平均扩散率(MD)。采用一种新方法来确保病理组织切片与MR影像层面位置相匹配。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组内相关系数(ICC)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Ki-67低表达组相比,Ki-67高表达组的标准ADC值、D值和MD值更低,而MK值更高。2组间D*值和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ADC值、D值、MD值和MK值鉴别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745、0.848和0.894。MK值和Ki-67 LI呈正相关(r=0.809,P<0.001)。标准ADC值、D值和MD值与Ki-67 LI呈负相关(r=-0.541、-0.556、-0.702,P<0.001)。结论IVIM和DKI参数与Ki-67 LI有相关性。MK值可能是评估STS Ki-67表达的可靠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659-5668.

鹿娜译 刘周 罗德红校

○影像信息学与人工智能

基于MRI的多参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前列腺癌病人的盆腔淋巴结侵犯情况(DOI:10.19300/j.2022.e0814)

Multiparametric MRI-based radiomics model to predict pelvic lymph node invasion for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DOI:10.1007/s00330-022-08625-6)

H.X.Zheng,Q.Miao,Y.K.Liu,S.A.Mirak,M.Hosseiny,F.Scalzo,et al.

摘要 目的通过基于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淋巴结侵犯(LNI),确定哪些前列腺癌(PCa)病人可以安全地避免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ePLND)。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个整合的影像组学模型(IRM)来预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LNI。该模型通过支持向量机(SVM)整合了从前列腺指数病变区域的MRI影像上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研究队列纳入2010—2019年期间244例行MRI检查,并在6个月内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和ePLND的PCa病人。IRM在训练/验证集中进行训练,并在内部独立测试集中进行评估。该模型的性能由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衡量。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得到95%CI,其余测量值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训练/验证集和测试集分别纳入17例(10.6%)和14例(16.7%)LNI病人。形状和一阶影像组学特征在构建IRM时具有贡献性。IRM在测试集中AUC为0.915(95%CI:0.846~0.984),优于先前的列线图,其AUC为0.698~0.724(P<0.05)。结论所提出的IRM可具有预测PCa病人发生LNI风险的潜力。随着可预测能力的提高,它可以用来评估哪些PCa病人可以安全地避免ePLND,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减少。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688-5699.

梁丽红译 刘周 罗德红校

○乳腺放射学

锥形束增强乳腺CT(CE-CBBCT)和乳腺MRI的背景实质强化(BPE)的比较(DOI:10.19300/j.2022.e0815)

Comparison of 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on contrast-enhanced cone-beam breast CT(CECBBCT)and breast MRI(DOI:10.1007/s 00330-022-08699-2)

Y.Ma,A.D Liu,Y.W.Zhang,Y.Q.Zhu,Y.F.Wang,M.R Zhao,et al.

摘要 目的为了比较增强锥形束乳腺CT(CE-CBBCT)和MRI的背景实质强化(BPE)水平,评估阅片者间的可靠性,分析临床因素与CE-CBBCT上的BPE水平的关系。方法

该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同时接受CE-CBBCT和MRI检查的病人。由5名专家随机独立地评估CE-CBBCT和MRI的BPE水平,洗脱期为4周。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CECBBCT和MRI的一致性,并采用类相关系数(ICC)评估各模态的阅片者间可靠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E-CBBCT上的BPE水平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017年1月—2021年4月期间的221例病人。CECBBCT对BPE的评估与MRI基本一致(加权Kappa=0.690),在CE-CBBCT(ICC=0.712)和MRI(ICC=0.757)上阅片者间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根据大多数报告,CE-CBBCT的BPE水平低于MRI(P<0.001)。CE-CBBCT的BPE水平与月经状况(优势比,OR=0.125)、乳腺密度(OR=2.308)和既往治疗过的乳腺癌(OR=0.052)显著相关(均P<0.05)。绝经前病人的BPE水平与月经周期有关,月经周期第2周BPE水平较低(OR=0.246)。结论CE-CBBCT对BPE的评估与MRI基本一致,且两者具有相当的阅片者间可靠性,这表明相应的BI-RADS词汇可用于描述CE-CBBCT的BPE水平。建议以月经周期第2周为CE-CBBCT最佳的检查时间。

原文载于Eur Radiol,2022,32(8):5773-5782.

王猛译 刘周 罗德红校

说明:

①本专栏内容为European Radioloy最近两期部分科学性论著摘要的中文译文。

②本刊尽量采取了与原文一致的体例(如,原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小栏目的顺序等)。对于原文中提到的新技术名词,如尚无规范的中文名词对应,则在文中直接引用英文原文,以便于读者查阅。

猜你喜欢
组学结节病人
谁是病人
肺结节,不纠结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54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0:24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口腔代谢组学研究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基于UHPLC-Q-TOF/MS的归身和归尾补血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病人膏育
故事大王(2016年4期)2016-05-14 18:00:08
代谢组学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