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域视角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2023-01-03 15:38:01任雪娇徐小龙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6期
关键词:县域美丽生态

任雪娇 徐小龙

(河北省涿州市委党校,河北 涿州 072750)

1.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背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作为农业大国,美丽中国建设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政策和措施,不仅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且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美丽乡村建设给出了一系列政策指引。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随后,国家农业部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调“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党的十九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更加突出了科学规划和人文关怀,注重生态宜居,突出农民主体地位,体现全面小康的成效和农民的切实利益。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强调“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方面重点工作,这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四五”规划指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一直以来,党中央始终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各地陆续出台很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典型, 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为其他地区探索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借鉴。新时代,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县域视角明确方向、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是当前和今后县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

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提高认识、坚持原则和选择模式等方面准确定位、严格要求、科学谋划。

2.1 提高对美丽乡村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并强调建设“美丽中国”,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民幸福,安居乐业。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各地要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县域要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塑造连片美、持续美的美丽乡村。县域建设美丽乡村,一方面要特别注意体现乡村特点,留住乡土味道,展现乡村风貌,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乡村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客观地反映当地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乡村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感官体验,更在于深厚悠远的乡土价值理念。处理好乡土与现代的矛盾,从中找到最适宜的着力点,并使之充分结合,扬长避短,是当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既不能机械地固守乡村和传统,也不能完全否定乡村价值一味推进城镇化,而是应该发掘乡村的优点和价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变化,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传承乡村价值,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村民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感受现代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美丽乡村才是美在其中,乐在其中。

2.2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的原则

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融合共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局面,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党领导一切。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对乡村发展做好及时、准确地判断,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

二是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引领。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先行,根据本地特点,谋划最优路径。明确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定位,理顺责权关系。

三是坚持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将“为我建”逐渐转变为“我要建”。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日常管理和监督,实现“美丽乡村人民建,乡村美丽惠人民”。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优先,切忌“竭泽而渔”,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简单复制,突出特色,区分乡村个体差异,不能搞“同质化”、“一刀切”、“千村一貌”,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2.3 县域美丽乡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多年来,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模式。2014 年农业部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十大模式: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这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范本和借鉴。

因此,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怎样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各地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的重要任务。各地要根据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进一步考量选择何种发展模式。许多县域党政机关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体情况出发,相继开展了学习、总结、探索和实践。

比如,从改善生态、提升品质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生态保护型模式。浙江省安吉县致力于建设中国最美县域,以生态文明为核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国样板,是许多县域政府学习考察的对象。2022 年2 月21 日至23 日,河北省涿州市委书记蔡炜华带队前往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主要基于坚持大局意识、绿色发展的需要。辖区水系大部分属于白洋淀水系上游,事关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大局,涿州市在水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效显著。涿州市高官庄镇的生态观光产业、东城坊镇的休闲农业等是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要巩固成效、扩大规模。学习借鉴“安吉模式”、对标全国先进,实现“京畿强市、美丽涿州”发展目标,进一步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3.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必须重视:

一是结合实际不够。盲目学习,照抄照搬,没有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最终结果不甚理想,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比如,不能在平原地区照搬山区的经营模式,也不能按照纯商业的模式经营传统文化。

二是生态保护不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彻底,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设施不够健全,有些设施成为摆设;措施方法不得当,农业生产过多依赖农药,工业转移带来负面效应,过度商业化经营,导致资源过度消耗。

三是文化韵味不浓。美丽乡村建设还停留在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的层面上,缺乏当地文化特色,“千村一色”。对乡村文化挖掘深度不够,一味的“回到从前”,没有做到吐故纳新,没有做好传承和发展,甚至破坏了原有的文化底蕴,盲目引进外来文化,不伦不类。

四是长效机制不完善。重建设轻管理,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还有差距,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管理理念淡薄,长效管理制度不健全,办法措施简单,效果不好。

五是人力资源不足。乡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村庄人口持续减少,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短缺。

4.全面推进县域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在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提升标准、把握方法、改进作风,抓好工作落实,更好地适应当前工作需求,领导班子要有理想、敢担当、勇创新,把为群众谋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动员和组织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第二,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决策层统筹考虑,做好顶层设计,要体现当地特色,坚持因地制宜,深入调研考察,制定更适合本地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同时,要明确职责划分,各部门协调配合。要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城乡各类资源的优势,打破城乡存在的各种体制鸿沟,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共同富裕、各美其美。

第三,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乡村“天蓝、地绿、水清”。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治理,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资金与技术支持,促进永续发展,实现乡村宁静、和谐、美丽。

第四,进一步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以村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乡村多元产业模式,以三产带动二产促一产,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推广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和经验做法,统筹管理,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五,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夯实人才基础,加强村民职业教育培训,提升村民整体素质,加大域内乡村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力度,吸引有志投身乡村创业的人才回流乡村,让人才“自愿来”,大力扶持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才“不愿走”,让乡村进得来人,留得住人,不断壮大美丽乡村建设队伍。

第六,进一步健全长效治理机制,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充分调动村民“绿色生活”、“保护家园”的积极性,共同营造绿色宜居的乡村环境,搭建“乡村议事厅”、“乡村对话坊”等乡村交流平台,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强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的责任感、使命感,共建共享乡村发展成果。

第七,进一步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展示美丽乡村的新风貌。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开展移风易俗,展示乡村的美丽风貌。

综上所述,从县域视角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坚持“两山”理论,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优秀经验,统筹谋划,确定目标,加强指导,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力度,挖掘优势资源,推进农业发展现代化,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着力打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县域美丽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38:16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