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

2023-01-03 17:26许光洪
关键词:服务

许光洪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一、引 言

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使得海量、及时、泛在的信息流、数据流带动产品、物资、人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快速流动,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交易费用,促使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数据资源为核心,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蓬勃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最有效的持续增量。由此,众多学者分别从互联网与经济增长、互联网与创新发展、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等角度阐述了互联网的经济与创新效应,肯定了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刘姿均等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会带来实际人均GDP的提高[1];张家平等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发现了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地区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更强这一规律[2];郭家堂等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网络效应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3];韩先锋等认为互联网发展显著提高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水平,是新时代下国家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新动能[4];惠宁等研究表明,互联网具有较强的创新效应,既能提升区域创新开发能力,也能提高区域创新转化能力,进而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5]。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更是市场发展的产物。但是,互联网对市场主体及其资源的获得又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所不同。免费、零成本交易绕开了价格竞争,海量信息、内容创新等弱化了供求关系,加之其对资源信息的敏感度、指向度、精准度更强,从这个意义上,把互联网看作市场手段的组成部分,甚至看作资源配置的第三只手,有益于深化资源配置认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互联网技术经济特性及资源配置效用入手,分析了互联网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举措。

二、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

互联网以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单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网络,由此衍生出互联网产业链。包括前端的网络连接维护、终端设备和流量营销、信息内容推广等服务,还包括中端的设备制造,后端的技术开发,其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和牵引经济社会发展。互联网既是一种信息通信技术,又是一场技术革命,依靠强力的渗透和扩散,推动社会化大生产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迈向信息化[6]。互联网还是一种思维,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工具性的,更是方法性、价值性的。互联网在把越来越多的人变为网民的同时,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往交换方式、组织结构、功能效用等,突破和压缩了传统认知的时间与空间。由此,互联网思维产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7],给个人生活、企业经营、产业升级、区域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等带来了深刻影响。

个人生活工作方面,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社交在线等满足了人们对信息发送和接收及时、泛在的需求,人与人互动、人机互动随时呈现。电子商务和在线交通、教育、医疗等内容服务把人们与互联网紧密地黏合在一起,受低成本、高效率驱动,传统的衣食住行娱等消费方式以及办事、交往等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线服务、在线工作、在线创业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就业结构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网游、互联网和电商、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等用工需求呈两位数比例持续递增。

企业经营方面,从互联网倒逼企业变革到企业主动依托互联网提高效率,即从“企业+互联网”转向“互联网+企业”[8]。“互联网+企业”要求企业紧扣用户至上这个核心,系统改造产品链、客户链、生产链、流通链、价值链,改变人、财、物的流动方式。电子商务之所以能够快速分割、占有零售市场,一是靠低价实惠黏合客户,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资产经营,线上铺店交易、线下把物流配送等服务交给运输企业,并顺势改造和拉长运输仓储业务链条。互联网思维对制造企业的改造也如此。例如,汽车、家电、计算机制造商,除产品研发、用户沟通、资本运作等核心业务,部件生产、整机组装、售后调试服务等都会利用互联网的全球协作能力,选择制造成本低、质量管控好的代工商来完成。

产业发展方面,三次产业已全方位拥抱互联网,特别在“互联网+”行动计划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推动下,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科技金融等得以加速发展[9]。在农业生产领域,互联网正向作物栽培、田间管理、农资服务以及土壤监测修复等渗透,以保证优质农产品的可追溯;在制造领域,工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制造流程和生产营销方式,无人工厂、定制生产、精准管理成为制造企业的标配;在建筑领域,建筑信息模型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运用,引领了建筑施工变革;在服务领域,消费群体可随时随地获取产品、服务信息,实现在线消费。

社会治理方面,互联网建立了新的社会连接关系,减少了连接的层级,客观上造成了虚拟社会的不断扩张,使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倒逼社会治理加快转型。一方面,线下的社会治理主体和社会资源、服务相继上线,社会生活虚拟化和网络化成为事实;另一方面,在线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向线下延伸,O2O(online to offline)、微信群等活跃了经济社会。同时,电信诈骗、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乱纪活动屡禁不止,增加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综观互联网对各领域、各行业的影响,再次表明这是一场持续展开的大变革,其核心动力在于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流或数据流正不断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降低了人力、资金、技术和商品流动成本,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三、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方式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互联网作为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通信业等数字相关产业,以及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相应地,互联网通过变革社会生产方式、服务方式、治理方式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能够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一)变革生产方式

互联网的去中心、扁平化特点重构了生产理念,再造了生产方式,改变了现有的集中式、流程化生产组织模式,主要表现为制造方式和企业运行机制的重构。

创新制造方式。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运用,彻底颠覆了工业时代的制造流程和离散制造方式,出现了云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多种制造新模式。其中,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敏捷制造新模式,是现有云计算和现有制造业信息化中网络化制造、ASP平台、制造网格等概念和技术的延伸。从价值链视角来看,服务型制造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用户营销等全流程。从需求侧视角来看,服务型制造首先表现为服务创新,其次是体验创新,通过服务创新保证并提高产品的功用、性能和价值,在产品+服务创新的基础上拓展用户体验创新,形成“扩大的服务供给”。C2B(customer to business)/C2M(custemer to manufactuer)制造同样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体现了定制化生产的特性,即制造商利用互联网直接面对用户,先由消费者提出需求,后由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网络化协同制造是一种基于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的生产模式,将互联网延伸到企业的厂房和车间,让工厂数据流与互联网的数据流进行交换,将生产数据作为一种工业元素加入到生产制造当中,并使其成为最具创造性的生产力。

重构企业运行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云办公模式,加强企业不同执行单元(机器人或业务模块)之间的信息协同和作业协同,将组织构架由传统的层级结构转向扁平结构,由传统低效率的层级式组织架构向简化层级、注重直接互动交流的扁平开放式平台转型,帮助企业完善业务协同平台和运维管理机制[10]。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过程中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打造数字工作平台、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厂,实现智能化生产;另一方面利用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营销手段,帮助企业开展网络化经营。制造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制造产品的价值空间,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主体,构建由优质企业主导的产业价值链,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

(二)变革服务方式

互联网对服务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科技金融、现代物流,而且体现在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物业和生活服务等领域,主要表现为服务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服务模式创新和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运行发展。其中,在创新服务模式和业态方面,服务业企业依托互联网跨越传统产业边界、整合产业要素资源,基于细分领域跨界融合创造更多的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理念思路更新、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管理体制变革,实现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在互联网服务业平台建设发展方面,从事餐饮、住宿、流通、商业、医疗、养老等传统服务业的企业为了有效实施集管理、营销和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经济模式,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和质量,选择自主开发或委托第三方等方式,搭建共享经济平台并逐步扩大平台的品牌效应。针对各地区特色产品,形成以商品交易为主、现代物流为保障、金融和信息服务为依托的O2O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市场信息传递和反馈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三)变革治理方式

互联网对社会治理的改变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关键是利用互联网同时同步地实现点对点的精准服务和精准管理。特别对覆盖面宽、服务对象广的政务服务,更需要加强关键环节的能力提升,以创新政府便民利民的工作方式,优化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具体地,建立导航式的在线服务,依托本级政府门户,按部门、机构职能整合办事资源,通过链接引导方式开展公共服务。依托实体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网上政务服务中心,构建O2O的在线服务。打破政府部门的职能界限,全面整合服务资源,搭建统一架构、省市区(县)多级联动的一站式办事大厅,开展平台化的在线服务。以政务服务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分析、挖掘、应用为手段,开展数据化的政务服务,促使治理方式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合作”。

(四)优化资源配置

作为设施性网络,互联网的基础功能就是传递交换、存储开发生产生活资料的信息或数据,形成与人员流、物质流、商品流、技术流、资金流等相匹配的信息流或数据流。在此过程中,互联网在融入各种有形无形的设施网络、市场网络、社会关系网络,保障各类资源信息流畅通的同时,放大了资源要素的信息价值。与传统的交通、能源、供排水等设施网络不同的是,互联网对各类用户和资源具有强黏合性,能吸引用户和资源主动触网、上网,构建和开辟网络空间。互联网具备强黏合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海量信息,二是低成本甚至零交易费用,三是满足个性化需求,四是强力的路径依赖。进一步,互联网以其开放、平等、创新、协同、共享等特性,以低交易成本聚合海量信息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资源高效配置的预期目的。

数据已成为互联网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和关键的生产要素。农耕时代,耕地、畜力、人力等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粮食生产的丰歉;工业时代,能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决定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信息时代,数据与资金、技术、人才决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离不开数据的支撑。需求侧坚持用户至上,利用智能手机、可穿戴等移动智能终端,收集和挖掘用户社交、出行、购物、餐饮、旅游、就学就医等数据,分析集成用户行为偏好以开拓、深挖消费市场。供给侧,数据联动物联网,云计算加速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的发展,促进产业全面升级,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通过对用户行为痕迹数据的汇聚整合和关联分析,构建高效的社会安全体系,保障网络信息传输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安定。

资源配置反映了市场主体在不同领域、产业、地区甚至内外部市场的资源占有状况。政府手段靠调控机制从宏观层面来实现资源配置,市场手段则靠市场竞争机制来达成这一目的。互联网资源配置兼具政府手段和市场手段的特点,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更加注重集合资源、整合闲置资源、聚合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以大数据为支撑,黏合各类市场主体聚集整合资源、优化分配资源,协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达到增值的目的。

集合优化。与传统的政府调控和市场竞争不同,互联网使市场主体更加开放、获得外部资源更加便捷。同时,互联网的用户平等原则打破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层级结构,减少了资源配置的层次和环节,缩短了配置链条。这种在线及时、点对点对等的资源配置方式,直接降低了配置成本,反过来又增强了互联网的资源汇聚能力。利用互联网,市场主体展开全球化经营,从业务资源、资金资源拓展到思想资源,集合业内外专业力量,实行思想全球众智、资金全球众筹、业务全球众包,把自身打造成为一个贯通上下游合作伙伴、黏合更多用户参与生产经营的开放平台。这种重构的运营生态系统过程催生了平台经济。

整合优化。广覆盖、深度信息挖掘的互联网对闲置资源的整合利用,不仅释放了资源效用,而且催生了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互联网整合优化闲置资源的实质是使用权的临时让渡,通过线上撮合、线下租用完成交易,形成所有者获得租赁收益和服务收益、需求者享用服务或创造价值、网络平台获得大量用户和资金资源的多赢格局。

聚合优化。利用互联网聚合全球资源、点对点地进行配置,能够聚焦个性化需求,扩大定制经济规模,丰富定制经济形态。与单一商品的传统个性追求不同,互联网以零交易费用克服了个性消费、定制生产的高成本的缺点,以开放、协同优势黏合全球的策划、设计、制造、包装等专业力量,把消费者需要的具有个性化理念的产品和服务变为现实。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的全程参与和信息交互有助于释放和挖掘个性需求的巨大潜力,以体现资源配置、更好服务用户需求。

四、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驱动下,互联网对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变革影响更加突出。在产业发展领域,互联网的跨界融合特性将不断拉长生产链、供应链、创新链,持续创造新业态新增长点;在社会治理领域,利用互联网获取的海量数据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计算,将不断提升治理的效能。互联网利用其资源配置优势,加快数字技术应用与产业化进程,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并带动三次产业和政府管理、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

(一)加快发展智能制造

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势在必行,主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通信技术,优化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现阶段要利用互联网推动工业数字化,需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电子商务和工业互联网。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这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加快工业无线网络、时间敏感网络、工业软件、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工厂、车间、工序、工段数字化装备换代,打通生产线、车间单元数据链,构建车间级和工厂级工业通信网,提升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物流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水平。

工业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在工业流通、生产、服务全流程中的深化应用,是工业领域基于网络交易的新型经济活动,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领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工业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销售等电子商务平台,与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客户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等内部业务系统集成,形成以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为核心的供应链完整闭环。同时,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领域渗透融合,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搭建重要载体,培育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工业经济新增长点。

工业互联网是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系统等全面链接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加快其发展有利于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网络基础设施的演进升级,推动网络应用从虚拟到实体、从生活到生产的跨越,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为此,需要加快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行业、区域、特定技术领域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同时,应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构建起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系统,为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提供支撑。

(二)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农业现代化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大局,必须利用互联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阶段,利用互联网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需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溯源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

智慧农业发展需要建立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开展快速、多维、多尺度的信息实时监测,并在种植专家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高水平的设施农业生产和优化设施生物环境控制,突破信息获取困难与智能化程度低等发展瓶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各种农村服务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领域,以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构筑商业联合体,降低农村商业成本、扩大农村商业领域。建立基于区块链、RFID等技术的农产品生产溯源系统,为农产品建立透明的“身份档案”,并利用该系统生成的产品溯源二维码或数字编码,让采购方、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终端快速查询到相关生产信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让消费者做到放心采购和消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发展需要针对农村需求种类多、地域广、分散性强、个性化明显等特点,发挥各种通信渠道(农业信息网络、手机、其他便携式信息产品)在广大农村的优势,全面、高效、快捷地为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服务。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服务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加速要素资源流通,实现跨界发展,拓宽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率。在金融领域,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建设智慧金融大数据平台,创新业务模式、流程和产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在物流领域,使用分拣机器人、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装备,建设仓储管理、运输监控等信息系统及物流大数据平台、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的智慧化发展。在旅游行业,通过打造旅游惠民服务平台,培育在线旅游经营主体,拓展旅游产品线上销售渠道,提升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交通的在线预订和线下服务能力。在商贸行业,通过智能餐厅、无人超市、人脸识别、机器人服务等多种形式丰富购物方式和体验数字化场景,打造场景化、智能化、国际化的高品质步行街和城市核心商圈。

(四)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溢出效应,推进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着力构建集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等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入口,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简约的政务服务。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与政府部门各业务系统以及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物流配送平台等其他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现有实体政务大厅的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业务协同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此外,进一步强化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构建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需要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面向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文化等数字孪生应用体系,建设全域感知、智能决策、高效运转的数字孪生城市,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同时,需要推进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就业等公共服务的智慧化发展,扩大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在教育行业,推动互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的创新,实现教学模式和教育形态的转变。在医疗行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深化拓展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服务全过程,优化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做深做广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应用,完善以行业大数据分析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运行监测过程,构建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在养老行业,通过建设智慧养老院、智慧养老社区和数字化养老服务点,集中开展日常生活、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利用互联网开展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

五、结 论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的经济特征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革影响,明晰了互联网的资源配置效用,提出了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作用方式和关键路径。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到:(1)互联网既是一种信息通信技术,也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种思维,具有开放、平等、创新、协同、共享等特征,对个人生活、企业经营、产业升级、区域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均带来了深刻影响。(2)互联网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各类用户和资源具有强黏合性,并且聚集了海量数据资源,能够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配置的预期效用,因而具备了资源配置的特有基础。(3)作为新型资源配置手段,互联网通过集合优化、整合优化、聚合优化等三种方式黏合各类市场主体聚集整合资源、优化分配资源,协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4)互联网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作用方式主要表现为变革生产、服务和治理方式,利用互联网推动三次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升社会治理、政府管理的效率。(5)现阶段,利用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包括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工业电子商务和工业互联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溯源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拓宽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率,以及加快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等。

猜你喜欢
服务
用心用情做好为侨服务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用新技术服务美好生活需要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