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花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青海 海东 810600)
在新时期,不难发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发展成效十分显著。但是在实际的小麦栽培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已经被相关学者多次提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尚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对此,需要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且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绿色病虫害防治策略,在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基础上,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整地环节是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小麦后续生长情况的重要因素。对此,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做好整体环节的工作十分有必要。在雨水天气之后,一些地块通常比较容易积水,对于这类地块要尽量避免选择。一般情况下,在确定好播种的地块之后,首先需要进行耕地处理。通过对以往种植经验的了解发现,要把握好耕地的深度,深度需要保证在20cm 左右,不超过25cm 即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了更好的完成整地环节,使土壤的状态能够有利于小麦的种植,通常会对地块进行至少2 次或者3 次左右的旋耕。旋耕,简单的来说,主要运用相应的耕地器械,将旋耕机带动起来,通过旋耕齿进行耕地,能够粉碎15cm 深左右的土壤,使土壤从整体上达到表层疏松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地块中的杂质、残留的其他农作物的根部,都需要清理干净。
小麦品种的选择十分重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种植的产量,并且也是影响种植品质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国袁隆平,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出了优质的水稻品种,水稻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养活了全球范围内的不少人口。由此可见,品种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需要对当地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比如,天气、土质情况、土壤的肥力等等,选择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品种;其次,不管是在什么时期,都需要优先选择抗病能力较强、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品种;然后,还需要对当地的市场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市场比较受欢迎的品种,选择具有增产潜力的品种;然后,还需要对以往小麦种植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从市场中选择出最合适的品种。比如,我国一些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可以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最后,在选择品种时,需要重点注意其外观品质。具体的来说,包括形状、颗粒颜色等等。对于小麦品种来说,种子的形状是重要的品种特性之一,比较常见的有圆形、长圆形等等。通过了解发现,如果种子为圆形,且腹沟处的颜色较浅,则为优良品种。通过国外相关学者的分析与研究发现,不能一味地将小麦品种的色泽作为选择优良品种的唯一因素,色泽与品质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品种选择工作中,不能一味地重视种子的色泽。
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如果种子的质量不高,质量差的种子较多,不仅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并且会对种植产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需要将干瘪、颗粒不够饱满的种子清理出去,避免种子中留有杂质。种子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进行晒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选择晴朗的天气,在通风较好的位置进行晾晒。晾晒时间一般在2 天左右,不超过3 天即可。通过太阳光的紫外线,不仅能够对种子起到消毒的作用,降低小麦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并且在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氧气,可以提供给种子,从而达到提升种子活力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将种子放在塑料布上,避免直接将种子放在水泥地上。尤其是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是水泥类型的道路,水分较大,比较容易导致种子受潮;第二,进行浸种处理。具体的做法为:需要提前准备好52°左右的水,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13 分钟左右。然后,需要将种子捞起来,放入冷水中,时间在5 分钟左右即可,要控制好时间,避免时间过久。再将种子捞起,放入水中,水的温度需要保持在55°左右。可以反复操作7 次左右,可以使种子的发芽能力大大提升,同时可以减少病菌对种子的损害;第三,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小麦种植者来说,可以通过相应的测试手段,了解种子的发芽率。具体的来说,可以自己选择地块的一部分,或者准备好容器,模拟种植的方法,包括对土壤、水分等因素的控制,每天定时进行观察。比如,可以记录7 天发芽的具体情况,12 天发芽的具体情况。如果种子的发芽率较低,在80%以下,说明种子种植的风险较大,比较容易出现缺苗的情况,可以考虑更换其他品种,避免耽误最佳的种植时机。如果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可以将其确定为优质品种。
播种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播种时间过于早或者过于晚,都有可能会影响小麦的发育。如果播种时间过于早,以我国青海地区的冬小麦种植为例,当地的气温可能还处于较高的状态,会导致小麦长势过快,可能会导致小麦疯长,抗寒性能大大下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无法度过严冬。与此同时,会导致颗粒不够饱满,轻则导致产量降低,重则可能会导致颗粒无收,后果十分严重;如果播种时间过晚,当地的气温可能降低,在土壤温度过于低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比如,后续可能会出现小麦出苗速度慢或者直接不出苗的情况。对于刚出苗的小麦来说,根系尚不发达,如果当地气温较低,会导致小麦比较容易发生冻害,导致难以顺利度过冬天。由此可见,需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机。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当地的气温、品种、土壤环境。一般情况下,在当地气温稳定在18°左右,不低于16°时,可以进行播种。以我国青海地区为例,在种植冬小麦时,可以选择在9 月底进行播种。
通过对我国青海地区小麦播种情况的了解发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的播种模式。在运用这种播种模式时,需要严格控制好播种量。一般情况下,在具体的种植中,行距需要控制在15cm 左右,不宜超过16cm,这种播种密度比较合适,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如果种植过于密,在进入生长后期后,可能会出现倒伏的情况,对小麦的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要避免出现重复播种、漏播的情况,播种在深度一般在3cm 左右,不宜超过5cm,否则可能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完成之后,可以对土壤进行镇压。对于规模较大的小麦种植来说,一般是通过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机上带有镇压器,可以在播种的过程中进行镇压。在镇压过程中,需要避免用力过大或者过小,要做到力度适中,避免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些情况不需要进行镇压操作。比如,早上和晚上、刚下过雨的季节等等。
1.6.1 查苗补苗
在播种环节完成之后,需要及时观察小麦的出苗情况。对于缺苗的地方,可以从其他出苗稠密的地方移植过来。在移植时要注意,为了避免对小麦苗的根部造成伤害,可以直接带土进行移植。然后,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多观察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有幼苗出现徒长的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生长情况进行控制。对于我国青海地区来说,可以做好冬灌工作,从而使幼苗能够顺利度过冬天。一般情况下,在平均气温下降在2°左右,不超过3°时,可以进行冬灌工作,在小雪来临之前,需要完成冬灌。
1.6.2 科学浇灌施肥
做好施肥工作。如果能够提高施肥环节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麦种植的高产。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都会有所不同。在施加基肥时,可以与整地环节同步进行,且要一次性施足基肥。做好基肥施加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壤品质,提升土壤肥力。以1 亩地为例,通常情况下,需要施加2000kg 左右的有机肥;如果土壤条件较好,以1 亩地为例,可以施加尿素4kg 左右,最多不宜超过8kg、磷酸氢钠25kg 左右,最多不宜超过40kg、氯化钠10kg 左右,最多不宜超过15kg。在后续小麦的生长期间,需要进行追肥。在进行追肥时需要考虑小麦的生长情况,如果整体的长势较旺,可以适当推迟追肥环节,或者减少追肥量。
在小麦进入返青期后,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过多的灌溉。在小麦进入孕穗期后,这个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较高。如果能够做好灌溉工作,能够提升种植产量。如果期间墒情较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灌溉频率。
1.6.3 杂草防治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杂草。一旦出现杂草,轻则可能会与小麦苗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小麦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重则可能会导致小麦苗长势较差,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对此,种植者要及时清除土壤中的杂草,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清除杂草,还能够起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绿色防治手段,具有诸多方面的优点。比如,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成本、见效快等等,在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种植者需要全面了解关注生长期间可能会出现的病虫害,且时刻关注未来几周天气的变化情况。以我国青海地区为例,比较常见的虫害为蚜虫。对此,种植者可以选择防治蚜虫的生物。通过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每一种生物都会有多种对应的天敌,一些害虫的天敌甚至高达几十种。蚜虫所对应的天敌有寄生蜂、瓢虫等。种植者可以在专业技术的指导下,培养瓢虫等生物。在发生虫害时,可以通过瓢虫等生物控制蚜虫的繁殖以及生长。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效避免虫害大量繁殖,有利于田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有益的昆虫也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繁殖的情况。小麦种植者可以准备好昆虫抑制剂,以备不时之需。
在运用这种防治手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田间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烦琐、复杂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对此,需要将科学性、规范性融入田间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第二,在种子的处理环节,可以对种子进行预先处理。比如,可以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拌种处理;第三,重视对施肥环节的管理。通过对种植者施肥环节的了解发现,部分种植者为了节省时间,耕地时的深度在12cm 左右,一般不超过15cm。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耕地深度,在施肥时养分很难长时间在土壤中维持,经过长时间后,可能会严重破坏土壤的结构,在后续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倒伏的情况,并且会大大提高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在具体的施肥中,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比较经济,且施肥效果较好。
对于物理防治的理解,简单的来说,对于某些物理方面的因素,病虫害可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反应,在掌握反应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物理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比如,通过实践表明,利用太阳光进行暴晒,可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还有一些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可以在种植区域放置上一定的色板。还可以利用某些物理因素,光、声音等,将害虫集中引导相应的区域,然后对其进行集中性的杀灭。
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时小麦的生长速度较快。由于此季节阳光比较充足,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适应小麦的生长。季节防治方法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具体包括田间管理、施肥方面等等。在发现小麦发生病虫害时,就已经对小麦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很有可能会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造成更大的影响。对此,一旦发生病虫害,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避免对后期小麦的传粉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绿色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小麦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相关人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小麦高产在栽培技术,在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同时,为我国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